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

出版日期:2014-12-31
ISBN:9787509763118
作者:(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
页数:726页

内容概要

多米尼克·利芬( Dominic Lieven),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所著本书入选2009年达夫·库珀奖角逐名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Russia Against Napoleon: The True Story of the Campaigns of War and Peace,Nicholas II: Twilight of the Empire,Empire: The Russian Empire and Its Rivals,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Russia, 3 Volume Set (v. 1-3),等等。

书籍目录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本书获誉
献词
目录
插图列表
地图列表
中文版导言
致谢
说明
第一章序言
第二章作为大国的俄罗斯
第三章俄法同盟
第四章备战
第五章退却
第六章博罗季诺与莫斯科的陷落
第七章1812年的后方
第八章从莫斯科向前进发
第九章1813:春季战局
第十章重建军队
第十一章欧罗巴命运未卜
第十二章莱比锡会战
第十三章入侵法兰西
第十四章拿破仑的倒台
第十五章结语
附录1:1812年6月的俄军
附录2: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时的俄军兵团
注释
补充阅读英文书目
索引
插图
亚历山大一世
米哈伊尔·巴克莱·德·托利
米哈伊尔·库图佐夫
莱温·冯·本尼希森
彼得·冯·维特根施泰因
彼得·鲁缅采夫
卡尔·冯·内塞尔罗德
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
克里斯托夫·冯·利芬
米哈伊尔·斯佩兰斯基
阿列克谢·阿拉克切耶夫
德米特里·古里耶夫
费奥多尔·罗斯托普钦
彼得·巴格拉季翁
米哈伊尔·米洛拉多维奇
马特维·普拉托夫
符腾堡的欧根
彼得·沃尔孔斯基
阿列克谢·叶尔莫洛夫
卡尔·冯·托尔
约翰·冯·迪比奇
亚历山大·德·朗热隆
法比安·冯·德·奥斯滕-萨肯
伊拉里翁·瓦西里奇科夫
约翰·冯·利芬
阿列克谢·戈尔恰科夫
德米特里·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
格奥尔格·坎克林
安德烈·科洛格里沃夫
列兵: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近卫团
列兵:芬兰近卫团
列兵:梁赞步兵团
中尉:战列野战炮兵连(重炮连)
列兵: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胸甲骑兵团
中尉:近卫龙骑兵团
列兵:苏梅骠骑兵团
列兵:立陶宛枪骑兵团
拿破仑在提尔西特向列兵拉扎列夫授予荣誉军团勋章
博罗季诺:战后的拉耶夫斯基多面堡
1813年春季:哥萨克在汉堡
费尔尚普努瓦斯:近卫哥萨克团进攻法军步兵
地图
1 1812年战局
2 1813年秋季战局
3 1812年5月的欧洲
4 斯摩棱斯克地区
5 博罗季诺战场
6 越过别列津纳河
7 1813年春季战局
8 包岑会战
9 卡茨巴赫河会战
10 1813年8月:德累斯顿战役
11 库尔姆会战
12 莱比锡战役
13 莱比锡会战
14 法国东北部
15 巴黎地区

作者简介

重述《战争与和平》的战役和故事
2009年沃尔夫森历史奖大奖
2009年达夫•库珀奖最终入围奖
《星期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令人手不释卷……出色的故事讲述方式的胜利……让人惊叹和印象深刻的非凡成就”—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标准晚报》
