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民俗漫画之百戏图、百谣图

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805488769
作者:季风
页数:200页/册×2册页

内容概要

季风,成都人,专业漫画师。工作室曾经和儿童刊物、报纸、出版社等合作。以高质量手绘漫画为主业,兼做相关平面设计。也从事漫画周边产品开发和举办相关展演活动。(资料来源:http://home.banzhu.com/s/sccdlaomo/index.asp)

作者简介

九五年初夏,朋友唐坤为他所供职的报纸约稿。我建议他们开设一个回忆成都旧俗的小栏目。
此前很早,我就有个愿望,想把我们以前玩过的游戏汇集成书。但这书具体应该是何种样子,我没仔细想过。后来,报上的栏目开出来了,除文字之外,我还就势给每则小文配了幅漫画。图文相配的形式那时还比较新鲜。此外呢,民俗的东西因为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吧,这个小栏目也还为读者喜欢。我也受点鼓励,一口气连载了差不多一年。
这期间,我开始收集有关民间游戏的资料,是为让那些小文逐渐从完全的个人回忆归向社会记忆,把那已在迅速消失的文化连缀起来。具体到创作,就是尽可能在后来决意继续挖掘整理的游戏文章里探明每款游戏的源流。
这时候我才知道,这个工作既不新鲜、也非容易。历代文人都有不少关于游戏风俗的文字。直到近年,仍还有这类专著出版,如麻国钧教授就出过一本这样的书。近来四川著名作家曾智中也在研究整理中国历代文人的清玩。都功在学理,考究本源。我是望尘莫及了,就姑且想:弄本好玩一点的绘本读物,给成人一抹恬淡回忆、给孩子几综热闹玩法也就满足了。
然而,这套民俗漫画中“百戏图”部分完成以后,因工作和其他事情耽误而一搁几年没有出书。不过,就此我也迷上了民俗题材的创作。
雅文化和俗文化都会留下许多精粹。民间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粹被遗忘是很可惜的。我们作过很多挖掘整理的工作,但如何让这些精粹重新回到我们当前的生活中,通过持续的传播而焕发活力、成为一种活的文化资源,却是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后来,我又着手收集我们这一代人小时侯熟知的一些民间歌谣和其他一些民俗方面的素材,开始创作“百谣图”和“众生相”。这两组漫画都在报上连载。其中“众生相”因报纸停刊中断,“百谣图”却连载了差不多两年。
民俗的东西不定堂皇,但却可爱。那些生动活泼、自然亲切的老游戏、老歌谣,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有趣,其中有的游戏,甚至还有向青少年推荐的价值。简便节省又生气勃勃的户外集体游戏,大多家长也是玩着过来的,如今带着孩子一块儿娱乐,至少要比让小孩独自沉溺电玩更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吧?

——季风《自序》

在势不可挡的商业文明冲击下,在现代人无可奈何的叹息声中,“季风漫画工作室”的主人,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凭借着自身的执着与勤奋,历经八年艰辛,广泛搜集素材,创造出民俗漫画系列七种,包括《百谣图》、《百戏图》、《老故事》、《众生相》、《打油诗》、《启颜图》和《神话谱》。现在《百谣图》及《百戏图》已由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百戏图》收有彩色漫画100幅,包括“徒手戏”、“逐捕”、“逗趣”等14种儿童游戏。所有游戏类别均有详尽文字说明,一目了然,既有益于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也便于儿童自习。配图优美风趣,具有颇高的审美价值。
在《百戏图》中,我们失去的童年一一再现,那美好的童年画面也在我们的脑海里一一定格!从我们尚无自我意识,偎依在母亲怀抱里的指头游戏“斗鸡斗虫”开始,到儿童自我意识复苏之后的“拍巴掌”,从独立玩耍的“滚铁环”到多人对抗的“打游击”,从最简单的创造“折纸飞机”到复杂的玩具制作“风筝”、“捏黄泥巴”,从女孩的“耍手帕”到男孩的“斗鸡”等等,无不网罗其中。虽是漫画,却让人有惟妙惟肖之感,何以如是?盖其真实。
较之《百戏图》,《百谣图》又另具一番风味。《百谣图》有彩色漫画100幅,风格与《百戏图》无二,包括“祈祝”、“童趣”、“颠倒歌”等十三类。每图均附童谣一首,并有方言解释,极具俗文化特色。
《百谣图》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漫画的审美享受,更主要的是为我们带来了文学审美的乐趣。通过这原汁原味的儿童歌谣,我们观察人生的角度便悄无声息地移到了儿童的位置,透过儿童的眼睛,世界变得更为真实。

——于豫章《我那时寻遍百花》


十多年前,当我热血喷涌,青春仿佛得了狂犬病的时候,在狂嚣的白昼一闪而过,空对孤檠的夜晚,不经意的瞬间,故乡好似难言的隐痛,切肤而过,却没有任何劈面而来的伤痕。逐渐清晰的是童年那些难忘的歌谣,与伙伴们玩乐游戏的场景,哼起母亲教的儿歌和扯谎歌,前尘旧事,联袂浮上心来,绕之不去。那躲在渝东南边陲、襟连着魅力湘西、攀援着神奇鄂西、对望着粗厉的黔东北大地的小小故乡,鲜活得如同可以捉得住的人物,那样实在而温暖,似乎就此可以面对一切沧桑。如今在初冬的暖阳里,坐在花园的秋千架上,与女儿共说《百戏图》里丰富有趣但正在消失的游戏,读着简练实用的配图文字,看她一派稚子情状,倍添爱女情深,仿佛梦回童年、返想儿戏,更叹白驹过隙,岁月无敌。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我爱四种旧事物:古书、老酒、故人,还有旧风俗。而我则认为人是故乡的风筝,怀旧的过客,感伤的动物,祖先的影子,先贤的跟班,族群情感的共享者。而《百戏图》、《百谣图》这两本漂亮而并不完美的民俗图画书,无疑是对我这些感受的最好注脚。

