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轶闻知多少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1870109X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蔺德生,大学毕业,曾任《沈阳铁道报》副总编、主任编辑。沈阳市“十大藏书家”之一,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协会会员,2014年荣获全国首届“书香之家”称号。先后出版杂文随笔集《绿街人语》《三人行漫笔》(合著),与夫人赵萍合作出版《古今图书收藏指南》、“鲤鱼跃龙门”科举文化丛书等专著。
赵萍,大专文化,中级职称,与夫君蔺德生合作出版《古今图书收藏指南》、“鲤鱼跃龙门”科举文化丛书等专著。

书籍目录

序:曾经的“中国梦”     001
唐五代故事
托人举荐 002
发愤苦读 003
严惩不贷 004
竹篮打水 005
自信考生 006
误入府第 008
当仁不让 009
风气之先 010
咎由自取 011
湛郎及第 012
知错就改 014
美梦成真 015
忠厚得福 016
慧眼识才 017
友谊第一 018
诱出一贤 019
闪光一笔 020
取之无道 021
屡试不爽 023
死记硬背 025
彰显盛世 026
榜下捉婿 027
人穷志长 028
得意之作 029
鹏程万里 030
糊涂考官 031
占卜问卦 031
感动上苍 033
歪打正着 034
复试中第 035
坑蒙哄骗 035
花样翻新 037
面对考生 038
脍炙人口 039
高中状元 039
天上大星 040
宋金故事
比试文才 042
谶语应验 043
太祖震怒 043
手搏状元 044
如此自信 045
世态炎凉 046
公正无私 047
侮人自侮 048
如此宽容 049
渔人得利 049
倚马可待 050
为了避嫌 051
如此礼遇 052
梦中注定 053
必成大器 053
改错试卷 054
摇尾乞怜 056
文风大变 056
年龄最小 057
长寿状元 058
命舛学子 059
哲宗赐诗 060
直言敢谏 060
风华正茂 061
恻隐之心 063
避免嫌疑 064
钦拔状头 064
文理精妙 065
一鸣惊人 066
预言兑现 066
知遇之恩 067
皇恩浩荡 068
壮志未酬 068
人情冷暖 070
有惊无险 071
上殿亲试 072
爱国诗人 073
物色驸马 074
不屑一顾 075
睹文识人 076
果然第一 077
连中四元 078
名占两元 079
明代故事
应梦折桂 082
不胫而走 083
南北二榜 084
三元六首 085
得益策问 086
夺魁之秘 087
圣上赐名 088
确为偶然 089
因名高中 090
坐怀不乱 091
三元及第 092
戏剧色彩 094
少年登科 095
封侯之兆 096
名不符实 097
得益机缘 098
桂冠旁落 099
火烧旺运 100
难得人才 101
无心插柳 103
功名天定 104
啼笑皆非 105
孰是孰非 106
仙鬼之才 107
咏诗夺冠 109
名扬天下 110
鬼使神差 111
化谐为庄 112
特殊人物 113
远近闻名 114
登上塔尖 116
终有一得 117
幸亏迟到 119
恶有恶报 120
猜中考题 122
时来运转 123
破坏成规 124
严肃处理 125
腐儒之心 126
偶一动念 127
吉人天助 129
一时好恶 130
仗义执言 131
仆人之恩 132
一次机遇 133
教学相长 135
买通宦官 136
两种传说 137
高尚情操 139
神童破题 140
清代故事
仪表异人 144
补考状元 145
相待袍服 146
德才兼备 147
敏而好学 149
网罗人才 150
楷书工整 151
慧眼识人 152
论述精彩 153
爱才心切 154
“饽饽”状元 156
捡个探花 157
不忘丑妻 158
两中鼎甲 160
一三互换 161
借我之手 162
这是天意 163
沙里淘金 165
有辱斯文 166
魁星降福 167
百岁考生 168
亡羊得牛 169
才学过人 170
化险为夷 171
仅凭一策 172
天遂人愿 173
抱病应试 175
面授机宜 176
误认嘱托 177
大圣齐天 178
误受提携 179
两字探花 180
明争暗斗 181
喜爱有加 182
一字手脚 183
漏网之鱼 184
大魁天下 185
投其所好 186
因名夺魁 187
幸运考生 188
欣然赋诗 190
错抄试题 191
认“焉”为“马” 192
主要参考书目 193
后记 194

