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出版社:卢燕平 长春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4526098
作者:卢燕平
页数:20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苏洵说:“我那时被乡党史彦辅、陈公美拉着去游逛,把久已心仪的峨眉山、青城山转了个遍。回家后,见你妈妈面带愁容,总是叹气。我知道她心里埋怨我玩野了不用功。还是你伯父有办法,让我写游过名山大川后的见闻。我只觉得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你伯父又说想让我帮助完成编写苏家族谱的夙愿,我于是来了精神。不料向亲戚们借族谱、查眉州府的案卷过程中,才觉得浩如烟海,力不从心。” 苏辙来了兴趣,越发注意地听起来。从父亲嘴里蹦出的一个个祖上的名字让他感到自豪而新奇~先秦的苏秦、汉代的苏建和苏嘉、苏武、苏贤三兄弟,还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并列的苏味道,直至父亲的曾祖苏祜、祖父苏呆。 苏洵对苏辙兄弟俩说,他为了弄清这些祖上的来历,顺藤摸瓜,触类旁推,看了一大堆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春秋》、《史记》、《汉书》……逐渐地,越读越爱,欲罢不能了。苏辙以前只知道,父亲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是受了伯父和亲戚石昌言考中进士的刺激,此刻才知道了父亲用功的另一个原因。幼小的他也在心里默默地列起了书单。 “趁着团聚的机会,”苏洵又开讲了。苏辙注意到,父亲的神情从没有现在这样严肃,他和哥哥明显感到他凝视过来的热辣辣的目光,竞至不敢对视,不觉低眉顺眼、正襟危坐。 “我想,应该是把心里话告诉你们兄弟俩的时候了:为父我苦学多年,但一再落第。这次制科考试失败后,已绝意于功名,把希望寄托在你俩身上了。我想亲自教你俩。”顿了顿,苏洵又说:“你们知道你们名字的由来么?” 苏辙只知道父亲前不久作了《名二子说》,还未示人。看到儿子们摇头,苏洵说:“我和你伯父这辈的名字都是走的‘水路’——澹、涣、洵。你爷爷喜欢李白,那意思大约希望我们长风破浪。我呢,却想让你俩改走‘陆路’,踏踏实实到达目的地,于是名皆从‘车’。轼儿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喜欢闯荡求奇。轼者,车前可供倚扶的横木,凭之可高瞻远瞩,故字子瞻;同时也担心你只图外饰好看,要作实用之材。高瞻的同时,还要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 苏轼大为膺服,低头陷入回味思索中。 “那我这‘辙’呢?”从不抢问的小苏辙这时也忍不住了。 苏洵怜爱地看看他说:“辙者,车之辙印,后车之鉴。由印而进,故字子由。辙儿从小可能是体质弱的缘故,沉静稳练。名、字如此,是希望你能跟兄长立功立言,又能平稳通达。” 苏辙听了十分激动,脑海里不禁出现《左传·庄公十年》中那位军师曹刿“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的“战胜之法”,倏地,又想起哥哥登山临水时总是急急地撩起衣裳率先而过,然后回头招呼自己的样子。从小一心跟着哥哥读书习文、未尝一日相舍的苏辙看了看身旁的哥哥,心里觉得十分踏实。 这次谈话以后,苏辙发现父亲变得相当严厉,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给他们兄弟俩布置功课,时时检查。谁若是贪玩完不成,就须伸出手来挨尺板。自己倒还罢了,哥哥更惨,偶尔屁股上也会挨几下。苏辙当时还不曾料到哥哥直到四十多年后被贬谪到海南时,还对儿时父亲的督学心有余悸,竞至夜梦见之:“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记功当些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夜梦》)比起慈母的启发式教学来,自此兄弟俩更尝到了严父的味道。父亲的教材也比母亲亲教时的《诗经》、《春秋》、《史记》、《汉书》等多了起来,除了经史外,还有《老子》、《庄子》甚至佛教经文。兄弟俩开始夜以继日地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畅游,他们不得不埋头书桌,减少了游玩时间。 一次,父亲拿出进京赶考准备的几十篇策文,一边给苏辙兄弟俩看,一边说:“我这回进京,见了在京城做官的石昌言,他见了我这些文章,十分喜欢,称赞不绝。可是,主考官以声律章句量人,为父不屑于此道,因此又名落孙山。”苏洵说着,点着火,把几十篇文章付之一炬,又转身进屋把所作的一堆文章统统添进火里。苏辙和哥哥看着那熊熊火光,惊得目瞪口呆:那可是父亲多少年苦心钻研的心血啊? 只听父亲斩钉截铁道:“只为应付考试的声律学问,这个不值得学。父亲既然举制科又不中,已经知道取士之难。从今往后,绝意于功名,要把精力放在培养你俩上了。你俩是我生命和精神的传人,为父愿倾力把所学教给你们,你俩要和父亲我共勉哪?” 灯下,苏辙和哥哥都庄严肃穆地涨红了脸膛。人生中这个重要的夜晚,那灯光暖暖地映照进两颗稚嫩而坚定的心的深处。

