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异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 异乡异客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
ISBN:9787536459519
作者:罗伯特.海因莱因
页数:578页

异乡异客,披着科幻外衣的社科小说

最近把这本大名鼎鼎的《异乡异客》看完了,豆瓣有8.3的高分。里面的主角朱巴尔·哈肖是个奇才,语言比较吊儿郎当,幽默外加一点好色,有点钢铁侠的感觉。我不禁有点好奇,这两个人物之间是否有一些联系。书中从朱巴尔·哈肖的部分开始,基本上完全靠对话来支撑着故事的发展,但是这个单纯用对话来勾勒的情节,一点都不枯燥乏味,相反,作者通过非常有人物特色的词语、标点符号、段落,让读者得以区分哪句台词是属于哪个人物,来给读者一个鲜活的演出。书中的火星来客迈克有点超级计算机的味道,有着强大的记忆力,但是却无法理解很多知识的含义。作为本书的主人公,我倒是对他印象不深,这个人物是科幻小说里非常特殊的主人公,但是远算不上刻画得深刻。前半部有关法律和政治的辩论,看得让人热血沸腾,这分明是对现实世界政治与法律的又一次夸张写实。可是后半部成了神学以后,就无聊了。估计后半部作者也不知道要怎么收尾了吧,于是干脆搞成伪科幻好了,或者说是奇幻故事。这部作品可以给我们一些有关好的科幻作品的标准。都说科幻作品是“点子文学”,可是好作品真的是靠点子来优秀的么?我看未必,好的优秀科幻作品,一定要多关注人文、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唯有这样,作品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在对现实的批判、对现实世界的讨论基础上,再构建整个故事、添加新颖的点子,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作品中的“科幻世界”生命力才可能长久,故事才不会过时。另外,这本书翻译得比较贴切,语言很生动,让朱巴尔·哈肖这个人物立体丰满,感谢译者完成了如此出色的翻译工作!

性乌托邦的迷幻药

前半部对火星思维的设定很精彩,后半部有点跳大神的感觉——画鬼容易画人难,超自然力量驾驭不当,科幻就变玄幻了。天使上帝之类的东西,只是理智计穷时的下水道,用来掩盖意义规则的混乱而已。1960年代,性解放风潮正准备开始荡漾,异乡异客如果说建立了什么意义规则,那就是性乌托邦拯救人类。主角迈克这么谈论性原力造成的人类矛盾:“所有这些错误都是‘忌妒’的必然结果。朱巴尔,我原本完全无法相信,即使现在也不能完满地灵悟‘忌妒’,在我看来,它简直是发疯。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种狂喜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分享,立刻与我所有的水兄弟分享。直接与女人分享,邀请更多的男人来,间接地同他们分享。”看上去很美,新人类的世界里,性欢乐是纯粹的狂喜,不掺杂一丁点忌妒。其实头脑开明的人都能看穿传统性道德的虚伪,然而问题是,性狂欢与性禁忌不过是一体两面,前者并不比后者高明到哪里去。人性是演化的产物,性忌妒这种心理模式,在千万年的自然选择中已经深深烙刻在基因深处,就像人要吃饭一样是个基本事实。从来没人试图超越“人要吃饭”这个基本事实;那为什么有人,哪怕他是米迦勒,声称能够带领人类超越性忌妒这个基本事实?这不科学嘛。性乌托邦与共产主义乌托邦一样,起源于对人性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海因莱因在小说的技艺上无可挑剔,尤其是对话,就在旁若无人的絮絮叨叨中,编织出整个世界,条缕清晰,神完气足。但在观念上,异乡异客走上了死胡同,对现实世界的意义,只不过是嬉皮士的迷幻药。

火星异能传奇

前半本书觉得很有趣,看到故事的剧情慢慢展开,朱巴尔等人和各路人马斗智斗勇,不禁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火星来客能否融入这个地球社会,地球人又是否能够接受这个外来者?但是当我把书看了约60%的时候,发现故事的发展已经完全不按着套路来了。火星来客接触宗教,建立自己的教派,这一部分简直就是海因莱因在不停地絮絮叨叨。书中反复出现“你是上帝”,海因莱因用了这么大的篇幅来解释这句话,其实用中文中的一个词“天人合一”就说清楚了。所以看这后半本书就是索然无味了。书中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在看到对火星来客的介绍时:父母双亡,但是继承了巨额的财产;是火星法律上的主人,拥有整个火星的所有权;拥有特异功能,能够随心所欲操纵物体。最过分的是最后还建立了自己的后宫。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这就是中国网络YY小说的写法啊,应该是YY小说都没有海因莱因的想法这么大胆。所以这本书不如改名成《火星异能传奇》。

