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

出版社:臺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7-11
ISBN:9789860107593
作者:甘懷真编
页数:357页

书籍目录

導論
重新思考東亞王權與世界觀──以「天下」與「中國」為關鍵詞 甘懷真
壹、戰國時代的天下與其下的中國、夏等特別領域 平[生丸/力]隆郎
一、前言
二、廣域的漢字圈的成立
三、漢字圈的變貌
四、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化區域與天下
五、戰國時代的中國與夏(華夏)
六、商周時代的省與德(征伐的靈力)
七、戰國時代的德
八、統一帝國之下的「德」
九、外交使節的使命
十、戰國時代的歷史認識與領域認識
十一、關於禹的治水
十二、結語
貳、秦漢的「天下」政體: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 甘懷真
一、前言
二、關於「皇帝制度」研究的幾點省思
三、先秦的王權與「天下」
四、秦漢的神祠制度所建構的「天下」
五、從「國家」到「天下」:
新的君民理論的建構
六、郊祀禮的成立與「天下」體制
七、結語
參、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識 王健文
一、前言
二、新帝國與始皇帝
三、帝國政治秩序的內部流動
四、服制與天下秩序
五、新的華夏族群想像
六、小結
肆、星占、分野與疆界: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談起 曾藍瑩
一、前言
二、星占
三、分野
四、疆界
伍、作為思想史的古輿圖 葛兆光
一、邊緣與中央:
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二、從天下到萬國:
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跡圖中的觀念世界
三、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四、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為例
五、大「公」無「私」:
從明代方志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六、小結
陸、殖民接觸與文化轉譯: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再思考 張隆志
一、前言
二、帝國邊陲與殖民接觸:
十九世紀臺灣「番地」問題的歷史背景
三、從封禁邊疆到主權領土:
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解讀
四、領土主權、國際法與殖民主義:
十九世紀東亞歷史的反思
五、結語
柒、日本東亞考古學之形成與中國近現代學術之興起 吉開將人
一、引言
二、東亞考古學的旗手:濱田耕作和原田淑人
三、京都和東京:來自敦煌和殷墟的伏流
四、東亞考古學會的成立
五、日中考古合作的挫折
六、結語
捌、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臺灣的轉化 黃俊傑
一、引言
二、「中國」作為中國的「自我形像」:
「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的合一
三、近世日本世界觀中「中國」概念的重構
四、現代臺灣世界觀中的「中國」:
「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合一與撕裂
五、結論

作者简介

本書的課題主軸是藉由「天下」與「中國」二概念作為關鍵字,以探究傳統中國的政體,並希望將此課題置於東亞史研究的脈絡中。本書主要是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所屬「東亞歷史上的權力與經典詮釋」研究計畫在二○○四年十一月所舉辦的同名研討會的成果。這個研究計畫的主要構想是試圖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重新探討知識與權力的關係。置於具體的歷史課題,則是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的關係。這是一個鉅大的課題,本書諸作者參與了這項實驗性的工作,並各自從不同的觀點與立場立論。本書沒有統一的結論,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學說。我們希望讀者能與本書各篇的作者的獨特見解進行辯論。不管各自主張的歧異,我們共同相信,重新思考傳統中國的政治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當是目前史學研究的重點。本書的主要貢獻正是作為未來辯論之資。
本書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回到古人自我認識的歷史脈絡中,重新探討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之間知識與權力的關係,觀察這個政治空間如何從中國文化與歷史脈絡中發展出來。「天下」與「中國」,正是作為解明這個問題的二個關鍵詞。


