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饮茶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2
ISBN:9787500411017
作者:杨绛
页数:211页

内容概要

杨绛(1911—),钱锺书夫人,作家、学者、翻译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洗澡》《洗澡之后》,散文《干校六记》《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以及文学评论等,翻译作品有《堂吉诃德》、《小癞子》《吉尔·布拉斯》等。

作者简介

杨绛的这本散文集共有三辑,第一辑回忆父亲杨荫杭和三姑杨荫榆的文章,第二辑祥述钱钟书创作《围城》的背景及情形的文章,第三辑描写杨绛和钱钟书在“文革”间的种种遭际的文章。


 将饮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老太太的散文几乎都看过。非常喜欢她写父亲和姑妈的,比写钱先生更好。一个传统文化主导、但是又留学英伦的女儿对父亲的爱、敬、亲,甚至崇拜;一个49年前中国式大家庭中女孩子眼中有点古怪的独身的姑妈——在以前读过的文章里,杨荫榆不算正面角色。一个宽容、睿智、细腻、平和的江南女子眼中的旧式家庭——那是不是最理想、最完美的传统家庭呢?我所看到的书中,没有哪一本写得有这么真切。关心的问题时,这本书市旧作结集,还是新作问世?
  •     杨绛先生的三姑母(她称呼“三伯伯”)杨荫榆是世人眼中的“畸零人”。她外貌不漂亮,杨绛曾听说祖母有一次当着三姑母的面说她“鼻子向着天”,当然三姑母也不示弱连用三句“都是你生出来的”反驳,更用了三个感叹号。一个容貌不佳、心高气傲、才华横溢且脾气性格也怪僻的女子,命运果然就坏。她先是被迫嫁一个门当户对但低能的傻少爷,据说她把傻少爷的脸给抓破了,从此与夫家断绝关系,那年才十八岁。后来,她潜心求学,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又投身教育界,于1924年2月被任命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在经历女师大风潮后,只有回到苏州生活。杨绛记下了许多关于三姑母的琐事。譬如她不会打扮,挑剔难伺候,喜欢听书,在东吴大学宿舍养小狗但被毒死,待人处事的不成熟,孤独而脾气大等等,最令人感慨的是在杨绛三姐结婚时,本来像姑母这样的“畸零人”都要回避,但家里比较宽容,只是姑母说了好些倒霉话,或是由于感怀身世。轻淡的语言,或多或少折射了对三姑母的怜爱。再后来,三姑母由于怒斥日寇暴行,保护妇女而遭到日军杀害,走完她坎坷的一生,被葬在灵岩山。“三姑母和我母亲是同日下葬的,我看见母亲的棺材后面跟着三姑母的奇模怪样的棺材,那些木板是仓卒间合上的,来不及刨光,也不能上漆。那具棺材,好像象征了三姑母坎坷别扭的一辈子”,杨绛这样回忆。与杨绛父母的幸福婚姻相比,三姑母的畸零让人叹息。正如杨绛母亲说“三伯伯其实是贤妻良母”,杨绛父亲也说“申官如果嫁了一个好丈夫,她是个贤妻良母”。然而世事难料,或因早年的打击让杨荫榆“忘记自己是个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其实亦非不念,或只是不可念。人生忽如寄,综观其一生,杨绛父母亲对她的关爱,后辈的敬重与回忆,还是人生中的一丝温暖。尤其杨绛母亲对她关怀备至,为她抗争包办婚姻,对她的怪脾气毫不介意,及后同日下葬,算是有深厚的缘分吧。虽然杨绛说“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但毕竟,年命如朝露,能让别人忆起,就是一种极大的福气,至少我这样认为。
  •     曾记否,广州起义前三天,敢死队员林觉民留给妻子最后一封信,里面写到:“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其吾先死也,毋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三日后,林觉民在掩护同志撤退的途中被捕,旋即遇害,留下孤儿寡母。《将饮茶》中,杨绛回忆起母亲和父亲某次说笑的情景。“他们的话不知是怎么引起的,我只听见母亲说:‘我死在你头里。’父亲说;‘我死在你头里。’我母亲后来想了一想,当仁不让说:‘还是让你死在我头里吧,我先死了,你怎么办呢。’当时他们好像两人说定就可以算数的;我在一旁听着也漠然无动,好像那还是很遥远的事。”后来呢?后来杨绛的父亲在战乱中埋葬了自己的爱妻。再后来,杨绛和钱钟书结婚留学,诞下一女,小名圆圆,三口之家团圆和美,亦亲亦友。学满归国时,苏沪一带已然沦陷,生灵涂炭,不家不国。钱钟书挽袖持家,杨绛勉力帮补,尚能苟且。是夜,钱钟书一时书生感触,冷不丁对杨绛发愿:“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杨绛默不作语,心中丝丝波澜。若干年后,月缺花残,三人余一。杨绛才在《我们仨》的书页中写下几行字:“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一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大爱无言,非不爱也,言不尽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舍身取义只能要求自己,是不能苛责别人的