新基督的诞生

一个披着科幻皮的宗教故事,或者古老神话的现代(近未来)演绎。光看名字你绝对猜不出它的内容。乍一看是个传统的甚至老土的火星故事,实则是一场爱之狂欢。鲜花漫卷的未来伊甸园,玩世不恭的神祗,那个年代特有的快活天真。这一次,上帝成了火星人。有趣的是这句话正说反说都成立:你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上帝,只有火星人;或者是从来没有什么火星人,他们就是上帝。这个抽象、静谧、神秘的种族,拥有神明般的力量,根本不适用于人类的道德准则:他们欣赏第五行星的毁灭,是否正如上帝俯瞰索多玛和蛾摩拉?火星人的准则是美学的准则,火星人的道德是神明的道德。于是,被火星人抚养长大的地球幼崽,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圣子下凡。这位圣子有着金色的青春,大卫的酮体,婴儿的表情和老人的眼睛。他太过纯洁,纯洁得没有一丝恶念,同时挥挥手就能把一打警车和警察送上西天,不流一滴血。耶稣诞生时天边升起了伯利恒之星;圣子迈克干脆诞生在星星上,诞生在丈夫、妻子与情人的血腥搏杀里。他发现了这颗星球的混乱与荒谬,想要给受困的人们一点儿帮助,却发现照搬火星的东西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决定探索一种地球特色的火星主义。答案是:自由性爱。想想这本书的年代,这实在是个再自然不过的答案。一九六零年代的神明是什么?可为什么在五十年后的中国,这个答案还能对我造成冲击?我们被锁得太久了。忠贞是父系社会的儿子,婚姻是玛门的下属,“爱情”的定义是占有欲。被锁住的人很难快乐起来。火星来客为他的信徒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伊甸园,那里没有疾病,没有衰老,没有误解,没有仇恨,只有取之不尽的财富——虽然已经失去了意义——和取之不尽的爱。火星来客发现:性爱是好的,它带来快乐和亲密;而在人们穿上无花果叶子的那一刻,痛苦就开始了。乐园总是短暂的,笼子里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不得不屈从于婚姻经济学。重回伊甸?口诀是:“你是上帝。”根据书里的描述,这个上帝的形成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隐喻上,全都说得通。火星人的力量来自于“灵悟”,灵悟即是完全的理解。当你完全理解了一个东西,你就与它合二为一,你就是它,它就是你。既然它就是你,你自然可以自由地控制它。当你灵悟了整个世界,你就成了上帝。迈克教人们灵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上帝;方法是教授火星语,一门不存在误解的语言,也就是神的语言。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成为上帝。成为上帝意味着完全的责任。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笑,人类有勇气嘲笑自己的愚蠢、渺小和不幸。可是转头就跑的人又有多多少。为了吸引“呆子们”,迈克导演了一出无与伦比的压轴大戏——别忘了他不是无害的羔羊,他和蛇一样聪明。他走出来,袒露着大卫般的美,一边讲道一边被暴民活生生打成了肉泥。封圣完成了。然后他变成了圣餐。宗教也许不过是盛大的戏剧,诸神也许只是同一个人,人类的信仰也许只是几千年不断循环的自导自演的历史。然而在这个星球各处异想天开的念头中,指不定哪里真存在着神明。

异乡异客

诚惶诚恐,一直不敢对这部作品妄加评论。读过数次,仍有许多细节不能灵悟。完全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有的是人性大爱,对自由,性,宗教,快乐的崭新思考。《异乡异客》的准确定位为:1st. 科幻小说一部;2nd. 嬉皮士“圣经”;3rd. 性解放运动源头之一;4th. 无政府主义者的礼赞。为何真诚的爱会被世人误解,为何本应快乐,却要痛苦的活着?因为人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却迟迟没有发现。苦难仍将继续,而快乐没有尽头

