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302311508
作者:[美] 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ohlsen)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ohlsen):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现为《连线》杂志记者,专注技术类报道。
译者简介
肖梦: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爱好科普、科幻和翻译。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黑客/开源
第1章 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病
第2章 外行人也能生物创新
第3章 他们也是黑客
第4章 检测三聚氰胺的科学素养
第5章 在野外诊断传染病
第6章 仪器也开源
第7章 农业是黑客的巅峰之作
第8章 让人类开源
第9章 实验必然有风险
第10章 癌症厨房研究院
第二部分 读取/编写
第11章 你的DNA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12章 生命可以编写
第三部分 安全/风险
第13章 事关人命,非常严肃
第14章 面对危险,万分谨慎
第四部分 生命/科学

作者简介

比尔•盖茨对《连线》杂志说,如果他还是个少年,他就会做生物黑客了。“如果你想用伟大的方式改变世界,就从生物分子开始吧。”
这里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故事。
20世纪,IT技术重塑了人类的日常生活。21世纪,轮到生物技术了。
既然DNA也是程序,也可以编码和 解码,既然人体就跟电脑一样可以通过程序控制,那么,生物界的程序员们就是改变人类衣食住行面貌的人。生物黑客们正在通过DIY改造世界,你呢?了解自己,还有什么比DNA更本质呢?
黑客精神:独立、开源、保护弱者、保持好奇、反对霸权
行动:他们试图用更廉价和实用的生物技术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疾病,自己制作三聚氰胺检测工具,制作更方便廉价的传染病疫苗,把果蔬净化机改装成离心机,发明世界上最小的上热循环仪,用微生物净化水的方法来清理胆固醇,开拓个人定制的癌症攻克方案。
信念:个人有权利知晓自己的遗传学信息,个人力量可以避免大公司大机构的官僚和冗繁,生物科学的成果应该送到最需要它们的人手上,生命可以设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物黑客。
推荐语:
我们号召创新,呼吁创新,正是由于我们目前的创新不尽人意。即使在发达国家,人们也在抱怨专业的研究者们为体制、文化、经费及奖惩等非科学因素的压力而疲于奔命,以至于出现不少“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的尴尬现状,创新动力愈发变弱,创新灵感未见增长。然而此书中的一群“黑客”们,犹如空中的新星,为科学的发现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年青黑客的激情,也许是出自于他们的好奇或非意识的冲动,也许是代表一种人类天生的追求和执着,也许,这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历史使命进行最佳结合。
——杨焕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基因研究员
这本书把开源、反商业化、保护弱者、自由、独立、好奇的黑客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从开源的设计、廉价的设备、极富创意的检测方法、巧妙的构思、到惊为天人的生物积木工具等等都让人觉得阅读畅快无比。
——吴凡 生命科学研究者,国内早期计算机黑客和生物黑客
他对生物黑客们的精彩描述揭示了这个时代的重要矛盾:我们对掌控生命的力量的向往和恐惧。
——卡尔•齐默(Carl Zimmer) 著名科普作家,《演化》作者


 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前段时间铺天盖地都是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的新闻,切除原因是她做了基因检测发现自己得乳腺癌几率很大。大家都非常关心她的胸变小了没有,然而我觉得更应该关注一下这种基因缺陷疾病的检测方法——人可以为了长寿规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躲不过命中注定的邪恶基因,谁不想早点知道自己有没有躺枪的可能呢?被这本书吸引的第一个原因就是看到了目录里Chapter1 “在厨房里检测家族遗传病”。我一激动以为它是本指导你如何便宜快速有效安全检测遗传病的操作说明书(就像测孕纸检测怀孕一样),遂毫不犹豫就在上当当(dāng dāng)入了,当当一如既往以迅雷不及你反悔的速度把书送到我手上后,一翻开才发现上当当(dàng dàng)了——尼玛原来只是讲了一个女geek为了省钱自己搭建平台做基因检测的故事,和具体操作毛关系没有,毫无撸点,差评!于是它被我闲置起来。然而经过了一个学期的专业课学习(eg.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再翻开这本书时呼吸就畅通许多。