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的危機

出版社: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9-1
ISBN:9789866274473
作者:安東尼.葛睿夫頓,Anthony Grafton
页数:136页

内容概要

安東尼.葛睿夫頓(Anthony Grafton)
美國知名歷史學者及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5歲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後,不久即進入普林斯頓大學任職,還在大英科學院(British Academy)擔任通訊研究員。2007年1月起擔任《觀念史期刊》的編輯,並於2011年1月擔任美國歷史協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主席。此外,他還為《新共和國》、《美國學者》及《紐約書評》撰寫各類題材的文章。曾於1993年獲得洛杉磯時報圖書獎(歷史類);2002年以其人文歷史方面的研究獲頒全球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波薩獎(Balzan Prize);2006年,並獲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頒贈榮譽學位的殊榮。

作者简介

網路的成長以及像「谷歌圖書」(Google Books)這類野心勃勃的新計畫,已令一些評論家預言「普世檔案室」(universal archive)的時代已露曙光,並且意味紙本印刷書籍的末日即將到來。葛睿夫頓在《書本的危機》中,將此一新的資訊生態,置於全面性的歷史脈絡中加以審視,並考察數位化對於我們的閱讀、書寫和保存資訊的方式所具有的涵意。


 書本的危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书本的危机:什么危机?“过去十年,书籍之城却一点也不宁静。自印刷术之后,电脑与网络对阅读造成的影响,没有任何科技可以匹敌——面对劲敌当前,书本/版权资讯以及实体藏书库的世界,只能瑟瑟发抖”。 对此有人乐观预言:印刷的书本/杂志与报纸已和印它们的书一样失去了生命,而且未来的数位藏书库,不但取代书籍储存人类知识的地位,还会比书本更好——全世界的书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文字与概念相互联结/共同交织的流动结构;寻找资料的读者永远从电脑荧幕开始,而不是书本。当然也有人义愤填膺,指出图书数字化背后险恶的商业逻辑:“为图暴利扭曲知识与文学”。这项工作的执行职能交给政府(而不是私人企业)。作者部分同意对新文字世界的批评。一方面缘于其经历。“我挥霍不少光阴在古籍的灰尘和高贵的腐味中,学了许多事情,其中之一每一间图书馆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图书馆的收藏品/手稿和书本,以及编目和放在书架的次序及书本间的空隙的分类方法——对知道如何聆听的人,这些特色都诉说作家/读者/收藏者与他们历史世界的故事”。作者认为,人文学术具有“简朴的地方性”。知道阅读是这种工艺的人,对任何把书和阅读场域当作可以任意互换,或以普世性为目标的计划——例如谷歌——必然抱持怀疑心态。但作者也承认,图书的数位化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让知识的取用和学术研究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二、普世图书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作者在本章开头就亮明观点:网络没有建立普世图书馆的能力。对于目前电子化阅读咄咄逼人/而传统书籍期刊在某些战线上节节败退的情况,作者解释道:“数位化的热潮,是人类改良资讯积累/储存/取得能力这个史诗故事中的关键计划之一。最终产生的不会是预言家口中的“资讯乌托邦”,而是一系列新而且有挑战性的资讯生态圈;读者/作者于其他文本生产者将适应新的生态,学习生存与壮大。”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制造书籍的抄写员与学者,常常身兼收藏与整理书本的责任,发明许多帮助读者寻找与掌握他们需要的文献的方法。十五世纪欧洲活字版印刷术兴起,改变欧洲图书馆员与读者的生活秩序。就算在新科技的攻击性扩张下,博闻的图书馆员仍利用他们的传统技能,在出版商业化时代求得一职在身。又经过三个世纪,营利性的出版社与图书馆所属的学问才成为分离的领域。