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游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549550111
作者:陈丹青
页数:324页

内容概要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书籍目录


游历和游记
航向拜占庭(上篇)
航向拜占庭(下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上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下篇)
雅斯纳亚•波里亚那(尾声)
从布达佩斯到拜罗伊特

作者简介

从2009年到2011年,陈丹青应《华夏地理》之邀,每年赴一地,先后游历了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四国,并写成长篇游记,极具个人特色地勾画出了彼时彼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牵连出此时此地的所思所想,本书即为这四篇文字的结集。除游记本身外,本书还附有300余幅历史和现场图片,以及陈丹青旅途中所画速写手稿。


 无知的游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以前看过一个笑话,说古时有个秀才,胸中文墨不多,写文章急的抓耳挠腮也写不出几个字,秀才娘子看见了,说“看你们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难”,秀才说“女人生孩子是肚子里本来就有呀,我写文章是肚子里没有,更加难”。若以题材的有无来衡量写文章的难易,游记是很好写的,即便无甚文采,这一路车马颠簸,风土人情,甚至花费几何都是可入文的素材。但或许就因为写来容易,写得好反而不易。写得好的人不止要眼中有风景胸中也要大有丘壑才好,幸好陈丹青两者兼顾,《无知的游历》是本很丰厚的书。陈丹青的书名总是取得很谦虚:《荒废集》《退步集》《草草集》等。这次干脆以无知命名,虽然已经因为前几本书名和内容的反差有所心理准备,可是看书的时候,也会想,这要算是无知,那我等岂不是要划归史前蒙昧?老人家,你就是知道的太多了,所以这本书的确是“游历”而不是“游记”。你带着一肚子的学问和记忆,去探访,去追寻,去完成历史和遗址的反复印证,把你记忆里的大师们放回他们的故居,重新瞻仰。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记载下来,平实,丰富,而感情充沛。陈丹青的文字好看,是重剑无锋,不花哨不卖弄,就是太丰富了,怎么说都是冰山一角,所以即使幽默也是沉稳的,加上敏锐的洞察力和彪悍的表达描述能力,不能说字字珠玑,但放在那一字是一字,是上好的玉石镇纸,兼具沉稳和光华,是现下为数不多的值得买来看,且一看再看的书。陈丹青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俄罗斯,和他记忆里的苏联,和《战争与和平》。想来一切对俄罗斯没有先入为主的印象的读者,如我辈,感觉都是顺着他的脑回路走了一遍而不是去俄罗斯走了一遍,随着他近“乡”情怯,随着他感动莫名,看他把托尔斯泰奉若神祇,看他饱含感情的去接近和表述列宾、苏里柯夫和那一幅幅画。(想起他哪本书里说过他读书是“慢”,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战争与和平》,开始怀疑自己战争与和平看一半放在那看不下去也许是打开方式不对,这样的书一定是有我不能领会的伟大)。书读一遍,书里书外都是一个陈丹青,陈丹青的记忆,陈丹青的视角,陈丹青的托尔斯泰和李斯特,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陈丹青已经足够丰富,而我的思维这么容易被涵盖,是因为,也只是因为,我才是足够无知的那一个。