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文集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11725813
作者:[奥] 茨威格
页数:1464页

书籍目录

第一卷: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一)
译序:关于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 01
普拉特尔的春天 002
十字勋章 016
贵妇失宠 028
夏日小故事 069
家庭女教师 081
夜色朦胧 099
火烧火燎的秘密 134
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 203
马来狂人 21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71
女人和大地 314
看不见的珍藏 338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354
第二卷:
茨威格中短篇小说(二)
感情的混乱 002
里昂的婚礼 090
无形的压力 101
象棋的故事 141
偿还旧债 199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前 言 228
一 青云直上 233
二 里昂的刽子手 262
三 与罗伯斯庇尔的斗争 282
四 督政府和执政府的部长 314
五 皇帝的大臣 353
六 反对皇帝的斗争 381
七 并非自愿的插曲 398
八 和拿破仑的最后斗争 415
九 下野沦亡 450
关于富歇的传记 470
第三卷:
导 言 0I
心灵的焦灼 001

作者简介

文集精选茨威格不同创作时期的重要作品,尤其侧重作者艺术成就最高、最受读者喜爱的中短篇小说。第一卷包括《夜色朦胧》《马来狂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不见的珍藏》《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篇;第二卷包括《象棋的故事》等中篇小说,以及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约瑟夫·富歇的传记;第三卷为其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茨威格对叙事艺术发展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方面。茨威格继承了德语文学的优秀传统,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细腻的心理分析,热情的心灵描摹,具有想象瑰奇、情节跌宕、语言优美、诗意浓郁的艺术特征,从而征服了世界各国无数的读者。


 茨威格文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最近一直在看茨威格的书,这次看的是张玉书翻译的《茨威格文集:全3卷》,看完第一卷,写一些短故事的笔记。1. 当我们回忆初恋时,多半在回忆那种只是奉献而非交易的爱情,回忆这样的爱情就像回忆一种命运,一种使人想重新再经历一次的命运。《普拉特尔的夏天》——一名社交名媛偶然遇见一位涉世未深的青年。她借由这个青年对她的迷恋重温了一次纯粹爱情。2. 不能独处的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得到滋养,只有在热闹的生活中才能变的生机勃勃,孤独只会让她垮下去,变为影子。《贵妇失宠》——失宠的贵妇从王宫到了偏远庄园,失去的不仅是地位,还有没完没了的舞会,崇拜她的男人,羡慕她的女人。失去人群的追捧,她的生命变的毫无生机。只有在生活的滚滚洪流中她才能活下去,庄园沉闷的生活只能吸干她的精气,最后她选择死亡来逃离独处的空虚。3. 我们被所穿的衣服代表,它决定了我们的阶级,政治立场。看完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十字胸章》,让人无限唏嘘。