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06373081
作者:张翎

内容概要

张翎,浙江温州人。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就职于煤炭部规划设计总院任英文翻译。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学位。现定居于多伦多市,曾为注册听力康复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海外写作,代表作有《余震》《雁过藻溪》《金山》等。小说曾多次获得两岸三地重大文学奖项,入选各式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并六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其小说《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1年度中篇小说排行榜首。根据其小说《余震》改编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冯小刚执导),获得了包括亚太电影节最佳影片和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在内的多个奖项。根据其小说《空巢》改编的电影《一个温州的女人》,获得了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表彰奖、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最佳中小成本影片奖等奖项。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际上出版发行。

书籍目录

逃产篇:上官吟春(1942—1943)
危产篇:孙小桃(1951—1967)
路产篇:宋武生 (1991—2001)
论产篇:杜路得(2008)

作者简介

《阵痛》,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原作小说《余震》的作者——旅居加拿大的温州女作家张翎的最新长篇力作。
《阵痛》描写了从1942年到2008年,三代身份、际遇迥异的母亲,经历了同一种形如铁律的宿命,由此折射并概括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的风波险恶,生命的无常无奈,和足以洞穿一切苦难困窘的母性的坚忍不拔。
从上官吟春到孙小桃、从宋武生到杜路得,这个家族的女人,血脉里似乎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浙南藻溪乡的年轻女子上官吟春,被日本鬼子凌辱后怀孕,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十冬腊月,孩子临盆,在山洞里,上官吟春用石头砍断了胎儿的脐带,生下了小桃。却意外发现,小桃竟然是大先生的亲骨肉。小桃长大成人,读了大学。大学里,小桃爱上了越南留学生黄文灿。正值越南战争,黄文灿提前回国。小桃发现自己意外怀孕。时局动荡飘摇,险象环生。小桃和母亲躲避在家,腹中的胎儿却不合时宜要来到这个世界。母亲请人找来靠边站的“右派”谷医生,只来得及准备一盆开水、一把剪刀。死去活来的痛苦中,小桃产下私生子武生。长大后的宋武生到美国留学,为了生存,嫁给了她并不相爱的杜克。武生独自到巴黎度假。本来不想要孩子的武生,发现意外怀孕,唤醒了她的母性。武生忽然接到杜克打来的电话,巨大怪异的噪音里,只听到杜克断断续续的声音:“我这一辈子,都爱你…… 只爱过你一……”晚上的电视新闻一直重复播放着:两架飞机一头扎进了纽约的世贸大楼,烈火和浓烟遮暗了曼哈顿的天空。武生一下子觉得天旋地转,挣扎着叫了一辆出租车,裹着斑斑血迹的床单,痛苦中将这个没有了父亲的孩子,生在了路上,取名杜路得……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她们,不约而同走上同样的一条路。
三代母亲不同寻常的情感和孕育经历,三次传奇般的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痛苦生产磨难,串起70年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育的阵痛是暂时的,而苦难的时代带给生命的磨难,又让人看到生命的艰辛和柔韧,让人看到女性的隐忍以及隐忍之下的力量。“只要活着,总见得着天日。”
三代女人,三次阵痛;女人的痛,也是家国之痛。天塌地陷中,男人无处可寻,却是柔弱的小女子,跪着躺着撑起了一天一地的支离破碎。
三代女人,生在三个乱世,又在三个乱世里生下她们的女儿。
男人是她们的痛,世道也是她们的痛,可是她们一生所有的疼痛叠加起来,也抵不过在天塌地陷的灾祸中孤独临产的疼痛。男人想管,却管不了;世道想管,也管不了。不是男人和世道无情,只是他们都有各自的痛。
女人的反抗只有一种姿势,那就是隐忍。女人从昨日逃到今天,从故土逃到他乡,可是她们却始终无法逃脱宿命套在她们身上的镣铐,她们注定了要世世代代在孤独中经历生产的阵痛。
然而,上帝是公平的,给所有历经苦难而屹立不倒之人以生的希望,无论她经历了怎样的苦楚。
小说语言温婉细腻,故事曲折动人,极富感染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彩之作。