大佬海因莱因

海因莱茵的六大小说,国内翻译过来的我看过的有:《星船伞兵》、《傀儡主人》、《严厉的月亮》、《通往盛夏之门》,另外就是这本新近看的《异乡异客》。只差《双星》没看过了。还有一个就是貌似还没出单行本的《银河系公民》。凡是看过海因莱因的人都应该对所谓的海因莱因风格有所了解。海因莱因是个不可救药的道德相对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唯我论者。这在这本书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不需要高超的智力就能看出这一点来,因为海因莱因非常乐于到处兜售他的观点,用极为流畅的文笔和精彩的故事来兜售着他的观点。在海因莱因看来,道德,不过是我们这个“可怜的部落”的一点点偏见,虽然也许宇宙中其他的部落也有着同样的偏见。海因莱因的小说里往往有个严父的角色,在星船伞兵里是那个教官,银河系公民里是乞丐上校兼银河系英雄,在傀儡主人里是特务局局长,而在异乡异客里,则是朱巴尔——他的身份有attorney, physician, hack writer, bon vivant, curmudgeon, anarchist……这样的严父的作用无非就是传达海因莱因的理念,海因莱因借他们的嘴巴来大段大段地兜售他自己的关于地球的邪恶观点。这样的邪恶观念在星船伞兵里达到了极致,他被认为是法西斯主义者,遭到被他嘲笑的大众们的愤怒抗议。——实际上,几个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义者。异乡异客里的邪恶观念丝毫不输于前者。然而,这本书的遭遇确比前者好得太多。由于宣传性解放,泛神教(其实他宣传的也不能算泛神教,姑且这么说吧),与约翰列侬等时代先锋的不谋而合,于是迅速被吹捧为嬉皮士的圣经,达到人手一本的地步。虽然非常讽刺的是,这本书是61年出版的,但是未删节本直到30年后海因莱因死后才得以出版。说明美国佬的承受能力也不是无限。回到本小说来,不能不承认,海因莱因写故事的技巧非常之高超,一些常见的科幻小说的俗套对他统统不适用——虽然海因莱因有着自己的俗套。似乎朱巴尔非常符合海因莱因的口味,因此里面人物对话要属于他的最精彩。骂起人来那是非常之不吐骨头的:“你是生来就是这么蠢么?还是通过后天学习才这么蠢的?”“一旦灵悟了我们,就连火星人都会哈哈大笑的。”简直就是个再生王尔德,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的才华横溢。要承认,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写得远比后半部分好,前半部分写的高潮迭起,让人不忍释手,後半部分则相当乏味,简直就是部基督再临史。而且写得比《大师与玛格丽特》差多了——呃呃,也许这两本不具备可比性。海因莱因在前半部分里花了极大的工夫来讽刺我们这个小小世界的万千众生和可笑的狭隘的道德偏见。在海因莱因看来,我们与数百万年前比起来,简直根本就没有什么进步。太平洋上小岛上的神巫,也许道出了最终的真理。人吃人不过是我们还没有彻底抛弃的一种正常的道德观念。两百多年前有个叫斯威夫特的家伙要远比他愤世嫉俗,对我们这个可怜的部落的讽刺,在那本名为《格列佛游记》的小册子里,也更为彻底。最后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作者死于发疯。不过海因莱因显然首先是个美国人,不会那么极端的。所以,我们最后所看到的,不是如格列佛游记里那样的惨淡,而是透露出无限光明。至于剧情大概——天,你知道,我写读后感最怕的就是介绍剧情。自己Google或Baidu去吧。推荐前者。

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行为能力的差异

在一次续借之后,我终于读完了这本拇指节那么厚的《异乡异客》!海因莱茵的作品总是让人读起来有种“津津有味”的感觉,他的作品我读得并不多,但每一部(《严厉的月亮》《星际迷航》)都是在非常愉快的心情下读完的。优秀的科幻作家就应该是这样——文学性,科学性,哲学性跟想象力并存,又不乏幽默感。也许这部小说当中对“火星人”麦克的“超能力”描写得有点夸张了,也许会有人觉得这不够“科幻”,更像是唯心主义。可我觉得作者正是想通过这有点夸张的情节,来阐述他的一个观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行为能力的差异。我也很希望像火星人那样的思考。PS:这部小说还让我对时间,生与死的认识更进了一步。

喜欢乱搞的异乡异客

看到一半,以为又是一部典型的英雄成长史小说。这个模式在无数作品反复出现,武侠、童话、魔幻......大概是:开始,某人非常弱小、虚弱,凭着个人努力、天赋的使命、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无数接二连三的好运气,成长为一个全能的英雄。如此固定、平庸的模式却经久不衰......曾经认为是读者“角色代入”的需要。即读者将自己想象为书中人物,获得现实中无法获得的虚荣、满足。这种意淫,就象《手淫文化史》中某人描述的:"仅靠想象某个女人,就能使自己获得了高潮......"。当我认为自己不会再角色代入后,仍然能从这类作品中获得某种满足。似乎也可以说这种模式符合人性中人格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潜在需要。故事的开始,首次登陆火星的地球探险家全部遇难,只在火星上留下一个孤儿。二十五年后,第二支火星探险队将这个被火星人抚养长大的孩子带回了地球。火星孤儿无法适应地球重力,卧病在床,并遭受各方势力的生命威胁。终于......他成为一个家财无数,拥有让眼前看不顺眼的东西立即消失的火星人特异功能,雕像般身材,吻技一流,永不衰老......的成功青年。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我们又看到了科幻小说常用的一个手法:从陌生人(通常是外星人)的角度来重新检讨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短篇小说《他们由肉组成》中,外星旅游者发现了一些完成由肉组成的生物:人类。这让他们恶心不已,决定不记入航行记录,逃离银河系,尽可能忘掉这个恶梦。K-PAX更是全书用此手法,完成了一个精巧的心理科幻小说。在本书中,作者用此手法讨论了我们的信仰,或者说宗教。雄心不小,结果很一般。人类的宗教有了严重的问题,这一点不用火星人也能看出来。关键是解决的办法。作者开出的药方是性群交和性狂欢。怎么看也觉得是个不太新鲜的邪教。含混的核心教义:“你就是上帝”差不多就是“即心是佛”的英文翻译。最后,火星英雄模仿耶稣受难的“解体”是个没有任何快感的高潮。哈肖用惊世骇俗的口吻说出的道理在我看来就是一些大实话,难道是因为此书写于60年代。PS:封面设计得不错。

