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士风骨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40651619
作者:红苇
页数:192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后来的大树将军冯异也颇有介子推的遗风。冯异为汉光武帝的偏将军,光武帝平定天下,诸将纷纷论功,只有冯异独立大树下,人称大树将军,不计较功劳。晋文公早就淡忘了往事,结果惟有介子推与封赏无缘。母亲问他缘由,介子推把自己长期混迹的官场作了一番深刻的反省和批判,他认为时下的朝中,厚黑盛行,毫无仁义道德可言。介子推激烈地成为有史以来的官场的第一个批判者,以后的《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大概承继了介子推所开创的这种传统。其母终被介子推说服,也要同他一起过一种清洁的生活。他们由此开始踏上隐居之路。看来清洁也是有其感召力的。    但是这种感召力愈到后来愈见衰弱,很多时候,就是隐士也不是真心追求清洁,而是身在山林心在朝廷。介子推则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传说介予推退隐之前,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悬书公门。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隐士都像介子推一样傻得没边的。唐时的卢藏用与宋代的种放就都是聪明人,他们非常清楚如何炒作自己。卢藏用这位老兄很会选择隐居的地点,他选择的是离京师很近的终南山,倡言隐居,结果不出所料地被征召,入朝为官。卢藏用同朝廷玩了一出捉迷藏的游戏,他的藏是为了最终的用。“终南捷径”说的就是这位老兄发明的这种游戏。种放整个就是隐士中腐败堕落的典型。他曾与母亲一道在终南山下隐居,以讲学为业靠收取学费养家糊口,自号“退士”。在他隐居三十年后,名声渐显。宋真宗时,朝廷就重点盯住了他,被征召,受推崇。渐渐地他开始显山露水、得意忘形,特别注意投真宗所好,以邀皇恩。晚年的他开始财迷心窍,而且倚仗声势,对百姓巧取豪夺。这已经与土豪劣绅相距无几了。陆放翁曾有一首讥讽隐士的诗:“志士栖山恨不深,人知已是负初心。不须更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这诗应该看作是首先送给卢藏用、种放这些人的。    应该注意的是,介子推的“成名”,遮蔽了另一个同样伟大的形象,那就是介子推的母亲。这就有点像乌江边项羽的威猛形象遮挡住了虞姬一样,其实虞姬身上的光泽一点都不比项羽逊色。介子推的母亲在实践清洁生活方面,一点也不比介子推差。的母亲一点关系也没有。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在彰显的同时,业往往造成遮蔽。    清洁是清洁者的墓志铭,介子推坚定地走向了他的悲剧。介子推隐居之后,晋文公得到消息,开始后悔不已,便派出大批人马,四处寻找介子推。太行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到哪儿去找介子推呢?晋文公采纳了一位大臣的建议,让人放火烧山,期望能把介子推“烧”出来。介子推认准的路,死不回头,最后母子俩相依相偎着,活活被烧死,也没有妥协。对于隐士来说,坚守清洁,也像廉吏一样,是要付出代价的。介子推和他母亲,像伯夷与叔齐一样,仆倒在坚持清洁的路途中。伯夷、叔齐的对立面是一个王朝,历代王朝都不想予以张扬。介子推仅仅是功成而不居,宣扬起来无害而有益,因而介子推就拥有了自己的节日。同样的清洁却导致了不同的后果。    “足下”一词的来历与介子推密切相关。介子推被烧抱树而死后,文公念其旧德,抚树哀叹,并将那棵树砍回来。还有一棵树是人们不忍砍伐的,那是一棵甘棠树。周朝的召公,广布文王的仁政,曾休憩在甘棠树下,后人思念他的遗爱,都不忍心砍伐这棵甘棠树。文公的让人砍伐和周人的不肯砍伐,其所表达的怀念的心理是近似的。文公用那树做了一双履(鞋子),每每念及介子推从前的功劳,文公总是看着鞋子叹道:“悲乎足下”(见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引东方朔《琐语》)。后敬称人“足下”,就由此而来。隐士在魏晋时被称为高士,有一本叫《高士传》的书,说的就是隐士们的生平事迹。高士指的是清高之士或德高之士,从介子推身上让人感觉到,把隐士称为高士,倒也名副其实。    介子推的坚行清洁影响深远,寒食节即由此而来,这同端午节同样著名。寒食节与端午节都是与清洁精神有密切关联的节日,并都是为了纪念一个伟大的灵魂。据《后汉·周举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成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火。举为并州刺史,乃作吊书置子推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这里记载的是民间过寒食节的情况,最厉害的时候,在冬季要寒食一月,由此亦可想见介子推在民间的影响力。    作为明代遗民,吕留良心怀故国,他曾深情而抑郁写出这样的诗句: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这两句诗在当时反响特别大。由于吕留良在吏民中声誉赫赫,先被保荐为“山林隐逸”,应征赴朝为官,但吕留良誓死相拒。后来又有一名大官保荐他为“博学鸿儒”,吕留良感觉若再相拒,显得轻侮朝廷,或者是明白表示对清朝有看法,就有可能招惹杀身之祸,于是他削发为僧,做了假和尚。这也是一种隐逸行为,但在这背后,更多的是政治取向和无法言喻的内容。王夫之也是避身瑶洞,与外界隔断联系,晚年在一荒芜山岗一住就是十七年,他把与他相伴的顽石名之曰“船山”,自书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在每一次朝代更迭之际,都会产生一些遗民似的隐士。这些隐士有深厚的朝代情结,与追求清洁品格的隐士还是有所不同,故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    在所有的隐士中,严子陵也许可算作是最潇洒的一个。若要说在官场里混,严子陵的条件可以说很不错。一方面严子陵自身很有才能;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严子陵的背景是得“天”独厚的。