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020097753
作者:(加)迈克尔·翁达杰

内容概要

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1943— )
加拿大小说家、诗人。生于斯里兰卡,十一岁随母亲来到英国,十九岁移居加拿大,现居多伦多。迄今为止,翁达杰共出版了六部长篇小说、十余部诗集及非虚构作品。其中,《英国病人》(1992)获布克奖,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大获成功;《菩萨凝视的岛屿》(2000)获吉尔奖和美第奇奖;《遥望》(2007)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迈克尔•翁达杰的文字富于想象,兼具视觉和听觉效果,为诗歌和小说两个领域都注入了新的生机。

书籍目录

启程  5
马萨帕 27
C层甲板 35
一个澳大利亚人 39
卡西乌斯 43
船舱 49
涡轮机房 59
诅咒 73
下午 81
拉丝凯蒂小姐 87
那个女孩 91
偷窃 97
靠岸 117
狗舍 135
拉马丁的心脏 151
塞德港 173
两朵紫罗兰 177
两颗心脏 181
阿桑莎 199
地中海 209
吉格斯先生 215
瞎子佩雷拉 219
你多大?你叫什么名字? 223
裁缝 227
拉丝凯蒂小姐:第二幅画像 239
偷听来的 263
破坏者的工场 275
她嘴里的钥匙 289
给卡西乌斯的信 295
抵达 299

作者简介

迈克尔•翁达杰最新力作
一个迷人的猜想,一段特别的海上旅程,童年时的禁忌与成年后的回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个十一岁的男孩从科伦坡乘上了开往英国的轮船。他被安排坐在了离船长及达官贵人们最远的“猫桌”上——跟一群“无足轻重”的成人和两个男孩坐在一起。轮船横渡印度洋,跨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在甲板的自由空气中,男孩们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冒险。同时也有其他的事物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一个男人跟他们聊爵士与女人;一个男人为他们打开了文学世界的大门;男孩美丽又难以捉摸的表姐艾米丽成为了他的知己,第一次让他“保持一定距离”地审视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强烈的欲望;还有一个每天晚上出来放风的犯人,让这趟旅程变得神秘起来……
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可爱的、闪闪发光的小说……翁达杰成功地捕获了男孩儿时的好奇心与希望。
——《纽约时报》
翁达杰告诉我们,最神奇的景象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个柔软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就像猫桌上的晚餐,在读者心中成为了一场盛宴。
——《洛杉矶时报》
《猫桌》的创作技巧如《英国病人》一般精湛,但童年时代的冒险给予了小说特殊的力量和亲切感,翁达杰是创造人物的大师,他通过这些个体来表现难忘的记忆。这种选择是独创的,也是《猫桌》的匠心所在。
——《华尔街日报》