很有想象力,但是很难认同

这是本科幻小说,说的是人类派往火星的飞船上诞生了个婴儿,而这个婴儿由火星人抚养长大。后来被地球新一批的宇航员接回地球,他适应地球,以致想改造地球的社会形态,最后就像那些宗教圣人一样,在人们的暴怒中死亡。    书中的政治、宗教以及对人性的批判意识很浓。甚至对人类一夫一妻制都提出挑战。文化因素吧,我实在没办法对其中所设想的群婚的完美形态认同。  这本书我只能说很有想象力,但是这种设想对我来说太荒谬.

宗教。性。哲学。以及一贯的政治。

海因莱因科幻小说一贯的的政治说教倾向我就不多加说明了。这么部可以被称作是轻喜剧向的通俗主义软科幻读物,文字方面不必多说,大段白话的用词遣句,有时甚至稍显叽叽歪歪,放在当代,YY小说而已。故事方面,总的来说,是有内容的,但是内容过于繁杂,没有条理,作者表达的重点让人生疑。大部分时间里,按照火星人的说法,我只能这么“灵悟”到: 这是份草稿,这是堵未经修整的篱笆墙,这是个该死的骗钱的大砖头——如果能再打理打理,变成闪闪发光的金砖,那多少就货真价实了。可惜,这一天盼不到了,作者归西已久。做到文言文那样简练精准,对于当代文学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代文学都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出一个有语言天赋的人要比出一个有音乐天赋的人要难的多,而且前提是我们把语言当成天赋。相对于语言,音乐拥有更多的自然属性,语言充其量不过是种人造物,是个破游戏,你说的溜,只不过代表你玩的转,其他完全说明不了什么;另一方面,这也相当矛盾,你可以说所有的文言文都是杰作,但你也许压根儿不乐意去看它们。要高雅又不装逼那实在是太难了,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朝白烂进化了。海因莱因在《异乡异客》中的表现无疑就像是在猛磕LSD,胡言乱语,但不乏道理,不过,就算他在世,你恐怕也不能指望他整理一下语言、思绪,来个重制版。清醒的人谁会去写这种东西,清醒的人压根儿就不需要写任何东西。虽然海因莱因想要表达的过于繁杂,但概括起来除了前面不能被提及的政治,作者的所思所想主要便是宗教、性以及哲学三方面的碎碎念。故事漫长的前奏很容易让人对作者的大名产生诸多猜疑,但你若能坚持到全书1/3处,你的心情,我不敢打包票,至少是某种程度上峰回路转。1/3处的故事是以灵魂出壳的火星来客史密斯的POV视角描述的第十五章节。这之后和之前的以火星来客POV视角的描写都很少,一经出现就是哲学层面上的胡思乱想。第十五章节不仅探讨了语言(文明最表层的差异)的种种——当然之前也探讨过这个话题,只是这次让人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这一章节还让我们了解了小说中虚构的火星种族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他们有五种存在的状态:蛋、若虫、巢仔、成年以及灵老。主人公史密斯一直对其他人说,自己只不过是个蛋;蛋和灵老是一个种族的初始和究极的状态——一个蛋都能尚且行使诸如隔空取物让人消失灵魂出窍这般上帝样的超能力,灵老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呢?史密斯认为每个人每株花草树木动物以及非错误的存在都是上帝,你是上帝,我是上帝,大家都是上帝,就算死前也要对六只脚的昆虫说你是上帝……但事实是,我们甚至连蛋都不是。 第十五章节的结尾处理的非常出色。这一章节以史密斯与他在地球的第一位女性的水兄弟吉尔的吻结束。这个吻的含义以及猜测诸多,不管就我们读者,还是故事中的当事人来说都是如此。这就好比,耶稣和神对我们施之以吻,那不过是怜悯以及骄傲,毫无感情而言,而人与人之间的吻,充满了念头,人与神之间的区别正在此。于是,故事的走向看似又变成了这样:一个人被神调教成了半神,回到人间的他又再度学着拾起做人的格调;但事实上这个吻对于之后“以肉体亲近以增近灵悟”的设定埋下了颗定时炸弹,要么说此时埋下了颗大树的种子,然后这颗树将无可遏止地疯长起来;到故事第三部《奇怪的教育》的最后两章节即二十八、二十九章节,对于宗教,性以及哲学话题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起来。 继十五章节之后,第二十八、二十九章节再度引人兴趣。第二十八章节至少可以让人看上两遍;这一章节对故事的世界观做了进一拓展——当然这也让这个故事变得愈加的杂烩了——跳跃性,而且这一章节短之又短。故事中提到宇宙设计部之类的词汇,表明了“宇宙设计论”(智能设计论)这样的世界观——虽然这从来都不是个新鲜的想法,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上帝,所有的神,都是该死的智能设计者。这一章节的发展让人一度猜想故事将会朝更为宗教的方向发展,但是明显的受到了当年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接下去的字里行间乘机充满了大量极为怪诞、让没接触过性的人无所适从的性暗示——再接下去就是与之相关滔滔不绝的哲学讨论了。宗教的话题到故事的最后才被重新拾起:主人公最后被圣餐掉了——这部分的故事倒是让人想起《香水》中的主人公。《香水》中的主人公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被吃掉(享受的人只是因为饥渴而已),从一个地方出现从相同地方消失;而《异乡异客》中的主人公则是以一种非常暴力的形式解体,然后情意绵绵地被礼貌圣餐——那些使徒更多的是把尸体当成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一种精神什么的,就像我们啃书同一种道理——虽然火星来客不能在自己本应该诞生的地方出现,但至少他可以在自己本应该诞生的地方消失,这种生命的回溯,谁说不能称之为好事呢?宗教。性。哲学。 作者故事中整体的骨架约略就是个政治,宗教、性以及哲学这方面的讨论则可以被称为是三位一体的灵魂。宗教、性以及哲学,能永远困扰一个人并伴之一生的也就只是这三样东西了。政治跟语言一样,只是种人造物。宗教,宗教是原始的政治,足够原始,所以并不是哪个奥巴马都可以玩出来的。意识与存在是最本源的哲学讨论。性是为了延续存在。宗教则是对存在的某种形式的思考。因此,性无疑是凌驾一切的,同时又无时无刻受着约束。没有骨架的我们,空拿灵魂讨价还价,在这个没性欲的社会里,你期望能找到什么存在感?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Robert A. Heinlein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发表于1961年,为1962年雨果奖和星云奖的最佳长篇作品。http://pillowroom.blog.163.com/blog/static/12087106320097178194427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337bd01009wpd.html