他与当时皇帝汉光武帝是交情不错的同学,而且光武帝对严子陵的印象相当好。为了让严子陵做官,光武帝派使者一连去了三次,都被严子陵拒绝了。没办法,光武帝只得亲自上门相邀。光武帝的车马都来到大门口了,严子陵依旧高卧不起。只是这份傲视帝王的洒脱,古今中外有几人能够做到?据说严子陵足披着羊皮袄在富春江边垂钓。如今的富春江边上,还保留有他当年垂钓的遗迹,叫做严子陵钓台。假若严子陵步入仕途,他很可能就失去了与光武帝相处的那一份平等,还有在江边垂钓的那一份自由。据说有一个读书人去参加科考,经过严子陵的祠堂,题诗一首:“君为名利隐,吾为名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由此亦可想见严子陵在历代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清洁也是一个不小的题材。清洁在庄子作品中有一种哲理的意味,在屈原作品中则有一种诗情的芬芳。屈原最伟大的诗歌作品《离骚》中,清洁已内隐成了思想基调。“新浴者必振农,新沐者必弹冠”的屈原,在这样一个奇异的诗篇中,调动了大量的香草和美人,营造了一个清爽迷离的世界。这个远离现实世界的抒情精灵,不食人间烟火,吃的也必须是花草,诗中因有“餐秋菊之落英”的句子。芰与荷的叶子,都比较宽展,如果裁制成衣,最适宜隐者穿着,所以屈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唐代的骆宾王写有诗歌《在狱咏蝉》,蝉因生活在树叶间,远离尘世,是一个清洁的物象。骆宾王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寝……明代的理学大家周敦颐写有《爱莲说》,表达了要像莲一样追求清洁的心志。把这层意思表达得更具强度的,要算是于谦的《咏石灰》。诗中写道: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言节士的风流    在当今越来越趋向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知道“节士”一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即使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或者是收词量更为巨大的《辞海》,也难以查到“节士”一词。  “节士”就如同楼兰古城一样,在历史发展的某个瞬间,被突然覆盖了。但是被覆盖并不就等于完全消亡,特别是“节士”群落作为古代中国特有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文化现象,与我们今天的现代生活,在看不见的深处,仍然有着某种根脉上的联系。    就像“超人”英雄从根本上体现着西方文化的质地一样,“节士”群落亦切实地表征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殊内容。在古代中国,伦理道德方面的建设似乎尤为全社会所看重。国君是否贤明,大臣是否称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人物的作为是否可圈可点,伦理道德方面的考察都是必不可少的。伦理道德就像一个圆心,把整个社会团结成一个同心圆。“节士”就是在全体社会都沉浸在浓郁的道德情趣这样的大环境中产生的。可以说,  “节士”是指在伦理道德领域表现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首先把仁、义、礼、智、信方面的内容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亦可以说,  “节士”是伦理道德领域中积极的执行者和创造者,当然这一切都更多地发生在传统价值规范的域限中。    在当下考察过往时代的“节士”现象,我试图把其置入一个更宽泛的语境中来认识。其实“士”的概念并不是铁板一块,亦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据说最早的“士”,也就是甲骨文状态的“士”字,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渐渐成为上古男子的通称。在春秋战国时代,  “士”并不完全就是现代知识分子的古代对应物,而有着更广泛的含义。李斯、韩非子是士,苏秦、张仪是士,荆轲、专诸是士,鸡鸣、狗盗亦是士。只要在社会上能发挥作用,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影响力,似乎都可以站在士的旗帜下,并没有被社会某一阶层所垄断。秦汉以后,  “士”的内容中,武士层面的含义慢慢被排除掉,就演变成为读书人、文人的专有名词了。从“士”对于生殖与力量等含义的拒斥与超越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与演进的脚步声。节士则更是士这个群体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士最为春风得意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有着极其浓厚的养士之风,并且国君、储君政治或经济方面的成功很少是不通过“士”的努力来实现的。  “虚左”的礼节亦是源于斯时。魏公子信陵君,把车骑的左面位置空起来,亲自去迎接隐士侯赢,这就是“虚左”,表达的是对士的敬重。齐国的孟尝君门下有食客三千人,他们都把珠子镶嵌在鞋上,时人称为“珠履客”。可以想见这些具有时尚装饰物的“珠履客”们的得意与骄傲。他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存在。可以通过发牢骚的方式,可以通过自荐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引荐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意愿,实现自我的价值。他们确实是那个时代的骄子。    “节士”更是特异或优异之士。如果说政治家是靠现实功业来证明其自身的话,那么,“节士”主要靠其行为上的坚持和果敢。一般来说,“节士”是某种精神价值的最求者。他们对“道”“义”的看重,远远超过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达到了“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的境界。    ……