剥开穿着的皮衣,我们什么也不是,是友是敌,全依赖一身衣服,军装代表着阵营,比语言和肤色更能表征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尤其在战乱时期更是如此。悲剧因此诞生。他最看重的十字胸章,却被认为是从法国战士抢来的!4. 爱情不分年龄,不管在哪个年纪,遇见爱情都一样的忐忑不安。《夏日小故事》——50岁的大叔想要逗一下20岁的小姑娘,于是每天写情书,可是小姑娘却误以为这情书是另一个小伙写的,两人甫一见面就各种迸发各种火花。此时的大叔开始慌张,他喜欢姑娘却不敢承认,又害怕姑娘和小伙在一起……因为爱情,一个人变的幼稚,这份幼稚本生却是爱情美好的一部分。5. 如果命运没有给你的,就不去幻想得到,不然只会失去更多。《家庭女教师》——家庭女教师和学生的堂哥发生关系,她以为是爱情,惴惴不安又怀揣期待,她将一种肉体的关系升华为一种长久的感情,可是堂哥只是借用她的肉体让假期生活不那么无聊。得知自己怀孕后,堂哥没有想过承担,而她被迫离开家教的家。《欢乐颂》里刘涛对蒋欣说,王柏川才是最适合她的,那些张王李赵总不可能是她的菜。灰姑娘如果想成为公主,最不该觊觎的是王子,因为这样只会成为王子的一枚玩具棋子。6. 炽烈的感情得到过一次就不会想要第二次,但凡太热烈,结束都太痛苦。《夜色朦胧》——男主少年时同时经历爱与被爱,两种感情强烈交织出现,可惜女主是两个不同的人,他得到的太早,还没能力接受,颤抖不已的双手惊慌失措的后缩。后来遇见很多人,却再也没有爱过。7. 即将中年的女人在风花雪月与妻子母亲的角色中进行抉择,如果一对夫妻没有感情,没有爱,这种中年危机会更明显。《火烧火燎的秘密》——一边是孩子,一边是情人,在欲望与道德之间,她犹豫不决,没有爱的丈夫已经不再考虑,儿子是唯一的顾虑,就在她要动摇的时候,儿子生硬的将她从没有结局的艳遇边缘拉回来。鸡毛蒜皮的人生,诱惑那么多,没有原则,没有爱,处处都是陷阱。8. 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浪子,你还好吗。《日内瓦湖畔的一个插曲》——二战时期当了的逃兵,一心想回俄罗斯,却被各种因素限制,最后自己走入大海,生命终结在远离故乡的海里。动乱年代,何处是家。回不去的故乡,呆不了的远方。9.因为对不起,所以用生命守护对你的承诺。《马来狂人》——诺言,戏剧,讽刺。医生出于自己的目的拒绝了贵妇的流产请求,最后贵妇因为随意找人流产而死,她临终遗嘱就是保守她怀孕的秘密。他拒绝过的东西,最后又用生命来维护。10. 压抑的欲望《女人和大地》——饥渴的少女和干燥的大地,被压抑的姑娘和被压抑的性。在一个雨夜,当他在姑娘的唇边痛饮整个世界的干渴和郁闷后,他和她都从这种欲望中清醒过来。14. 收藏家是幸福的。《看不见的珍藏》——因为战争引起的物价飞涨以及货币贬值导致民不聊生,为了解决温饱,盲人收藏家的家人偷偷变卖了了盲人视为生命的版画,可惜一幅无价的版画最终换来的也不过是几顿饭而已。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此时的收藏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收藏家对版画的热爱反讽战争的残酷,盲人收藏家摸索着空白的纸页却以为摸着一辈子收藏的版画,这种残忍的欺骗都因战争而起。15. 生命中偶尔的癫狂恰恰是因为平日的生活太中规中矩。《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我们做了一件事,有违人伦,有违道德,我们不敢和任何人说起,有时候一些秘密会被带进坟墓,有时候遇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们会将不能说出的秘密对某一个人诉说,当秘密被说出的那一刻,于我们自己而言已经是一种解脱。有一个人让你放心的诉说,本身何其难的,不仅要对方同意你的价值观,还要对方守口如瓶。