R11-异乡异客-读书笔记-(科幻)

一些优秀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一些对人类的终极思考。异客,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方式,用来反观人类社会。用异客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社会,会让一些看似正常的行为习惯变得荒诞起来。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很多人类的矛盾和问题,最核心的是宗教问题。在西方世界,宗教可以说是一种可以超越政治的力量,也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石。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有理性思维的人都会明白,宗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而已,最可悲的是,皈依某个宗教的人们却相信能在这个宗教里,在上帝的指引下得到自我的救赎。这是一种多么自私可悲愚蠢的想法,自我不去思考提升,却想借外界的超力量来进行赎罪。本书中的“你是上帝。”就打破了这种救世主情怀,自我进化,自我升华,一切源于自我。

一些胡思乱想

爱和嫉妒爱和嫉妒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数字和人头,有不可忽视的某种联系——在一枚硬币上共生,但客观上来看却并无瓜葛。文中的朱老头说,爱,是另一个人的快乐对你自己的快乐的举足轻重的一种状态。因为爱一个人,所以就会希望他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快乐。这种快乐按理来说应该是无条件的,即使对方要求你和另一个人分享他的肉体和感情。问题来了,这样是不是说,我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一夫一妻的责任制其实就是一种迂腐的形式主义呢,抑或者,我们只是因为付出感情的能力和精力有限,才选择了这种简洁省力的社会规则呢。当今社会上常见的二奶小三,恋爱或者婚姻关系上的出轨,是不是也就是代表一种对爱和欢愉的一种诉求,而那些所谓的受害者一方,是否也应该为另一方的肉体或精神得到满足而高兴,换个说法,他们所谓的受伤害,是不是仅仅因为是自己没有获得相同的快感呢。那这种因为不忠引发的愤怒和纠结,即嫉妒,就和爱毫无瓜葛,如果硬要把他们扯到一起,也就是因为人总是更多的爱自己。爱情和其他的感情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因为大脑或下丘脑被激发的区域不同,从而产生的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反映到身体上的感受也就会有相应的区别。那么,追根究底,这种爱情中的嫉妒,就和一个单身母亲的孩子由于想霸占母亲全部的爱而拼命阻止母亲再婚一样的自私自利不可理喻。有关婚姻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国,其实婚姻并不经常是两个人的事。男人可以妻妾成群,皇帝可以三宫六院。虽然这并不代表什么文明的开化或性的解放,反之,这是一种落后的对女性人权的践踏。之前拜读过海大的严厉的月亮,月亮上的婚姻生活就是一种群体的婚姻,几个女人和许多男人一起构成家庭。这种婚姻形式形成是因为月球上女性的稀缺,为了构成一种更稳定和谐健康的社会。而异乡异客的水兄弟之间虽然说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婚姻,但毫无疑问是更稳定牢靠的群体感情关系。长辈时常劝诫我说,无论恋爱是怎样的,结婚是一定得选择能与之携手一生的良伴。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告诉我,恋爱或许还可以追求激情,但婚姻是一种追求稳定长久的东西。那如果另一种婚姻形式可以达到我们的追求呢。群体婚姻,不用担心生活的乏味及相对无言的尴尬,可以缓解争吵的压力,或许多人参与的关系比双人的会复杂,但是复杂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稳定。我想复杂性应该会体现在每人都有各自的偏好对象,群体婚姻中异性的体态相貌和品格也有优劣,也会导致愉悦感的分配不均。读严厉的月亮时笔者就想过群体婚姻的可行性,但最终想到深爱的人不会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于是作罢。昨天拿起异乡异客,读到苦逼本和朱老头的关于吉尔引发的爱和嫉妒的讨论,就有了如上的想法,导致上次塞给自己的理由分崩离析。好吧,紧张,忧惧,纷争,从此开始......

