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离别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0461775
作者:岳南
页数:8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山河崩裂国宝争夺战当参加中央研究院会议的群贤硕儒们,为连绵内战造成的苦难忧心愁悴,彷徨山泽,嗟号昊旻而无一丝收效之际,炮弹轰鸣、人头乱滚的战场又传出一个又一个国民党军战败覆亡的凶讯:1948年9月12日,中共将领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发起攻势,史称辽沈战役。此役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俘获国民党军兵力47万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制武器装备。经此一役,国民党军元气大伤,彻底踏上了衰亡败退之路。9月16日,中共华东野战军以32万兵力围攻国民党重点守备的战略要地济南城,历时8天,城陷,国民党军10.4万人被歼,最高指挥官王耀武被俘。11月6日,中共华东、中原野战军与地方武装共60余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至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向集结在这一地区的70万国民党军发起强大攻势,是为淮海战役(南按:国民党称之为徐蚌战役)。解放军攻势凌厉,兵锋所至,所向披靡,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岌岌可危。11月13日,号称一代“文胆”的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总统府国策顾问、首席秘书陈布雷,看到国民党政权日暮途穷,灭亡在即,自己回天乏术,更无力挽狂澜于既倒、解党国之危,痛苦悲愤中服巴比妥安眠药自杀,以古老的“尸谏”形式表达了对蒋介石的忠诚以及对国民党政府前途的绝望。在置于寓所书桌的遗书中,陈布雷字字血、声声泪地宣泄出久积于内心的苦痛与彻底绝望之情,书曰:介公总裁钧鉴:布雷追随二十年,受知深切,任何痛苦,均应承当,以期无负教诲。但今春以来,目睹耳闻,饱受刺激。入夏秋后,病象日增,神经极度衰弱,实已不堪勉强支持。值此党国最艰危之时期,而自验近来身心已毫无可以效命之能力,与其偷生尸位,使公误以为尚有一可供驱使之部下,因而贻害公务,何如坦白承认自身已无能为役,而结束其无价值之一生。凡此狂愚之思想,纯系心理之失常,读公昔在黄埔斥责自杀之训词,深感此举为万万无可谅恕之罪恶,实无面目再求宥谅,纵有百功,亦不能掩此一眚,况自问平生实无丝毫贡献可言乎?天佑中国,必能转危为安,惟公善保政躬,颐养天和,以保障三民主义之成功,而庇护我四亿五千万之同胞。回忆许身麾下,本置生死于度外,岂料今日,乃以毕生尽瘁之初衷,而蹈此极不负责之结局,书生无用,负国负公,真不知何词以能解也。夫人前并致敬意。部属布雷负罪谨上[1]此前,陈氏曾多次向蒋介石苦谏,谓“罢兵弭战,同共产党举行谈判,早日结束内战,国民党或许还能坐半个江山”。蒋答之曰:“目前战局确实不利,但不必悲观;即使谈判也保不住半壁江山,只有背水一战,成败在天了。”[2]面对山河崩裂、天地改色以及摇摇欲堕的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困兽犹斗,在决心背水一战的同时,没有听天由命,而是采纳了历史地理学家出身的著名策士张其昀(晓峰)的纵横捭阖之术,决定着手经营台湾,作为日后退身和反攻大陆的“转丸”之地。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败退台湾之前,根据蒋介石密令,由中央银行为首,把储备黄金、白银等财宝全部秘密运往台湾。