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戏剧档案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802563704
作者:吕效平 主编
页数:396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三场 男人那我去写请柬了。 女人等下。你可别真的谁都请啊。 男人什么? 女人人来太多就吵了,空气也混浊,对爸妈身体不好。 男人这是爸妈的一片心意,你不能擅作主张。 女人我擅作主张?幸好我做了主张,要不然,按爸的脾气没准这80大寿就不过了。那还了得! 男人虽然这话也对……可—— 女人好了好了(沉吟着)还是都请吧。不然爸一看人那么少,还以为他那帮老朋友都过世了,一下子急火攻心起来更不得了。你看一个叶阿姨就让他那么伤心。 男人叶阿姨的事你的做法我那时候就不同意,不应该连这事都瞒着爸爸。 女人你懂什么!今天都是没办法了才说出来的,幸好没出什么事。你也不是不知道,妈一听叶阿姨三个字保管急,爸一听这消息血压肯定立马往上窜。 男人那是爸妈应该知道的事,你不应该剥夺他们的权利。爸是那么有个性的一个人,你看现在被你管得有多难受。 女人你懂什么}我这样是实实在在地孝顺。搞文艺的哪个没个性?你看看叶阿姨,子女就是太顺着她心思了,才由得她一个人住在公寓里,自己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换了我要是她女儿,保管她再多享十年的福! 男人(小声)我看反而是折寿。 女人你说什么? 男人没什么,我写请柬去了。 女人哎。(叫住男人)可别再忍不住抽烟了! 男人不情愿,又不明显表露出来。 女人一会儿我给你泡杯茶来。 男人茶我自己泡吧,飞飞快回来了,你把她房间窗户打开通通风吧。 女人哦对对,这倒是。都周五了。 男人下。 女人在女儿房间收拾。飞飞放学回家。她穿着吊带衫和热裤,但那是一股青春气息,并不使人感到暴露或妖艳。 少女妈,我们老师是不是给你打过电话了? 女人你怎么又穿成这样! 少女我跟他们说不好不好,他们居然还打电话过来了。 女人你看看你还像个学生吗?每次夏天一到,你这两个袖子就越来越短、越来越窄、越来越细……到后来索性没有了。你在学校里这样穿同学老师怎么看? 少女好啦,怎么了嘛,现在不穿难道等变成老太婆再穿?妈,我问你,你是不是答应了?女人当然答应了,你怎么对老师这么没规矩。 少女啊呀,外公呢,外公肯定不会答应的。 女人外公还要请他们坐上座呢。 少女真是讨厌!每次校庆、新年晚会、校际评比都要把外公拉出来秀!现在连外公过个生日都不放过! 女人那也是你的光荣啊。 少女这是外公光荣又不是我光荣,再说外公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光荣。你不知道,我现在走在学校里,随时都会有人指着我说快看快看,这是默林的孙女。我又不是什么动物给人看的! 女人呵呵,他们还搞错了,你是外孙女啊。 少女拜托,我难道跑过去跟他们说,不好意思,默林是我外公,我之所以也姓默是因为我爸是上门女婿 女人乱喊什么呢!我告诉你,你老师给我打电话还跟我说了一件事,你想瞒我们的吧。 少女什么事啊。 女人拿出来。 少女什么啊? 女人这件事情你也敢自作主张! 少女什么啊?没有啊! 男人听到声音过来。 男人又吵什么哪?消消气消消气!飞飞啊,回来啦?呵呵,路上热不热啊? 女人她哪儿热了,她穿得那么凉快还会热吗? 少女有本事你也穿啊,自己没法穿还不让人家穿! 男人呵呵,你妈妈要是穿成这样不成笑话了吗,好了好了,妈妈也是为你好。我看看,嗯,飞飞这么穿是好看。 女人你还瞎惯着她!她老师打电话来,说她的志愿表本科一个也没填! 男人哦哦,飞飞啊,这是为什么呢?这么大的事你也应该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女人这还有商量的余地吗?把志愿表拿出来! 男人飞飞,你现在成绩不好没有关系,但是要有自信,再怎样也不能不填啊。只要填了就是有希望的,凭外公在学界的影响力,你要是真的努力了,就算差几分,也不是那么绝对的。来,把志愿表拿出来。 女人默飞!你懂不懂,现在的人要是没上过大学,那在社会上简直是没办法生存的! 少女谁说没办法生存? 女人你把书包给我! 少女不给! 男人飞飞听话。 女人你不给我就自己拿了! 少女不给!男人别动手别动手…… 女人一把抢过书包,翻了起来。” 少女哎!