前言

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过眼烟云,随着肉体的死亡而同时远去。只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产品永不磨灭,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同日月光耀长空,如同江河长流大地,将与人类的存在长相终始。    在精神产品中,最易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者当数文学作品。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都是此意。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观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我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与情感,有许多相似的苦辣与酸甜,甚或遭遇过同样的坎坷与挫折,受到过同样的磨难与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们才有可能感知他们,走近他们。本着以今溯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拨去历史的灰尘,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历史文化的伟人,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同舅父说,仲永已没有什么诗才了,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而且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其生呼吸共命运,使他们的精神复活,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成为我们现代精神家园中的楷模。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套选题,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阅读欣赏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创作出文学的精品来供后人阅读和欣赏,这样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创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实。    为使这套书能够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请很有学术功底而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中青年学者来执笔撰稿。虽然每个人的学术修养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本套丛书的总体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    但愿本丛书能够给读者诸君带来一定的启迪和补益。则善莫大焉!

后记

《苏辙故事》终于完稿了,回想半年来的El夜辛苦,感慨系之。    年初,我接到毕宝魁先生的电话,说正在编撰唐宋八大家故事,问我想不想参加写作。宝魁先生笃厚博学,是可以倚重的著名学者。被突然邀请的我立刻感到其中的信任和看重,于是欣然领命。    迩来收集资料——“饺子馅”,就花去了大量时日。有关“三苏”的资料浩如烟海,借来的书堆积如山。我按照时序追寻苏辙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人生活、交游情形等,在翻检、思考中,感到越来越难,也越来越对进入角色有了兴趣,觉得受益匪浅。渐人佳境后,觉得自己由古人的“侦探”俨然已变为古人,进人当时的时空,蓬头垢面,心无旁骛……    最难的是如何提炼材料,把它们变成一个个有场景、有人物性格的鲜活故事。在动手“包饺子”前,我为此请教宝魁先生,希望他提供一两篇示范文稿,没想到他热忱慷慨,即刻用电子邮件发来了已经完成的《韩愈故事》全稿,使我拜读后,对这一不熟悉的文体和八大家故事的整体风格有了了解。    我写《苏辙故事》,想忠实于历史原貌,尽可能多地包括相关史实,同时加大信息量,使故事有更多知识性、趣味性。其中的情节、对话、场景,都力求忠实于作品和史实。遇到一些“空当”处,则分析“考证”前后时序、地点、背景,加以合理想象,以便充填、完善故事情节。    在写作中,我试图把一些用在对话里的作品引文翻译成白话文,可是发现这样一来味道全变,没有了原来的精致深厚,于是部分地保留了原文。    苏辙一生手不释卷,学术著述十分丰富,笔者发现,他其实也是个大诗人,诗歌创作的质和量都十分可观。而且,勤奋的他喜欢随时用诗歌纪写闻见和心绪,写得真切淡然、细腻具体,这使我对场景以及作者心情的想象有了凭依。故事中常写他触景生情、出口成诗,使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诗人形象。这个形象和苏东坡同样笃学,是性情中人,才华横溢,但和东坡的_旷达恣肆不同,显得更加沉静从容。笔者窃自希望,能因此引起爱好者对苏辙诗歌研究的注意……    墙柜里挂着冬天的衣服还没有顾上整理,转眼已经是溽暑时节。为了这本《苏辙故事》,埋头伏案中冷落了家人,忘了拍摄每年一度漂亮的各色玉兰花,错过了踏春中追逐柳絮的快乐,甚至忘了炉子上烧着的开水……    希望读者能喜欢《苏辙故事》,也希望能从中引发宁静的思考、会心的微笑、感慨的泪水……    衷心感谢毕宝魁先生的鼎力提携和悉心指导,对长春出版社孙振波编辑的前后联系和长期辛劳,也在此谨致深深的谢忱。

内容概要

卢燕平,1955年出生,北京市人。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农村插队三年。1975年起任甘肃日报社编辑部编辑、记者。1982年以同等学力参加我国首届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考上西北师范学院(后改名为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专业研究生。1985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93年4月起为中文系副教授。2000年9月应聘至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任教,2005年为人文学院教授。

书籍目录

父洵发奋母程亲教 严父亲教少年颖脱 初见伯乐走上征程 怀远备考风雨对眠 龙门一跃应策生澜 京师侍父西门别兄 大名初任扶柩归蜀 条例司事谏草难安 会兄学舍访师颍湖 嵩岳登攀杭陈继和 挺身横祸救兄乌台 千里护送一路交情 融身佛道养生高安 寺游大愚文检途中 绩溪卧病返程依辙 出使契丹感念家园 风云突变山雨欲来 岁更三黜家人两分 贬途追遇临海诀别 雷州遭变花甲益勤 龙川安顿寂寥略志 感义巢符患难情真 失之交臂忍铭吾兄 汝南避祸独居经年 卜居修葺百口粗安 躬耕著述亲教子孙 七十归心徜徉自然 寿终颍滨履约嵩阳 后记

编辑推荐

《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苏辙故事》写到,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作者简介

《苏辙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卢燕平。
《苏辙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内容提要: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苏辙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