  •     显然有一个学生称赞莎士比亚是个流星般的现象,但是坐在桌上的这个人却一心想要指出,莎士比亚只是整整一代人的最强有力的表现,是这代人心灵的表露,是一个激情如炽的时代的表达。“你们现在明白了吧,为什么我的课不按历史顺序从头开始,不从亚瑟王和乔叟开始,而是一反常规从伊丽莎白时代的诗人开始讲起?你们明白了吧,我首先要求你们熟悉他们,深入体验这些最为生动活泼的东西。因为没有经历更谈不上语言学上的理解,不认识生活中的价值,就谈不上单纯语法上的词句。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想政府一个国家,一种语言,首先得看到这种语言最高度的美丽形式,看到这个国家青春时期最强有力最富激情的状态。你们必须先到诗人哪里,到创造这种语言并使之臻于完美的人那里,去倾听这种语言。在我们开始分析文学作品之前,你们先得用心灵感觉到它正在呼吸,生气勃勃,因此我总从这些天神着手,因为英国就是伊丽莎白,就是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那批诗人。先前所有的诗人只是酝酿准备,以后所有的诗人只是这真正大胆的跃入无限境界的飞跃之后,步履维艰地尾随而已——但是这里,你们感受吧,你们这些年轻人,你们自己去感受一下啊,这里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为活跃的青春时期。我们总是在每个现象,每个人,正好处于火一样炽烈的形状时,正好处于激情之中,才认识他们。因为一切才智来自天赋,一切思想处于激情,而一切激情又生于热情——因此介绍莎士比亚和他同时代的诗人,只有他们才能使你们这些年轻人真实变得富有青春活力!先要激情满怀,然后才勤奋好学,在学习语言之前,先要学他,学者至高无上的登峰造极的神明,这部人世间美妙无比值得反复学习的教材!”他非常动情的凝视着我:“不仅要严肃认真,我的孩子,”他接着说道,“尤其要怀着激情,谁若不激情满怀,充其量只能做个学究——必须从内心出发来接近各种事物,永远从激情出发。”他的沉默无语,这片掠过他面额的悲哀的乌云,便更加深切地撼动了我。再也没有比男子汉崇高的忧郁更强烈地感动一个年轻人的心的了。米开朗基罗塑造的那个凝神望着自己深渊的沉思者,贝多芬痛苦的抿紧的嘴,这些世界苦难的悲剧面具,比莫扎特银子一样纯净的旋律和莱奥纳多笔下人物爽朗明快的光泽更加强烈地打动那尚未定型的心灵。——《感情的混乱》“这话不对!只有在大家都愿意跟他们走的时候,他们才强大。人总比概念强大,但他必须保持它的人格,有他自己的意志。他必须知道他是人,想永远做人。那么,他们现在用来麻醉人的所有的话,祖国啦,责任啦,英雄业绩啦,全都会变成空话,发出血腥味,发出温热的活生生的人血的血腥味。你老实说吧么难道你的祖国就像你的生命一样重要?难道一个换了君主的省份对你来说就和你用来作画的右手一样亲近?我们用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鲜血在我们心理树立一种无形的正义,你除了相信这种正义之外,还相信什么别的正义吗?不,我知道,不信!因此如果你要去,你是在对自己撒谎......”“这不够,你已经根本没有自己的意志,你让人家决定你的意志,这就是你的罪行。你把自己交付给你深恶痛绝的东西,你为此投入你的生命。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干你自己信仰的事情?为你自己的思想流血——好!可是为什么为别人的思想去流血?斐迪南,别忘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意志,愿意保持自由,那么,那边的那些人会是什么呢?凶恶的傻瓜而已!如果你意志不够坚强,他们抓住你了,那你自己就是个傻瓜。你自己老是我说......”他们为什么拥有权力?因为你们把力给了他们。你们胆怯一天,他们就拥有权力一天。人类现在称之为怪物的一切,是由世界各国十个意志坚强的人组成的,是个人又可以把这一切加以摧毁。一个人,一个活人若不承认这权力,这权利就得完蛋。可是只要你们缩着脖子说,也许我还能滑过去,只要你们躲来躲去,想从他们指缝中溜过去,而不是一举击中他们的心脏,那么你们就一直是他们的奴才,不配有更好的待遇。一个人,如果他是个男子汉,就不能自己趴倒在地:你得说“不”,而不是任人宰割,这才是你今天唯一的责任。”“如果你心里说“不”,你就应该说“不”。你知道,我爱你的生命,爱你的自由,爱你的工作。可是如果你今天对我说,我必须到那边去,跟枪手去诉说权力,如果我知道,你非要这样做不可,那我将对你说:你去吧!可是如果你为了一个你自己也不相信的谎言回国去,由于软弱,由于神经质,由于抱着可以滑过去的希望,那我就看不起你。是的,我就看不起你!你若是作为人,为了人类,为了你的信念要回国去,我不拦你。可是为了在野兽当中去当个野兽,在奴隶当中当个奴隶,那我就坚决反对你回去。你可以为你自己的思想而牺牲自己,而不应该为了别人的疯狂。