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2

出版日期:2016-2-1
ISBN:9787220097093
作者:[澳]安德鲁•利(Andrew Leigh)
页数:224页

内容概要

安德鲁·利(Andrew Leigh)
哈佛大学博士
澳大利亚财政部前首席顾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
安德鲁当过律师,是“青年经济学家”奖(该奖项由澳大利亚经济学协会每两年颁发一次,奖励那些40岁以下、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得主,现任澳大利亚影子内阁财务助理。他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成员,也是澳大利亚全部四所国家科学院的唯一一位国会议员。
安德鲁著作颇丰,包括《政治的运气》(The Luck of Politics) 《分离》(Disconnected)《遥想澳洲》(Imagining Australia)等,其中《斗士与亿万富翁》(Battlers & Billionaires),不仅被《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极力赞扬,还直接影响了当年的澳大利亚联邦预算。

书籍目录

前言 撕开虚假面具,重新认识世界
第1章 只看颜值,找到真爱的概率有多大?
第2章 交通事故中,SUV在救人还是杀人?
第3章 GDP越繁荣,心脏病发作率越高?
第4章 身高和才华,哪个更值钱?
第5章 毕加索画作:20岁比60岁贵4倍
第6章 为什么说学校是最好的监狱?
第7章 谁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金钱还是武器?
第8章 股票市场与天气,哪个更难预测?
第9章 多受一年义务教育,收入提升10%
致谢
注释

作者简介

改变看待世界的角度,彻底升级你的思考方式
本书几乎讨论了生活中的所有话题,婚恋、教育、节食、戒烟、工作、音乐、休闲、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经济预测、体育赛事……但不是从我们熟知的那个角度。
在经济学家眼中,生活即决策,即利益的权衡。这种线性视角直指繁荣与复杂背后简单而清晰的真相,帮助我们避开生活中的陷阱,做出更高明的决策。
另外,效仿经济学家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也会让你收集到更多火花四溅的乐趣与神奇逻辑。