(外)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摘抄一段印象深刻的:我大约记得托尔斯泰与小他十五岁的列宾的对话,话题是为那幅《库列斯克省的祈祷行列》。如以赛亚准确地形容,托尔斯泰,这位想当刺猬的老狐狸,疑惑而严厉地问道:你究竟什么意思呢?是谴责这些教徒的愚昧,还是欣赏他们?列宾,笑眯眯地答道:不,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多好的回答!多么正确!在托尔斯泰最妙的段落中(这些段落简直数不清),如列宾所言: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结果托尔斯泰怎样描述这次对话呢,他写道:我不明白这位画家的回答,可是他脸上的表情分明是对我的愚蠢表示怜悯。”“不,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我表达不好我有多喜欢这句话和这种态度,我们的环境,包括我们从小的课本,遍布着一种愚蠢,一种非黑即白的愚蠢,一种贴标签的愚蠢,我们忙不迭的站队,表达立场,忙不迭的活得庸碌而狭隘。我多么希望自己具备这种态度,淡定而诚实,不必取悦任何规则,对任何事不必急着表示欣赏或谴责,对有些事情只要笑眯眯的说“不,既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或许因为这,列宾才伟大,我不求伟大,只要平静和不疾不徐。
  •     3我又想起贝托鲁奇的准确描述:那种前消费时代的淳朴的表情。20越是古早的宗教画越是风神凌然,拜占庭画中的耶稣与徒众个个是一副拯救世界的狠劲儿,眉目胡须莫不标出断然革命的神情。镶嵌的石质使这刚硬强化了:以碎石拼图,不可能出现流利的曲线与婉转多变的形。22是的,科学与进步意谓信仰开始分心。在拜占庭时代,艺术全心侍奉宗教,文艺复兴的伟大——或者劫数—— 是宗教开始委身艺术。41现今我们都是旅游者,自当随俗:来回班机,全程的旅馆,走访地点,一律早早预定。真的旅行是漫长的辛苦,人与马徒步跋涉,一路迎向未知的经历。92北欧人肤色大致相类,但从油画的观点看来,百丽泛红如盎格鲁--萨克逊人或雅利安人,并非最美,而是俄人的莹白而泛紫,间杂如象牙般内敛而高贵的微黄。白肤中尤为莹白者,并不闪烁,而是吸光的,如所谓凝脂美玉般,最宜纯色,花色与灰色的衣装。撞见肤色最白的男女,连这金白的头发与睫毛,给银闪闪日光照耀着,全脸周身有如过度曝光的照片儿。155所有西方人对铁幕后的人与生活怀抱尖锐的好奇:压抑,孤绝,本身便是文学。然而中国哪来优雅的喷泉屋,单是窗外的花园即可缓解自杀之念,或者,索性自杀。185复活 片段你们过得好不好呀? 聂赫留朵夫说。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呀。我们的生活糟透了。那你们吃什么?吃什么?我们的吃食很好。头一道菜是面包加克瓦斯,第二道菜是克瓦斯+面包。205讲托尔斯泰终其生,他的苦恼与优渥同等奢侈,雅斯纳亚波里亚那是一份活的证明:伟大的良心和长篇并非于财产无关。230纯粹是写得好。在他头上,除了天,崇高的天,虽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测的,有灰云静静移动着的天,没有别的了。多么静穆,安宁,严肃啊,完全不像我那样地跑。262印制李斯特肖像的广告布幅贯穿上下5层的楼道,每上一层,劈面李斯特。281在布达佩斯的恐怖之屋纪念馆。看见那排遗像,那尊绞刑架,内心是对匈牙利人的伤痛和尊敬,还有,锐利的,带着苦味的嫉恨,这小小国家能有这样一座纪念馆,我们没有,什么也没有。--种性与历史是什么关系呢?中国迄今尚且谈不得1957年,年轻人谁晓得远在布达佩斯的惨剧和内伤?301法国大革命的遗泽-或曰后患-之一,是推送欧洲进入这样一个时期:末代王孙与正当勃兴的再次集结幡然醒悟,不在亏欠当世的天才。“亲王过去有,将来也有,贝多芬只有一个!”