让那些相信这种疯狂的人去为自己的祖国而死吧......”“人家!人家!”她愤怒地叫道,“人家跟我有什么相干?要是你给炮弹打得血肉横飞,或者打断了腿,瘸着走回家来,人家帮得了我什么忙?什么人家,人家的同情,人家的爱,人家的感激,我一概嗤之以鼻——我只要你这个人,你这个自由的活人。我要你自由,自由——符合人的身份,不要你去当炮灰......”——《无形的压力》“一个来自巴拿特的二十一岁的农家青年只要在棋盘上动动棋子,就可以在一星期内赚到一大笔钱,比他全村的人一年内砍伐木材艰苦劳动所得还多,你说他怎么会不染上虚荣的毛病呢?再说,你的脑子如果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过伦勃朗,贝多芬,但丁和拿破仑,那你不是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吗?这小伙子智力有限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思想,那就是一连好几个月他没有输过一盘棋,而且因为他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除了象棋和金钱以外,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有一切理由去自我陶醉。”我朋友的这番话自然激发来我的好奇心。我素来感兴趣的就是各种有偏执狂的人,即囿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正是这种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上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的人,像白蚂蚁一样顽强地用他们特殊的材料建筑着自己稀奇古怪的,然而对他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宇宙缩影似的小天地。因此我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我的意图——要去里约热内卢的十二天旅程中仔细观察这个智力片面发展的古怪样品。——《象棋的故事》巴尔扎克习惯于把各式各样的激情,无论是所谓的英雄气概的激情和所谓的卑下低级的激情,在他感情的化学里全都视为等价元素。伏脱冷这样彻头彻尾的罪犯和路易朗贝尔这样道德高尚的天才,他同样欣赏,从不区分道德的和非道德的,而是衡量一个人一致的价值及其激情的强度。曾经有人写过赞扬流亡的颂歌吗?流亡具有创造命运的威力,使人落难时精神振奋,能在孤独的残酷压力下把心灵深受震撼的力量从新积聚起来,加以整顿。艺术家只是抱怨流亡,说他是股破坏力量,显然影响人们青云直上,是毫无用处的间歇,是极端残忍的中断。但是大自然的节奏,需要这种强暴的间歇。因为只有认识了深渊幽谷,才算了解整个的生活,只有挫折才给人以充分进取的力量。创造性的天才尤其需要这种暂时强加的孤独,才能从绝望的深渊, 从遭到摒弃的远方衡量他真正使命的视野和高度。人类最为意义深远的信息都来自流亡地,那些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摩西,基督,穆罕穆德,释迦牟尼,他们大家都必须先经历荒漠的沉寂,不如和人们聚在一起,才能说出那句至理名言的话。弥尔顿的失明,贝多芬的失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囚室,塞万提斯的监牢,路德在瓦尔德堡的囚禁,但丁的流亡,尼采的自我放逐在恩加丁的冰冻地区。这一切都违拗常人清醒的意志,是天才暗自发出的要求。但是即使在低下的,在更加世俗的政界,暂时置身局外,也会赋予政治家以新鲜的目光,在政治势力的斗争中更好地统观全局,权衡利弊,因此在宦海沉浮之际,再也没有比暂时受阻更为幸运的事了。因为一个人倘若总是在高高在上地向下观望,从帝王宝座的天际云层,从象牙宝塔和显赫权势的巍巍高处,向下俯视,只看见奴颜婢膝之辈的谄笑和他们危险的甘心效劳的媚态:谁若自己把握尺度在手里,就会忘记自己真正的分量。对于艺术家,统帅和当权者来说,最最有害的,莫过于不断成功,心想事成;只有遭到失败,艺术家才学到他和作品真正关系;只有兵败失利,统帅才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有失宠失意,政治家才能真正认清政治上的全局。