 阵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原始的角度看,女人生育大概最能体现这八个字,生的力量与死的威胁纠缠较量,天地翻转,升起沉落,新旧交替,不过刹那间。新生命的到来,以鲜血和撕裂为祭奠。成为祭坛上的牺牲,是女人的宿命,也是《旧约·创世纪》中所讲,女人因“原罪”而遭受的惩罚:“恋慕”与“怀胎的苦楚”,爱与痛,永远难以逃离。 张翎的小说《阵痛》,以“生育”为切入点,写三代女人的命运。“阵痛”绵延不绝,变成沉甸甸的苦难,搅拌着爱和希望,刺穿了女人漫长的一生。 影响人一生际遇的事情有很多,总也无法摆脱的,是时代这只隐形的手。三代女人,分别经历了抗战、文革、911,历史翻云覆雨、予取予夺。第一代女人上官吟春,深爱自己的丈夫“大先生”,却阴差阳错被日本军官强奸,以为怀上了日本人的孩子,生产之际逃离到一个山洞里,用石头砸断脐带,意外发现女儿遗传了“大先生”的家族特征。当她顶风冒雪抱着孩子回到家里,发现“大先生”为了找他伤情加重已经去世,婆婆也自杀身亡。天地苍茫,转眼间只剩下她和女儿“小逃”。 第二代女人孙小桃,和开老虎灶卖开水的母亲吟春住在杭州城里。时代弄人,孙小桃的同学、资本家的女儿赵梦痕从千金小姐变成街道小厂的“皮鞋西施”;南下干部子女抗战因为父亲离婚再娶,和他断绝关系,成了剧团演员;从未被人看得起的小桃却因为绘画天赋考上大学,成了“天之骄子”。大学里,小桃爱上越南留学生黄文灿。文革愈演愈烈,黄文灿被迫回国,小桃发现自己留下了他的孩子……在这场无望的爱情里,小桃不再像母亲一样逃离,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接受命运的安排,生下女儿宋武生。 第三代女人宋武生,在20世纪末、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离开中国,到美国留学,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然而,困扰她的,依然是爱情与亲情。谁是她的父亲?是国内对她有几十年养育之恩的人,还是国外暗中关照她的人?谁是她的爱人?是国内与她精神相通的人,还是国外给予她无微不至照顾的人?为了生活和学业,她选择嫁给后者。与前两代女人不同,武生对生育充满恐惧,她企图逃避那致命的疼痛,不惜离开丈夫暂居巴黎。当发现自己终究逃无可逃,一个新的生命已经在体内孕育时,她接到“911”那天在世贸大楼的丈夫杜克打来的最后一个电话。 历史有其特殊的节点,每个人都无法预知,自己的一生将被来自外界的哪一只手所推动、摇晃、挤压、碾碎。没有恒久不变的生活,好的,抑或是坏的,都如山谷中流动的溪水,永远起伏不定。改变来自两个宇宙的冲击,内在的和外在的,我们只能在缝隙里寻找短暂的安宁平静。 第一代女人吟春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乱世,然而乱世有乱世的好,乱世中成就的爱情,每一段都刻骨铭心。“大先生”启迪了她对学问的尊重与向往,一心一意爱着她的仇阿宝甚至不惜为她牺牲生命,谷医生的爱里有感激,温吞缓慢,却总能在冷酷世界里增添一丝暖意。与吟春相比,三个爱她的男人身上都有着某种先天的不足,“大先生”的迂腐,仇阿宝的鲁莽,谷医生的怯懦,均输给吟春的勇敢和坚韧。这是上天分派给男女的不同,男人激烈而脆弱,女人承担恒久的、将生命延续下去的任务。 第二代女人孙小桃的爱,与母亲吟春有很大的不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寻求。越法混血儿黄文灿带给她的,是一个离杭州老虎灶越来越远的世界。她贪婪地吸吮那个世界里一切新的东西,爱得大胆而决绝,然而乱世却以强大的力量,以自己独特的封闭性将她包围,把她困得死死的。分离是乱世给她的第一道痛,生育是第二道痛,这是女人独有的痛苦,与前者不同的是,只要坚持便拥有希望。 孙小桃终究没有走进一个新世界,但她的女儿宋武生走进了。独立性在第三代女人宋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她不再为了男人与爱情无条件付出,她审时度势,看出了自己所爱的人刘邑昌身上的懦弱,看出他爱得不够彻底,首先选择了放弃。她不爱杜克,因此企图逃避生育,没有足够勇气面对外婆与母亲曾经历过的巨大痛苦。爱是什么?婚姻又是什么?在前两代女人身上,年轻时有过一场轰轰烈烈、不计代价的恋爱,才能依靠回忆带来的满足感,接受漫长岁月里一场平平淡淡的婚姻。宋武生的爱情是不彻底的,婚姻也是不彻底的,这是现代人婚恋的通病,个体越强大,付出时便越小心翼翼。我们怀念祖父母、父母辈的终生厮守,却看不到他们很少将自我满足放在感情需求的首位。 孩子意外的到来,最终将宋武生身上的母性激发出来,她无处可逃,与母亲和外婆一样,经历同样的阵痛,同样的成长。