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ISBN:9787300069784
作者:史华慈
页数:298页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五四运动时期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的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重要因素最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所处的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历史性拯救的力量。列宁主义的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是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实核心。  ——本杰明·I·史华慈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本杰明·I·史华慈,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兼费正清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历史协会会员,亚洲研究会会员。《中国季刊》和《哈佛亚洲研究会杂志》编委会成员。1999年逝世。早年获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1—1956年任哈佛大学中国经济政治研究计划委员会委员。1960年任哈佛大学历史与政治学教授直至逝世。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1951)、《中国共产主义文献史》(1954)、《毛泽东主义的“传说”的传说》(1960)、《共产主义与中国:思想和变革》(1968)、《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1985)、《中国研究》(1990)等。

书籍目录

中文版代序: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英文第三版序
导言
第一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兴起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第三章 国共合作的序幕
第四章 国共合作
第五章 主要趋向的评价
第六章 新的路红
第七章 瞿秋白的领导
第八章 路线上的新转变
第九章 李立三的领导
第十章 长沙与“李立三路线”
第十一章 王明的领导
第十二章 毛泽东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
第十三章 毛泽东主义战略的基本特征
附录一 德性统治:“文化大革命”中领袖与党的宏观透视
附录二 卢梭在当代世界的回响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在五四运动时期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的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重要因素最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所处的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历史性拯救的力量。列宁主义的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是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实核心。
——本杰明·I·史华慈