不断增长财富使人萎靡,不断获得掌声使人麻木;只有停顿中断才能赋予疲弱的节奏以崭新的活力和强劲的弹性。只有不幸给人以洞察世界现实的深邃眼光和远见卓识。每次流放都是严酷的教训,但既是教训,也是学习,他使性格软弱的人重新意志坚定,使优柔寡断的人痛下决心,使性格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流亡对于真正的强者绝不意味着力量的削弱,而是力量的增强。所有这些聪明睿智,富歇在这些日子里全都拥有,只缺少一种聪明——这就是他的悲剧!——那最后的,最高的,最纯洁的聪明他却没有:那就是为了事业忘记自己,忘记他的利益。他当时五十六岁,身处事业巅峰,是个家资千万,甚至两千万的富翁,收到他那个时代和历史的尊重和崇敬。那最后的聪明会是要求他在完成这出类拔萃的绝招之后,摘冠而去/但是他渴望权利二十年之久,二十年来靠权力而生,可是始终得不到满足,他是不肯成功身退的——正如拿破仑,富歇也没能在别人推他下台之前一分钟退位。茨威格的传记有别于其他作家撰写的传记,他着重于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活动的剖析,寻找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的内在原因。他往往选择一些典型的事件和场面来详加描述和分析,突出一些事件,把强光照在一些乍一看并不重要,而实则十分说明问题的细节上。换一个角度,整个局面顿时改观,历史便有了新的诠释,出现新的景观,有了新的深度和含义。茨威格不愧为丹纳的弟子,弗洛伊德的门生。他在历史人物的传记中独辟蹊径,在描写客观环境时放进心里分析,强调客观因素如何促进主观因素发生作用,从而推动人物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行动,使历史上的一切难解之谜得以破析,一些令人困惑的疑团得以澄清。虽然仅仅是一家之言,却是极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一家之言。约瑟夫富歇虽然想要权力,甚至想要最高的权利,但是他和绝大多数人不同,他只要意识到自己有权力便满足了,他不需要权利的表象和外衣,这便是约瑟夫富歇掌权的最后秘诀。富歇雄心勃勃,但不醉心荣誉,他有野心,但不虚荣。他是一个真正的地道的精神赌棍,只爱统治者的紧张,并不爱他的勋章。——《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讓人難過
  •     以前没有认真看过茨威格的小说,看过了这套文集之后对茨威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也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中经常也会有一些细致到神经质的描写,让你不由得跟着一起激动起来。五星,毫不犹豫。
  •     第一卷选读
  •     断断续续看完了,大师要是在现在估计得被当成直男癌被喷成筛子了,笔下的女性总是一副病态的样子爱着男主人公,成天要死要活的。相比之下最喜欢《象棋的故事》这个中篇,《富歇传》也还可以,在权力的道路上一波三折,有种《纸牌屋》的感觉。《心灵的焦灼》真让人焦灼,作为作者唯一的长篇,手法娴熟,引人入胜,但是故事太蛋疼了,没有一个人人物是正常的,都特么有病。
  •     高二上学期,读了豆瓣试读部分,不合胃口
  •     人性的刻画和心理的描述很深刻
  •     第一印象囿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次除了这片都读了。茨威格其实是那么丰富与深厚。“急性子”的性格注定了小说节奏的简介明快、以及作家的自杀,想想也真是令人惆怅。但读一本让人忘记周围环境,与自己烦恼的书,原来可以这么宁静、幸福。
  •     经典重温。少年迷恋情节,青年重温旧识经典,终于开始欣赏最细致的技巧。茨威格的中短篇果然上乘,尤其最爱其心理的极致刻画。
  •     作家的好分两种,一种只存在于批评家的称叹,真读起作品来却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儿,俗称读不懂的好;另一种呢,每一个字都从纸张上奋力跃起抓你的眼球,不用靠意志的力量翻完最后一页,只想跟着文字随波逐流。茨威格属于后者。
