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世界最美的家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44284050
作者:[日]中村好文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中村好文,日本作家、建筑家。1948年生于千叶县,1972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曾任职于吉村顺三设计事务所。1981年自己开设事务所“LemmingHouse”。“lemming”是栖息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一种老鼠,喜欢长途迁徙,被称为“旅鼠”。取这个名字既是因为作者属鼠,也是因为他喜欢四处漫游。
主要建筑作品有三谷先生的家、伊丹十三纪念馆等。1987年以“三谷先生的家”获吉冈奖。1993年以“一系列住宅作品”获吉田五十八奖特别奖。主要随笔著作有《走进建筑师的家》《走进世界最美的家》《意中的建筑》《去山里盖座小屋吧》等。

书籍目录

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
查尔斯·伊姆斯与蕾·伊姆斯的伊姆斯夫妇的家
汉娜·克耶霍尔姆与保罗·克耶霍尔姆的克耶霍尔姆的家
皮埃尔·夏洛的达尔萨斯宅邸
路易斯·巴拉干的巴拉干自宅
查尔斯·穆尔和朋友们的西兰奇共管公寓
安杰洛·曼贾罗蒂与布鲁诺·莫拉苏蒂的卡萨格兰德
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
写给读者的住宅巡礼导览书
后记

作者简介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是作家兼建筑家中村好文的随笔集。中村好文曾获多项建筑大奖,并为村上春树设计住宅。
感受伟大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里醒来,所以中村好文带领我们走遍世界最美的家:安藤忠雄的“住吉的长屋”、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之家”……这是8栋20世纪建筑史上的住宅杰作,8个世界最美的家。我们在那里倾听海浪,沐浴月光,沉入梦乡。
一栋伟大的建筑,就像一匹能被人的智慧和包容驯服的烈马,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后,才成长为理想的家。这样的家,绝非住宅展览馆,而是温暖的人生归宿。


 走进世界最美的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据说,感受伟大建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那里睡去,醒来。所以这一次,日本一位名叫中村好文的建筑师兼旅行家踏上了旅途,带领我们走进世界上最美的家,在那里倾听海浪,沐浴月光,沉入梦乡。他的第一站选择了世界级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那里有什么独特的魅力?住在安藤忠雄设计的房子里,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安藤忠雄。1979 年以住吉的长屋荣获日本建筑学会奖,又接连荣获阿尔瓦· 阿尔托奖、吉田五十八奖、普利兹克奖等建筑界重要奖项。安腾忠雄一栋展现住宅原始形态的杰作当初委托安藤忠雄设计住吉长屋的东佐二郎夫妇,已经在这座房子里居住了二十多年。住吉的长屋 模型这座建筑没有一个朝外的窗户,从外部看,会以为它是个没有光线的黑盒子。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有庭院而非常明亮。庭院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建筑面积,并设置在建筑中央。中庭巧妙利用了安藤建筑三要素之一的“自然”,将四季变化的自然引入日常的生活空间,还原成光、风、水、空气等元素,在有限的混凝土空间中塑造了一个“微型的宇宙”。钻进水泥墙上的入口,与明亮的街道相反,室内天花板的高度很低,营造出洞穴般的舒适感。室内并不像照片上那样让人感觉冰冷,反而流露出一种动物巢穴般温暖亲密的氛围。自然光沿着中庭朴素的水泥墙缓缓洒落,墙面因为光线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风情。佐二郎先生把中庭称为“光庭”,只要不下雨,就把这里当成有自然光的起居室使用。遇上天气好的休息日,他们会从早到晚待在中庭,沐浴清风阳光,仰望蓝天白云,把阳光在水泥墙上留下的影子当作日晷。那样一种简约却无比奢侈的体验,令人羡慕不已。这不禁让人想起安藤先生那句名言:“庭院是在住宅中展开的生活核心,它引介着诸如光、风和雨这些自然现象,而它们在城市中正在被人忘却。”不同于一般需要脱鞋的日式住宅,人们可以穿着鞋逛到中庭,也可以穿着鞋前往厨房兼餐厅,当然也可以穿着鞋上二楼。仅仅是“不脱鞋”就能消除心理上的屏障,让屋子显得这样宽敞。二楼卧室仅在入口处设计了一处象征性的形状体现日本人进屋脱鞋的习惯 房子本身的造价并不昂贵,却有好几样专门为这栋房子设计的家具。连不锈钢洗碗池都是安藤忠雄专门设计定制的。安藤先生深知,要是不舍得在家具上花钱,整栋房子会显得单薄和廉价,所以决定在这些细节上慷慨大方。在细节上无微不至,成就了中村好文笔下世界最美的家之一——住吉长屋!