运送渠道有两条主要路线,一是从上海的央行直接运至码头,以海关缉私舰悄悄运送到台湾岛;另一种是其他地区银行的金条、银锭、银圆等,以陆路方式分头运送到厦门鼓浪屿,再以军舰从厦门运送至台湾。据国民党当局后来披露,1948年之后从大陆运到台湾的黄金、银锭、银圆共有三批,其中黄金277.5万余两,银(锭)圆1500万元,另有1530万余美元存进美国银行的国民政府账号。美国前驻法国及苏联大使蒲立德(William Bullitt)后来曾在《展望》杂志发表文章,分析1949年和1950年台湾的经济与财政情况时指出:“台湾面积仅约为波多黎各的4倍,它怎能维持60万的武装部队呢?这完全靠蒋先生将大陆的黄金运台,才安定台湾官员的生活。没有蒋先生由大陆运台价值10亿美元的黄金,台湾的经济将被通货膨胀的洪流所淹没。”[3]蒲立德所言大体不差,这批黄金对稳定台湾民心和国民党军心,以及后来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蒋经国亦曾对这批库存黄金的搬运经过有过如下披露:“当上海快要撤退的时候,父亲就派我们几个人到上海去,劝中央银行把库存的黄金全部搬运到台湾来。临行的时候,父亲又再三嘱咐我们‘千万要守秘密’,因为早已预料,李宗仁一定要以库存黄金作为‘和谈’的条件之一。后来这一批黄金很顺利地运到台湾了。政府在搬迁来台的初期,如果没有这批黄金来弥补,财政和经济情形早已不堪设想了。”又说:“库存黄金到达台湾之后,父亲又记起还有一箱国家的珠宝,存放在中央信托局,命令我们再赶到上海去,劝信托局把这一箱珠宝也运到台湾。”[4]蒋氏回忆的最后一个细节特别令人难忘,在如此艰危的情形中,蒋介石居然连一箱珠宝也记得清楚并挂在心上,可见他对这批立足之本的重视程度,真是考虑得细致入微。除把价值约10亿美元的黄金和银圆连同蒋经国后来披露的当时不为外人所知的珍宝秘密运台外,根据国民政府训令,科学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地,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因台湾大学原校长庄长恭履任半年就携眷悄然向当局呈请辞职开溜,国民政府决定由傅斯年接任台大校长,着力经营关乎科学教育这一立国之本的重要基地。经蒋介石批准,朱家骅和傅斯年多次晤谈,傅勉强表示从命,欲“跳这一个火坑”。1948年11月10日晚,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翁文灏以故宫博物院理事长身份,召集朱家骅、王世杰、杭立武、傅斯年、李济、徐森玉等故宫和中博两院理事在官邸举行谈话会,决定先把当年运往伦敦展览的500箱精品文物运往台湾,同时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图书馆等机构的主要文物和图书一并运往台湾,并由朱家骅向蒋介石呈报,争取海军派军舰押运。11月26日,在南京国民党中常会扩大会上,C.C.派骨干分子陈立夫等人猛烈攻击教育部长朱家骅镇压学潮不力,当场要其下台。朱氏心力交瘁,吐血病倒,但在胡适、傅斯年等人的强力支持下,仍咬牙苦撑,坚不去职。几天后,朱家骅从病床上爬起来,奉命召开“中央研究院在京人员谈话会”,由总干事萨本栋主持,分别召集在京的七个研究所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出席会议的有傅斯年、李济、陶孟和、姜立夫、陈省身、张钰哲、俞建章、罗宗洛、赵九章等,会议紧急商定了几条应对措施:立即停止各所的基建、扩建工程,原备木料全部制成木箱以备搬迁之需;各所尽快征询同人意见,做好迁台准备。眷属可自行疏散,或于十日内迁往上海,可能出国者尽量助其成;南京地区文物、图书、仪器、文卷等先行集中上海,由安全小组封存,伺机再南运台湾。会议之后,各所组织人员携公私物资陆续向上海撤退,“静观待变”。