三代女人的验证,让第四代女人杜路得7岁就知道,“女人生孩子不需要丈夫”。“丈夫”的形象在《阵痛》中始终模糊不清,在生育过程中也始终缺席。男人在《阵痛》里,要么死亡,要么远离。“大先生”的死,迎来小桃的生;深爱吟春的仇阿宝为了找医生给小桃接生,死在文革武斗的枪林弹雨中,换来武生的平安出生;杜克的死,迎来女儿杜路得的出生;黄文灿为了理想离开小桃回到越南,期待着挽救自己的国家。在书中,这几乎是刻意的安排。男人的生命如烟花般绽放,他们激发女性的爱,却无法成为恒久而牢固的倚靠对象。要熬过阵痛,只能凭借女人一己之力。她们不得不坚强,不得不明白,生命本质是孤独的,除了匍匐和忍耐,除了在洪水一般淹没自己的痛苦中挣扎着活下去,别无他法。 女人生命力的顽强,很大一部分源于所经受过的痛苦,她们对人生的理解,某种程度上,也比男人更为成熟。正如张翎在《创作手记》中所说,“乱世里的男人是铁,女人却是水。男人绕不过乱世的沟沟坎坎,女人却能把身子挤成一丝细流,穿过最狭窄的缝隙。所以男人都死了,活下来的是女人。”痛苦对于生命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通过快乐,而是通过痛苦真正理解人生。痛苦中含有一种本质性的东西,让女人抛离一切虚幻,看清现实的冷酷无情。《阵痛》里的男人,是理想主义的,女人却生活在现实的尘埃里,在每一个日子里踏上一只清晰的脚印。 在痛苦之中,女人唯一需要一种动力。这动力让“刹那间,一街的嘈杂如潮汐退去,漫天的尘埃都一一落了地”,这动力让人听到“血在冲撞着身子,心在击打着肌肤”。这是吟春在小桃孕育着的身体里所听到的,是生命继续前行的力量。
  •     看完这本书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三个女人生孩子的痛苦过程,或者说全书的最大看点就是三个女人三代女人生孩子的过程。然而,与其说这种痛苦所伴随的快乐是新生命的诞生,不如说是对将这个生命埋进自己身体里的那个男人的怀念。书中说到:每个女人都是将自己最炙热的爱情给了那个不可能与自己白头到老的男人,却最后都选择了一个平平稳稳的男人来开始婚姻。所以,就此产生了这样一对矛盾:你最爱的男人与现在必须要面对的这个男人之间的对决。说句老实话,每个女人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将眼前人与心中人进行对比,而往往获胜的就是心中那个人。但是,当自己有了危险或者问题时,第一个求助的却是眼前这个人。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眼前的就在面前而心里的离得太远。这三个女人所生的孩子都是自己最爱的男人的孩子。然而,却与一个平稳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于是我想:难道以爱情开始的婚姻就那么难以维系吗?难道自己全身心爱上的那个男人真的就那么不值得托付吗?那么,为什么还会爱上?女人天生感性,女人所认定的爱情就是自己各种幻想的爱情。会在想的过程中直接摒弃掉所有的不好,会自动放大他优秀的地方。所以,我们爱上的那个男人并不是不值得托付终身,而是他的缺点不能。但,这点永远都是被自动省略掉的。女性作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刻画感情细节时细致入微,将一个女性在爱情和亲情中的挣扎描写的淋漓尽致。那种情感上的痛和世道的痛都比不上在灾难中孤独生产的痛。女性这种任何都无法比拟的伟大在这本书中被完美展现。为我们的母亲为自己点赞。
  •     故事的脉络清楚,从上官写到小桃写到武生,从不同的年代写起,每个人的命运在那个特有的时代里面挣扎和无助,读完后,无论是上官还是小桃亦或是武生,都有女人的倔强和屈服,倔强于敢同于命运抗争,屈服于这个大时代所不能够反抗的东西,感觉是在夹缝中求生。像一株长于悬崖上的一颗树,倔强得让人揪心。书看完了,书里面的主人公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不过,在武生求学不得已嫁给不爱的男人时,这一点到不能够理解,难道真的只有嫁给不爱的男人这一条路嘛?而后,终于看到刘昌邑的时候,虽然时过境迁,难道只有相望于江湖嘛?为何默默走开?也许,爱情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洗礼,见或不见,都是往事参杂着自己的青春、激情、悸动,变成记忆,给自己一个独特的美好,相忘于江湖吧!本书,给我的远不止让我感受到时代的无奈,而是说在这个新时代下,作为女性的我们应该怎样的过活,是屈于命运、环境的束缚还是延展自己的个性,追求自己的理想,潇潇洒洒痛快一回。