但近几年,图书馆利用数位化出版,开始取代大学出版社的传统任务,例如流通博士论文,以及复制地方的藏书与档案。每当资讯过量的时候,学者就会想出各种聪明的手段,引导并利用此洪流。文艺复兴带来的资讯暴涨催生了系统化做笔记的技术,后来又发展出字典/词典/名言集与百科全书。如今人们面对海量资讯的手段则是各种搜索技术。但不管搜寻的方式有多好,最终仍受资料库的局限(没有套书或参考书能够在探讨复杂议题时提供所有的相关资料);有时候找到的不是事实,而是广为接受的错误。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到图书馆查找最原始的书籍与手稿。图书出版量暴涨的局面带来了微缩胶片行业的兴起,读者可以干净/简单地找到所需的图书,学者研究得以突破空间的阻隔,图书馆也节省了一大部分维护成本。但是,负责拍照的营利公司着眼于有市场价值的素材,非营利组织只关注对其有意义的文献,不能兼顾到所有文献。另外,微缩胶卷的阅读也并不方便,需要借助放映工具,且缺乏传统阅读的美感,“微缩胶片”运动逐渐式微便是证明。三、谷歌帝国?难以建立谷歌图书馆虽然有许多优点,但现实中存在着很多缺陷。1.“对焦不准/镜头模糊/失误漏页/顺序错乱/书籍本身有瑕疵/字型辨识系统由缺陷/书目编目资料不完整或组织方式混乱”2.网路阅读尤其方便之处,但其依托的条件一旦出问题,那也是伤脑筋的事。有的书不能下载,有的只能阅读一部分,有的显示不出来。3.谷歌背后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它不能建立“谷歌图书帝国”。“私营企业数位化的热忱,最后由他们的收入局定——他们将弃大批重要的书籍于不顾”。“最贫困社区的文本,无法吸引靠订阅费或广告费赚钱的企业的兴趣;图书数位化竞赛的结果,是加强全球南与北之间既存的不平等关系”。4.谷歌一类的图数数位化组织采取的是选择性开放策略。“所谓的普世图书馆,不是透过超链接就可以自由研究与连接的无缝天衣,只是不同界面与资料库各种补丁拼凑成的破布,一部分开放给所有电脑与无线网络使用者,另一部分却给没有财力或资源的人吃闭门羹”。5.数位化的资料在公信力上无法与原始材料相比。“唯一能确证证据的方法是找到原始文件,与同时期的其它文书对比;通常只有档案室用可靠方式储藏的文书,才有这种公信力”。6.数位化忽视了资讯的“社会生命”。“我们辛苦找到原始文件与古书的犒赏,使阅览扫描影像永远不能取得的知识”——书籍的味道/书本的制作/书中的笔记其实是蕴含着很多学问的。“有时把实体书本转换成电子文本的过程,会销毁原书丰富的历史证据”。“要倾听书本之声,就要造访它们原始的生存环境”。四、出版不用纸?不可想象1.网络供给的“书本”往往不够完美。“明日新世界的期刊将成为有注脚部落格,虽然闪耀着资讯和洞见,文章却未经编辑,错误未经改正,版面下方还有愤怒甚至下流的回应。人文学科必须跟得上时代。但不必成为杂乱的公共领域之一部分;到底它的功能与角色并不相同”。“人类注意力形态的革命,伤害甚或消除传统的论证和写作”。2.网络阅读方式的动态性和互动性改变了传统的阅读生态。(1)网络社群的所有成员都能给作者施加压力,影响题材的选择与处理。(2)网络新文本断裂破碎,缺乏固定形体文本的扩散,可能连累甚至伤害人们掌握复杂论证与思考的能力。这些特质是维持民主制度所必须的,要加以维持也只能靠印刷品。因此,作者联系了20世纪初的报业转型,认为:书写世界没有转型,而是上世纪媒体社群快速/虚拟的重现。3.超链接和搜索引擎似乎象征着后现代对待文本的态度:匆促/肤浅/剥削/个人主义。这种态度并不可取。五、阅读走向何处?“从现在到可见的未来,认真地读者必须学习如何同时游走于大异其趣的两条路。没人该舍弃电脑荧幕通往数位天堂的康庄大道,但假若想亲眼看柯勒律治在书上写的眉批 ,你仍得用老方法。”“从现在到可见的未来,如果想尽可能拼凑档案/文本与图像最丰富的图像,只能造访图书馆拥挤的公众阅览室;那里的阳光仍像超过一世纪之前一样,照亮上蜡的书桌,知识也仍旧栖身于数百万本充满灰尘/破破烂烂/有霉味而且不可取代的手稿与书籍。”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从现在到可见的未来,认真地读者必须学习如何同时游走于大异其趣的两条路。没人该舍弃电脑荧幕通往数位天堂的康庄大道,但假若想亲眼看柯勒律治在书上写的眉批 ,你仍得用老方法。
  •     书的内容五星,翻译错漏太多,译注不多也没有太大帮助。
  •     图书历史、胶片存档、谷歌图书等内容的介绍与Robert Darnton的文章有相似之处,毕竟都是大学学者。本书的亮点在于对网络化部分有更深入的观察,也愿意提出哪怕是折中的阅读趋势预测。中译者对长句翻译的水平有待提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