 魔鬼经济学2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先说说买这本书的来历。看到有人推荐便买来。书名搞错了,其实是作者搞错了。那本著名的魔鬼经济学叫freakeconomics,翻译是一样的,只是作者不同,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我买的额时候也看了其他人的介绍,估计其他人也和我一样,买了一本名字讨巧的书。整本书2天不到就读完了,开始读会有很多新奇,后来再读,内容和形式大同小异。平时读过很多类似的书籍,所以加快了进度,只读了结论和部分论证。还好。整体特点。确切的说是这类书的特点。与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经济学入门书籍类似,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为切入口,利用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识进行分析,得出让人比较信服的结论。这其中,日常事件都是与人们息息相关,也很感兴趣的话题,最重要一点,他们会常常把看似不相关的事件撮合在一起,勾起人们的兴趣。这也是这类书大多数比较畅销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这类书成功还有三个原因,一是作者很牛,大多都是拥有国外牛逼头衔的经济学家;二是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比较科学,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之间逻辑论证和数理分析十分严谨,利用了大量实例和科学实验进行验证;三是语言通俗易懂,大多利用比喻和实例分析的形式开展,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对想了解而不了解的大众是利好,对经济学专业的人士,只能算作是从理论到实践的 一次应用和知识的拓展,再次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罢了。由于这本书是作者发表在澳大利亚报纸上的专栏文章,文章质量还是不会太差的,虽然整本书有点拼凑的印象,但是不失为作者的用心之作,所以这本书我的评价是中等。不足。整本书分为9个章节,最后一个章节跟没有一样,很多重复前面。最重要一点的不足和让我失望的地方,书后的注释和引文占用了三十多页,明显的凑字数,且是英文的注释,不知是作者之意,还是译者故意。这点是本书最大的败笔。其他小的细节就先不说了,毕竟是畅销书。读完这本书,我都对那本很畅销的书有些提不起兴趣了。因为套路差不多,只不过语言会更吸引人,可对于在经济学比较深入的学习者来说,还是尽量快读或者不读,把时间留给其他书也是很好的选择。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本书的“研究方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毕竟不是严谨的学术成果,用了引号。但这是分析书中问题和思考角度的唯一切入点。就像书名的副标题所说,“那些意外成功和奇怪决定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样,就是把生活中看似不相关的事件进行撮合,并分析其中的道理,得出很合理的解释和结果。封面中作者写了一段话,“为什么一切问题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这句话是为了吸引人的。因为读了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作者是比较赞同“成本-收益分析”,这里所说的“钱的问题”确切的说是收益问题。作者没有在书中明确指出,这是我的看法。同时,书中时不时提出,这个问题经济学家怎么看,非经济学专业人士怎么看,引起反差,对比出经济学分析的结果的独特性。因此,也就得出本书的核心思想了,就是本书介绍了所涉及到的节食、约会、枪支、预测、贫困和绘画等领域的“成本-收益分析”过程,而这些领域的问题的产生和解决方法,同样需要利用这个方法去解决。具体内容。分为九章。每一章的核心内容其实很简单。下面具体总结。每一章有个标题,但是内容却涉及到很多生活中的事情。只不过挑出了一个最吸引人的作为标题。第一章--只看颜值,找到真爱的概率有多大?利用最有停止时间、偏好分析问题。经济学三条简单法则:1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般配,但有的组合明显优于其他选择;2 除非你是开始了解对方,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们有多合适;3 时间是紧缺的,所以基于有限信息做出绝对也比不做决定好。本章最重要的词汇是“最优停止时间”。即:你必须选择一个停止时间,以得到最佳结果。具体来讲就是,如果你不停下来,那你得到的结果就不会特别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某个节点上,你或许应该停下来。运用在找对象中如何解释呢?如果没有人强迫你何时终止寻找最佳伴侣的行为,但是,时间是紧缺的,所以基于有限信息作出决定总比不做决定好。当你在某个时间点做了决定后,你发现这个结果往往是自己比较满意的。在快速约会中,男女对配偶的选择标准不同。男方在意对方的外貌,女方更在意对方智力水平和经济能力。过去的父辈选择优秀的家庭主妇和强大的顶梁柱作为伴侣,注重互补;今天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寻找和自己有更多共同点的异性,年轻人有了寻找灵魂伴侣的自由。更进一步, 讲到了婚姻。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婚姻会提高背叛伴侣的社会成本。或者说,结婚不过是为了提高对方出轨的成本。未满20岁的人最好不要急着结婚。从偏好的角度分析,拥有一男一女的夫妇比两个男两个女的夫妇离婚率低。你拥有的东西越多,继续拥有这个东西获得的满足感就降低了。第二章--交通事故中,SUV在救人还是在杀人?利用时间偏好不一致、外部性分析问题。时间偏好不一致。短期的利益和长期的利益之间的选择。人们更偏好短期利益。涉及到睡眠和减肥。减肥。并不是运动少,而是吃得多。眼睛比胃更贪婪,因此,人们会选择及时满足而不是长期的推迟满足的方式,先满足眼前的胃口。睡眠。少睡眠的确可以让你每天多出一些时间做事情,但是你要为此少活几年。即,你满足了眼前的工作需要而少睡眠,但是长期来看,你的健康出了问题,反而是失去了几年寿命,总体来看,你是赔了不是多赚了工作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长远利益》短期利益。外部性。对自己有利,对他人不利。在交通事故中,SUV没就一个人,就会额外杀死另外两个人。原因:SUV的保险性能好,抗撞击,也因此对被撞者是更不利的。第三章--GDP越繁荣,心脏病发作率越高?竞争平衡分析。背后的逻辑是,体育迷喜欢看到自己的球队赢,但相比势均力敌的比赛,更能把他们的屁股黏在座位上。为了打达到竞争平衡,赛事举办方应用了非常多的策略。