“杰作”——迈克尔•戈夫,《星期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这是)历史学家版本的《战争与和平》……高水准的军事史,让我们投入龙骑兵猛冲、髭须翘立的世界,在那里,有史以来集结规模最庞大的军队惨败于莫斯科城外的冰雪之中。”——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每日电讯报》年度图书
“一本里程碑式的图书”——《经济学人》年度最佳图书
“关于拿破仑怎样被击败,(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假设。”——安德鲁•罗伯茨,《每日电讯报》年度最佳图书
“不朽之作”——奥兰多•菲格斯
“多米尼克•利芬为世人提供了此前所缺乏的,对俄国外交、行政和军事领导层清晰而详尽的记载……他的著作无疑会成为拿破仑战争中俄国视角的权威记述。”
——杰弗里•霍斯金,《伦敦图书评论》
“权威著作……《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是一本极好的精巧图书。”
——亚历山大•M. 马丁,《文学评论》
“两位迷人人物,两个庞大帝国,两种不可调和的世界观间的史诗性斗争。利芬以他作为爱好者的一切激情和优秀学者的全部博学讲述了这一故事……这是学术成就与迷人叙述的完美结合。”
——亚当•扎莫伊斯基,《支点》
“这本博学而非凡的历史研究著作……是伟大的故事,依托于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资料来源与细节。”
——查尔斯•克洛弗,《金融时报》
“真正开拓新领域的书籍并不经常出现……《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既富有可读性,又是一本划时代的历史著作……是对拿破仑战争学术研究的重要补充。”
——戴维•奥马奥尼,《爱尔兰观察家》
“利芬完成了一本令人瞩目的著作,表明当代西方世界对拿破仑时代解读的最大空白在于俄国。”
——艾伦•马林森,《观察家》
“它带来了真正的崭新领悟……其中有广阔的智慧,结合了源自对这一题材完全掌握的文雅幽默和轻快笔调。作者依次表现出刺激与散漫,条分缕析与极度诙谐。他的判断既简练又具备决定性。”
——艾伦•福里斯特,BBC历史频道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一刷是听的,越听越觉得史料如山,考据的梳理归结也叹为观止。根本不适合听,很应该案头啃原著,惭愧。作为W&P粉,一向视若信史,从来没深想过W&P其实竟是更大一段时空的镜像,小说只讲到库图佐夫将星陨落,而亚历山大一世早就从仓惶美少年蜕变成了一个很厉害的皇帝。俄国人把拿破仑赶出俄国又追出去好几年,此后欧洲格局就此改变。对我来说,最震撼元神在于几个皇帝出于各自的盘算合力扑杀了一个最厉害的皇帝,能说这是某谁的制度更优越的善果么,也无非无数的巧合。但是如果不把眼前的、被动的、从历史手里接过来的局面作为正面和正义,而把被消灭的扫到对立面,恐怕谁也免不了掉进更巨大的虚无,也就只好如此。简直了,我一思考,我自己都想笑。一部史诗,一部战史,两部巨著对接起来,虽然形式与观点不那么合榫,确实有助于得到更确切深广的理解;阅读顺序上,可能先读小说会更容易些,弄清楚大致状况,也已经像我一样自动站队到大俄罗斯那边了,再读史料,一点也不会感到枯燥。
  •     本书最大的弱点在于对战前欧洲格局论述不到位,对于战争爆发的原因也阐述得不够。在对俄罗斯人获胜的分析上,本身倒是提供了独到的见解,而且把俄皇亚历山大置于聚光灯下,肯定了他超过拿破仑的恢宏格局,高超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出众的识才用才的气度。过去五百年里,欧洲第一梯队的政军大国,基本上是按照法、英、俄、德(普鲁士)这样的顺序排列的,除了英国始知处于第一集团(得益于天然的地理条件),法国曾经力压着普鲁士,俄国也曾经以保护国的身份指使德国人,没想到,后来居上是世界大势,曾经总在第二梯队后排的普鲁士人,自从统一之后,迅速地再三打败自己的宿敌法国。俄国人虽然长期被第一梯队鄙视,但它们却顽强地挺了下来。双头鹰今天的格局,真不是浪得虚名!