名人推荐

岳南的《南渡北归》,对我影响很大。我们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为痛心。这套书尽量真实地从某一个角度描绘当年的历史,文笔也好,很好看,学习历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国,我们老百姓最起码可以做个明白人。——柳传志《南渡北归》中的吴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他与先父是同事,同在北京当副市长。他收养一儿一女。小彦和吴彰是我幼年的玩伴。他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每周到我家送我一本新出的他主编的历史小丛书,养成了我对历史的终生的兴趣与崇敬。——薛蛮子我推荐一下《南渡北归》,写尽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宿命性的悲凉人生。——俞敏洪也许是年龄与时代的原因,我读《南渡北归》第三部更有味道,欲哭无泪。当“南渡残生梦独多”和“北归残梦终成空”时,历史还原了真相。同为天涯两岸的民族各自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却隔不断血脉相连的相思之情。——任志强撰写民国的教授,或知识分子的著作,自是很多,但民国知识分子在今天成了国人心中的某种典范、象征,重温他们的生活可以使我们理解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他们仍能够活得那么坚实,甚至活得那么阳光。《南渡北归》,可以说是一本有趣也有益的书。——余世存(《非常道》作者)岳南的《南渡北归》是一部皇皇大著,说的是民国教授与研究人员的佚史趣事,读者品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教育精神。打开它,我们很容易发现,在天才云集的晴空里,所有的鸟都在呜叫、飞翔,它们巨大的羽翼给一个动荡的国度带来了夺目的光辉。让人惊异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光辉还在我们的头顶闪烁着。一代杰出人物的历程,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承载者。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教授太少了,缺少了文化素养,都世俗化,金钱至上了。——何三坡(文化批评家)

后记

增订版后记2011年4月底,《南渡北归》的第三部《离别》简体字本终于出版上市。5月,台北时报出版公司一气推出正体字版《南渡北归》之《南渡》《北归》《伤别离》三部曲,在台北最著名的诚品书店和诸家大小不一的书店、电子网络平台与读者见面。海峡两岸在如此接近的时间里推出这部以抗战时期为主轴,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理想、追求与不同命运的著作,对读者形成的冲击与出版人、编辑、作者等此前预想的效果基本吻合。因这部著作牵涉的人物和内容有相当一部分被屏蔽、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之中,世人已“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一个世纪之初,突然将消失的人物与湮没的故事发掘出土,自然使读者眼睛一亮,并抱有一种对消失的那段往事怀念的温情与敬意。有了这一个心灵的切合点,读者迅速做出回应并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就成为一种自然的事情。而在这个时空里,约超过一百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电子网站,先后以不同的方式予以报道,客观上增加了传播力度、广度和深度,使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给予关注、阅读和讨论。随着2011年底《亚洲周刊》将本著评为该年度非虚构文学类作品十大好书之冠,以及台湾出版方抓住机遇先后两轮大规模调动媒体力量全方位进行跟踪宣传,使作者本人和这部著作在全球华人圈读者中的知名度与热度进一步提升,并在不同阶级、阶层和不同的地域、圈子引发了新一轮“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师之后再无大师”“大师之后还有大师”等广泛讨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版人与作者收到海内外邮件和微博私信三千余封,其中多半是赞誉,但批评者也不少,更多的是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对书中不恰当的观点、提法、疏漏舛误,特别是错别字予以提示、指教,希望再版时加以改正。蒙读者朋友和出版方的双重好意,当时已受聘为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的我,决定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借在台岛的便利,对拙著进行全面的纠偏改错,还原增补,添加部分以前没有收入的内容。其间,除查阅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中央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甚至佛光大学图书馆资料,更多的是每日坐班车,由台湾清华大学所在的新竹市到台北市南港区“中央研究院”大院内附属研究所,特别是闻名海内外的史语所资料室、傅斯年图书馆、近史所档案室、胡适纪念馆等查阅相关图书、资料、档案,在此基础上对书中涉及的历史史实排比考察,详加考证,对错讹之处予以改正,特别是对最新增加的原北大校长蒋梦麟、原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叶公超于国共易鼎之际赴台湾,以及后半生的史实人事更是着意搜寻,并通过各种渠道访问与蒋叶二公有交往、幸存于人世的同事、同僚或下级、朋友、学生辈人物,通过现实的回忆还原本真,经过一番努力,总算把二公在台岛的旧事大体构划了出来,给世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现在回忆起来,如果不是本人亲到“中研院”史语所、近史所、傅斯年图书馆等民国文献、史料、档案丰富浩瀚之地加以稽考钩沉,探赜索隐,寻寻觅觅,访问与之相关联者,要构划出这样一个轮廓是不太可能的。那么,蒋叶二公的本事与他们那个时代隐藏的秘史,或许就永远埋入尘土中不为世人所知了。今天,读者在看过蒋梦麟、叶公超晚年的际遇之后,或许会生发出上述感想并和我一样为二公的命运扼腕、唏嘘吧。本次增补修订,得到了海峡两岸学术界、教育界、文学界、企业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由于人数众多,实在无法一一举出,权且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吧。岳南2013.5.30于新竹