这个世界他妈的一点都不浪漫, 可他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浪漫的地方

一直惦记着这本书。最早是初中时候,科幻世界封皮内页上整版的广告,印象是书的封面设计得不错;后来 Linus 在采访上说,科幻方面这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听到这话立马买来看了。与之相对,Linus 说非科幻的书里,他最喜欢的是自私的基因;那本书对我来说是重塑三观的大杀器,《异乡异客》就温柔多了。主角作为一个有超能力的火星人,从监禁中逃出来后地球上几乎没什么能阻止他;而他的爱好就是推行嬉皮那一套生活方式,作者也就借他之口发发牢骚,聊聊人生啦。估计是我和海因莱因的三观比较合拍,这些话听起来都挺舒服,我收藏了不少;比之《三体》里蒙面的猎人,《异乡异客》里的话唠外星人也更让我喜欢。粘一下我喜欢的句子:人是会哈哈大笑的生物。呆瓜还想要啥?他要神秘!这个世界他妈的一点都不浪漫,可他却愿意把它看成一个浪漫的地方。那就是你的工作了.."确保他对我们的一切习俗持玩世不恭态度",多年以来,他一直避免让任何人在他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如果真有什么意外,还是会让他有些烦恼。一点点,至少。你没法想象一个人有多么多的小细节,这些东西我们花了20年来慢慢积累。我发现了人为什么要笑。他们笑是因为痛,只有笑才能让他们不再痛苦。我突然明白了自己是人,所以忍不住哈哈大笑。"在咱们这个种族里,跟性有关的一些东西,两性之间是没法交流的。"“礼物应该表现出你考虑过对方的喜好,选那种对方心里喜欢,但又很可能不会去买的东西。” —— 话说这条标准真的很好哎。别想把东西灌输到他人头脑中去,人人的好恶是如此不同,我以为的惩罚, 说不定他人正是开心呢。在所有普通职业里,无论你挣多少,女儿能花掉的总比你的薪水多出百分之十。既然是家,就要结合无政府主义和专制统治。除非我下命令,否则他们完全自己做主。他要拥抱,珍爱,品味他的苦涩,接收他的后果。无数行动在他眼前呈现,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大家都非常厚道啊,笑

烂,就一个字。如果你想看一本小说,我建议放弃这本号称的经典科幻XX,说他XX,因为他实在对不起“小说”这两个字。通篇不知所谓的呓语,自以为是的“梦幻”人物,平淡平淡平平淡淡的情节,冗长乏味丧失个性说教式的对话(当然“高人”们可以从中看出哲理来,我等凡人没那闲心)……等等等等等等……请问,给个差评,很难吗?一看楼下,居然一水儿的推荐。掩面痛哭:你们害人!最后,为我无辜牺牲的可怜票票默哀一把。……这可是我在豆瓣的头篇评论,就给了这么本书。冷笑,苦笑,笑到脸部抽筋……

冒天下之大不韪

让我以一个科幻爱好者的身份批判一下这本书。话说《异乡异客》这本书和《星际驿站》一样,我只打了两颗星。这本充满了自由主义的政治小说,放在每个人都自以为掌控一切的黄金时代想必是大受欢迎的,然而到了今天,我只能给这书打上“不合时宜”的标签。不过书中最让我受不了的还是海老爷子自以为是的幽默感。他老人家尽力抖弄自己的小聪明,让人物的每句台词都带上夸张到扭曲的煞有介事,殊不知台下的观众全都被寒到无语的程度。相比之下,同属带有深刻黄金时代烙印的《群星,我的归宿》还比这本好一点,虽然后者我同样不喜欢,至少贝斯特没有故作幽默。人家是规规矩矩写科幻,不像这本,写的跟荒诞小说似的,可又没有卡夫卡的才气。PS,海老爷子的其他书我还是很喜欢的,《星船伞兵》和《严厉的月亮》也是政治小说,但读着都比这本好。