内容概要

红苇,原名刘宏伟,1964年12月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三联书店。以前曾对文学有过很大的梦想,现在则对思想类随笔有着痴心妄想。曾在国内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其他一些文章。迄今,较为满意的有两本书:一为《胡风精神现实论》(博士论文);一

书籍目录

一 刺客侠士的江湖情怀  1 热心救世之古道心肠  2 专诸的鱼肠剑  3 侯赢的面北自刎  4 豫让的行为伦理  5 侠之大者  6 义为何物二 隐士与廉吏洁的旗帜  1 吊在房梁上的瓜  2 “三辞令尹”的坚持  3 贪泉又何妨  4 凤凰与猫头鹰的对话  5 “五柳先生”的志向    6 介子推的理想主义三 文学畸人的疏狂与叛逆  1 世俗的反对者  2 日常生活中的怪异作为  3 嗜酒如命  4 洒脱之美  5 书生之狂四 爱国者的精神空间  1 自古英雄出少年  2 敬利国家生死以  3 报国的弘愿  4 勇者的气度  5 孤胆的英雄  6 爱国者的“忠”与“死”五 历史时空中“孝”的建材  1 孝的神话  2 勇敢的孝  3 孝与顺从  4 孝的日常实践  5 孝的文化空间六 具有反对意向的谏诤者  1 直言的风骨  2 一心护法的强硬  3 言语的抵抗   4 备棺以谏  5 谏诤的代价七 追求内在超越的信人贤士  1 友情的境界  2 回头的浪子  3 困厄中的坚持    4 意志的修炼  5 信是什么  6 成仁取义 敢于担当八 女子所成就的历史景观  1 从花木兰到冯婉贞  2 红拂女的心事  3 女子的文化创造  4 忠贞的追求  5 柔中的刚强九 异端思想者的精神风采  1 “异端”的言论  2 特立独行的意志品质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以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节士类历史人物为主要研究对名,以他们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个人操守等方面所秉承、所坚持、所展开的精神风范为主要表现内容。这类人物,亦是历史进程中负载着文化内涵的有意义的风景。同时,透过人物,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念也能得到带有生活或生命细节的体现。每一种历史传统都在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寻求着它自身延续的可能,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节士类历史人物意义所在。

图书封面


 节士风骨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真的很不错,三折买的~~~~物超所值
  •     很详尽介绍了古代历史文化风貌,了解不少古代文化知识,讲述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种种风俗礼节,此书不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