相信还有很多没学过生物的人翻开它时也会像曾经的我一样有如鲠在喉如涕在鼻的感觉——好多专业的名词妨碍了阅读的流畅性,如同英文阅读理解里你那些猜不出却又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一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门学科与现实生活动如参商的距离。这段距离是生物公司有意维持的——通过技术垄断和知识产权专利可以保证钞票源源不断;同时也是生物黑客们立志缩小的——通过DIY和分享研究成果推倒垄断的墙打开科学的窗。我虽然很佩服书中biopunk们的创新行为和开源精神,但自己却不可能真正去做。客观原因是贵,举个栗子:在美帝合成引物每个碱基对30cents,而在中国要5块钱(“也挺便宜啊不过一支雪糕嘛”,我说。“一个病毒里就有几万个碱基对你说值多少雪糕?”——老师恨铁不成钢反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主观心有余力不足,就像喜欢F1的人有的能当车手而更多的只能当拉拉队或是看台观众,我尽管学过生物相当厨子却充其量是个有点学问的吃货,DIY scientists差距很远。我更欣赏的是作者对待创新理性而审慎的态度。他并没有一味地鼓吹这样的开源和新技术的优点,而是明白地告诉你其中存在风险但并不值得恐慌,对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探讨也很有深度。这又让人回想起上课听老师讲的,前些日子在科学界引起争议和批判的一件事:两个中国科学家在science report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实验室合成了禽流感病毒的其他亚型。众所周知H7N9和H5N1型禽流感病毒给国内带来了很大恐慌,而H和N的组合还有很多,中国科学家为了发表论文可以说人为“制造”出了新型病毒,如果它们毒性很大飘散到空气中,毫不夸张地说可能带来一场生化危机(研究病毒的实验室必须负压防止飘散,而一般国内的实验室不具备这样高端的条件)。小时候看过台湾人写得一本书叫《我家也有多莉羊--“基因革命”大事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7078/ )当时似懂非懂但对这样一句话记忆犹新:科学技术和伦理道德如同列车与轨道,列车虽然越来越先进速度越来越快,然而如果轨道不跟着升级依然老旧不堪,难保再高级的列车不会在上面翻车。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然而人们对科技的关注和认识水平却迟迟没有跟进。希望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不仅能让明星又红了一把,也能让其背后的科学以及此书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尽管我当不了黑客,但作为一个拉拉队员,也算为科学事业贡献了绵薄之力。
  •     在近期看过的一些涉及亚文化的书之中,有两本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一本是弗雷德•特纳(Fred Turner)的著作《数字乌托邦——从反主流文化到赛博文化》,一本是马库斯•乌尔森(Marcus Wohlsen)的著作《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前者再现了那些与今时今日已被全世界所接纳并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的发端有着密不可分之联系的一批icon,他们来自上个世纪;后者描述了那些正在引领许多城市逐步悄然兴起的生物技术探索潮的一批geek,他们生活在当下。这两本都是群像式的写作,用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串起一个时代,勾勒出它在文化意义上的面貌。有趣是,两本书都不约而同扯到了音乐,确切来说是摇滚,更确切来说,是朋克。从蛛丝马迹中去追寻两位作者对朋克的理解乃至于溯源到他们笔下人物对朋克精神的贯彻,是一件颇为激动人心的事,但鉴于这样做会导致书评发展至不可预测的方向,我觉得还是要忍住收住自己的窃喜,且留待以后专门做个评述好了。诚然,今天要谈论的内容其实仅仅是关于《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的,它本身具有如下标签:科普、生物、技术、DNA代码开源⋯⋯好,我不知道此刻你是不是已经明白了,它是一本知识型阅读物,一定将考验读者的脑力。回来说说这位作者吧,乌尔森的身份是一位来自《连线》杂志的科技报道者,曾经先后毕业于哈佛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专注于技术类报道,也可以算得上一位业内的“名记”了。于是不难想见,趁职业之便,这人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如下角色:DIYbio组织的发起人之一麦肯齐•考威尔(Mackenzie Cowell)、自学成才的生物工程师兼《生物朋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梅瑞迪斯•帕特森(Meredith Patterson)、激进的技术乐观主义者约瑟夫•杰克逊(Joseph Jackson)、自筹实验室进行癌症研究的约翰•施朗登(John Schloendom),等等。