第四章--身高和才华,哪个更值钱?沉默成本。在职场中的应用。在大学念书最大的成本不是学费和生活费,而是你无法接受另一份工作带来的收入。对男性而言,高10公分可以让收入增加3%;对女性而言,10公分可以额外带来2%的收入增加。高个子会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这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长相对男人的收入影响更大。更高的颜值也会吸引更高收入的配偶。雇主对漂亮员工更加偏爱。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更多时候是女性升职时的天花板,而不是底薪泥沼。在一个人赚钱能力不变时,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每上升10%,他的收入就会增加5%。颜值高的人犯罪的几率也低。被判有罪的几率也低。第五章--毕加索画作:20岁比60岁贵4倍讨论一个人一生的成就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的巅峰期来得早,有些人大器晚成?个人很感兴趣,这部分的收获或许是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格兰森的研究表明,创新者分为两类:概念派创新者、经验拍创新者。顾名思义,概念派:更加注重想象力和幻觉,经验派倾向于观察和描述现实。概念派更善于发现自己的想法,而非理解现实世界,所以更早年龄时展露才华。创作动力是某个理念。例子:毕加索、拉斐尔、海明威、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经验派依赖于自身扥人生经验。所花费的时间用来经历人生,相对晚一些。例子:经验派例子:达芬奇、塞尚、康定斯基、狄更斯。二者所作作品的不同。以小说为例,概念派倾向于以情节为导向,运用大量象征手法。经验派的重要灵感来自于创作过程,概念派则在创作开始前就构思好了自己的想法。第六章--为什么学校是监狱最好的替代品?激励的作用。枪机案。有奖励的枪支回购计划让大规模枪机案一件也没有发生。回购机枪的地方,自杀和他杀的比例明显下降。监狱。良好的教育与低犯罪率成正比。监狱通过威慑的作用减少犯罪的效果,从长远来看是不明显的。被惩罚的概率比惩罚力度更重要。第七章--谁能有效打击恐怖主义?金钱还是武器?比较优势理论。考虑援助贫困问题。解释了几个谣言。1 一切的关键在于投入多少资金。资金的投入效果没有预想中的好,而应注重援助的质量。2 国际援助可以做到领贪污。越是需要援助的国家,政治腐败越严重,不可避免贪污。3 援助与打击恐怖主义无关。大多数自杀式爆炸都是集体行为,非个人行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提供原本由恐怖主义支持的社会服务,便可打击恐怖主义。国际事务上,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经济体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而非试图生产自己想要的东西。第八章--股票和天气,哪个更难预测预期的重要性。“预期是件很难的是,尤其是预测未来”。经济学家能够击败英鹦鹉,但是优势不明显。经济学家误差0.9%,鹦鹉是1.1%。唯一可靠的劳动力市场预期在于专业技能:失业率低的人群是高学历者。天气预测者一样不可靠。唯一解决之道:踢开专家。第九章--多受一年义务教育,收入提高10%沉没成本。问题:应该花工作时间收拾桌面,还是花时间在混乱的桌子上找东西?答案:收拾桌子。桌子上可以散落一些文件,但不至于到摇摇欲坠的程度。大多数人太执着于把一本书读完,这样就浪费了读其他几千本书的机会。这就是沉默成本。收到圣诞礼物的人对礼物的估值,比送礼物的人买下礼物的价格低18%。一以贯之的思想:考虑激励,进行权衡,不要执着于沉没成本,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边际上进行决策。本书读完,收获不大,因为之前已经度过很多类似的书籍。作者很牛,书籍还好。
  •     大家好,我是译者。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不用多叙。出版后也得到了我的老师的赞赏,感觉非常欣慰。作者安德鲁•利是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也是澳大利亚四所国家科学院唯一一位国会议员。翻译完成后,他特意请自己的朋友对译稿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审核。作品在中国上市后,他又特意要了封面图片,裱装在自己的办公室。很严谨、有趣的作品,向所有喜欢经济学、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推荐。
  •     2015年元月1日,开年写的第一篇日记便是“说到底,都是钱的问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生平第一次感到钱这个东西在生命中的分量,也开始关注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合上书,觉得从这本书中学到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你开始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你就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比如进行权衡选择。学会用比较优势,做出最佳的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如果在将来的家庭关系里,你在讲故事方面比丈夫强很多,但在做饭方面你比丈夫只强一点,虽然在这两件事上,你都具备绝对优势,但最合理的分工是,你负责哄孩子睡觉,丈夫负责做饭。如果某位CEO自己冲咖啡的技术简直无与伦比,她最好还是请别人来帮自己准备早晨的咖啡,问题并非谁更擅长做这件事,而是谁在这件事上更拥有比较优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可以会做很多事,甚至于把许多事情都能很出色的完成,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在一个事情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必然会影响你之后所要做的事情。就像我现在的工作情况,其实,我只是负责处理领导工作中的一个角,我却感到完全被捆绑住,无力分身。而领导却能每天显得无所事事,只是令人厌恶的不停在你耳边催促你工作的完成进度。你忙得团团转,她却能显得如此有章法,甚至于让你都没有时间来思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你可以停下手中的工作,给自己分分工,哪些事情是你这一年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你主要负责哪些部分。