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3018173
页数:4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你快快从这里滚开!”赤子三爷用手指着旱魃,又大声叫道:“你敢说个不字,我就叫你不得好死!” “哼!看你这个娃娃,不知天高地厚,想来吓我,哪有这个道理!”旱魃张牙舞爪,猛然向赤子三爷扑去。 赤子三爷纵身一跳,飞到了半空中,望着地上旱魃哈哈大笑。他振臂向苍山猛击三掌,一时之间,苍山上面雷鸣电闪,暴雨瓢浇,山石炸裂,泥沙翻滚,茫涌溪发起大洪水,夹带山石泥沙一齐冲下来,吓得旱魃心慌意乱,手脚无措,想伸手去拦不敢拦,出脚去挡又不敢挡,刚刚弯下腰去想要喝时,蓦地冲来几块石头,打得它鼻青眼肿,头破血流,起忙站起身来,捂着脑袋逃跑。 那旱魃逃跑后,雨也停了,天也晴了。赤子三爷飞回地面,走到水口旁边,搬开那些冲下来的大石头,刨掉那些积起来的泥沙,一股大水淌了下去,一直淌进田坝里、村子里,注入了洱海。 不久,茫涌溪的水变清了。有了水,十六个村的人个个兴高采烈、欢欣鼓舞地急急忙忙赶到田坝里,犁田的犁田,放水的放水。栽秧的栽秧,不到夏至节令就把秧栽完了。 于是,人们敲起锣、打起鼓,抬着供品来到星王的本主庙,感谢赤子三爷为他们撵走了旱魃。到这时候,星王才知道自己的小儿子偷跑出去,是替百姓去做好事,心中虽高兴,但也有些恼怒,便把他叫到跟前,管教他说: “你年纪小,不准到处乱跑。要是有事出去,也得跟我说一声,你才能去。不然,在外惹出祸来怎么办?万一被妖魔鬼怪打死打伤又怎么办?” 赤子三爷点头答应,但心中暗想:我出去是做好事,又不干坏事,怎么不准出去呢? 他这么想着,不服气地走开了。 转眼到了秋天,满田满坝子由青变黄,庄稼很快就要成熟了。这时,不知又从哪里来了一个蝗妖,鬼头鬼脑,忽隐忽现,掮动翅膀在田坝里飞来荡去,最后就从它的黑袖中撒下一群群蝗虫,落在田里啃吃黄谷,几天功夫就把谷子吃了一大片。百姓们看到快要到嘴的粮食被蝗虫吃掉,心里疼得不得了,有的气得捶胸顿足,仰天嚎哭。 哭声传进星王的本主庙里,被赤子三爷听见了。他想:“人们一定又遭什么灾难了,要不咋会哭得这么伤心?”于是,他瞒着父亲,再次悄悄地跑出去了。 跑到甸中村的一条小路上,赤子三爷碰到一位白胡子老倌,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正在田里驱赶着蝗虫。他马上恍然大悟,走上前去,对老人说: “老大爷,你不要赶了。” “不赶?”老倌瞪了他一眼,说,“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苦了一季,就让这些蝗虫把谷子吃光吗?” “赶是赶不走的,要用火才能把它烧死。”赤子三爷大声说。 老倌听了,觉得有些道理,连忙问道:“你说怎么烧法?” “老大爷,烦劳你去各村各寨跑一趟,叫大家把柴草搬出来,等到天黑,就在田边地角烧起火堆,到时我会来帮助你们。” 老倌连声说好,转身就走,急忙通报各村去了。 天刚一黑下来,那十六个村子的田坝里,到处烧起了火堆,火堆升起火焰,火焰愈燃愈旺,田坝变成了一片火海。火海之上,赤子三爷手握一把火扇,忽然自天而降。他走到人群中间,也不说什么,拿着火扇就扇,扇了一扇、两扇、三扇,扇得满天狂风骤起,蝗虫腾空乱飞,东逃西窜,它们逃到东边,被东边的火焰一呛,跌下去都被烈火烧死了;它们窜到西边,被西边的火焰一呛,跌下去也都被烈火烧死了。不到半夜,原先满田满坝的蝗虫,就全都被烧得一干二净,连半个也逃不脱。 蝗虫全被烧死,气坏了蝗妖。它一怒之下,振翅从半空飞来,把黑袖一扬,还想再撒下大群蝗虫,不料火星纷纷向它扑去,它的翅膀被火星烧着了。它哪里还敢再撒蝗虫,急忙朝东边飞逃出去,飞到洱海上空,就一头栽进海心里,淹死了。

前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冯骥才

后记

大理市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滇西高原中部,东与宾川、祥云两县相连,南与巍山、弥渡两县相邻,西接漾濞,北与洱源县接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滇西地区交通、通信、金融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为我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全市国土面积1815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多人,下辖大理、下关、凤仪、海东、挖色、双廊、上关、喜洲、湾桥、银桥、七里桥和太邑等十一镇一乡,以及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有白、彝、汉、回、藏、傈僳等多种世居民族,是一座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小型边疆城市。    大理气候温和,山川秀美,自然环境优越。西边连绵起伏的苍山十九峰、层峦叠嶂、萦云载雪。散布峰谷的十八溪水飞流奔泻,长年不息;东边妩媚多姿的洱海碧波荡漾,白帆点点。一山一水构成了一幅千古奇秀的山水画,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大理的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到西汉时期,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大理设置叶榆县,属益州郡,大理便正式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汉文化也随之大量传入了大理。唐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国在这里崛起,宋朝初期大理国又在这里建立,使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云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诏、大理国历时500多年,加上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大理人民始终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中原文化和先进技术,并经过长期的融合和酝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众多的文物古迹独放异彩;南诏时期创作的大型乐舞《南诏奉圣乐》、南诏中兴二年创作的《南诏图传》、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元末明初首创于大理、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大理洞经古乐等艺术精品名播四海。