或多或少,这些人都有着某种疯狂气质,他们是反对基因技术垄断、呼吁PCR开源的开拓者,热衷于DIY和各种有关创新,一个个每天都在家里摆弄仪器忙个不停。在普通人的想象中,他们的行为犹如正在制造新世纪的弗兰肯斯特那么具有破坏性,但是帮帮忙,他们自己可不这么想,听听其中一位帕特森姑娘是怎么讲的:“科学素养赋予其所有者成为积极奉献者的权利,他们可以参与提高社会卫生健康水平、提高食物水源和空气质量,更好地与自己的身体及周围复杂的世界互动。”在考威尔等人的眼里,我们的世界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充满层出不穷且关系到生命、生活质量的危机,也从来没有如今日这般需要透明、公开的DNA序列数据,以便纠集全世界的技术力量和天才大脑来寻求解决之道。2009年,就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首次宣布检测到猪流感三天后,他就在推特上发表了一条表达自己的不满:“@CDCemergency(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准备)拒绝回答与H1N1病毒基因组序列特征有关的问题。”在他看来,该做法无疑是掐断了让更多计算机科学、遗传学和工程学工作者加入进来做贡献的可能,如果CDC认定只有一小撮学院派的政府雇员才能接触那些核心数据,那么必将拖延攻克病毒的时间,而使得更多民众处于疾病甚至死亡的威胁之中。2013年春夏,当新一轮的禽流感恐慌又笼罩在地球上空之时,不知道是不是对2009年考威尔那条质疑的说明补充。IT界已经为信息开源做出了颠覆性的表率,身为行业领军的谷歌,2008年在发布浏览器的同时顺便就公开了它的源代码。所以,自诩为生物玩客的DIYer们也力图在这个领域掀起一场黑客运动,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击破大公司的霸权和官僚,让技术服务于真正需要它的人们。别以为这些是空洞的口号,事实上,生物黑客们已经用自制三聚氰胺检测工具、方便廉价的传染病疫苗、极具希望的个人癌症方案和习自微生物的胆固醇清理技术⋯⋯干净利落地实践了理想主义。和《数字乌托邦》中写到的那些互联网文化早期精英一样,《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的主人公们也是乌托邦世界的践行者,他们也曾迷恋摇滚朋克所描述的人类大同、不再有因阶级政治经济造成不公平的世界,而现实中无法突破的障碍击碎了乌托邦之梦时,他们就另辟蹊径在一个技术理想国中继续——这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也是我尽管明白这些技术一旦流入民间其实也有诸种后患但依然鼎力支持的原因,因为归根结底,我相信只有将善的力量发挥至最大才能突破人类自身的局限。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则新闻,大概可作为DNA技术开源有益于人民的启示:说是对英国亲兄弟,一红发一棕发,常常被人开玩笑肯定有一个不是爹妈亲生的,于是这两人决定自己检测DNA看看。终于,花了250英镑、在家中用材料组装了一台PCR仪,最后找出了那个导致发色不同的基因突变。兄弟俩遂喜滋滋地昭示天下,解开心头大疙瘩。
  •     介绍生物技术的书没有分子式、没有立体模型,《想当厨子的生物学家是个好黑客》很新鲜。生物技术很难,以致我在最后一节课才理解课本第二章说什么。作者用纯西方的思维讲了一个发现的故事,DNA、PCR、开源、演绎变得简单有趣。原来热衷捣鼓DNA的,除了白袍包裹的生物学家,还有一群名曰生物黑客的科学骑士。读完书后,你会发现生物技术说白了其实就是在实验室烹制生命。生物技术,把人类的目光从宏观带到微观。当我们因看得清楚兴奋若狂时,却为难以解读而手足无措。本以为真相触手可及,事实却更迷茫恐惧。自以为可以拥有上帝的力量,却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面前,发现“与大自然娴熟的手工技艺相比,我们不过就是蹒跚学步的孩童,拿着木锤子在实验台上努力敲打罢了”。作者不断提出构思,希望鼓励不同专业的人才共同参与生物技术的研究,让生命的密码可以变成IOS系统般简易。如果没有广泛的人群基础,没有足够的兴趣和坚持,这门科学很难经受得住住每天制作培养基、洗培养皿、又实验失败的挫折。由难至易是痛苦的,毕竟,每个微小的科学发现,都是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光阴和智慧多次熬煮、萃取、过滤、蒸馏后,偶得的精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翻译略渣,影响阅读体验。但确实是个有趣的主题,有种不清楚具体在说什么但是好像学到东西了呢的感觉。
  •     其实就是把一些体制外生物学爱好者的研究历程描述了一下。
  •     全书在倡导生物开源,反对专业化、官僚化的生物研究现状。科普不足,几乎在讲故事,比较鸡肋的科普读物~
  •     还没开始上生物课前偶然看到的,然后一个暑假都在读&找生物相关书看,挺有意思的
  •     这个题材本可写的更精彩,大约是纪实文体的天生缺陷吧
  •     关于基因方面的科普新闻合集~~~说不定哪天就全民DIYbio了
  •     感谢那些心怀理想又能始终坚持的人们
  •     好奇心和掌控一切的愿望驱使着人类不停地折腾。趁年轻,折腾吧!生物技术,乐见其成。
  •     硬着头皮看完的。
  •     有一种类似“平民精神”的感觉
  •     简而言之 生物技术才刚刚开始
  •     总之 Biopunk 一直都是我的痴汉点呐. Coursera 上的课修了两期 N 次了. 这本书也写的很 Geek, 让人跃跃欲试.