  •     陈先生新近三书中最喜欢一本,有字、声音,更有图和照片。无知,自是类似“退步”、“荒废”的修辞,无知也比大多数有知得多,不枉俺跟着行一程路、读一本书。无知,也是一种王朔似的策略,我是流/文盲我怕谁?其实流氓活泼严肃,文盲也骄傲、雅得紧。无知,更是两百年来弱势种群知识分子对现代性追索而不得的“游历”路上本能放低的身段。陈先生站在土耳其亚洲一侧,向往希腊,没蔡国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侧向着对岸打水漂儿来得潇洒。俄罗斯文学之旅,被歌唱的是悲壮、辽阔、笨拙,现代文艺等级之第二级台阶上的景观与爱恨情愁(德法第一、中国第三)。无知,或自卑中的骄傲,多好的品质,俺期待读陈先生书,能沾染一些他的习气。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封面给人的预期太高了。。。
  •     文字好
  •     也许是中学时代对普希金托翁尚有印象,俄罗斯一章读来倒有几分故人之感,回味有余。不过作为曾经东罗马帝都的拜占庭,现今为土耳其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和李斯特其人其事就不免生疏多了,只能草草收兵,汗。总体来说文笔舒畅,用词用句,简单素练却又不失美感,间或回忆往事,笔下也是风淡云轻,多了些豁达通透,赞。
  •     温情寡淡。
  •     严谨来说,这是一本不是游记的游记。作者更多的是引导读者从历史遗迹中发掘历史真相并对历史问题加以思考。
  •     go
  •     我迷恋一些表情 不知如何解读 也不想解读
  •     看看画家旅行后的“作文”。
  •     多看,多旅行,多思考
  •     母上顺手买的,先天不喜欢陈丹青,于是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一眼看到把歌剧写成了音乐剧先打个二星再看着玩玩儿吧hhh
  •     读万卷书,是寻找时间上的远方;行万里路,是寻找空间上的远方。陈丹青先生自谦游历为“无知”,实际却传递出了带有历史文化印迹城市的故事。 “魏玛光荣三百年,统统交付三个名字、一群学院——欧洲人真是疯了:诗人、音乐家、建筑家,有那么重要么?”这就是文化血脉的延续。
  •     陈丹青的书面语有一种做作的优美和典雅,好在流畅,能看得下去,然而看完有什么特别感动吗?没有。看到俄罗斯的各种博物馆的时候,被撩的不行,当天定下了暑假出游的计划和驴友,就是这本书的功劳了。
  •     如果可以忍受陈丹青破碎扭捏的文笔,仅作者细腻别致的观察视角和真诚谦卑的感悟(同样是游记,不得不又吐槽余秋雨放之四海皆准拿来即用都不用费任何精神做什么总结和感想的“救救孩子”、“怜悯众生”和”古人好牛逼“主题)就值得一看。最后,配图很美。
  •     越来越无法接受这位先生晦涩的文字了。(貌似从来就没有给他的书好评过)
  •     陈丹青真是实诚,不知为不知,有趣
  •     跟随一个艺术人的眼光游览欧洲,历史故人仿佛都在眼前
  •     对书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 新到一国而使我油然动衷的一刻,正是无知。”然而我对本书只是走马观花似地跳读,一来是因为对陈老师的遐想缺乏共鸣,二来则或许因为我同样对游记不感冒,毕竟出游的快乐是无法仅仅通过文字体会得到的。不过这本书还是激起了我对欧洲的向往,只愿将来能有机会周游欧洲!
  •     他的游记明显不如杂文
  •     跑步7天读完一本、没那么好 也不坏 适合边走边看、一遍游历一边学习、无知真的是最好的知识
  •     到底是是陈丹青,胸中自有笔墨
  •     文学之旅,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先生如此自谦,晚辈该当自惭形秽,已然面目可憎了。
  •     不一样的眼光
  •     类似自序的那篇挺有意思的,两篇弃(村上欧洲游记顺带阅读系列)
  •     当时读的蛮艰难的,可能是我的问题
  •     无知是一种难以追求的状态 太多人喜欢对事物评头论足而非真的去感受去接纳
  •     额
  •     西伯利亚!!
