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8-09
ISBN:9787108009517
作者:钱穆
页数:147页

内容概要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1年定居台湾。 钱氏以自学成名家,一生为学,兼涉四部,著作等身。本书为其80高龄后对双亲及师友等的回忆文字,情致款款,令人慨汉。读者不仅由此得见钱穆一生的求学著述与为人,亦能略窥现代学术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读者更能从此书感受到本世纪“国家社会家庭风气人物思想学术一切之变”,与铁钱同事的胡适、汤用彤、孟森、顾颉刚、陈寅恪等现代著名学人,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趣闻,此书亦多有展现。

书籍目录

目录
中华民族的脊梁――胡愈之(代序)
胡愈之生平
画传
1896~1914
1914~1928
1928~1940
1940 ~1949
1949~1966
1966~1976
1976~1986
胡愈之生平大事记
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内容:余生江苏无锡南延祥乡啸傲泾七房桥之五世同堂。溯其原始,当自余之十八世祖某公,乃一巨富之家,拥有啸傲泾两岸良田十万亩。而上无父母,下无子女,仅夫妇两人同居。十八世祖年三十左右,婴衰虚之疾。远近名医,百药罔效,病情日见沉重。一日,十八世纪母告其夫:“胸中久蓄一言,示敢启口,恐不听从,又滋责怪。”十八世祖言:“病已至此,苟可从者当无不从。纵或实不能从,亦为无责怪可言。”十八世祖母谓:“君病殆非药石可疗。……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很多很多年前,第一次读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看到从罗丹、弗洛伊德到列宁这长长的名单以日常的形象出现。那份感动难以忘怀。一本好的回忆录,需要什么条件呢?自己必须是大家,才能有眼光记录有价值的东西,给后人启迪。要活得足够长,而且能健康地思考的时间足够长,才有时间去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见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时间写回忆录。记忆力要足够好,或者和雷锋叔叔一样把好事都记在日记里~~~而且,最好比较厚道,不要借这种东西吐槽,这种回忆录会有偏差。所以这种事情比较适合老欧洲的绅士们或者中国的“君子”们干。钱先生庶几近之。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最早一个显然是忆双亲里就出现的“吾侄伟长”。然后,基博先生和他儿子,胡适傅斯年闻一多冯友兰陈寅恪司徒雷登委员长等等等等。从早年中学期间住校,抗议,答卷子答一道题也能得75分,到后来从中学老师到小学老师到没上过大学的大学老师。到大学校长。从江南水乡到南京,到厦门集美,到北平,到五岳,到香港越南,到云南四川,到日本美国。当我偶然翻出老爸本科去鼓浪屿和西湖的门票存根时就已经很感动了,看到先生谈到80年前的集美鼓浪屿,80年前的西湖,80年前的紫禁城边的茶馆,未名湖边的月光一亮就自动熄灭的电灯。心情更是难以言说。回忆录里写满了人生的无数细节,从小时候跟爸妈一起出去玩,到中学同学纵论天下事。一个八十岁老人的记忆力实在让人惊叹。细细体味这些大事小事本身就构成了阅读这本书的乐趣所在。对我自己而言,或许和年纪有关,读书的过程中更多的在对照于自己缺乏的事业心。同样是读书,钱先生即使主业是中学老师,也能发挥阅读心得而成多部巨著,但是我即使刷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成果也最多只是一篇又一篇被打上一个又一个“没用”的书评。怎么能读出点成绩来呢?同样,旅游也是这样。全书唯一折角标注的一页上,钱先生说:读书游山,用功皆在一心。又说,读书当一意在书,游山水当一意在山水。乘兴所至,心无旁及。不管读书、旅游、做人,都要上轨道才行啊。是为记
  •     《师友杂忆》,应改为《师友赞誉录》,方才名副其实。我辈后生毛头小子如此则可,“大儒”如此则失格。这反映了钱氏一生深入骨髓的学术不自信,缺乏学术安全感。当然,这也是钱氏前行的动力。和杨树达的日记体回忆录,可并称学人回忆的双壁。
  •     ——读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西流朱学勤先生文言,他“时常想起鲁迅,想起胡适,想起钱穆,不太想得起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此言甚得我心。鲁迅胡适自不必讲,他专门提到钱穆,我觉得有大用意在。而因为某种原因,钱穆一直无缘出现在大陆普通读者的视野,这使我们对他颇觉隔膜,而他作为“本世纪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也让一般的读者对他“敬而远之”,但是自然如朱学勤先生所言,“学者需钱穆的学术专著,一般读者仅钱穆回忆录既可获益匪浅。”此言不假。朱先生所说的钱穆回忆录即是这本《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该书成于一九八二年双十节,钱穆时年八十八岁,以如此之高龄,而仍能写出这样一部长编,实在难能可贵,更让人钦佩的是,其思路之清晰,记忆之精确,简直让人叹为观止。