内容概要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东诸城人,1962年生,就学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生班,先后师从王良瑛、王愿坚、朱向前、张志忠、童庆炳等教授。著有《风雪定陵》(合)《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系列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韩、法、德文与正体字本出版,海外发行达百万余册,广受读者与媒体好评。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从蔡元培到胡适》等传记作品问世。现为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

书籍目录

上册:
第一章 山河崩裂 001
◎ 国宝争夺战 001
◎ 学人抢救计划 012
◎ 金陵王气黯然收 026
◎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 036
◎ 人生长恨水长东 045
第二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 061
◎ 归骨于田横之岛 061
◎ 傅斯年之死 068
◎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 084
◎ 生命的最后机缘 095
第三章 短兵相接 115
◎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 115
◎ 面对“人民的敌人” 122
◎ 再掀高潮 131
第四章 胜利的牺牲品 157
◎ 但愿来生不姓胡 157
◎ 万叶千声皆是恨 164
◎ 胡思杜之死 173
◎ 胡适出任院长 182
第五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 209
◎ 告别清华园 209
◎ 梅贻琦出走内幕 221
◎ 最后的光芒 231
◎ 胡适、梅贻琦之死 238
第六章 蒋梦麟的凄凉晚景 259
◎独立晚更好 259
◎徐娘身老谩多情 271
◎食少事繁,岂能久乎? 280
第七章 悲剧的主角 299
◎教授生涯的终结 299
◎如此江山烟客逝 307
◎“叶公超案”最新破译 320
第八章 最难风雨故人来 333
◎ 代院长李济 333
◎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340
◎ 学术巨人的消失 353
下册:
第九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 377
◎ 吴金鼎之死 377
◎ 花落春仍在 387
◎ 林徽因之死 400
◎ 陶孟和之死 409
第十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 429
◎ 大时代里的曾昭 429
◎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 444
◎ 改男造女态全新 451
◎ 巷哭江南尽泪痕 463
◎ 灵谷塔下付劫灰 473
第十一章 “铁证”下的亡灵 503
◎ 《海瑞罢官》出笼 503
◎ 引火烧身 519
◎ 投靠胡适的“铁证” 531
◎ 吴晗之死 544
第十二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 557
◎ 花落春意尽 557
◎ 国魂消沉史亦亡 571
◎ 庙小神灵大 581
第十三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 591
◎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 591
◎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606
◎ 曾昭抡之死 615
第十四章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31
◎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 631
◎ 厄运降临 642
◎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 656
第十五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 673
◎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673
◎ 胡康河上的白骨 680
◎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 690
◎ 诗人穆旦之死 700
第十六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725
◎ 当年盛事久成尘 725
◎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 739
◎ 熊大缜遇害之谜 752
◎ 离奇的C.C.特务案 758
◎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 771
第十七章 悲回风 783
◎ 北归残梦终成空 783
◎ 虎落平川 795
◎ 康乐园之会 804
◎ 陈寅恪之死 827
◎ 吴宓之死 831
◎ 绝响 839
增订版后记 873