Eternal Recurrence未必是every time exactly the same, endlessly

几十年前的科幻,和现在追求精神解放升华的新芽不谋而合。喜欢火星人的纯真坚强、坚定慈悲现在一想异乡异客,最先出现的是wittness描述事物的绝对全面尊重事实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原来受益匪浅。然后出现的,竟然是火星人终于懂得laugh而不是smile那个情节,当时不太懂,现在记不清具体,有时间要去看看。标题那句话是想标题时突然想到的。Eternal recurrence未必是“永远是每次都一模一样”那样绝望无意义,也许只是我们没有看到其中的哪怕极细微的不同。那些不同,还有那无数次巨大让人绝望的相同,就是地球人向火星人进化的希望和必经ps.突然想起来了,当时震撼我的还有cynical老头对艺术的鉴赏/解读,他对罗丹(?)某个雕塑的解说似乎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艺术品能够传递情感/理念的经历

记《异乡异客》

一幢远离尘嚣的别墅,一个大泳池,泳池里有三个惊艳的少女。她们不光美貌,还各具才能,其中一个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还有一个做得一手好菜,剩下的一个集中了其他美德。她们都是同一个人的秘书。如果你是一个武侠迷,恰好熟读古龙的作品,有没有想起湛蓝大海上的那艘帆船,有没有想起香帅的三个红颜知己,精通易容温柔婉约的苏蓉蓉,一手好菜的宋甜儿,还有武林图书馆李红袖。若是《异乡异客》中的朱巴尔不是个写书的糟老头子,他一定就完完全全的是香帅的原型了。虽然不是主角,但这丝毫无损他的光彩。博学是最好的装饰,跨越容貌、身材和年龄。打破常规的思想方式,刀刀见血的自剖自省,令人捧腹的刻薄幽默,还有海纳百川的知识结构,没有人能抵抗这个老头的魅力。虽然罗伯特海印莱茵最后将其半神化的举动,让这个鲜活的人物突然变得有些让人陌生,太过宗教化的东西(哪怕只是披着宗教的外皮)也会让人难以下咽。但他无数经典的语句,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火星来客作为本书的主角确实吸人眼球,新颖有趣,又有伴随主人公成长的代入感。但我不得不说,他不过是一个线索,贯穿整篇小说,推动情节发展;作为作者的代言人,一个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怀疑论者(也像是《月亮是个严厉的主妇》中的教授),朱巴尔更像是小说的魂。借他之口,作者倾吐了太多的自己。我不反感,但我相信有一部分阅读者和著述者都讨厌将自己放入小说,对于这些人来说,朱巴尔精彩的长篇大论或许会是败笔之一。而我,我喜欢这个老头子,连带着喜欢他说的话。聊完了老头,让我们再来聊聊宗教。在《异乡异客》前两部中,火星来客的奇异举动让我想起印度教,想起西方对东方宁静致远的神秘宗教的好奇与追索。瑜伽、冥想,这些宗教仪式,都企图通过对人自身的探索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以期控制自己的躯体,达到从容、宁静、喜悦、和谐的人生境界。这同书中火星人的生活习俗是何等的相像。但显然,这种宗教的内核绝不来源于中国。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再进入日本后,摇身一变成为禅宗,虽然宁静与欢喜是佛教徒共同的追求,但禅宗的宗教性并不浓厚。它抛弃了印度教和印度佛教中太多的神话色彩,受中国浩浩汤汤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变得平易近人,脚踏实地,如同禅宗公案中著名的“穿衣吃饭”。它放弃用神感召人,专注于日常生活,专注于人的提升和改变。而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中,是火星来客自创宗教史。海因莱因试图剖析宗教的内部结构,我们很多人都像书中所言,怀疑过所有的神都是一个神——不管是耶稣、阿拉还是释迦牟尼——他们的人生经历或有不同,但内核实在相似,而所有宗教的发展,如同人的发展,又是有迹可循的。这同一个人,并不是真正存在着的同一个人,如同迈克所说的“你是上帝!”“谁不是上帝呢?”人类在逼仄的现实生活中,出生,经历病痛,最终死亡,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少之又少,所以软弱、惶恐、无力。其中最让人恐惧的,莫过于死亡。没有人能抵抗躯体的腐朽。所以我们需要有人来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并不是真正的终结,我们始终存在,并不是概念上的精神存在,而是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存在,不管是轮回或是永生。对死亡的恐惧,对答案的追溯衍生了宗教,宗教衍生了神,人创造了神来创造人,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就是唯一的。第一次在电视剧《天道》中听到“神即是道,如来”,便被震撼了许久。随着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一点点地接近这句话中的智慧和洞达。一种需要勇气的自白。宗教在《异乡异客》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无法绕过它来讲小说。说实话,我自己并不是很喜欢宗教,讨论起它来也很是费力,看到自己的文字也会觉得幼稚得好笑。自己曾经读到过一句话:“天地之间,除了生死,都不是闲事。”说的真好!看,我们有那么多正事儿要做,为什么不把生死置之度外,也不用讨论宗教何去何从,好好做当下的每一件事吧。

都是猴子,耍什么与众不同?!