  •     对小说创作很有指导作用
  •     才读400多页,喜欢茨威格的原因一定不是他细腻,而是悲悯。看书进度太慢,加油啦。
  •     比女人更了解女人的男人,值得一读再读,细腻的心理描写以及对人物的把控都让读者暗自喝彩。
  •     看见一短评:有的很好有的很差 赞同 最近少看电影多看书
  •     心理描写细致至极,为之动容。
  •     心里和语言的描写真的非常厉害
  •     「生是那样的广袤无垠、光怪陆离、五光十色,有光明有黑暗,有善有恶。更重要的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一切闪光的并非全是金子,而一切乌黑的也并不全是粪土。」
  •     没想到会有如此这般丰富的内心描写,感叹茨威格文采同时,也惋惜他的逝去。
  •     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无比细腻的情感描写,天生的作家。
  •     花了近三个月,才读完茨威格的这套文集。作为个人最喜欢的作家之一,茨威格对人心灵的描写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     前几天的一件事让我想起了一个女人一生的24小时。可惜我不是那个女人。。。。
  •     翻译一般
  •     一个欧洲的浪子写的。然而对于女人的描写真是太刻板:表面禁欲高贵内心深处奔涌着热情标配……
  •     感情的混乱一篇:呜呼!男教授对男学生内心情感的隐忍克制,对二人内心的描写,同性恋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写得极好
  •     刚读完第三卷,茨威格唯一的长篇《心灵的焦灼》。嗯……最近的时间准备都献给茨威格。“软弱的、不愿意做出最后牺牲的不彻底的同情,远比暴力更加致人死命。”,只是,我们在生活中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霍夫米勒……茨威格的内心描写境界忒高。
  •     如痴如醉地看完了,写得真是好啊。
  •     都说茨威格把女人写的很好,这套书开篇几个写儿童成长的故事太棒了!连同后面几篇青年的成长。整套书传递的是一些列成长的过程是怎样的,脱变意味着什么,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等等。可以说是价值观世界的十万个为什么,但又没有标准答案,一切都在阅读中体会。
  •     断断续续好几个月终于读完了全书,细节描写很到位也很细腻,大概这就是出自于灵魂写出的东西吧!
  •     喜欢他的文风,最爱里面的一篇《贵妇失宠》,觉得这个人物形象非常生动,她的结局十分滑稽讽刺。
  •     对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写极为精致,译著很难得到原文的精髓,不知道德文原版什么感觉。就中译本来说,我对这种风格无感,就像家乡的把子肉,刚吃几口,甚佳,再来则觉的满肚油腻。茨威格的人生阅历应当很丰富,大概交往不下20女人吧。
  •     茨威格让我们看到,写小说并不是非要捏造出一个天使、一个恶魔不可。那种非黑即白的状况在生活中并不存在,在小说中也大可不必。
  •     茨威格 茨威格 任何木讷的时刻都能唤起的文学热情
  •     灵魂写手
  •     好细腻
  •     2016-41 茨威格的故事里往往只有寥寥几人,一个贵妇、一个男人,便是茨威格的爱情世界。情节并不复杂,但人物的内心却波动不已,茨威格以生动的心理描写著称,主人公纠结矛盾,被剖析的体无完肤,作为读者的我也仿佛被他看穿一般。茨威格的中短篇主题大多是情爱,受伤的、专一的、伪善的、调情的,各种各样的情爱故事,各种各样的人,还有一个主题就是战争,反战。唯一的长篇《心灵的焦灼》聚焦在同情心,表面的同情心和真正的同情心。茨威格不断直面最真实的心理想法的勇气非常令人佩服。
  •     很是浓郁的笔法,描写小心思的段落真是让人爱的不行。每次读欧美最佳,都能筛掉一位曾经喜欢的日本作家,也是醉,这次是村上君,哈哈哈哈哈。