对于这本书,相识甚早,然而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买,实在不知何故,而之所以注意到这本书,正是因为先前无意中读到钱先生《中国史学名著》,这本带有普及性的读物在我看来尤其适合像我这样普通的读者去读,文字浅易而不失其优美,内容简洁而不失其丰富,简直让人不忍释手,于是随后又购得其《中国文学论丛》,仍是让人欣喜若狂,遂见钱穆书即欲读。然而不知何故却一直犹豫着不肯买钱穆的这本传记,或许是怕作者流于一般的传记作者,夸夸其谈于其玄妙的理论,而失去了普通人生的趣味性,再加上语言为半文言文,更加深了这种印象。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觉,读朱学勤文,其文特别提到这本书,乃让我最终下定决心去买。谁知买回即不忍释手,简直读得是废寝忘食。虽然书名号“师友杂忆”,但是仍然是贯穿了自己的历史,而我尤喜读者为其成名前之一段。在我看来,这一段对于一般的读者也有莫大的启发意义,他不仅揭示了钱穆何以成为钱穆的原因,也可供我们自身进行比照。钱穆曾云:知人论事。我以为这句话可以作为一个准则参照执行。不管人们对钱穆的思想如何评价,从本书看到的钱穆来讲,则足以使我对他满怀敬意,从而理解其为一般读者所不易理解处,即使乖谬,也自无妨。钱穆最让我感触的是其强烈的自觉意识,而就是这种自觉意识使其“聪慧”也只能退居次要位置。这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我们现在有几个少年能有其如此强烈的自觉意识呢?兹抄录若干片断如下:其十岁入果育小学,其伯圭师告其,中国历史素来讲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则如何当如欧洲英法诸国,合了即不再分,治了即不再乱。钱穆闻之,“如巨雷轰顶,全心震撼”,“从此七十四年来,脑中所疑,心中所计,全属此一问题。余之用心,亦全在此一问题上。”伯圭师又告其,其现今皇帝不是中国人,使其“大惊讶”,从而“自幼即抱民族观念”,“同情革命民主”。又是小学,读一书,“书中网罗西欧英法诸邦不经学校自修苦学而卒为名学者数十人”,“余自中学毕业后,未入大学,而有志苦学不倦,则受此书之影响为大。”升入小学高级班,受老师激发,乃重读《水浒传》,“全书反覆几六七过,竞体熟烂。此后读其他小说,皆谓远逊,不再读。”同是小学高级班,一日众生揶揄钱穆曰:汝作文乃能学欧阳修。其师庄语曰:汝等莫轻作戏谑,此生他日有进,当能学韩愈。钱“骤闻震撼,自此遂心存韩愈其人。入中学后,一意誦韩集。”其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其见敬山太老师,“已值晚年,而用力精勤不息有如此。”“鼓动余此后向学之心,可谓无法计量。”又是中学,偶读谭嗣同《仁学》,乃剪长辫。“翌年,辛亥革命,人人不留长辫,而余则已先一年去之。”转读钟英中学后,“余是时读曾文正《求阙斋记》,常念当求己阙。如袁绍多疑少断,自念余亦多活动,少果决。因此每晨起,必预立一意,竟日不违。日必如此,亦资练习。”此处特举一例,暑假过旧校,与旧同学约谈,自立意可长谈,但“不当留宿”,夜谈至自修时间过,同学坚留,终不肯,时忽风雨骤来,而其意仍不变,出校门,过旷野,伞不能撑,灯亦熄,雨亦厉,而终不改志。其十八岁中学毕业,入小学教书,读日人书,“论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又读陆放翁晚年诗,于是“大奋发”,“念不高寿,乃余此生一大耻辱,大惩罚。”“即痛于日常生活上求规律化,如静坐,如郊野散步等,皆一一规定。”“又开始写日记,逐日所读书皆记上,不许一日辍。”结婚之日也必于理发时默成诗两首,“始释然自慰。”……以上只是照录少许,如是者几不可胜数。于是想起我当年求学时,读作家书,每人只择其代表作一两本读之,曰,由此可知其大意,其文风,其手法,其思想之倾向和境界。其余不复读。颇为自许。又高中时读一书,对比中西人之生活习惯,云中国人喜拖沓,无效率。乃发愤,于是读书走路,力求其快,慢慢成为习惯,等到后来发现其不科学处时亦无法改。又记日记,自小学始,至今不辍,也颇为自许。觉得自己颇有自觉之意识,但是与钱穆相比,其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人生苦短,如若想有所成就,更是难上加难。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而所谓预,在少年时代即表现为自觉的意识,如有,如强,则离成功自然不远矣。可惜知道的人多,而真正实行的人少。盖其难也。读钱穆书,并非一定要学其治学,学其成为一硕儒,重要的是学习他那种精神,那种自觉和自省的意识,如此,则人生不废矣。由此也知我们与名家的差距了。总而言之,读读此书定当是有益无害。而掩卷慨叹,何日能得此良师益友从而学之。2004-8-19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钱穆先生应该是历史学方面第一位叫我心折的大师了。
  •     读《寻找家园》一开始便感慨共和国之前的生活有几多生机,读《八十忆双亲》一开始便感慨民国之前的生活有几多人味。
  •     多年前读的。
  •     恨不能背
  •     老钱日子过的还真爽啊,天天读读书,游游山玩玩水,生活还不自理找老妈子。。。。不晓得 小 知识分子那时候日子过的跟现在何如
  •     此书,我曾购之读之,后与同学好友换书时,换之……今思及当时,真堪宝贵也哉!!
