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現場之旅(港岛篇)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9620428692
作者:奇夫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生于前朝麦理浩年代,受惠[九年免费教育],得以拿了几个学位。曾经当过管理人,教过大学。如今笔耕中环,日间钻研企业商贾的驰骋纵横,闲来游戏文章,记录香港电影风景,专栏《光影纵行》曾经连载于《明报·星期日生活》。

作者简介

香港电影是本土文化一个重要资产,当中除却展现多年来本地创作人的非凡创意,更以菲林定格,为香港这个混杂城市「捕光捉影」,记录下不同年代、不同时刻的城市景观。
本书由热情澎湃的奇夫作向导,带领读者纵横港岛一圈,数十年来二百多部香港电影近三百个拍摄场景,尽在其中,读者更可跟随奇夫走访这些热烘烘的场景,作另类的文化旅游,也顺道以文字重温大量港片电影精彩片段,透过奇夫及其笔下光影,从头细说香港社会发展三十年,还有爱恨交织的我城意识形态转变。真正的「星光大道」,原来遍布港岛每个角落。


 電影現場之旅(港岛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刊于《香港电影》《环球首映》Feb.2010)让我们从皇后码头出发,经由中环、太平山、上环、西环、湾仔、跑马地、铜锣湾、利园山、大坑、北角、鲗鱼涌、筲箕湾、数码港、香港仔、油麻地,最终到达浅水湾。这是奇夫先生在《电影现场之旅港岛篇》中带领我们行走的路线,这些区域中我们熟悉或陌生的街道、商铺、大厦、停车场、剧院旧址、医院、大学堂、冰室或茶餐厅… …常常出现在电影中。或许我们早已在生活里习以为常了,因此在观影的过程中忽略掉这些场景,但这些地方因为奇夫先生的[旅行]重新变得有了温度。每一处都充满回忆,香港电影的回忆,也是属于你和我的回忆。这回忆中有旧亦有新,海已填平,角已磨平,Generation XYZ行走在翻天覆地巨变的这城市每一个角落。然而故事照旧上演,电影为我们记录下这些。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只是香港已经变了,[城市重建],整座香港慢慢变[潮],大概相似的故事在新旧交替间不断上演。正如作者所言[原来这样的剧目犹如百老汇歌剧般不停return,只是上演的场地不限船街或南固台,而是同区山下的利东街,中环的嘉咸街与结志街。]奇夫先生根据数十年来二百多部电影中近300个场景带领读者绕香港岛一周,将这样新旧交替的充满人间烟火的香港告知读者,有喜悦有哀伤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将来的期待。统计如此繁杂的场景信息何其艰难,更不用提作者只是以一个“圈外人”甚至“观影人”的身份用影碟机定镜功能寻找出的蛛丝马迹。姑且不论写作精神,即便是内容本身及逻辑框架也值得称道。一:娓娓道来,资料翔实整本书分成二十画,前十八画按照不同的区域成文,每一画中又将区域依据在电影中出现的不同街道地点分出小节来,每小节除了配有作者专门去实景拍摄的照片外,还附上小地图,地图上有标识表明是哪一部电影的场景点,除去让读者一目了然外也是极为可爱的一件事。作者巧妙的将拍摄于相同区域内的电影用自己的口气串联成故事,而不是简单的列举。用来串联的文字是电影语言般的叙述口气,其中除了对电影中发生在此场景中那个情节的解读以外,还有对社会变迁的私人情感抒发。因为他这样的写作方式,这本书避免了沦为“旅游指南图”的噩运,变得有了感情。这样的组织罗列,每每勾起读者对于当初观看书中所提到的那些电影时的感触,更难免娇嗔的回忆起[我过去也曾在那个地方怎样怎样过],借而把自己与电影主人公的命运勾连起来。跟着奇夫先生这些将电影因为场景联系起来的文字,感同身受的力量让人觉得就好像同死党拿着一串鱼蛋虾丸在街头闲逛,然后指着旁边的马会投注站笑着说[当年啊,阿A和阿B在这儿打波被我撞见呢。]又走一段步上扶手电梯,不得不感慨[可惜阿C阿D上次在这里吵翻后就分手,本也是天生一对。]过了一个行人天桥,不免兴奋的指着那座医院叫[哎呀,我在这里生仔啊!可惜他大的太快,如今已经不钟意陪我shopping啊。]没错,作者还告诉我们,《常在我心》里的君儿和小段也在这个投注站前表白心迹;《薰衣草》里的Athena每天都在这个扶手电梯流连;那个天桥《半边人》的阿莹曾坐着戏剧老师张松柏的甲虫车经过;而那家众所皆知的医院不只出现在《停不了的爱》中,实在太多电影里都借了这个场地。就是这样,奇夫先生的整理描述将观影时曾带给我们的感觉,以[完整的香港]的面貌呈现出来。二:香港仔的私人志家明先生为这本书作序,里头写到“他在电影地标的写作上亲身砸破了坊间的专业或达人迷思。”