精彩短评 (总计45条)

  •     确实刚开始看出了安妮宝贝的感觉,后来看完全书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就是克夫命啊- -。。。不得不说,张翎笔下很多女性都挺相似的。包括经历,性格,命运等等,但是作者的叙事手法令人着迷,写作风格行云流水带着女人特有的温婉性格。很温柔,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喜欢张翎的原因,没有那么多戾气,从容倒来,讲一个日光下的故事。
  •     三代女人独有的情感、分娩经历,在作者细腻的笔法里绽放
  •     这结局真想改一改,为什么到了第三代还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     三代女人之间的命运牵绊就像是一个圆圈 周而复始 可是天底下哪来那么多情种 终归是一部充满罗曼蒂克想象的作品 不如 金山 那般厚重 略显潦草
  •     剧情设置不行
  •     阵痛中的隐忍与坚韧,故事还行,文字比较普通。
  •     不喜欢的语言。
  •     女人的痛不见得是世道的痛,而世道的痛却一定是女人的痛。
  •     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大的缺点,无功无过的小说,拿来看看还行,深究就不必了。
  •     平素里熟悉的地名在她的书中出现时忽然神秘起来,藻溪、灵溪、平阳、敖江喜欢她叙述故事时娓娓道来的语感,铺成出三代女人的经历:第一代上官吟春写得精彩用心;第二代孙小逃故事写得冗长乏味;第三代宋武生故事成狗尾,败笔!读到书中箬糕、粢糕、灯盏糕时似乎回到童年!……漂流书
  •     那个年代有许多值得写的故事,没有金山那么惊艳了,可字里行间的凝练真的很厉害
  •     我觉得是矛盾奖的水平,故事和语言深深的吸引我
  •     除了文笔好,其他都不怎么样;其他都不怎么样,光文笔好,就显得啰嗦了。
  •     说不出的感觉
  •     生小孩好痛啊 为什么一定要逼女人生小孩
  •     语感真的很好,三代人苦,感觉看了好几辈子的人生,很精彩的小说
  •     张翎的作品文笔细腻是细腻,就是有时候写得太过,给人感觉用力过猛了
  •     不如唐山大地震,故事过于俗套。
  •     盛年不再。
  •     三代女人的性格都差不多。并没有塑造的特别深入。唯一记住的就是有情有义的仇阿宝。PS:刚刚看了《繁花》也是阿宝、阿宝。叶念琛十年,也是阿宝、阿宝。
  •     字句的磨练下了功夫,建构框架的能力欠缺。
  •     严歌苓的评价很微妙,只谈了修辞,这本书的语言有些过犹不及了。
  •     故事情节是有点老套没错,看完第一页就猜到了全书一句话梗概……看完全文果然猜对了……不过,对语气的描写和形容很妙,讲故事的节奏合胃口,白描和工笔的比例读来也舒畅。第一次看张翎的作品,文笔不隔膜,一气读完有爽感。零星描写到了他人目光的压力,他人即地狱,深刻。
  •     越看越生气的书,作者得了便宜卖乖,还硬要悲秋。
  •     怎么说呢,文字是真的美,挠着人心的那种美,美到让你觉得不真实。人物刻画得也好,但老是觉得作者这股子刻画人物的劲儿自开头起便慢慢羸弱了,托不起这一家三代女性的苦难史了。
  •     三星半。张翎的文笔和立意其实不输严歌苓,多半星给张翎的故乡,她众多故事都以藻溪为原本展开,普通鲁迅的鲁镇,苏童的枫树街,莫言的高密,未开口,已满腔恋乡。