 猫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开篇这便是我看到东方时的情形——我总是从一叶扁舟上望见它——没有一点光,没有一丝动静,没有一缕声响。我们低声交谈,仿佛害怕吵醒陆地……一切尽在我向它睁开我幼眼的时刻。我经过与大海的搏斗和它相遇。——约瑟夫·康拉德《青春》第90页有趣而重大的事多发生在暗处,发生在无权无势的地方。从来没有多少有持久价值的事发生在贵宾席上,维系它的是一种烂熟于心的辞令。那些已享有权势的人,将继续顺着他们为自己创造的熟悉的轨道滑行。第143页“谁向往大海?宁享她卓越的孤独/而不要王者的前院。”吉卜林的诗,在他的朗诵下,让我们听来觉得既恢弘又睿智。我们没有意识到它在赫克托·德·席尔瓦一生的语境下所具有的讽刺意味。(读到这里,我笑喷哈)第145页这些画面,这一切,我们明白,我们永远不会再见。于是,我们渐渐悟出那个细微又重大的道理,悟出我们的人生因有趣的陌生人而充实,他们与我们擦身而过,但没有交集。(的确,陌生人总带个你惊喜。)第287页有位作家,我不记得是谁,提到一个人有“一种魅惑的风姿”。既热情友善,又变化无常,那是艾米丽一直给我的感觉。你信任她,可她不信任自己。她是“好人”,可她在自己眼里却不是那么回事。这些特质不知为何未达成平衡,或互相调和。……我想那意味着如今我能读得懂她方方面面的美。她处之恬然,她的脸折射出更多她的内心。我明白了那些较深的阴暗面如何被包裹在慷慨好爽的外壳内。它们并不拒人于千里之外。这趟旅程在我年少狭小的天地内注定是个天真无邪的故事,我曾对某人说。它围绕的只是三四个小孩经历的一次航行,其清晰的路线和明确的目的地表明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也没有要破解的谜题。很多年我差点记不起它。回想起来,我不再肯定是谁给了我哪条建议,或是和我们是朋友、谁欺骗了我们、有些事在很久以后才真相大白。到那时,我们也许已经长大,不再对权贵感到好奇。毕竟,改变我的,永远都是那些陌生人,在我人生各式各样的猫桌上。
  •     读过《英国病人》,对此人没什么兴趣了,当然,翻译和校对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尤其是编辑的校对工作,勒口简介就错误百出,我真想抽那位责编的耳光,毫无编辑意识。读过《英国病人》,对此人没什么兴趣了,当然,翻译和校对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尤其是编辑的校对工作,勒口简介就错误百出,我真想抽那位责编的耳光,毫无编辑意识。读过《英国病人》,对此人没什么兴趣了,当然,翻译和校对也应当承担部分责任。尤其是编辑的校对工作,勒口简介就错误百出,我真想抽那位责编的耳光,毫无编辑意识。
  •     二十一天,从斯里兰卡去英国。飘零在海上的行船,是孤绝的存在。船上的旅客,组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一个人都有反映于外在的独特个性和深藏于内心的不为人知。即使是孩童,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个体。拉马丁、卡西乌斯和我,从此航行开始各自走向不同的命运。这一段关于成长的记忆,翁达杰标注杜撰,我却宁愿相信那些充斥着细节能闻到巨轮机油味道的满目离愁的故事,是真的,至少算半自传吧。猫桌上的主角们,真实性显得不由分说毋庸置疑。每一张神气活现的脸孔,值得深思的表现,都让这段似乎飘渺不定的记忆确实可靠。人生旅途中的二十一天,是那么渺小不起眼的计时单位。可是就像马尔克斯所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翁达杰之于我的闪亮点,是无论怎么赞叹都不为过的优美文字。有时候强描淡写一笔带过的句子,会不由得拨开钢笔笔帽,慢慢划下勾勒,仿佛这样便可以掌握那种下笔成金的神技。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因为译者是陶立夏,喜欢她写的书,也同样喜欢她翻译过的文字。
  •     船上的每个人都以各自的形态出现,有的虽早早谢幕,但也带着丰富的人物个性与标签。男孩随着航行逐渐成长,观者如是。
  •     四星半,有些书不能说好或不好,只会说喜欢!还是,不喜欢!
  •     #2015/85#呃…很平淡的小说,有一种小说叫公路小说,这个也算吧,仨孩子21天同行,路上发生的一切有意思的事,以及跟这些事有关的后来的人生。
  •     飘忽不定。尚未定型的小男孩们相遇冒险是这艘船这个固定空间内的盛宴
  •      Michael Ondaatje有简体版的三本书,译文都非常好。尤其是读完原文后,更加敬佩译者在其中的心血。但这本有个句子应该是错译,P252 “出于三个原因我继续生活在那个圈子里”,原文是I continued living in that world for three seasons. 我想译者或许是把seasons看成reasons了。
  •     他写那位小姐的爱情真是写的太棒 简直潸然泪下
  •     断断续续地看完,虽说作者自己声明为虚构,但内心宁可相信是半自传。
  •     2016.3.14
  •     过于个人化和碎片化
  •     戛然而止的关系总也好于消失殆尽。
  •     从一片氤氲中重新解读过往,一切都因为不断补充的全新注释而变得更加明晰生动…喜欢翁达杰优美的文字,意犹未尽
  •     回忆特有的质感
  •     我觉得不如遥望
  •     写着写着写成了侦探小说.....
  •     2014年7月4日~7月11日
  •     总是夹着一些回不过神的东西,不爽。