  •     编者说本来想走七八个地方然后出书,然而现在才写三篇还是出书了==当然重点是内容,一方面我和陈先生一样不爱看游记,另一方面这本与其说是游记,不如是带现场照片的作家画家音乐家阅后感,尚少闪光点的碎碎念和流水账,略失望
  •     两年前买的书,之前一直读不进去,这次翻开,倒觉得还不错。虽然依然读不惯陈丹青的文字,但看他笔下的土耳其、俄罗斯、德国和匈牙利,却着实心向往之。遗憾的是,诚如书名所言,自己对很多历史的无知,很多点到为止的地方,并不能读懂。也许等哪一天能多少了解了这些知识,读起来应该又是另一番感受了。 最后从编辑角度讲,这本书可以做得更用心体贴一些,比如图片排版上,可以尽量避免插在断句的地方,现在很多处都是如此,导致阅读的不顺畅。还有很多地方都让人觉得“此处应有注释”。
  •     随着目的去开展的游记真心不好看,不如那种“兴致而来,兴尽而返”的惬意与洒脱。
  •     看完好想去旅游 去看美女帅哥 华夏地理的编辑把陈丹青看得很高哇
  •     不喜欢游记,中规中矩。
  •     好。我一直以为旅行得有一种超过旅行的意识才行。陈丹青很清楚自己在写什么,有趣也有意思。记得他在托尔斯泰的墓前内心里大叫:兄弟我来啦!从小就看你的小说!(记不清了…非原文)
  •     我真心看不懂,不懂西方古典音乐和油画,完全没法和陈先生共鸣。惭愧
  •     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可能就是get不到陈丹青牛掰的点吧
  •     好一个外表冷峻,内心澎湃的人
  •     对于俄罗斯的章节真的很触动我
  •     相片拍得不错呀,不愧是学艺术的 陈丹青虽然没什么思想,但胜在不迂,可爱
  •     读越多的书 行越长的路的人 愈发认为自己无知和浅薄
  •     很喜欢陈丹青老师的这部游历书作,带我们走进土耳其,认识古希腊文化、拜占庭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相辉映的国度。横跨欧亚大陆的大桥、蓝色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在作者笔下描写如真实跃然眼前。后面也有介绍前苏联以及匈牙利德国的一些文学艺术现象,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航向拜占庭》部分。
  •     陈丹青总是有一种自贬性的自傲,但我还是喜欢看这种游记的。看完很想去俄罗斯啊……
  •     有收获。
  •     在莫斯科机场转机 前前后后加起来18小时的长途飞行 才得以有阅读完一整本书的时光 刚好写俄罗斯 看陈丹青说“斯拉夫的女人好美,她们才像是有故事的人” 文化性的游记 总也逃不出文化苦旅的调调 然而真好 我觉得陈丹青那一辈对俄罗斯的情感 看到阿赫玛托娃故居会流泪会心颤的心情 是只有真切经历过文革的人 才会有的 还有他对欧洲小镇历史的思考 真的还蛮赞同的 “思考的高度和行走的广度” 讲真 一个都不能少啊
  •     很喜欢他文字里的那股子随性的知性气息
  •     随便翻翻,类似于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另外这个定价真的是贵了,不会再翻第二遍。
  •     仅仅看了很多图片,对于他的感情,可能时代不同,实在很难以接受
  •     俄罗斯的写的最好,文学和绘画都打动了我,特地买来《俄罗斯名画的诞生》对照来读,仔细的观察苏里科夫。土耳其和匈牙利,也是感兴趣的地区,但是读过却云雾缭绕,印象不深。
  •     【阅读】《无知的游历》 陈丹青 今年读的第100本书,慢慢读的畅快。至为受打动的是作者在交待自己猝不及防的提前撞到苏里科夫庞大的画作《女贵族莫洛卓娃》时的丧魂落魄,应该是作为画家身份的作者最真的感受:“再也逃不掉了,我蹑手蹑脚走向它,脚步移动,横长的全画,占据整墙,比我想象的大多了,渐渐靠近了。犹如被推进法庭,又如童年误入弄堂打斗的陷井,胆战心惊,我撞见一个又一个绝对招架不住的狠角色在四面站稳了……”陈丹青后来在《局部》中再次谈到这一经历,俄罗斯画家是他的心病,年轻时一想起列宾和苏里科夫这两个名字心里就会发抖,那是封闭环境下一种单一想象的无限扩大。 没有比文艺更为诚实的脉息,可资诊断那段长长的黄金岁月。感谢陈丹青在这样一个时代提供给我们的眼睛。
  •     看了他的书有点不想去土耳其了...
  •     木心:今后诸位走访列国,必要熟读该国的人文与史迹,有备而去,才是幸福的出游。陈丹青显然是有备而去的,不够深刻,但好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