  •     之前了解的法俄战争,主要是西方人(包括法国人、英国人,甚至德国人等)眼中的战争,本书则是从俄国人的角度讲述这场战争。只有了解了双方的说法,才能了解战争的全貌。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描写的俄法战争不同,本书是一个历史学家讲述的俄法战争的全景故事,应该说更真实地写出了那一次俄法战争以及最后演变成世界大战的史实。尽管书名为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但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作者的着眼点并非战争本身及战斗过程,而是从军事、补给以及外交等诸多方面,包括战争资源、动员能力、兵员组成以及马匹的补充,俄法双方或联军与拿破仑在战争过程中对时机的把握和失误等,说明了俄国以及联军为什么能够最终打败拿破仑。因此,战争过程在本书中占的篇幅相对较少,喜欢战争故事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此书名不副实。另外想要说明的是,1812年并非俄法战争的决战年,博罗季诺会战只不过是俄法战争一个重要战役,而非俄法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撤出莫斯科直至败退出整个俄国也不是法俄战争的结束,更不是拿破仑的彻底失败,当时不过是打了个平手。实际上,1813才是战争的重头戏,才是决定拿破仑与俄、普、澳等国联军胜败的关键一年,1814 年才是整个战争的终结,而缘起则可以追朔到1807年,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俄法战争历史。本书不仅讲述了1812年的博罗季诺会战,也讲述了1813年的卡茨巴赫河会战、库尔姆会战及其中最激烈的普里斯滕战斗与莱比锡会战等。战争不仅是战场上的厮杀,也包括战争综合资源的比拼。在世界性的战争中,外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库图佐夫是1812年博罗季诺的英雄,而且以及大的勇气决定放弃莫斯科,避免与拿破仑决战,保存了俄军主力,拖垮了拿破仑,但真正的主角则是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尤其是1813年建立的多国反法同盟,组建起俄、普、澳等国联军,推动、协调联军的军事行动,确定战争的目标,亚历山大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无人能比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年多之前的1812年,拿破仑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入俄罗斯,经斯摩棱斯克、博罗季诺等,一路攻入莫斯科,结果不到两年,战局急转直下,俄军加之后来的俄、普、澳等国联军又反向一路攻入巴黎,整个俄法战争充满了戏剧性。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要言之,1813-14年三皇能够战胜拿破仑是因为不再与其车轮战喂饺子而是同时联军作战。
  •     站在俄国的角度写得十分详细 对后勤系统的重要性描述得很好
  •     应该说正确的战略,加上一点运气,应该说1812到1814三年战争中,第一年是拿破仑的战略进攻,但被俄罗斯战略撤退,及恶劣的天气、后勤及俄军有序后退击败。1813年拿破仑迅速组建新军,在开始取得了优势,但在奥地利的调停下,休战两月给联军重整军备的机会,这个是拿破仑的战略失误,如果不休战,联军可能崩溃。2013年冬,联军冬季进军,不给拿破仑重整军队的时间,这个从最终保证了联军的胜利。 战争中有太多偶然性事件,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看谁能抓住别人的错误,扩大战果, 很好
  •     论述性文字较多,故事性较弱,读起来有点枯燥。
  •     一本出色的史学著作,详实完备地讲述了1807-1814年俄国与拿破仑率领的法国之间的争斗史,征引资料极为丰富,学术贡献不俗。然而作为历史学家版本的《战争与和平》,本书的文学性跟前者相比大打折扣,过于平铺直叙、缺乏文采式的写法,对于篇幅如此庞大的一本书来说,伤害不小。
  •     拿党看这个有点虐。对俄国实在是欲爱不能,想我拿翁骑羊跨过阿尔卑斯山时,是何等的英姿!
  •     读了一遍……准备再读一遍……
  •     俄罗斯视角下的俄国与拿破仑决战中史诗般的战斗。。
  •     没读进去。完全没有办法站在俄罗斯的角度看啊,每次”皇帝“出现。我就自动等价为拿破仑……
  •     虽然是好书,但不能给高分;比如,没有地图,读起来太累。怎么看,这都是一场普鲁士职业军人之间的战争?
  •     了解那段历史,那些牛人,毛子的战斗力不是盖的。看着这本书好似回到那段战火的岁月,那种咬着牙一点点挺过去,取得最后胜利的不易。
  •     挺不错的一本书,全球化视野下的三国演义
  •     在创建反法同盟和领导它攻入巴黎的过程中,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体现出远超过拿破仑的非凡勇气、技巧与智慧,过度相信拿破仑的军事神话以及讲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当成一部历史书都有碍于我们理解俄国人对战争所付出的各种努力。
  •     有点枯燥,想当成小说看的朋友估计要失望
  •     在读
  •     宏观视域中的战争与和平
  •     俄国视角下的拿破仑战争,后勤决定前线
  •     6.1-7.20读完 内容很好,翻译比较生硬 K512.34/2942 编目
  •     勉强还行
  •     阔以!
  •     伟大时代的伟大对决!波澜壮阔的历史!!精彩至极!!