而平时哪些绑住你的琐事,你该如何巧妙的拒绝。你不是一个超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让每个人称心如意。集中精力做好你最该做好的事情,至于不是你本该负责的,你就应该放手。本书的第二个观念,我算是替自己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一事无成自己找到一个慰藉。作者说所谓的成功者,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概念派创新者,所谓的少年成名者,他们更加关注想象力和幻觉,这种人成名很早,但是在后来的人生中却难有突破,像爱因斯坦在26岁上就在物理学上做出伟大贡献;毕加索在26岁创作出了现代艺术领域中的抽象画代表作;马克•扎克伯格在19岁创立了Facebook。另一种是经验派,所谓的大器晚成者,他们的成就是从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性观察中提炼出来,他们倾向于观察和描述现实。虽然现在的我还不是那么优秀,但是我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总觉得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我肯定会是越来越blingbling,在这里,也算是找到原因了。纵观整本书,9个章节,作者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写了一些经济观点,但是真正对于生活中的经济学,我觉得差点什么。作者是澳大利亚人,对这个南半球地广人稀的国家我非常向往,借助作者我对这个国家的思维方式有了更近一步了解。不知道原著作者是用怎样的语句来完成这本书?站在这个国家人民的角度会不会理解的更深刻?但就我读到这本书,觉得每说一件事,都似乎只说了一半,后一半需要自己再回过头来看一遍来理解。最近每天一起吃饭的同事迷上了《奇葩说》这个节目,对蔡康永赞不绝口,她说一个很深奥不好表达的东西,蔡康永却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出来,特别接地气,足见他是个有文化内涵的人。我想一本真正的好书,也应该是这样,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观念透彻的说出来。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有点凑数,以及经济学永恒的话题都是统计相关与真实因果之争,以及知道了统计结论之后的自相关
  •     特别一般,非常一般,原理没讲清楚,都是些故事
  •     万事万物皆是一种权衡选择。 考虑激励,进行权衡,不要执着于沉没成本,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边际上进行决策。
  •     看看
  •     在大学时,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读过魔鬼经济学,对此系列的读物有一定的兴趣
  •     这个版本不是美国的斯蒂芬.列维特版本,但也是一本比较通俗的经济学读物,用大量的事例说明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增加印象和谈资比较有用。如果要学真正的经济学知识还是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     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各种社会现象,解释那些意外成功和奇怪决定背后的深层原因
  •     没第一本精彩
  •     谁推荐给我的来着?耐着性子看完,无力吐槽,啰里八嗦,几句话能讲明白的事情,硬是弄成一本书。还是我买错了?
  •     经济学的思维看问题。
  •     买错了
  •     很简单的入门读物,培养兴趣
  •     前面几章有趣点,后面有点混乱,总体就是分析统计的数据,然后得出一些新奇的结论,主题就是那句“考虑激励,进行权衡,不要执着于沉没成本,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边际上进行决策。”
  •     关于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大概经济学真的是一种 或许容易伤害“感情” 但是绝对能让你信服的东西 很有趣的一本书~
  •     《魔鬼经济学2》一旦你开始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你就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经济学家的思维就是考虑激励,进行权衡,不要执着于沉没成本,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边际上进行决策。阅读《魔鬼1》还是几年前,因几个好问题产生阅读兴趣,为匪夷所思的答案所惊异,被量化分析,经济学思维所折服,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什么原因,个人觉得《魔鬼2》没有《魔鬼1》写得好……好吧,我承认我存在时间偏好不一致的问题[冷汗][冷汗]mark160727
  •     前面几章有趣读的欲罢不能,第二天继续看后面却有点混乱且几乎是数据分析或者作者的论文报告质量急转直下匆匆翻过。
  •     买错了
  •     独辟蹊径,讲的故事太啰嗦,行文不好。
  •     一般,举了一些例子,说明毫无关系的两者之间或许存在某种联系,当联系思考方式来看还不错 如果想学习里面的原理就显得浅显了。
  •     公司图书借阅过来,读了开头都在讲澳大利亚的事情就觉得不太对劲,作者转战南半球了?上豆瓣一看果然发现读了本假书,无良的出版商也是够了。
  •     本来以为使经典系列的魔鬼经济学,结果发现是个山寨的。亮点不多,主要讲沉没成本,收入支出分析,边际效应。举的例子部分只是同步数据,不是因变量。国庆三天读完了,尽快把查理芒格的格栅理论读完。
  •     颜值经济学、时间偏好不一致、边际效应等,介绍了一些新奇的经济学概念。
  •     号称魔鬼经济学2,又似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2,经济学思维审视日常生活的传统倒是一脉相承。
  •     4.2h 读起来觉得很符合常理,读之前以为会颠覆我之前的认知......部分章节有点啰嗦
  •     感觉一般吧,一天看完,内容写的还比较浅显,像讲故事,但内容不算吸引人。每章看最后几句基本就知道说什么了……2017年第一本,mark一下!
  •     听逻辑思维的时候觉得好玩,买书看反而没太多感觉
  •     很多案例的子结论很有意思,比如SUV一旦发生事故,被撞者死亡几率更大,这意味着看似更安全的SUV反而在杀人方面更高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