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格手记

出版日期:2015-8-20
ISBN:9787567537591
作者:[奥] 里尔克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作者: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奥地利诗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德语韵律诗人,被奥登称为“十七世纪以来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有《秋日》、《豹》,长诗《杜伊诺哀歌》。里尔克除了创作德语诗歌外,还撰写小说、剧本以及一些杂文和法语诗歌,其书信集也是里尔克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里尔克对19世纪末的诗歌体裁和风格以及欧洲颓废派文学都有深厚的影响。
*译者:陈早,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2009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旁听,2009-2012在上外德语系攻读硕士学位,2012至今,在上外德语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卫茂平教授),专研里尔克,现在德国波鸿大学交流。

书籍目录

说明
参考书目
序言
布里格手记
附录
后记

作者简介

《布里格手记》是中国大陆从德文原文直译的完整版(包括未出版的完整手稿),旧译《马尔特手记》。
《布里格手记》是诗人里尔克平生创作到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历时六年,全书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由71节看似各自独立的片段式随想拼缀而成。本书主人公是28岁的丹麦破落贵族布里格,他浪 迹巴黎,写下七十一篇札记。手记可粗略分为三大部分 :布里格的巴黎印象、童年回忆,他对认知、写作、时间、存在和历史的反思。
《布里格手记》的很多片段直接取自里尔克的书信和日记。在里尔克的原始手稿中,首末两节分别存在其他版本。这些原始材料国内至今还没有译本,因此,在中文版里,这些珍贵的材料也会补充到正文之后。