编辑推荐

《南渡北归•离别(套装共2册)》编辑推荐:•《南渡北归•离别(套装共2册)》为全新增订版,大字典藏本:新增10万字全新内容,首次披露台湾中研院大量珍贵史料、照片,让“南渡北归”的故事真正完整!;精细校订,装帧大气,用纸考究,典藏之选。•《南渡北归》系列图书之“离乱大结局”;•首部全景再现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变迁的史诗巨著。•荣获《亚洲周刊》2011年度华文十大好书之冠,以及诸多大奖,好评如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领衔,众多文史大家鼎力推荐;莫言、茅于轼、柳传志、薛蛮子、任志强、俞敏洪、袁伟时、张鸣、余世存、刑军纪、解玺璋、张颐武、李存葆、、何亮亮、李炳银、李国庆、朱向前、张志忠、徐贵祥、王久辛、王良瑛、何兆武、赵琦……联袂推荐;• CCTV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大学联合投资,由《南渡北归•离别(套装共2册)》改编成的大型电视剧拍摄中。•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巅峰力作,作者耗费十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清华大学,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纪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所谓“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

作者简介

《南渡北归.离别:全2册》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朱家骅、胡适、梅贻琦、傅斯年、李济、董作宾、石璋如、蒋梦麟、叶公超等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陈寅恪、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南渡北归·离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6月21日 读完了《离别》下册。 整本《离别》,满目见到的尽是“×××之死”的小标题。翻来翻去,郁郁而终就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八九成都是被整死或者自杀。这是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悲哀,这是阶级斗争中知识分子的悲哀,这是过于理想的社会理想和卑微的个人现实之间的悲哀。 看完以后,心里很难受。 1.在《离别》中,岳南写到去台湾的傅斯年,胡适,梅贻琦等人去世,都是先写其清贫,再写其为人不为己,最后都是全民含泪,满街缟素。而写到留在大陆的学者们去世,都是满目的凄凉,走投无路。我以为这样不妥。去台湾的,也有死在白色恐怖下的,也有被逼流亡海外的,也有被排挤到主流之外寂寞一辈子的,也有被控通敌被关政治犯的,也有为国民党粉饰太平的跳梁小丑和小巷犬吠。而在大陆的,也有既维护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良知的,也有在各自学术领域再创辉煌的。若真心写史,则不应因了自己的屁股,决定自己的态度。 2.建国,不少人走了。胡适曾为国民党政府的驻美大使,傅斯年对国民党的忠诚路人皆知,他们自然要走;而和他们有利益关系的门生故吏,自然也要走;国民党偏安台湾之前很多年,就开始把大陆官方和民间的大量出土文物,第一手资料运到了台湾,数量之多,那些民国学术大鳌,终其一生也研究不完,自然也走。留下的,总是和国民党有些距离,对共产党有些期待,在学术研究上希望开拓新天地,希望为自己的国家做出一些贡献的人。对走的了,不必满怀羡慕;对留下的,也不必幸灾乐祸。人没有前后眼,大家只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3.十年浩劫。确实是浩劫。但是在刚建国的时候。共产党一定是胜过国民党的。只想一点,为何有美国的美元大炮支持的老蒋,会败在小米加步枪的老毛手里,就知道,这是人心所向。 4.希望少些口舌之争。昨天看凤凰新闻,台湾台北市长柯文哲说,“当超过99%的大陆人上厕所会关门的时候,就可以来谈统一”。如果都是这样的人,如果这样的人也可来竞选,如果这样的人还有人支持。那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极大的悲哀。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很满意,很给力!谢谢!
  •     南渡北归
