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

出版社:成龙、郭丽兰、 张伟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301215333
页数:36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六)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朱执信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对苏俄了解较多的研究者。他向往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新生的苏维埃国家,赞颂列宁的伟大业绩,字里行间反复提到列宁的严于律己。“列宁政府底下的工人,都做十时间以下的工;惟有革命党,一天总做十六点钟的工;列宁有时做到二十点钟,只有四点钟休息。……列宁到底是吃苦辞甘的好人物。”他赞扬列宁的“布尔什维克精神”是“为社会主义牺牲的精神”,认为必需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做一个革命事业”。为了更好地研究苏维埃和共产主义,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他还准备到苏俄去学习。 围绕怎样使中国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问题,朱执信提出了“理想地区”、“理想军队”的改造方案。他特别考察了苏联的军队建设,提出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劳动军。朱执信高度赞扬苏俄军队,他深切地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苏俄军队的指导作用,他从十月革命后苏俄粉碎日本的武装干涉中,得出“主义”能所产生的无比力量。“没有主义的兵,和有主义的兵战斗的力量,相差得太远。”④苏俄军队之所以能够战无不胜,在于训练时,“主义”的训练和军事知识是并重的。朱执信认为,一定要从兵队的日常生活出发,让“主义”成为军队自己的觉悟,这样的“主义”才是最能让人动心的。中国革命就需要以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建立一支这样的军队,这样才能保证革命事业的胜利。 朱执信十分重视俄国革命的经验,他把既是“防卫主义的武装”,又是“共同经济建设的先锋”的“赤卫队”,看作可供效法的楷模。他指出,这种新型的军队在主义的指导下,必须军工结合、寓兵于工。“我以为只有把寓兵于匪的制度,改做寓兵于工,就是创造一种劳动军。这个劳动军,就是俄国最新的劳动军一样,拿战时杀人的军队,变做平时生产的大力量。”①这种军队,一面是防卫的武力,一面是经济建设的先锋、生活的保障,可战可工,有利于兵士战时、平时身份的转换。更可贵的是,朱执信把苏俄1920年6月、8月发表于《建设》杂志上的劳动军法典翻译出来,并以此为对照,证实其所构想的以“寓兵于工”的理想军队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空想。朱执信对那些信口开河、诬蔑、攻击共产主义的言行,给予了无情的讥讽:“如果共产社会奖励懒惰,那现在的官、绅、富豪、强兵、悍匪……等等脚色,就应该众口一辞,来欢迎他,为什么还要反对。” 朱执信还注意从经济上探讨一些社会革命的根源,他认为社会的阶级斗争、革命运动的产生,均有经济上的理由。同时,朱执信主张“大资本国有”的“国家社会主义”,“吾辈所主张为国家社会主义,尤无难行之理。”他最重视“铁道国有”,“夫现有国有事业,最大者莫如铁道国有……国有者,以其经营之权归属于国家或公共团体之谓也。国有铁道之政策,以国家握其全国各线路之经营之权利为目的者也。” 当然,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朱执信由于时代和阶级立场的局限,认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偏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书籍目录

导论: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本课题研究的起因 (一)选题意义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一)广东何以最早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二)广东共产党人如何走出历史的困谷 (三)如何理解广东社会主义探索的一般意义 (四)如何看待广东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 (五)广东理论界有哪些重大理论创新 (六)马克思主义未来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三、本课题的目标追求 (一)视野广阔,视角独特 (二)紧扣问题,着意总结 (三)资料翔实,内容可靠 (四)学科交叉,方法互补 第一章 广东籍人士对马克思思想的早期解读 一、梁启超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认识 (一)早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引介、宣传 (二)欧游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两分态度 (三)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反对 二、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改造 (一)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 (二)对社会主义类型和本质的判断 (三)民生主义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 (四)对俄国革命、列宁的态度 (五)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理想及其实质 三、朱执信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翻译、理解和传播 (一)对马克思的生平介绍 (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 (四)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 (五)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力量 (六)对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认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广东的较早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在广东较早传播 (一)历经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 (二)革命家和思想家的摇篮、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三)得风气之先、引领时代潮流 (四)近代工业和工人阶级的诞生地 二、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来源广泛,传播途径较多 (二)有杰出的理论代表,理解水平较高 (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联系 (四)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相结合 三、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传播的效应 (一)促成了广东党组织的较早创建 (二)推动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勃兴 (三)为国共合作做了初步准备 第三章 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举措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广东的形成 (一)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方针的确定 (二)孙中山在广东改组国民党的成功 (三)国共合作在广东的正式建立 二、共产党人参与黄埔军校的创办 (一)共产党员参与黄埔军校的筹备 (二)共产党人成为黄埔军校的骨干力量 (三)共产党员保证了黄埔军校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四)黄埔军校为中共建军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马克思主义推动广东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一)省港大罢工的爆发 (二)广东农民运动的高涨 (三)广东妇女运动的发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困谷中前行 一、用枪杆子对抗白色恐怖 (一)从“讨蒋起义”到“广州起义” (二)“造个形势险要的根据地” (三)探索无产阶级文化的雏形 二、用枪杆子谱写敌后抗战的诗篇 (一)创建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 (二)形成华南抗战的独特风格 (三)中国华南抗战的旗帜 三、用枪杆子迎接全国解放的步伐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战略方针 (二)坚持人民战争思想的革命武装 (三)坚持党对人民武装斗争的绝对领导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前奏 一、高瞻远瞩,以战略眼光筹划广东发展 (一)土地改革充分考虑广东实际 (二)强调广东所处沿海战略位置 (三)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发展经济优势 二、广东人胆子大,敢批中央政策 (一)批公共食堂,提出四大罪状 (二)批人民公社,草率未经试验 (三)批“共产风”,不利调动积极性 三、不随大流,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 (一)不搞“工业崇拜”,狠抓农业生产 (二)尊重知识,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三)实事求是,坚决纠正“左”的错误 四、治标治本,从逃港风潮中反思 (一)基层调查萌发办特区最初根据 (二)不上纲上线,把偷渡归之于经济贫困 (三)反偷渡的根本在于发展生产 五、沧桑历变的风风雨雨 (一)两次反“地方主义”的噩梦 (二)未能幸免的“文革”灾难 (三)对一张大字报的批判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的“试验田” 一、改革开放对广东的历史选择 (一)广东具备天时的有利因素 (二)广东具备地利的优越条件 (三)广东具备人和的关键因素 二、广东实践邓小平理论的三个阶段 (一)初期探索阶段 (二)全面展开阶段 (三)改革开放高潮阶段 三、广东实践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为思想的解放营造了环境 (二)为市场取向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地” 第八章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第九章 广东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历史•理论•实践》力图站在总体性视角,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发展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概括在“方寸天地”里,达到“纲举目张”,“一览无余”的效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未来寻找一般根据。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历史•理论•实践》系统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与中国大革命的早期结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广东开辟华南革命道路、在困境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反思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东大胆探索的一般意义,分析了广东能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试验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地”、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深层原因以及与之相应的重大举措,展示了广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作为“领头羊”而始终先行一步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如何走向未来的时代课题。

图书封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广东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