 布里格手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笔记(译序)里尔克对生命(生活)和艺术的思考。创作于1904-1910,漫长的时间跨度,一则说明下笔谨慎,二则暗藏着读者可能遭遇的阅读危机。马尔特·劳瑞茨·布里格:28岁,丹麦破落贵族。/71节片段式随想。手记片段如同马赛克,彼此错落互补,以此成就整体。文字质感生涩,读者不得不进入因无助而缓慢的阅读模式。/诗恰恰是在翻译中丢失的部分。单就这一点而言,翻译本身即陷阱。/时空参差、支离难解。肯定当下的乐生态度。消除对立的泛化的审美。关注当下,投入此在。/布里格笔端理想化的圣人和女人,共性正在于包容娑婆世界的大爱。赖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2.4-1926.12.29,生于奥匈帝国布拉格。几米→地下铁→《盲女》→里尔克→《布里格手记》。还好,读前看了译序,对即将面临的“阅读危机”有了准备,然而真的进入了“因无助而缓慢的阅读模式”,还是心塞。估计大概理解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以内。通过翻译的某些词句段落还是可以感受到原作的诗性。不管原作如何非主流,翻译者还是要为难解的阅读体验分担点黑锅。整体读后感:难懂。至于几处共鸣也不能排除“自作多情”。对诗作《盲女》的执念无法掩盖对这所谓的“唯一一部小说”的困惑,无法违心安利给别人。不过为着花去的大把阅读时间,唯有安慰自己:毕竟有点收获的,除了疑似共鸣的摘抄,还认识了古希腊女诗人萨福,更加深了对巴黎的惦记。PS 归类为小说的论据有哪些?摘抄人们来这儿是为了活,我倒是认为,会在这儿死。(1902,巴黎)关键的是活着。这是关键的。我为什么要告诉某个人我变了?如果我变了,就不再是曾经的我,……,显然也没有熟人。给不认识我的陌生人,我不可能写信。当女人怀孕了,……,那里面有两个胎儿:一个孩子和一个死亡,是什么让她有了一种悲哀的美?……这难道不是因为,她有时感到,婴儿和死亡在一同长大?我做了点事情对抗恐惧。我整夜地坐着、写着。现在,我学着看。我28岁,几乎一事无成。诗,不是感觉,而是经验。人坐在那,就像溶解了;没有任何意志,任何知觉,没有兴致,也没有抵抗。人就成了虚空。这种毁灭性状态最初几乎让我有种晕船似的恶心。(晚七点的家庭聚餐)独处是我的快乐。沉默也是家族的特性。但凡进入他的记忆,人就存在着,死亡也改变不了什么。(图书馆)大厅里人很多,却感觉不到。他们都埋头在书里。他们在书页间移动,像睡着的人在两个梦境间辗转。我只需一个房间。我会带着旧物、家人的肖像和书,生活在里面。我会有一把靠椅,有花和狗,还有一支结实的手杖,去走满是石子的小路。再无他求。巴黎,是一个大城市,很大,充满稀奇的诱惑。我多么愿意为了真实放弃一切期待,哪怕真实是丑陋的。这就是生活,充满极其不寻常的东西。阿贝罗娜是美的。关于你,我什么都不想说。言说只会出错。(阿贝罗娜:小姨)6张16世纪的壁毯《独角兽旁的夫人》。一点一滴得到的本领倒是真的值得羡慕。生日这一天,起床时就伴随着一种快乐的权利。一切都是由许许多多不容小觑的细节共同组成的。细致得无法描述。我因恐惧死亡而坐起,唯一的指望是,坐着起码还活着:死者不会坐。时间在琐事中流走,我们已习惯于蝇营狗苟。脚下是许多次诡异的混乱的晃动。他吓呆了:是地球吗?当然是地球。它在自转。地轴是斜的。他无法忍受这些晃动。从此以后,他就躺着了。(邻居)在上帝面前圣人拒绝命运,由此选择了生活。爱者永远超越被爱者,因为生活比命运更庞大。心就像在疼痛火焰上灼烧的烧瓶,只想为眼睛蒸馏出苦涩的水。花果熟了,就落下;动物感到、找到彼此,就心满意足。可我们,想要制造出上帝的我们,不会完成。上帝只是爱的方向,而非爱的对象。羊以饥饿留下无罪的痕迹。那些败坏、虚空的人沉沦于上帝,好像上帝是他们尚能沉沦的最简单、最普遍的放纵。
  •     大概浏览了其注释,细读了第一节比较参考了 艾洛,Dasha的译文https://www.douban.com/note/203369555/https://www.douban.com/note/203425346/对照Engel的评注本作为底本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43231/我也不太清楚是出版社选题找的译者(现在多数情况如此)还是译者自己翻的找的出版社,推测还是前者。不太想说那个充满了文艺理论术语和翻译腔的前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阶段),因为代入主观情感,会拉低评分。译者的注释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可以说算是相比其他译本的主要贡献:1)注释非德语的字句2)收入信件等参考资料(多出自Materialien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44226/)多数是自译3)其他由研究者发现的可能相关的互文(诗歌片段)4)过于晦涩和象征性段落会给出代表性的研究(38节的解释挂毯)我想,出彩和可说有学术意义的也就是2,3,4三类注释了不过,3)多数时候是照录其他人的译文,想来译者也非专治里尔克,拿不准的地方太多,否则断不至于将“自己宝贵的理解”拱手让给现成译文。想来采取注释材料这个点子是书的卖点之一,不过译者拿到材料却发现自己不一定能驾驭,所以讨巧的用了其他人的译文,是这本书的价值打折的地方。根据一些语言细节的判断,以及错误,应该译者的语感和仔细程度没有超过陈宁。关于明显的错译,有机会再单列。此评分当然包括对错译的反应。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布里格的命运似乎如福柯所言:人将被抹去,如同海边沙地上的一张脸。 现在大厅里可能有300个在读书的人,但不可能每个人都拥有一位诗人。(这翻译) 我上无片瓦,眼睛里下起了雨。
  •      "如果不尽责读完整本书,就根本无权翻开它。每一行都开启着世界。在书籍之前世界是完好的,也许在其之后它仍然无损。"
  •     漫漫人生的感悟。
  •     非常美非常难懂…