  •     这套书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高的。我很早之前就买到前两部,貌似都是半价买的。第三部出来后一直不降价,等了好久,终于在双十一亚马逊 给出半价了 ,果断下手。 内容还未看 留着慢慢研读。整体书的印刷还是很不错的。字体大 内容多。
  •     共6本终于收集齐了,报装不错,安心下来慢慢看
  •     倍感痛心
  •     前前后后延续了好几个月,终于读完了这三本书。南渡北归之后,只有满目疮痍的离别。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有人选择离开,然而太多人选择了留下。他们以为没做过什么坏事甚至他们也是积极拥护的一份子啊。然而改朝换代之后,却是那样一场浩劫。批斗侮辱吵架折磨致死,多年后与多年前那些选择了另一条路的旧友黄泉重逢,可曾会后悔。然而历史终无言,功过终无以言说。满目苍凉的XXX之死啊,再见那一代学者。
  •     公知们推荐的书都是别有用心的是吗。。看到薛潘一伙沽名钓誉之辈的推荐,真的是不想买啊。。内容什么的,大概也都猜得到了。望三思
  •     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自毁长城,空留笑柄!
  •     有時真的無法想象,民國的文化名流,學術領袖,是怎樣在那樣一個混亂的時代鑄就了如此成就。那個時代,我們總是去關注那些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的大家,卻很少去關注那些被歷史淘汰的所謂知識分子,當然那個時代更多的是無所追尋的底層大眾。突然感覺,當下和那時有種莫名的相似,不要全部歸責於什麼制度的好壞善惡,也許只是黑屋沒有全亮。北歸者也好,南渡人亦罷,離別時也許都證明瞭各自的真理,只不過有些是想照亮黑屋,而另一些卻要打破黑屋。光亮總會有死角,打破又談何容易。大師的第一身份,必然是知識分子,這一點無疑。那麼知識分子的生命在於接受知識、分析知識、傳播知識,甚至懷疑知識、否定知識,因此在他接受和分析的時候,他不該受到是非的仲裁。知識分子還應該享有最後的自由,精神的自由。這就是我從這套書中所感覺到的。
  •     刚看了一部分,论说有据,比较充实,略感文字有些拖拉
  •     文字腔调缺乏对大师对人的基本尊重
  •     这个系列真的写的很好的,让人了解了那一段历史
  •     读完了还真的依依不舍起来了,尽管中途有段时间让人特别不想看下去。浩浩荡荡的三部曲,实在是太长了。不过系列作品看完了确实特别让人念想。文人在大时代下显得那么无力,只能随波逐流。大师在学术上让人高山仰止,但是生活中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在那个时代下不太有人性可言。在史中求知识
  •     建议喜欢近代史的朋友可以看看,看过之后,心如止水。
  •     人间热泪已无多。。
  •     个人色彩太强
  •     对比去台的和留大陆的,留下的伟人,好多都自杀了....自杀!
  •     烂厨子坏了好材料。
  •     大视角全方位描绘了民国文化精英群像,以及人生十字路口不同抉择导致命运的巨大不同
  •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民群众,比人民群众更可怕的是野心家煽动的人民群众
  •     略长,有感触,哎…
  •     2016.12.16
  •     大师之后,难有来者。
  •     纸张,字体都非常合适,特别是大字体,内容还没看完,多读历史,修身养性
  •     介于历史文献和历史小说之间的作品,让人对民国知识分子肃然起敬,他们的为学为人都值得现代知识分子学习
  •     读完离别一声叹息,这段历史不应该被忘记,应该让更多人看到,反思
  •     再看完这本颇为令人感伤不已的“离别”之后,才终于领悟到了本书的那句宣传语“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含义拉,其实人还是那样的人,只是养育人的土壤变了,在这个只能有一种思想,一个领袖的土地上,又谈何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可言呢,本书用史实来阐述这种大一统思想的恐怖,可令后人以史为鉴
  •     看了部分,很严谨,可以当资料研究,因为作者描述的每段史实都有记录或出处的。混乱而不浮躁的时代,大师辈出。距离我们最近的文化辉煌时代,瞻仰之。。。
  •     《南渡北归》(三部六卷本),分为《南渡:全2册》《北归:全2册》《离别:全2册》三部。讲述的是上个世纪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而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等。作品对这些知识分子群体命运作了细致的探查与披露,对各种因... 阅读更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