作者简介

《科考轶闻知多少》是“鲤鱼跃龙门•科举文化丛书”的第四本,其他三本分别是《八股风光五百年》《御用文体试帖诗》《策文:时评的鼻祖》,前三本侧重于文体制式,本书则主要从千年科考场的各种轶闻入手,写尽了秀才、举人、进士这条荣耀路上的几多艰难,展现了从隋唐到明清千年来科考场中的无尽悲欢,不仅呈现了一个从细节处全面、客观了解科举为何存在千年的线索蓝本,也暗含着科举文化为何在废除百年之后仍然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深刻缘由。
编辑推荐
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美]罗兹曼语),作为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近千年的一个重要产物,即使在科举废除百年以后的今天也有必要去了解它,因为只有了解了科举才能读懂曾经的中国以及今天的中国。历史作家十年砍柴作序推荐。
应科举,求功名,中国读书人的千年梦。
秀才、举人、进士,一条荣耀路几多艰难;
唐五代、宋金、明清,千年科考场无尽悲欢。


 科考轶闻知多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时代发展到今天,再提科举似乎好像有些不太合时宜了,而作为存在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也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曾对封建制社会起到过重中之重的作用,所以即使今天它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百年之久,但了解那段科考历史也对我们后世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有所裨益,同时也为我们读懂今天的中国有所依凭。《科考轶闻知多少》这本书是“鲤鱼跃龙门•科举文化丛书”的第四本(前三本是《八股风光五百年》《御用文体试贴诗》《策文:时评的鼻祖》),在八股文、试帖诗、策文这些制式文体之后继续了解科场文化中那些参与其中人的故事:既有躬耕苦读终得功名的千古佳话,也有斯文尽失人格扫地的耻辱之辈;既有为避嫌隙而将其拔得头筹之名拱手让人者,也有因名字乌龙而将毫无学识者列为状元者的笑话……总之,这本书可谓纷纷繁繁讲尽了科场故事,从中既能看懂科场人生百态,也更能读懂其存在千百年的意义所在。这本书按照朝代顺序分为四部分:唐五代故事、宋金故事、明代故事、清代故事。科举从隋朝兴起,经过唐宋发展,明清达到顶峰,从其中的一个个人物故事大致可以勾勒出一个科举制度发展的清晰脉络,不仅可见其对皇朝统治之功,也可见其对学人士子的激励之功。在千年科考场中,应考者可谓如过江之鲫,其中有才有识之士并不在少数,他们不但为皇朝献言献策,还留下诗文佳句无数。同时,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发展中,科举的诸多弊端也在其中显现出来,诸如作弊、请托等更是层出不穷,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其中常可见白头翁与红口小儿同赶赴考场之“风景”。所以,梁启超和康有为二君都有对科举的论述,前者谓之利——“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故世卿为据乱世之政,科举为升平世之政”,而后者谓之弊——“凡法虽美,经久必弊。及其弊已者,时令大非,而不与时消息。改弦更张,则陷溺人才,不周时用,更非立法求才之初意”,但毋庸置疑的是“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美]罗兹曼语)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书里,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了科举中人的各种面目,从赶考的人到监考的人再到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以及科举制度本身的种种利弊和攸关都立体横陈,读来让人五味杂陈,既可笑又可恨,既可感又可叹。可以说,“应科举,求功名” 这个中国读书人的千年“中国梦”已被抽丝剥茧得清晰明了,不仅再现了秀才、举人、进士这条荣耀路上的几多艰辛,也展现了从隋唐到明清千年科考场中的无尽悲欢,而其中的故事即使在科举废除已过了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也还能感受其中值得玩味之处。总之,这本书不仅呈现了一个从细节处全面、客观了解科举为何存在千年的线索蓝本,也暗含着科举文化为何在废除百年之后仍然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深刻缘由。科举,这个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里不得不说的成分,如今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历史档案呈现了,但长久以来一边倒的宣传方式使得科举被全面否定,以至于我们只知道它消极的弊端的那一面,而其公开选拔人才的积极一面却并不为更多人知晓。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科举这个存在千年历史且历经八个朝代的封建王朝的文化制度,想必并不是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能说得清道得明的,而今天的国考、高考从某些方面来说似乎也算是曾经科考的变种和演化。如此看来,可以说科考虽然废除已百年,但它的影响却并没有消失,那么为什么它会如此牢固地在中国人的心中扎根呢,这就有待于我们去了解真正的科举为何物,至于它对于现实是否有意义就让读者去自由评说了。2015.11.2晚于北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