  •     这已经是我所阅读的第三本中村先生的书了,依然带给了像我这样的读者视觉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本书与中村好文先生的《走进建筑师的家》同属于其“住宅巡礼”系列,可以说两本书相辅相成,共同描述了作者环游世界寻求伟大的建筑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那些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品的精美住宅。由于中村先生同样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所以本书不单配有了每个建筑的摄影,甚至作者将每一栋建筑进行手绘,而在这些手绘平面图上,作者甚至加入了其认为这栋建筑非常优秀的设计之处。所以我们看到了一幅幅满是标注的平面草图。而对于这些平面草图,显然更让读者大呼过瘾,你不单能从空间上对于每栋建筑有了更形象的把握。你甚至可以从中吸取灵感,在你自己的居家设计中加入一些大师的小技巧。位于大阪市的佐二郎夫妇居住的长屋,外表上看来就是一个混凝土盒子,这样的外表跟所谓的最美的家,显然相差甚远,但当你走进去的时候,却被里面的别有洞天所吸引,无论是是房间格局的合理利用,还是玄关、中庭甚至是门边的设计,都透露着设计师的一些小心思,可以说任何细节都体现了所谓的恰到好处。这正是这栋住宅吸引眼球的地方,他代表了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居所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富有个性的设计感,就像带着脚链跳舞一样,这才是体现建筑师底蕴的设计。路易斯巴尔干在墨西哥的自宅充满了中美洲风情,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仿佛有一种神圣庄严的自然光笼罩在所有拜访者身上,冲击着他的视线,使他心中荡起感动的涟漪。巴尔干设计师被称之为“抚摸色彩的人”,这里说的色彩不单只颜色也包括光线,这座建筑正是这个称号的最佳诠释。玻璃之家是设计师飞利浦约翰逊的别墅,这位从小就衣食无忧的设计师,把自己后半生的所有建筑灵感都依附于这座建筑,所以你会看到在这硕大的别墅区里面,充斥着设计师的奇思怪想:作者将绘画廊、雕塑廊全部修建在这片区域,每一栋单体建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外观主题,甚至这栋别墅里面还包括了一间名为鬼屋的小型建筑,当你看到书中所展示的照片的时候,你就明白为什么它会有这个称呼了。本书是中村先生的历经数年的拜访经验所得,可以说作者将非常大的心血都花在了如何向世人展示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精美建筑,而对于建筑师来说,这些建筑也代表着他的一种倾诉,这种可视化的情感表达,更能让人了解他的性格、他的故事。建筑架起了参观者与设计师之间的一座桥梁,而本书则将这座桥梁再往我们这些读者身上延伸,让我们即使没有机会去世界各地走访,也依然能感受到这些艺术品。
  •     中村好文说看建筑有两种视角,设计师的视角和居住者的视角,也就是从建筑本身和身处其中的生活状态来定义建筑的功能性、美感,与舒适感。《走进世界最美的家》是中村好文参观世界各地名宅后的感悟札记,他会用心体会建筑师本人的性格特质和当初设计的用意、会细心观察屋内人的生活方式、会设想自己住在里面的样子,因此他的作品除了有身为建筑师的专业解读,还有许多作为普通人的真切感受。他笔下的建筑有着令人向往的美,也不乏生活的烟火气。巴拉干自宅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外部柔和的光线与内部浓郁的色彩形成难以描摹的美感和仿佛能洗涤人灵魂的力量,每间房子的陈设都有一股神圣的宗教氛围,各种正方形的物件充满几何意义的美。最让人觉得与众不同的是,它没有一般建筑的“统一感”,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有着完全不同于其他房间的样貌与风格。它仿佛在向传统的建筑审美挑战,但是它用静谧和专注告诉我们一个人需要有面对孤独的空间。