图书封面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迁、承接还是反叛等过程进行了精要的分析。我所能体会到的就是他能够从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思想理念层面去把握历史脉搏。特别注意发掘中国共产主义兴起过程中的莫斯科因素,是我们平时所不知或者少知的。或许是作者本身理论剖析能力导致语言的晦涩,翻译功底有待加强。
  •     如果是跟常凯申相比的话。还是有不少低级的错误,虽然封面上写着“本书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1. 索引里Adam Smith变成了亚当·史密斯,这也是如今很常见的一个错谬。索引是某人单独翻译的,正文里就没有出现这个问题。索引的翻译者真是新华社标准译名的爱好者啊。2. 索引里“同盟会,排满”这一条莫名其妙地漏掉了。3. 索引里曾山(Tseng Shan)没译出来。4. 以下就不仅限于索引了。Karakhan proposal被很莫名其妙地译成了“加拉罕协定”而不是“加拉罕宣言”。加拉罕和谁签过这个东西么?5. 加伦(Galen)将军变成了“伽林”。6. 好几位译者是新华社标准译名爱好者。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被很正规地译为了西德尼·里滕伯格。7. 书中多次使用“中共中央的GPU(格别乌)”、“苏区的GPU”来指代中共中央特科或是苏区的特务组织。这本是西方话语下常用的指代,用联共/苏共的俄语机构名称来指代其它国家党的相应机构,就好像现在还经常管政治局叫Politburo一样。不过译者貌似没看出来,很执着地使用GPU这三个字母而不是把它译出来。还好没有错成CPU,那就太无厘头了。8. 曾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键(Ho Chien)被译者强行与何应钦合并同类项了。难道国民党里姓何的都是一家人么?9. AB团(Anti Bolshevik Factions)被很罗嗦地直译成了反布尔什维克派。译者的党史不过关啊。10. 译者党史不过关的另外一大证据是,“富田事变”被译成了“福田事变”,好囧。。。不过还好大部分文字翻译得还可以,凑合着还能读。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51年就有这样的著作,真不错。
  •     具体实证的历史并非本书的重点,主要还是从理论层面解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流变和中共发展史上的种种路线论争。考虑到成书时间之早,不少段落确算是高屋建瓴的妙论,而材料缺漏之处也可理解。史华慈对毛泽东领导下的变异的共产主义政党的定位是,既非“无产阶级先锋队”,也非“农民党”,而是一个以农民不满情绪为基础而逐渐掌握权力的职业革命者集团。
  •     史华慈治中国史自成一家,此书庶可看做其研究的真正起点。其多论证堪为今世表率。
  •     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迁、承接还是反叛等过程进行了精要的分析。我所能体会到的就是他能够从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思想理念层面去把握历史脉搏。特别注意发掘中国共产主义兴起过程中的莫斯科因素,是我们平时所不知或者少知的。或许是作者本身理论剖析能力导致语言的晦涩,翻译功底有待加强。
  •     要不是冲着史华慈 封面右上角那句“本书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审定”可以直接让我无视这本书
  •     绝对好书,不过还是弄不太清楚1927-1933的言语与行动交错的清晰脉络
  •     略看
  •     本书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是党史、政治史的方法,与他后来的思想史理路很不同。大量笔墨集中于旧民主主义时期,共产国际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王明)的互动,呈现出CCP路线/政策变动的一个完整过程:即从列宁主义无产阶级领导到毛泽东发展出来的结合了农民革命的中国特色革命路线。翻译的一般,对事实不熟悉看得我晕乎乎的。
  •     何键翻成了何应钦,富田事变翻成了福田
  •     感想很多很肤浅
  •     翻译略差劲,富田事变翻译成福田,特科翻译成GPU,译者对党史很不熟。史华慈在马、列、斯、毛之间的思想变异上很有见地,成书时对党史局部稍有瑕疵,例如认为太祖被踢去冷板凳任苏维埃主席表示他到达权力顶峰,王明在莫斯科遥控中央却被说成踢出权力中枢。但是在思想脉络和理论分析上是本好书。鲜明揭示了党本身作为一个工人阶级之外的实体及其作用,这种情况和马教列宗的矛盾所在。阐述了道德帝和技术狗两个思想流派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D231/5028 田林 徐汇 浦分
  •     就是翻译较差
  •     读到最后的哲学分析时,几乎是奔溃的。
  •     汉学史意义较强,今日看来材料未免疏漏
  •     补记
  •     #1916/12/21-2016/12/21 纪念史华慈先生100周年诞辰# 放在成书的年代来看自有其价值在,观点大抵已经跟不上了。另外,能不能找一个好一点的翻译?简直不知所云,译的这叫什么玩意儿?
  •     大概是我自主学党史的第一本著作了
  •     正文关于王明的论述与官修党史截然不同;附录关于毛与卢梭的论述极彰史华慈在思想史上的敏锐
  •       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的一项学术探究,据说是西方本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是史华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现在看来恐怕并没有多少独到的见解,或者说很多独到的见解已经被大家接受了。他用简短的篇幅向世人展示了刚刚崛起的中国共产主义,对于其如何发生、如何发展、如何跃迁、承接还是反叛等过程进行了精要的分析。我所能体会到的就是他能够从历史情境和历史人物的思想理念层面去把握历史脉搏。特别注意发掘中国共产主义兴起过程中的莫斯科因素,是我们平时所不知或者少知的。或许是作者本身理论剖析能力导致语言的晦涩,翻译功底有待加强。
      
  •     应该读过了的
  •     50年代极权主义范式外的一股清流。翻译很差。
  •     翻译得不行
  •     两篇附录很重要,序言也很重要。卢梭问题与文革中的极左与党的对抗。或许是毕业论文题目。
  •     翻译得不是太好
  •     这本书看得实在艰辛。。。也就初中认真地学了背了政治和历史,本科时公共必修随随便便混过去了,考研政治也就背了些只言片语,对那一段历史已经是忘得干干净净,几乎可以算作一无所知,再加上让人头疼的马列主义各种专业名词。。。我只能说似懂非懂了,以后有机会再翻翻近代史吧。。。给4分好了。。。
  •     分析的很好很透彻
  •     竟然避开了 整风运动,不能不令人瞠目
  •     读来其实感觉不如何啊,稀里糊涂地,这样说肯定没错,不过是学术作品,看看了事。
  •     穿过那些尘封已久的套话,还能看见历史的真实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