作者自己也说这是一个[香港仔]的电影现场笔记。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关于电影的文本分析学术著作(除了第20章专门写电影里的香港电车比较像文本分析外),也不是随意成文的地图集,而更像是作者几年来电影现场旅行的私人志。除去作为一名[城市痴]对城市变迁的看法观点外,对于任一场景内的电影情节的解读也让人觉得亲切。难免在读到那些电影解读的时候如遇知己的连连叫好,这不同于圈内人的揭秘,而是同为观影人的惺惺相惜。这当然与作者准备工作之充分息息相关,却也刚好是奇夫在文中所排斥的[新时代]中的流行。电子时代的到来,每个素人都有机会成为[专家],传播中施者与受者的疆域被打破,时代给了每个人拥有自己想要的位置的机会。如此想来,因为语言和逻辑都有些私人化,必定会有读者因为没那么爱香港或者没那么爱电影或者持不同观点而不喜欢这部书,但是so what,窄众的时代这本书并不是写给不爱这一切的[你]看。因此以我的观点来看,这一点无可指摘,而恰恰是它的价值所在。想当年的明报专栏有那么几位事前的非达人也写的满堂彩。三:新与旧的迷思电影也好,写电影场景的这本书也罢,精神内核都是在记录这个东经114°北纬22°的都会以及发生在此的故事。然而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在强调着香港确是已经部分消失的并且正在更多的消失的城市。当然我们只能依存所处的环境而不是记忆讨生活,要拥有“一啖温饱,一客例汤”,要经济全球化,每个城市似乎都一样的在变化。除此而外,香港又多经历一些事,不仅仅是为了“现代化”付出代价那么简单,个中滋味当然只有港人能够体会。奇夫先生说消失的皇后、天星码头“记下我城曾经悠然自得的岁月。”他说不断重建丧失了本来面貌的的湾仔“不过是一场权力重新洗牌的游戏,务使土生土长的草根隔绝原来所属的土壤。”就像黄伟文写的那首歌词《汉城沉没了》:“汉城沉没了剩低首尔,誓言立足处亦随地名全面废置,重游故地故地消失了,跟你那段往事架空了。”他甚至专门拿出整个十九画来排遣“典型的香港风物,只留在电影菲林里头,现实却已烟消云散”这样的情怀。带着这样悲情的感觉成书,不免让人想到陈果的电影,美丽忧伤,算是对即将结束的一段香港故事的告别。按照书中的说法“时移世易,优雅不存,剩下尽是许多的机关算尽”,说不准将来的电影菲林中再也拍不到都爹利街煤气灯下的一对蚯蚓,孖沙街的三角楼,又或者是利东街的“靠得住”靓粥。能拍到的只剩下作者所言冷冰冰硬邦邦的大厦,那个充满科技技工的[新香港]。但新与旧之间很难说的清,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况且所谓的新也必定会成为写满新一代港人回忆的旧,而电影菲林一直乐此不疲记录的正是这样的历史。所以,何必太执念。四:瑕不掩瑜以个人观点来看,本书唯一缺点是18画描述西人影片中的香港,如果是仅仅为了成书之便,那确是大可不必。根本就是两个话题,而最美最确定最真实的香港当然只存在于港片导演的菲林里。继续严格的找错,也不过是最后三画与前面内容结构不同略显突兀,不免遗憾。当然,瑕不掩瑜,读完整本书,心中竟涌出感恩之情:谢谢奇夫先生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有色、有情、有山、有树”定格在菲林中的香港,吹水拍拖踢波,怦然心动。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用心之作
  •     其实写的也不是真有满分那么好 公道的讲该给4颗星 但生生的读出眼泪来 所以 +1颗感情星吧
  •     写得不错,只是英文不太好,不习惯说两句就带一两个英文单词的表达方式。本书可用作为香港游的另类指南。
  •     港片影迷游香港,此书一定需备上!
  •     不错,还可以写得更美。可以演员如张国荣,梁朝伟的电影主题,或导演如王家卫,许鞍华,杜琪峰等,展开主题旅行。
  •     買到的第二本關於香港電影朝聖的書。
  •     似本另类旅游手册。感情分加多一颗星。
  •     香港電影就是香港活生生的文化地標!
  •     文字挺无聊的。不过内容上不错。
  •     竟然没有标过..其实我一直在等九龙篇...当年为了project翻遍了这本书
  •     对港影一份说不清的情怀
  •     了不起,有心人。
  •     如要来一场“港片游香港”,此书虽不能尽作导游,但却值得随手携带。那些大小街道,那些早已在脑海里定格的经典画面,那些神之又神的街道建筑,就在那香江边。
  •     内容的丰富量超过想象,如果按图索骥的话最起码要用一周时间才走得完,还仅仅是港岛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