  •     描绘很美,碎片拼凑出时空。“这就是生活:充满了极其不寻常的东西,它们只对一个人有意义,且不可言说。”
  •     诗人的心灵就是我的宗教
  •     需要35岁时重读
  •     看得想自杀。。。哪天提起劲来再读读诗
  •     翻译五星。比上译曹元勇版本强,曹版读来觉得里尔克对事物的观察有刻意牵强处,更多纠于个人内心。此版竟然有旁观者的感觉。译笔不同,读来完全不同。有些文学为人生,有些文学为艺术,这个是后者
  •     里尔克已成功踢掉卡夫卡成为头牌贴心小棉袄
  •     我注意到的是里尔克面临的可能的精神问题。
  •     这本的装帧还真是漂亮
  •     我是写不出诗的人,仅能看看里尔克也满足了。
  •     看不了诗与诗人写的小说,大概是我的问题。托他福昨晚10点多就睡着了……以及,装帧是好看的,只是不过十万文字,百页足矣,何必做284页。。。
  •     里尔克,先从诗人读起的。
  •     听着阿部薫看完了…像细碎的长诗 夹了好多典故没怎么看懂 下次换个版本的看看
  •     在书籍之前。世界是完好的,也许在其之后它仍然无损
  •     迷之好看,虽然大部分都看不太懂。写得像诗的小说,充满直达本质的直觉表达。
  •     诗人写就的小说是比诗更语焉不详的注解。
  •     几米→地下铁→《盲女》→里尔克→《布里格手记》。
  •     痛苦的时候看看挺好,关于死亡,关于浪子的故事,关于女性的大爱是我觉得最精彩的三部分,值得收藏
  •     得等,一辈子都要去搜集意义和甜蜜,那也许会是漫长的一生,然后在尽头,或许能写出十行好诗。
  •     想看里尔克的书信
  •     翻译很到位,还有详细的注解。遗憾的是无法领悟原作的诗言魅力。
  •     以里尔克的眼睛看见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真想试试 哪怕是一天也好
  •     一本小说,却有诗的气质,更像是哲学的呓语。
  •     没有读出十足的味道,但愿意相信是自身的问题。注释很贴心,过分贴心了有点。
  •     【因为你生性是要揭发,不是建造也不是诉说,于是你在那儿做出可怕的决定,要独自一人,立刻放大那些你最初只能透过破璃瓶所发觉的细微,使它在千万人前,在一切之前无比巨大。你的戏产生了。】
  •     哎,就是沒有感覺,是時候不對還是翻譯問題?
  •     也许是我不懂里尔克或者是我不懂这个译本吧…… 弃……
  •     它要,它要求,它尖叫。
  •     在病房中深切感受里尔克笔下的死亡甚至因此而胃痛,而里尔克对记忆的阐述也是深合我意。至于他那深刻的爱,我无法共鸣,只能为之震颤
  •     苦难催生出这样的作家,为能读到他的作品欣喜,也为他的经历难过。 如果我在那个时代遇到他,一定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说,这大概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了吧!
  •     我坐着,读一个诗人。
  •     “支撑灵魂的耐心”
  •     確實是碎片,而且每一片都需要屏息凝神去感知。一定是意識流,所以你要慢下來,心流跟隨布里格走,見其所見,思其所思。當你的節奏和布里格同步,自然看到他所在的深邃世界,美麗異常。
  •     乱七八糟?
  •     很喜欢,里尔克的准确与无限。从未让人失望过,对里尔克的诗歌具有诠释和丰富的作用,可惜不是很长,痛苦里有澄澈的思维,里尔克又一次通过写作超越了现实卓然而立,但又那样谦逊与微小,诗并不止是无根据的想象,而是在忍耐中勇敢地对抗,同时,里尔克也注意到了恐惧的威胁,相对于佛洛依德,里尔克的心之哲学能给与人更大的力量
  •     “从正午巴黎街头的熙熙攘攘到黄昏丹麦乡下悠长的晚钟,从乞丐到国王,从易卜生到波德莱尔,从塞尚到贝多芬,当亡灵淡漠地穿过厅堂,萨福炽热的爱却随着古希腊的暖风扑面而来。”
  •     恕我读不懂。可能还是要从诗歌开始入门。
  •     看不懂
  •     六点的书是越做越漂亮了。陈早几乎把所有的中文版《马尔特手记》都作为参考文献列出来了。经典作品还是需要更多新译文的,或者说,经典本身就在召唤新的翻译尝试。
  •     发现自己总是一不小心就读上意识流的东西,这本看到四分之三就有点烦,不过许多细节内容给人的触动大于这一点厌倦,非常具有可读性。 个人觉得挺没头没尾的,但也能从中借鉴感悟。才不算正经小说。 “布里格不再纠缠于二元对立的胜负之争,善恶美丑无非是观念的标签,隆隆运行的宇宙从不关心春生秋杀,夏日繁花和冬日残雪同样惊人也同样平凡。” —陈早 (良心翻译)
  •     布罗茨基为什么如此推崇里尔克,从此书可见一斑。有些段落写的如此好,真想抄写一遍。
  •     定稿结尾是万物皆备于我,草稿结尾二稿是任重而道远。都不错。
  •     唉…读得断断续续的。 作为一本小说来看,太零散了;十分主观的手记,也不能完全领会。虽然很多场面刻画地幽深,但太累了。 另外时刻担心译者的存在太强。
  •     里尔克非常懂女人,看完之后想读他的诗。
  •     开年第一本书。想读里尔克很久了,但却不是从诗开始,而是从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开说。这部小说没有自传体的意思,但到处充满了里尔克本身的痕迹。71个小节,什么都写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读到,非常意识流,这是我这样一个不熟悉里尔克作品的读者的真实感受。喜欢最后定稿的开篇:“ “虽然,人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活着,我倒宁愿认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死。”
  •     ..........................Anyway 译的好
  •     翻译的作品读来搞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