如果说巴拉干自宅让我了解建筑的美是没有定式的,本身可以有强烈的个性,那么汉娜女士在哥本哈根的家所呈现的建筑美感则更多了生活的暖意。我特别喜欢与周边环境融于一体的建筑,巴拉干自宅低调的外观融于公路的街景,克耶霍尔姆宅邸则建在海边的小山丘上,水平屋顶架让房子完美地融合于背后的树影中,屋主也并未特地修建房屋前的杂草,反而在杂草掩印下有一条小道,可拾级而下来到海边。克耶霍尔姆宅邸并不遵循严密的对称结构,但踏进屋内就可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焦糖色的木板墙营造出室内温馨的气氛,白砖墙特意留出一块长方形空间用作壁炉,两边相对的同样是焦糖色的沙发椅让人忍不住联想到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的温暖场景。这个建筑本身并不会让人觉得特立独行,而是在其中的家具、摆设、装饰点缀了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确实是生活的容器,它服务于生活。再读中村好文的住宅巡礼书,感觉非常亲切,我不仅在脑海中重构建筑的美,还畅想着在里面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滋味!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感受伟大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里醒来,倾听海浪,沐浴阳光……读这本书,很想拥有一所集合众长的家;但是读完了它,非但没有起到“望梅止渴”的效用,渴望拥有自己的一片美好空间的想法反而愈加强烈……
  •     3.6吧,建筑能成为好的容器就是好的。
  •     喜欢里面的手绘图
  •     手动比心。爱中村老师,就像爱花爱草爱阳光
  •     应该是我见过的关于住吉的长屋最深入的记录,终于看到了内饰,并详尽地描述了为何这是一个由屋主佐二朗夫妇与安藤桑共同完成的作品,对于私人住宅不能参观也不想去打扰屋主生活的我们来说是很珍贵的资料。西兰奇共管公寓也超级棒!
  •     偏向建筑设计
  •     怎么这么棒......
  •     这本里头的建筑该是设计师心中的美好了吧!相比《走进建筑师的家》一书,建筑师的家中更贴近我们的日常住所可借鉴性更强,此书中的更是发现中的经典。
  •     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最美的家。很欣赏作者的生活态度!
  •     让非科班出身的普通读者也能一览世界著名建筑师们所住之所的精华与亮点,用谦虚口吻娓娓道来的经历和通俗易懂的手绘简直无比用心。十分赞同作者说的“感受伟大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在那里醒来”,如果无法通过“居住者的视角”的审视,不能称的上真正伟大的建筑,更无法成为理想的家。
  •     最喜欢Pierre Chareau的玻璃之家。看完之后想自己多学一下建筑和室内设计,设计自己未来的家。
  •     很多追求建筑上的独创性和艺术性的住宅只是名为住宅的展览馆,不是能让人称心的“家”。 一栋伟大的建筑,经历长年累月的居住之后,应该成长为心目中的家。
  •     代入作者个人体验的建筑巡礼,介绍了安腾忠雄、伊姆斯夫妇、保罗·克耶霍尔姆、路易斯·巴拉干、菲利普·约翰逊等大师的建筑或自宅,尤其喜欢伊姆斯夫妇的住宅室内风格,当然他们本身就是我最喜欢的二十世纪中叶的家具设计大师
  •     “住宅绝不仅仅是肉体的休憩之所,更应该是心灵平静之所,面对自我之所”
  •     他的工作是我向往的……看房子
  •     我挺喜欢中村好文解读住宅的视角,建筑是生活的容器,他会观察屋内人的生活状态,会设想自己住在里面的样子,这就让他的作品有了很不一样的味道。
  •     这里真的有家的味道
  •     住吉长屋的冬冷夏热,哈哈哈;菲利普也真是个任性的设计家呢
  •     哈哈住吉的长屋是冬冷夏热2333,很“家”的视角。丹麦那套在海边的很喜欢,啊她一个人住了20多年了,家里家具都是“丧偶”的设计,长日的潮湿和孤独,确切的用什么共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