  •     很久之前看的。已经想不起任何,却想起了那一个个晚自习, 我坐在喧闹边缘读书。
  •     越发不适应这种文风了。
  •     2014.12.12~12.14 看了二分之一,觉得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流浪汉小说的另一种发展形式?
  •     关于回忆,关于成长。
  •     “我好奇,我们中有多少人有颗移动过的心脏,向另一角度闪避,与它最初所在的位置相差一毫米或更少,某种我们毫不知情的重新定位。”
  •     文体有点散乱,可读性一般
  •     一段航行旅程,一段历练见证……【浦I711.45/8134-4】
  •     在我人生各式各样的猫桌上,遇见,聚散。多少可爱的陌生人~
  •     Sometimes感觉自己在读童话
  •     成长从无数的猫桌开始
  •     
  •     自然穿梭。成长的悲伤。
  •     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自传性小说,一个男孩的成长史,而完成蜕变的则是发生在远洋客船上短短二十来天的事。唯一感觉不足的是没有把船上所有的人全部串连到那个犯人脱逃的故事上。
  •     2014-11
  •     散漫过头了
  •     题材好,不如遥望,太零碎。船上的部分不错,但不知道其中加入悬疑元素的理由何在,长大后见到艾米丽是败笔,于我而言既没丰富艾米丽这个人又削弱了结尾的力度。他用成年人的眼光去写孩子,结果孩子差不多跟成人一样早熟,其实完全没必要加入那么多“多年以后”
  •     不同生命之间的牵连与制约,我们在某个时候看不清,却在回首往事时拼凑出了最清晰的画面。永远神秘,永远好奇地追寻。
  •     为了写论文而硬着头皮去读,竟然迷上了这部小说,也勾起了我的乡愁。终于读完了,我想我的论文该写这本小说,而不是《遥望》。我不太懂诗歌,我还是更喜欢《猫桌》,cat table或许和我猫冥冥之中有交集。
  •     分成各个小标题显得整篇小说过于细碎零散,而且翻译跟《遥望》相比也没那么流畅。
  •     少年八哥的奇幻旅程。二十一天,影响了以后的二十一年。人生,命运,执着的爱和家人,是作者故事总不会错过的主题。 简单的双线叙事,回忆和人物白描重复交错,语言依旧有趣。 这本书没那么打动人,但还是好看。
  •     买这个书是因为他的名字和背景图 但是却是另外一个奇妙的故事 看完再来
  •     有意思的是,这个描述旅途的故事,我也是在旅途上看完,只是他是三个星期,而我是一天往返京沪。全篇那唯有十岁左右男孩子的敏感的视角,看的着实过瘾,但老实说太过于敏感而理想化反而不那么真实,不管怎样近年来第一次一天内看完的长篇,还是要mark一下
  •     隔着一段时光回望过去,有些事看明白了,有些事已经忘了。
  •     成长,回忆
  •     《猫桌》迈克尔.翁达杰。 我早就知道翁达杰的《英国病人》在书店里看到猫桌这本书我就知道,我的荷包又要扁了。海蓝色的封面,累似梵高的画风,还有这个让我充满好奇的名字《猫桌》 事实上猫桌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奇幻,不过是一个在船上供下等人吃饭的桌子。 可是就在这个平淡无奇的桌子上,却仿佛包揽了人生中各种各样的人物。翁达杰是我见过最会写故事的作家之一,毫无头绪的将一切展开,却能轻易的吸引你的全部注意力,你读着读着突然就发现故事结束了,什么都已经发生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就像猫桌里的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经历了一次最普通又最特别的航行,成为永生难忘的经历。 以上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书评,现在看来可能这本书没有我那时候以为的那么好。可是不可否认,翁达杰是个给了我很多感动的作家。
  •     年少时的一次海上航行 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友人、爱情、不能说的秘密交相上演
  •     改变我的,永远都是那些陌生人。在我人生中各式各样的猫桌上。
  •     跟随小男孩去看去听去探险,让人怀念自己的童年,感叹成长,还有伏在天真下的神奇越狱故事
  •     这种少年时代看似一个微小的事件影响一生宿命的故事已经不太能说服和吸引我了。也许是因为我觉得这类故事都写不过库切,我始终记得《男孩》里的那个情节:男孩在火车上剥落一个糖纸任它消失在风里,这时他忽然想到也许他的一生都要为寻回这枚糖纸付出代价
  •     小男孩的视角看世界
  •     在《上海壹周》上看到节选的一小节,觉得不错便立即买来了这本书。以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故事,在翻到书的最后无意中发现原来是虚构的故事。感觉被骗了······(貌似每本在豆瓣上每本书的评分都和我心中的一样诶)
  •     “正如刘易舍姆发现好吃便宜的印度餐馆,用相近的动作拆开和封上寄往锡兰、后是斯里兰卡的蓝色航空信件,因为字母V的发音和我们急促的语速受到相同的冷落、侮辱和难堪,而最关键的是进入的角度,然后可能在某间千篇一律、类似小木屋般的公寓里谦恭地接受和释怀”(区别汤姆索亚,尼尔斯骑鹅,猫桌是给成年人看的冒险小说,一切都有缘可溯,所有的正在发生都耐人寻味)
  •     “十几岁的我们很忙,忙着成为别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