  •     拓展思路,了解下从没接触过的东西
  •     看了一点,可以看出原作者的文笔非常好。除了把“朋克”翻译成“黑客”,大部分其实翻译得很流畅。可以理解这种妥协的译法,但是这样的去谄媚大众真的非常得不偿失。
  •     民科?
  •     只能硬硬的翻过,翻过。不感兴趣,不忍细读。。
  •     一些有趣的思想 扩展了对黑客的定义
  •     很好的科普?小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真爱生物的同学们阿 羡慕
  •     感觉有点像科普小品文,普及得还不错,但是总觉得看得云里雾里的。
  •     蛮有趣的一本基因相关的科普读物,虽然很多专有名词没看懂,但是一个个故事都讲得很吸引人。不知哪天,我也能在厨房里DIYbio呢?科普新闻还是要多看看的。
  •     一些关于BioHackers的故事集合。有些点子真的不错。比如OpenPCR,Lava-Amp;嗯,年底直接进攻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出发!
  •     这书的意思就是说生物基因将会像电脑程序一样可以自由编程,而且技术会越发低廉,连一般人在家都可以搞
  •     思想启发,很棒的科普
  •     有意思。
  •     书名起得讨巧,内容着实一般。
  •     我也培养过细胞,做过transfection。读此书之前在我这个学物理的人看来biologists不过是在按菜谱一步一步做菜罢了,原来这只是我狭隘的误解。
  •     通过此书对前沿的生物技术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也看到“体制”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对“体制”的反抗精神,不管怎么说,每次技术革命都伴随严重或大量的质疑甚至抵抗,但技术依然在向前发展,历史从未停止进步,期待有生之年看到自编DNA的宠物出现,那时候也许就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喜欢的恋人了呢。打两星是因为翻译腔实在难以忍受,我竟然咬着牙读完了。
  •     有个好译名就算成功了一大半
  •     翻译巨烂无比,看到后面都快吐了 讲了大约可以做什么没有讲怎么做【不过这一点可以原谅╮(╯_╰)╭】 鉴定完毕 就酱咯(* ̄︶ ̄)y
  •     生物学家,黑客,创客。。。。嘛,自己DIY改造世界,想想都爽死了。
  •     就业指南(@_@)
  •     生物产业很巨大,DIY运动延展到生物技术。
  •     语言风趣幽默又不失科学性。
  •     总有那么一种东西可以唤起自己最初的冲动。
  •     科普不像科普,传记不像传记,说本书是报告文学吧,主观观点又过多,想学点什么,通篇都是技术宅的自言自语,无聊至极的书
  •     Biopunk 科普
  •     DNA是大生意,但未来就象便利店一样普遍,有技术有手段就能修改,可那还是自己吗?
  •     人物事迹和前沿科技的简单叙述(过于浮光掠影)。不靠逻辑,只靠举具有一定资历的个例作为依据,企图增加可信度的做法,有点偷懒。
  •     太浅显,太皮毛了。
  •     没意思,写的像新闻报道
  •     里面许多问题我都想过 很受鼓舞 同时生物朋克宣言当时我就看过 diybio组我也在 不过书里介绍了很多人以及业界动态 对人帮助很大 尤其是如今我们终于有个相同起跑线的机会了
  •     看到这书名就知道不大适合我看,没曾想看了书之后发现根本就不该拿出来看。全书充斥着一些生物科技领域的喃喃自语,以及一个个生物科技者的创新历程。不够有趣,这个评价已经很沉重了。
  •     原名生物朋克。多看限免。写的像纪录片,从一些人物与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生物基因改造的趋势、益处、进程发展与弊端,后面还提及到《绝命毒师》,哈哈,不过总的来说阅读受众还是业内人士。
  •     生物DIY,只要你有想法,世界为你开源,一起玩转厨房生物学。
  •     不烧脑又涨姿势的地铁读本
  •     杂书
  •     标题是全文最有趣的地方。
  •     挺好玩的~~~
  •     一边读一边噌噌冒的脑洞大概够写一摞书了,科幻啦高科技犯罪啦政治啦巴拉巴拉巴拉,当然很有可能已经都被写过了……
  •     貌似题目跟这本书关系不大啊。没啥感觉,不过感觉似乎3.5星比较合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