  •     看了钟书写《围城》篇,发现好孩子是理料出来的
  •     把一些敏感时期发生的敏感的故事,写的那么有趣,杨绛摘下帽子,看看帽子上的罪名,才发现自己犯的是什么罪。这本书,看的我都忍不住笑了,想想那时候的人真是无知又可笑啊,那种错误,至今都没有人给过一个体面严肃的道歉。对于这些已经逝去了的先人们,这真是一个遗憾。
  •     家庭与国家的变迁,普通人和内心,隐身衣一篇有些晦涩了。
  •     文笔好,作者亦可敬可佩
  •     原来生长在这样的大家庭,怪不得杨绛会喜欢这样充满“痴气”的默存。最喜欢那段饭后“放放焰口”的生活了,好欢乐~
  •     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杨写那更过去的事情
  •     2元购得,一晚读完。文革那段触目惊心,以前看过类似的文字,也没多少触动。
  •     几篇小小的回忆录
  •     写其父与姑母的尤好。
  •     中午没吃饭,窝在图书馆里看完了,很喜欢~~~
  •     达观
  •     百读不厌。
  •     每次读回忆性的东西总要气恼自己的记性怎么那么差!不免又敬佩一下杨绛先生的才情,将饮孟婆茶而不得,只因斩不断的前尘往事。文学与爱情皆不可亏负。
  •     杨先生的一本散文集。书实在不起眼,92年的小册子。读完之后却颇受益,既感喟于文字中的岁月沉浮,又深钦于这种“随心诉说,不刻意生悲”的行文腔吻。回忆父亲杨荫杭一篇,浓情挚意,不能不随之感怀;回忆钱钟书一篇,又信笔勾画,跃然纸上;至于回忆文革一段,最是笔淡,却最能展现乐天知命的生活哲学。
  •     世间最难是什么?放下。或许是答案之一。放下很难吗?理当是艰难的。所以,年轻时读读“老家伙”的文字,看看别人的经历,想想他们的放下,受益颇深。
  •     爸爸的書
  •     亲切质朴的文字。书间自有一抹盈香。
  •     最感动处: // 多谢红卫兵已经把墓碑都砸了。但愿我的父母隐藏在灵岩山谷里早日化土,从此和山岩树木一起,安静地随着地球运转。// 缺憾是母亲不在,而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亲可以不用再操心或劳累。有时碰到些事,父亲不在意,母亲料想不会高兴,父亲就说,幸亏母亲不在了。
  •     最忙的時候又翻起這本書,好像為了逃避什麼,就讓自己暫時跳出現世的紛擾,為過去的人抹一把眼淚!
  •     杨绛杨绛杨绛。至浓至淡
  •     干净利落 清清楚楚
  •     5.25。万人如海一身藏。 记钱钟书与《围城》很好。 丙午丁未年纪事也很好,写66年初始外文所牛鬼蛇神被打倒之状况。 回忆我的父亲与回忆我的姑母两篇怀念故人,让人悲伤。
  •     重复一次,同样的时代,杨绛比很多人活得久是有理由的。
  •     哪堪雨天半日闲...看到熟悉不熟悉的乡语就开心~
  •     十几年后重读,更添好感,这种家境出来的女子该是这样,因简单而恬静、因智慧而淡定,这么天真可爱的杨和钟相濡以沫,羡煞旁人
  •     有两篇之前零散看过,不过《乌云与金边》挺感动的,一无怨言二无怨气真的不容易。
  •     看似平淡,实则真挚动人
  •     好
  •     达观淡定
  •     小小隨筆
  •     洞悉人性又满怀温情 在同学那看得看得时候又时嗤嗤笑 同学疑惑我看的时候怎么没真么乐
  •     同样的年代杨绛活得比别人久是有原因的/几篇回忆录 朴实的语句/钱先生的痴 大革命时候那些披着狼皮的羊 /杨绛比旁人看得透多了
  •     小时候也有人陪我看书聊天捣乱,居然是这样好的教育。 另,杨绛的小心眼小心思是跟谁学的?
  •     意外淘到的旧书,意外的清闲,意外的深重。
  •     终于借到了……
  •     各种版本。
  •     回忆父亲的部分感情至深。
  •     “披着羊皮的狼”这样的文字,挺值得玩味的。
  •     人啊,时代啊,就像茶叶被开水这么一冲泡,变了色有了味却又茶叶是茶叶水是水。
  •     如果本人不幸结婚,就让我有个这样的女儿吧
  •     等出发的时候居然看完了不厚的这一册,最动容处都与棺材有关,杨荫杭的,杨夫人的,杨荫榆的。杨绛先生的散文总是饱含深情,娓娓道来。
  •     描写她的父亲和文革期间的故事比较好看,窥探了那个年代洪流下的诸多人心向背
  •     朴实的文字
  •     写着从前生活从前那些时光时的淡然,对一些无奈的事的原谅实在令人赞赏
  •      杨绛是我心中很会“过日子”的人(与女性身份无关)得益于传统中式家庭的家庭观和处世哲学,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也能安身立命,既不放弃学术,也不败坏道德,还拥有最可爱的家庭。字里行间也展现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普遍心态吧。【题外话,每次xx家逝世,都吊唁刷屏和反吊唁刷屏,可是同志们,反刻奇过头了就变成一种和刻奇很接近的东西了吧?】
  •     牛逼
  •     获得人生智慧必须身经目击吗?身经目击必定获得智慧吗?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
  •     了解杨绛先生的最好读本
  •     家长以及钱钟书等的往事回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