 東亞歷史上的天下與中國概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書的課題主軸是藉由「天下」與「中國」二概念作為關鍵字,以探究傳統中國的政體,並希望將此課題置於東亞史研究的脈絡中。本書主要是臺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所屬「東亞歷史上的權力與經典詮釋」研究計畫在二○○四年十一月所舉辦的同名研討會的成果。這個研究計畫的主要構想是試圖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重新探討知識與權力的關係。置於具體的歷史課題,則是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的關係。這是一個鉅大的課題,本書諸作者參與了這項實驗性的工作,並各自從不同的觀點與立場立論。本書沒有統一的結論,不同作者有不同的學說。我們希望讀者能與本書各篇的作者的獨特見解進行辯論。不管各自主張的歧異,我們共同相信,重新思考傳統中國的政治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當是目前史學研究的重點。本書的主要貢獻正是作為未來辯論之資。   本書從「東亞史」與「詮釋」的兩個角度,回到古人自我認識的歷史脈絡中,重新探討歷史上東亞的幾個主要王權與儒教之間知識與權力的關係,觀察這個政治空間如何從中國文化與歷史脈絡中發展出來。「天下」與「中國」,正是作為解明這個問題的二個關鍵詞。 目錄:導論  重新思考東亞王權與世界觀──以「天下」與「中國」為關鍵詞 甘懷真壹、戰國時代的天下與其下的中國、夏等特別領域 平[生丸/力]隆郎  一、前言  二、廣域的漢字圈的成立  三、漢字圈的變貌  四、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文化區域與天下  五、戰國時代的中國與夏(華夏)  六、商周時代的省與德(征伐的靈力)  七、戰國時代的德  八、統一帝國之下的「德」  九、外交使節的使命  十、戰國時代的歷史認識與領域認識  十一、關於禹的治水  十二、結語貳、秦漢的「天下」政體:以郊祀禮改革為中心 甘懷真  一、前言  二、關於「皇帝制度」研究的幾點省思  三、先秦的王權與「天下」  四、秦漢的神祠制度所建構的「天下」  五、從「國家」到「天下」:    新的君民理論的建構  六、郊祀禮的成立與「天下」體制  七、結語參、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識 王健文  一、前言  二、新帝國與始皇帝  三、帝國政治秩序的內部流動  四、服制與天下秩序  五、新的華夏族群想像  六、小結肆、星占、分野與疆界: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談起 曾藍瑩  一、前言  二、星占  三、分野  四、疆界伍、作為思想史的古輿圖 葛兆光  一、邊緣與中央:    歐洲古代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想像  二、從天下到萬國:    古代中國華夷、輿地、禹跡圖中的觀念世界  三、佛教地圖:另類世界的想像  四、內諸夏而外諸夷:以明代海防地圖為例  五、大「公」無「私」:    從明代方志地圖看當時人的公私觀念  六、小結陸、殖民接觸與文化轉譯: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再思考 張隆志  一、前言  二、帝國邊陲與殖民接觸:    十九世紀臺灣「番地」問題的歷史背景  三、從封禁邊疆到主權領土:    一八七四年臺灣「番地」主權論爭的解讀  四、領土主權、國際法與殖民主義:    十九世紀東亞歷史的反思  五、結語柒、日本東亞考古學之形成與中國近現代學術之興起 吉開將人  一、引言  二、東亞考古學的旗手:濱田耕作和原田淑人  三、京都和東京:來自敦煌和殷墟的伏流  四、東亞考古學會的成立  五、日中考古合作的挫折  六、結語捌、論中國經典中「中國」概念的涵義及其在近世日本與現代臺灣的轉化 黃俊傑  一、引言  二、「中國」作為中國的「自我形像」:    「文化中國」與「政治中國」的合一  三、近世日本世界觀中「中國」概念的重構  四、現代臺灣世界觀中的「中國」:    「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合一與撕裂  五、結論PDF地址:http://www.eastasia.ntu.edu.tw/chinese/data/%E6%9C%AA%E7%9F%A5/62-%E5%85%A8%E6%9B%B8%E5%85%A7%E6%96%87.pdf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读了《思想史中的舆地图》和《殖民接触与文化转译》,前者解读地图传达的天下和世界图景,包括佛经和地方志中地图,空间的政治学,结合福柯《权力的地理学》阅读。后者涉及清日在牡丹社事件中体现的纠纷,清朝通过国际法和外交条文维护了主权和领土,同时开展了边疆的领土化工程。同理可参考围绕东北问题和俄国产生的纠纷。
  •     這厚重兩冊算是系上出的大全集囉~《台大歷史通訊》先聲?! XD
  •     勉强,不过还是有点料的。
  •     居心叵测。
  •     很多文章都不够深入,但是启发不浅
  •     真正的历史学家,就不能人云亦云。
  •     前半部分看不懂,后半部分看懂,但是不够深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