而且,大理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神秘古朴的本主文化;儒、道、释共荣共存的宗教文化;以“三月街”、“绕三灵”、“蝴蝶会”、“火把节”、“耍海会”等和众多“本主节”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充满人生哲理的“三道茶”文化;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文化以及以大车曲、白族调、田家乐、霸王鞭、八角鼓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等等,它们构成了大理一幅幅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辉映着苍洱大地,辉映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与此同时,大理地灵人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大理各族人民还创作了大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大理市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种类繁多,白族本主神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主为白族人民特殊的宗教信仰。凡是白族人民居住的山村,就有一个本主神(一村一个神,或两三个村、四五个村一个神)。在这些本主神中,有的是南诏或大理国的帝王,如细奴逻、皮逻阁、凤伽异、蒙世隆、隆舜、赵善政、杨干贞、段思平等;有的是南诏或大理国的清平官,如段宗膀、段奕琮、郑回、杜光庭等;有的是唐将或明将,如李宓父子、张公健、傅友德等;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志士,如段赤诚、杜朝选、三星太子等;有的是刚毅坚贞的烈妇,如白洁圣妃、阿南夫人等。除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外,也有对自然崇拜的龙王、太阳神、苍山神,以及对大石崇拜的石头本主,图腾崇拜的黄牛本主、白牛本主、猴子本主等。总之,本主类别较多,来源不一,但其中多数是以有功于国、造福于民的人物为主。千百年来,这些人物都受到白族人民的敬爱和崇拜,他们的传说故事也在白族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本主的传说故事,人间气味十分浓厚。他们有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朋友和亲属的关系;有亲密和仇怨,有爱憎和喜恶,有饮食男女的欲望、嗜好和避忌;有向恶势力搏斗争取自由幸福的勇气;有为人民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充分表现出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保存了一些古老而纯朴的民情风俗和地方特色。这些传说故事在白族人民中口耳相传,吸引着一代一代的人,他们欣赏它,喜爱它,完善它,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向大自然作斗争,向一切恶势力作斗争。    白族人民对本主的信仰是虔诚的。无论有什么大小事,他们都要向本主诚心祈祷,主要是祈求吉祥平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就是他们今生的希望。他们既把本主看作是神,具有超人的力量,又把本主看作是人,有值得歌颂的行为,但也有错误甚至卑劣之处,所以,白族人民对本主也有嘲笑、讥讽、指责、怒骂,对本主的自私、偷盗、赌博和不轨行为都使之形象化,寓教其中,生动感人,很有生活气息。    龙神话传说是大理市民间故事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龙神话传说的产生和发展与白族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等有密切的关系。    白族生活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高源湖泊群边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发掘,洱海地区的大理马龙、宾川白羊村、剑川海门口、祥云检村等新石器遗址分别有大量的螺蛳壳、碳化稻种等发现。最可贵的是这些遗址里还发现了鱼鹰的踪迹,证明白族是世界上驯养鱼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种驯养技术一直相沿到今天。这就充分说明白族先民在夏、商时期就定居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湖泊群边上,以栽种水稻、捕鱼捞螺等为生,也饲养家畜,已不是随畜迁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正因为这样,白族龙的传说故事自然要比山地游牧民族丰富得多,据了解,有近千篇之多。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十二个县市仅大理市就有九十九条神龙的故事在代代相传。大凡沟、塘、溪、涧、小河、大河、水井都有一段龙的故事,且各成一体,互不雷同,百听不厌、各讲不同,具有浓烈的地方民族特色。    而且白族崇龙的历史十分久远。近年在大理太和城遗址附近的大展屯出土的东汉时代的墓葬中就有水田模型和双龙盘柱的器物发现。其双龙形状似蜥蜴,短身、四足、长尾。造形十分原始古朴,颇具地方民族特色。可见两千多年前,大理就有龙的艺术造型了。    