——冉云飞《我们都是感伤的动物》


 季风民俗漫画之百戏图、百谣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早看到季风的民俗漫画是在网上,那是一种让人一见倾心的小玩意,天真烂漫,猝不及防。这年头,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不少,让人一见如故的东西不多。我以为我早已练就鹰爪铁布衫,能够对一切含情脉脉的东西免疫,没想到,还是被季风的民俗漫画以童真和怀旧两大杀手锏给抓住了。一百种游戏,两百首童谣,这两本《百谣图》和《百戏图》是充实而珍贵的。说它充实,是因为涵盖了你所能想到几乎所有童年的影子,吵闹的片断,稚气的想法;说它珍贵,是因为这里面记载了种种已经失传或即将失传的游戏与童谣的秘笈。并非我有意以神秘感为《百谣图》《百戏图》披上魅惑的外衣,而是人们渐行渐远,遗落了民间流传以久的珠宝。若不是季风先生虔诚而执着的努力,也许就没有人会再记得,电子游戏开发之前,人类在月光下与自己的影子做游戏的阶段。来,把肉身归还山野,把想象归还童年,把乐趣归还游戏,让我们潜入书本,化身为小朋友中一员。书中的小朋友们皆是面目相似的,他们永远挂着调皮微笑或诧异面容,无忧无虑,没心没肺。这里的生活无比惬意,写作业、学本事尚未成为童年的主流,孩子们多在树林、溪流、山坡上留下欢声笑语。风景是田园的,画面偶尔展现篁竹幽荷,蓝天孤燕,于简笔中见得一派诗意。有时你看见画幅,仿佛就能听见风听过树梢的声音,或是溪水呜咽,你的童年就在石缝间汩汩流淌。倘若喜欢,你可以将《百谣图》的话写在明信片上寄给朋友,比如“枇杷叶子翠翠,我的心肝妹妹。妹妹生得白,嫁给江西客,银子五十两,爹妈舍不得,再加五十两,要得不要得?打起花马就来接。”略略改动人名,便是一个俏皮得体的调侃语。除了带有喜庆气彩的童谣外,川人天马行空的搞笑天赋也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屁,屁是一种人身之气,它在你肚子头拱来拱去。一不小心,就跑了出去,穿过封锁线来到意大利。意大利的老板正在做生意,听到这个屁,心头不安逸。派了两个侦察兵去,侦察这个屁,原来这个屁,是一种人身之气……”兜来兜去,兜回原地,虽然有些粗俗,却让我想起一句诗:“最喜小儿无赖,村头卧剥莲蓬。”哑然失笑。《百戏图》则在不失漫画水准之余,体现了作者举重若轻的文字功底。要说清楚游戏的步骤,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季风的解说不枯燥,不乏味,以简洁取胜,跟画一样,生活情趣十足。慢慢翻来,时不时会恍然大悟——这个游戏我小时候也做过的!滑轮车、折纸枪、挤热和……看着看着,一丝微笑已不知何时浮上嘴角。有人说《百谣图》《百戏图》激起了他们的感伤的回忆,他们感谢季风再现了当年的阳光雨水和空气,却妄图挽留童年和青春直至终老。我的童年也有部分时间在苦楝树下和池塘边度过,因此我多少能理解他们的感伤。面对如此繁多的游戏与童谣,我的心里泛起的更多是遗憾。相比之下,我的童年是那么的平凡乏味。倘若早二十年得到这本书,我也许会开始另一段双倍精彩的人生。但我反对那种粗暴的怀旧,那种因下一代缺乏游戏营养而发出的杞人的悲悯。正如初恋没了不可再生,周星驰老了不会再搞笑一样,整本书是农业时代的余晖,不可能也不必要映照和温暖石屎森林的少年们。始终相信,优胜劣汰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那些简单即美的“竹蜻蜓”和“风筝”将永远是人类的玩具。而在那种带着明显农业社会痕迹的游戏归隐历史舞台之后,新的一代自然会有属于他们的难忘回忆。2004年,从成都到广州,从《飞廉的村庄》到迟子建《简朴生活回忆录》,季风民俗漫画借助《百谣图》、《百戏图》之风,成为一种新的病毒,在城市与城市间传染,在书本与书本间传染。徜若你也不小心感染了它,那么不要紧,请不要回头,请不要逗留,你只须心领神会,品味生活,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属于这一代人而形式未知的新《百谣图》、《百戏图》,会在你的手中应运而生。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2004年春向作者本人邮购。曾在广州日报上推荐。本条目为本人所创。
  •     虫送的签名本 季风还特意给我画一只鲸鱼在上面 文字和图都很漂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