  •     时代跨度大 觉得不够用心 说个故事而已 想起平凡的世界的厚重 以及长恨歌的揪心
  •     故事格调有点严歌苓的感觉,喜欢这类的,可是文笔等级似乎不一样?
  •     第三代的美国生活显得很梦幻,作者估计也没有在美国真正生活过。但体验一下宿命感还是很酣畅淋漓的
  •     张翎的文字很冷静,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细致入微甚至真实地令人战栗的笔触,在大背景下女人的隐忍和坚强,都饱满地被塑造在字里行间。
  •     接连读完张翎的《余震》和《阵痛》,发觉张很注重“筋骨”一词,两本书中“像一条剔了骨的鱼”的比喻至少出现了4次。 《阵痛》的读书感觉就是阵痛,一点点戳到心底,最后探到心底,掏空所有。虽然讲述的是三个女人的故事,但是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女人延续三个世纪的经历,前后一气呵成,最后领悟过来,这三个故事叠合在一起的重影不过二字:母亲、命运。后记中这样写道:“乱世里的男人是铁,女人却是水。男人绕不过乱世的沟沟坎坎,女人却能把身子挤成一丝细流,穿过最狭窄的缝隙。所以男人都死了,活下来的是女人。” 在广州这样潮热的平常的一天,我花了两天时间读完这本书,抑制住好几次流泪的冲动,恰恰都卡在三个母亲生产的情节上。我突然想起远在老家的母亲,想起昨天我因为她一句话还对父亲抱怨的样子,真傻啊。
  •     看完了,这个作者的修辞手法不是我最喜欢的,我会跳过,但整体还是蛮好看的。后记里作者坦诚自己不会写男性,很诚实哦,男性角色都如浮光掠影。一般直男作家写不好女角色,直女作结写不好男角色似乎是常态了。
  •     是不是海外的女作家都具备这种从人心剜肉的疼痛制造力,一如严歌苓,给三星半。
  •     长篇的叙事,难免让人看得疲惫~
  •     当年在书架上偶然发现的,却给我带来了震撼。
  •     也是一部传奇
  •     三星给她对文字的勤勤恳恳,这本书也算一口气读完吧……因为张翎是温州的,来医科大学演讲,所以我跟我的小伙伴就去买了他的亲笔签名书!当初人民文学的主编还批评过她写日本鬼子强奸中国妇女那段!
  •     电影《一生一世》结局抄袭了《阵痛》了嘛
  •     于2.13。一打开就完全放不下,不知不觉看到快凌晨四点。太赞!!!!
  •     喜欢张翎的语言,三代故事从结构上来说还是最喜欢上官吟春和大先生的,最后过于宿命论了些。
  •     是女作家才能写出来的小说。 细致绵密的痛楚。
  •     张翎的作品总带有时间与空间跨越的两条线,文字中很少出现形容词,却描述得栩栩如生。《阵痛》与《金山》都是张翎的小说中我较为欣赏的两部作品,相比于其他短篇来说多了些时间跨度上的大气与真实感,推荐。
  •     最深的映像就是陈公鸡家的儿子一口吃完米糕脱下裤子蹲在地上拉了一泡屎,然后唤猪来舔屁眼,而且还被舔得无比舒服!!!
  •     1.过于独立的女人选择生产,不过是给自己过往一个交代,或是补偿自己以往所犯错误的方段,而非不需要男人——实在是她们无法面对和接受过去的自己;2.三四个月才看完这一本女性化十足的长篇小说,实在是拖沓;3.文笔好到有些拖泥带水,为了描写自然而描写,大段的抒情性写作,分散了故事的流畅性;
  •     对于女人,生活的主战场要比职场复杂得多,隐忍、坚毅的品格,抚育下一代的使命,都让女人变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