当然,白族对各种各样的龙,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的:恶者如大黑龙(见《绿桃村龙母的传说》等)就憎之、杀之、斗之;善者,如小白龙就助之、敬之、崇之,而不是一味地崇龙。这是白族龙文化与佛教中的龙文化、氐羌文化中的龙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地方。    大理风景迷人,文物景点众多,一山一水、一石一村、一村一寨、一庙一堂都有独特的故事传说,而且形成了风物传说的鲜明特色。如:对风花雪月的地方诠释就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等生动的传说;又有《蝴蝶泉》、《杜朝选》、《绕三灵》、《三月街》、《望夫云》、《妇负石》、《辘角庄》、《三塔》、《蛇骨塔》、《天生桥》等,都是此类的代表作。    白族妇女历来以勤劳、聪敏著称,由此产生的《白洁夫人》、《姑四人》、《聪明的秀姑》、《憨姑爷与巧媳妇》、《配天婚》等,都把杰出女性讲述得活灵活现,令人倾倒,不得不佩服这些女中丈夫。甚至把传播佛教的印度梵僧也幻化为美丽端庄的“阿嵯耶”观音老母。这是大理的女人当家习俗的一种艺术的再现。    大理白族的汉文化水平比较高,智力也比较发达,因而产生了不少人物故事。有文人故事、英雄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如《杨桂楼》、《李元阳》、《杨升庵》、《段赤诚》、《段思平》等,都闪现着智慧的星光。    此外,还有许多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社会、风俗与爱憎,都是白族民间故事中的珍品。    本卷的编成,是依赖前人的成果进行的,如:建国初期李星华等搜集整理的《白族民间故事说集》,20世纪8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大理市文化局编的《龙神话传说》、《白族本主神话》,9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间神话传说集成》等,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的稿件。2004年5月由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编成初稿并印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云南·大理卷》约30万字的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作(杭州)会议上,听取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后,再由白族在北京的专家杨亮才先生精心校改和补充,最后才形成此卷稿本。    整个编纂过程,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化局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给予了人员、经费、工作条件的全力支持,使本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书籍目录

大理山茶别样红(代前言) 神 话 创世神话 鹤拓 附录 双鹤桥 九隆神话 九隆神话 附录九龙神话 观音神话 观音治罗刹 天生桥 负石阻兵 传 说 白王的传说 白王出世 白王与石鼓 白王的死 白姐阿妹 龙的传说 小黄龙 龙母 附录绿桃村龙母 红圭龙潭 大红龙和红宝珠 百龙会 龙凤配 龙肝 金龙报仇 干黄鳝变真龙 龙公主阿妹 小白龙和奶金山 念乡龙 小龙井 二龙戏珠 龙牌 金鸡斗恶龙 错救金角龙 吞珠变蛟 阿义和龙王三太子 白龙掌印 玉白菜 洱海金月亮 龙王上门 小黄龙戒赌 青龙潭 龙女花 二猎神怒斩母猪龙 银龙泉 幺龙王 火龙 洱海龙王请客 赶龙 本主传说 太阳神 中央本主段宗膀 附录一 中央本主 附录二本主与少妇 白王与金姑 附录接金姑 清平官郑回 附录 大理城四门本主 沙漠大王 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 大理国王段思平 傅友德与杨高珍 小邑庄与瓦村本主 药神孟优 董法师 段本主恨鸡 铁捆将军 四海龙王 雨神李定国 九坛神 县官求雨 五谷神王 三星太子 大黑天神 赤子三爷 斗凶猴 将军洞 风物传说 蛇骨塔 附录段赤城 蝴蝶泉 附录杜朝选 望夫云 附录望夫云(一) 望夫云(二) 望夫云(三) 望夫云(四) 辘角庄 附录辘角庄 火烧松明楼 附录柏洁夫人 美女石 大理石和玉带云 附录 大理石与玉带云 三塔寺 附录大理三塔 感通寺 三月街 附录 大理三月街的传说 绕三灵 附录一绕三灵 附录二绕桑林 大理风花雪月四景 下关风 上关花 苍山雪 洱海月 …… 故 事 笑 话 附录一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二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的编成,是依赖前人的成果进行的,如:建国初期李星华等搜集整理的《白族民间故事说集》,20世纪8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大理市文化局编的《龙神话传说》、《白族本主神话》,9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间神话传说集成》等,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的稿件。2004年5月由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编成初稿并印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云南·大理卷》约30万字的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作(杭州)会议上,听取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后.再由白族在北京的专家杨亮才先生精心校改和补充,最后才形成《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卷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