虽然这是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星云奖获奖作品,可里面科幻的成分只不过是人物和背景,文章更多描述了作者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政治与宗教,一个外星人和一个圆滑的地球人,相处的过程就是相互学习与触动。当迈克看到动物园里的猴子争斗后终于笑了出来,他真正了解了地球人,当朱巴尔进入教会后,他明白了迈克说的灵悟与分享。很喜欢朱巴尔,一个眼光和嘴巴都很毒辣的厚脸皮家伙。其实所有人物语言的准确犀利深刻都是作者的思想的体现,有些句子我还要慢慢去体会和回味,但一本好书的价值已经尽数体现于此了,除了吸引读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还能有什么呢?

海因莱茵比较成熟的作品,……

很多人把海因莱茵的这本书放在他作品中较高的位置,从各方面来说这本书也的确有着很高的完成度,其集科技、政治、宗教为一体,充分的想象力和不俗的情节场景的确值得一看。但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海因莱茵早期的作品,更强烈的硬派作风,少有后期出现的政治文化的渲染(尽管这被很多人视为他作品独特和重要的成分),后期的作品显示了他逐渐放下技术探索,步入人文精神抒发的变化,这也是大部分年轻时致力于科学、技术的人后期的主要趋势吧……

水兄弟呀

水兄弟,是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字。书还没有看完,只看到一半,看到火星人与本碰面,拥有的的水兄弟越来越多了。

不正经,,不正经,,,

海XX的书,我之前看过严厉的月亮,,,虽然还没读完,但基本重要的部分应该都已经读到了,,,和严厉的月亮比起来,这本明显得厚,但其实其中认真书写得部分可能两者差不多。异乡异客在大约一半的地方,也就是火星人正式从一个小受男变身为神人以后,,,故事就开始不正经起来,,,作者开始借着文中各个角色来抒发自己的道德观,政治观,宗教观,,,情节冲突已经几乎没有了,,,因为主角已经是神人了嘛,,,有趣的是我读着读着时常会抱怨,,这些观点不是老生常谈么,,但转念一想,,我说的老生常谈或许就是从这里起源的,,不由寒一下,,因为翻译不错的关系,这个书非常好读,经常读着读着就哈哈大笑,然后大约3分之1处之后,也没有任何会使人提心吊胆的情节了,,,于是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很可爱的随笔,,,

上册四颗星,下册两颗星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观感很明显地分两个阶段。前半段是故事慢慢地展开,如白纸一样的人生有着无限美好的可能性,我看的时候也是津津有味。但是一直到一个关键情节,让我对这本书的态度急转直下,那就是主人公开始接触宗教。接下来的情节与宗教的关系越陷越深,主人公不但追随世俗的某种宗教,更自己开创了一派宗教。到最后几章的时候,看得我火越来越大,翻得也越来越随便。前面铺陈的那么好,到后来竟然就是这样专横无聊的走向?要是这本书分成上下两册,很可能我愿意给上册四颗星,而下册最多只有两颗星。据我回来回想分析,原因可能是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情节主要是与政府周旋,而后半部分是与宗教扯关系。政府再有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说清楚辨别清楚是非对错的,但是宗教问题对于我这样从小被灌输无神论的一辈,神秘中总有一种骗人的背景色。政治的问题是有解决之道的,我一直以为就是让最无能的人去做领导,这样才能损失最小化。而宗教的问题很难说,每个人应该都拥有自己的信仰,但是把个人的信仰群体化却让我觉得非常反感。http://yann2005.ycool.com/post.2438424.html

宗教的外衣

单从本书来看,海因莱因还真是一个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泛神论者,以及几乎骂遍了所有地球人。豆瓣的书评评价不高,可见所有涉及信仰的话题在中国都不怎么遭人待见。但《莱伯维茨的赞歌》却又评价更高一些,可能宗教的皮没有这么显著吧。总的来说,如同朱巴尔“灵悟”的,这个宗教外壳下探讨的话题和宗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反过来说,人类历史上所有宗教最终探讨的都是另一个和针尖上的天使无关的问题——价值观。除此之外,所有的罪与罚与忏悔与祷告与戒律都只是宗教的表皮而已,除去行事方法,也许耶稣和康德、或者释迦牟尼与孔子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海因莱因找了一个最容易的切入点,以一个局外人,而且几乎”通知通能“的超能力者的视角来解构人类的道德体系,最后,可能是由于海因莱因过于尖刻地讽刺了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这些”呆子“本能地急于自我辩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朱巴尔那样,虽然依然难以摒弃凡人的缺点,甚至对这种的”不完满“乐在其中(想想他最爱的欧米哀尔代表的隐喻),但他却能够深刻而且无情的批判自己,并且”灵悟“到真正的完满——即使他并不向往。你是上帝。谁不是呢。


 异乡异客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