  •     广告一下自己的译作……
  •     翔实缜密,按时间线整理材料,不过太多不熟悉的人名地名造成了不少阅读困难。看书后和无口老师讨论了一下拿破仑时代骑兵的作用,收获很大。
  •     一部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作品。
  •     俄罗斯确实可怕,广袤的土地提供了极大的战略纵深,而勇敢彪悍的战斗民族令人胆寒,又加上伟大的军事统帅,这样的国家是很难被战胜的。
  •     讲述俄国在拿破仑政权崩溃中所起的作用,视角独特,资料扎实
  •     以俄国为主视角的战史解读。在破除俄国1812神话的同时将1807—1814(尤其是1812—1814)作为整体进行叙述与解读,阐明了俄国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宏观的框架、精微的分析,也不乏让人热血沸腾的篇章。如果说不足的话就是地图,书前所附地图都比较简略,只有地名,没有部队位置、运动等的标示,需要以其他资料补足。1812战局部分看《拿破仑侵俄战争》中的动态展示更直观。另外作者作为历史学者基本保持了客观公正的态度,但或许是因为作者的家族关系,还是能够感觉到作者在感情上对俄国的倾斜。其实作者在题献中已经隐隐表明了这一点,“纪念俄罗斯帝国军队在1812~1814年的伟大战争中参与战斗、经受苦难并最终凯旋的各个团”。
  •     以俄国及其联军为第一视角审视1807-1814的欧洲大战局,对俄法主导的战争做了全景式的描绘,摆脱了囿于托尔斯泰小说的1812标签。 除了详尽的战争叙述,首末两章的综合评述以及对于骑兵战术、后勤保障、政治博弈、情报谍战的着笔也非常精彩。 结构、内容都很扎实的著作。
  •     简直想重看一遍战争与和平。
  •     翻译太差了。
  •     补充
  •     真是甲骨文。不是专业人士,看不进去
  •     砖头一样的书,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希望国内能多引进些这样的好历史书。
  •     读过的甲骨文里面最好的几本之一
  •     好。
  •     好详细,就是这段历史不熟悉
  •     同样是当初为旅行作准备的读物,但开头读的浑浑噩噩,可以说直到1812年还没清醒。但1813年后的战局逐渐清晰明了,后面越看越好看!
  •     俄国取胜的四个关键要素:人员、马匹、军事工业、财政。其实我认为俄相比欧洲传统强国,它最大的优势是幅员辽阔足以拖垮任何一个短小精悍的敌人。
  •     烂的不是一般,毫无逻辑与重点,小学生堆砌材料也不过如此
  •     有专名线就好了。
  •     极佳,论文学名著(以《三国演义》、《战争与和平》为代表)以及意识形态对战争真实面貌的扭曲。国内罕见代表作与翻译的绝佳配对,由精通拿战领域的研究者翻译该领域的经典名著。喜欢真实历史的爱好者必定喜欢此书。我认为此书最好的章节是第七,第八章,关于前现代社会战争的组织与动员(以拿战中的俄国为例),以及俄国的社会结构,该结构的缺陷,以及皇帝如何维系这个结构的平衡和进行改革;当然还比较有用的地方是在讲具体战例时,对军官、参谋作业人员的作用(战前探查道路和地形以便于进行战场部署和行军) ,十九世纪通讯联络对作战中部队协同的限制,骑兵作用(袭扰后勤获取关键情报),军费筹集中财政和外国援助的作用,赴外国作战的后勤安排等方面,非常有用;最后一章最有意思的是将领精神疾病问题,会严重影响作战指挥,该问题感觉蛮普遍
  •     我被满篇“俄军的英勇与坚韧”逆反了~~
  •     作者善于掌控,徐徐推进,从容不迫。战争之前的铺垫就讲了约150页,战争进程和局势的分析也丝丝入扣。在这本书里,最出彩的不是拿破仑,而是亚历山大,不算杰出的平常的俄国皇帝,用狡猾的灵活的外交策略迷惑了拿破仑,坚韧的君主的意志力是俄军不同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一个特点。整本书重点不止讲战争,更重要的是描述战争背后、当时欧洲各国的权力博弈。军事爱好者可以了解到经典的拿破仑战术和双方的战争策略。视野开阔的作品。
  •     虽然作者为之累积了大量大量的史料,但显然还是缺乏将无数细节最终揉捏成为一幅历史全貌的天赋啊……
  •     2015.11.22
  •     太冗长。史诗精确的堆积。犹如新闻工作者那样乐观冰冷的语言。这的确是史家必备的因素,不清楚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读着很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