  •     细腻的笔触,抒情的吟哦,描绘出一战前欧洲的黄金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破碎。
  •     卷一 他的文字有毒
  •     影响最深的还是一个政治人物的肖像,类似于政治家的传记,裹挟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惊心动魄,为法国人民的抗争和涌现出来的为国为民的真正的政治家心怀敬畏。
  •     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那一本多了很多内容。第二遍读茨威格的短篇,感触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去年读的时候还觉得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儿女情长太重,就《象棋的故事》好看一点。这次读,在了解了作者的经历后,感觉有了更深的理解。除了对战争的控诉外,许多短篇小说都写的是成长的故事,对于我现在的人生经历来说心有戚戚焉。另外的传记和《心灵的焦灼》也很精彩,我很久没有这么投入的看完长篇小说了。但是我个人觉得茨威格以短篇小说家出名,不是没有道理的。
  •     心理描写产生共鸣,有些内容读起来又觉得有点琼瑶,总的来说还是值得阅读的好作品。
  •     茨威格在我心中已经被定义为一个煽情和矫情的作家拉,远离伟大的“现实主义”了。不过他的小说总让我感到很羞愧,不是感动,他敏感的情绪和饱满的情感衬得我就像一个行尸走肉。难过。
  •     茨威格笔下的人物是活生生的。
  •     我妈给过我一本一块六毛钱的中短篇小说集,从厚厚的书里一眼看中茨威格的两个名篇,当时年纪小,只觉得好看,说不出哪里好。这次用几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套文集,大概明白了一点点他的好,情节无疑是小说吸引人的因素之一,但在情节之下,通过细致入微又毫不多余的心理描写让读者产生最大化的“同情”,让人不只是代入到故事中,也代入到主人公时时刻刻的思想里,完全地感受到另一个人生,这是最棒的地方。我时而是暗恋至最终时刻才敢于表白的女人,时而是因莽撞和怯懦的同情陷入无限纠葛里的青年,时而又跳脱出来,只是我自己,并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一种“附身”的乐趣。
  •     第一卷是中短篇小说,前面总是让人感觉把女性刻画得太刻板,肉欲禁不起诱惑等,带着男性视角的自以为是。但不得不提心理描写太细腻生动,很难想象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竟然是男作家写的。第二卷是富歇的传记,相关背景几乎全无,所以兴趣并不大。第三卷是一个长篇《心灵的焦灼》,虽然故事并不复杂,但当真看得人不忍释卷,着实焦灼。但主人公也太优柔寡断,缺乏担当。悲剧。
  •     短片中各种情欲的部分描写得十分出彩,而《心灵的焦灼》看完让人内心为之一震,也会反思究竟真正的感情和同情应当是怎样的?不够成熟没有阅历对事物的看法不够客观是不是会因为软弱而逃避责任?!阶级偏见会造成多大的遗憾?
  •     这段时间的床头书
  •     最后一篇《心灵的焦灼》真是太精彩了…
  •     精彩!每天地铁上看一点可算是看完了,最喜欢的居然是传记那一卷……
  •     两个多月只看了这一个大部头,内心多少是有些遗憾与焦灼的。茨威格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毫无疑问是心理活动的描写——自然、流畅、完整以及环环相扣地推进。生活中本就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也大可不必。谁能说得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把这个问题扔掉吧。读完让我心中沸腾、情感随着文字一同疯狂的茨威格之后,心中就像是有万千话语想要喷薄而出,却又在最后一刻被关闭的阀门所阻。多看几遍吧!
  •     读的第二卷 码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