  •     强荐
  •     “乱世人生,生命则限于个人,生活则限于夫妇”
  •     有点流水账,如果想写钱穆年谱啥的可以看看
  •     感人的一部小书。
  •     文字好,但其实有不可信处。
  •     今儿从地坛上,半价买回来。当年读此书时还是大二……
  •     读之欲潸然而泣矣,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
  •     从丰子恺到钱穆,那时候的江南中学真好啊~~
  •     此书如磨刀石一块,萎顿时读数篇即可砥砺思进!宾四先生惠我如此,感知不尽矣!
  •     你大爷的哦,出版人家的日记和书信是件很亏阴德的事情
  •     7.9 一读
  •     :K825.4-64/4683
  •     他们,这些个大家,的学问我懂得不多,他们的杂忆文章我愿意翻翻。
  •     两日内阅毕,如同过一生之漫长时光……
  •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     读书会。
  •     值得读
  •     失之恕
  •     无锡钱家真是人才辈出,钱基博钱钟书父子是钱穆的同族,同宗不同支;钱伟长是钱穆的嫡侄,钱穆的女儿钱易是院士.......
  •     忆及双亲及师友的部分很喜欢 一个大师的成长
  •     姥姥去世后,回忆了不少跟姥姥相关的记忆,却零碎、模糊。重读此书 “八十忆双亲” 部分,想寻找些许共鸣和慰藉。人情,在家乡的人与人之间,更为浓郁醇厚。而城市,却把它悄然丢掉了。
  •     此书是2010年学校附近弘毅书屋所赠,这个假期才读完……书中近代人物太多,边读边百度,三天才读完。很久没这样用功读一本书了!
  •     近代史学大家自传。了解钱穆的人生轨迹。从他的眼中看待做学问做人,看待风云人物。值得一读
  •     是一本可以常读也常有感触的书
  •     在地铁上又读了一遍,钱穆文笔真是好啊。写人写事,都要言不烦,见神见骨。这本书作社会史的史料用也可以。
  •     跟着宾四先生到处游玩,医院输液时读过的史家作品,不堪回首,呵呵
  •     如此好的家学、父母、师友,现在中国得不到的。
  •     高中买的
  •     看近代历史学大家著作前一看,至少对那一代大家做了生活上的认识。“我没有绿箭,但是在看我的著作前,交个朋友吧。”钱穆先生用词简练偏文言,不易理解,耐心也不难发现乐趣。比如去吃黄河鱼。
  •     先看这本书再去看钱穆先生的学术著作,会更深入,因为你已对他的为人和治学之严谨和诚实十分信服.
  •     回忆录难免有些自我吹嘘、自我掩饰。
  •     2001-第五本
  •     桂林
  •     E书,启我良多。钱写父母兄弟师友君较多,唯独除最后一任lp,其余及子女均未提及。特好爱记录别人夸赞自己的言辞,看多了,岂能不脸红。此公生于7月份的尾巴,是狮子座:)))
  •     土拨荐
  •     四年前
  •     真正的好书啊 但好像读过的人不多~ 虽则是文言版的,但叙事状物,分毫不差,感染力惊人~ 向往民国,向往那时风景、那时人物~
  •     传记里讲了许多我感兴趣的人和事
  •      啰嗦!许多事情,说之何益呢。无非还是要顾及到许多人情上的事情,并非真心只作。 同样回忆往昔,鲁迅朝花夕拾便实在多了。
  •     风骨与记忆
  •     【回去一定買一本放在書架上,常讀常新】怎忍釋卷,自當克勤謹,日新吾身以圖上進。
  •     当年我读书时,偶尔看到该书(记得是80年代岳麓书社版本),居然整本抄录.恍如隔世!
  •     情致款款,令人慨叹!
  •     读到钱先生的忆双亲的文字,每每掩卷而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