你怎么乱动我东西!(心虚)哎,你,你别乱翻…… 女人找出志愿表,少女要去抢,女人把她挡开,拿着志愿表看起来。 女人什么!你看看你女儿!你看看!(把志愿表给丈夫) 男人专科一志愿——南湖职校咖啡烘焙和西点制作;专科二志愿——西科职校导游;专科三志愿—— 女人别往下念了!你看看这都是些什么东西! 男人飞飞啊,你是开玩笑的吧? 女人你记不记得从小我是怎么教育你的?每次我带你去餐馆,我—— 少女我当然记得,每次去餐馆,你不管人家听不听得见都指着那些服务生对我说:“看看,都是念不好书的人来干这种工作的。” 女人对啊,你难道要变成那种人吗! 少女什么那种人,不要以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就看不起别的职业好不好,你知不知道你这样说的时候,我都觉得很难为情,不是为他们难为情,是为你啊! 男人怎么能这样跟你妈说话!好了好了,大家少说一句。飞飞,爸爸妈妈阅历比你深,你还是应该听我们的。这样好不好,这些呢,你照填,就当填着玩,爸爸妈妈也不阻止你。但本科志愿一定要填上!我看,第一志愿就填外公的母校吧,国立中央大学,怎么样?外公作为校友和终身教授,学校一定会特别照顾家属的,中文系好不好?你不是也喜欢写点诗什么的吗?中文系,爸爸也是系里的在职教授,更保险。好不好? 少女不好! 女人不好也得好!就这么定了! 男人你别急啊,对孩子要慢慢教育。 女人还慢慢,你看她都胡闹成什么样了。就这么定了,以后你懂事了,总有一天会感激父母的! 少女你们不能逼我!这是我自己的志愿,不关你们的事!我不想呆在这个家里了,把包还给我! 女人你这个人都是我生出来的,还敢说不关我们的事? 少女把书包还给我! 女人都快高考了你还要出去玩! 少女反正我也不想上什么大学! 在争抢中包里掉出一包东西。女人捡起,大怒。 女人你居然抽烟!小小年纪居然抽烟!你看看你女儿!(把烟给丈夫) 少女(气怯了)没……没有。 女人你都堕落成什么样了啊! 少女爸爸也抽,难道爸爸也堕落…… 男人我…… 女人谁说你爸爸抽了,他早戒了!是不是? 男人对对。 女人(对女儿)你快要变成流氓阿飞了!(越说越激动,中气越足) 少女你小点声,别说外公,我们听了血压也要高上去了。男人飞飞,不许跟妈妈顶嘴,小孩子怎么可以抽烟! 女人(怒对丈夫)大人也不可以!你别瞎掺乎! 男人好好,我不说话。 女人越来越不像话了117岁的小姑娘抽烟!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事情吗!啊?这包烟没收!以后我定期检查你的书包!如果再发现,我,我就……(一拍桌子壮声势)打死你 男人好了好了,女儿都那么大了,怎么打啊?飞飞以后不会了,对吧? 少女闷闷地走开。 女人回来!一星期就回家一次也不知道去给老人打个招呼,越来越没规矩了。不许出去,给我去陪外公外婆聊天!外公外婆多疼你…… 少女有什么好聊的,我和他们、他们和我都没什么话说,每次都尴尬。 女人小时候你成天缠着外公给你讲故事,现在一星期回家一次还说没话说。你不知道外公外婆在家多想你。

前言

献给校庆的精神美餐——看话剧《蒋公的面子》有感    董健  口述  高子文  整理    一、史中有戏。戏中有史    我很高兴能够在南京大学110年校庆期间看到《蒋公的面子》这出话剧,这是献给校庆的精神美餐。中国的大学大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立的,到今天差不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998年北大校庆起,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师动众,纪念校庆。但是不夸张地说,校庆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浓厚的官味和商味。官味指的就是官本位,通过接待有权势的人来强化学校对政治的依附。本来,学校通过校庆筹资很正常,可在我们这里却往往加进了商业的因素。去年清华校庆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今年,我们的校庆,学校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序长不序爵”,这确实是很好的。但是光讲“序长”恐怕还不够。我认为校庆的目的应该是总结学校历史上办学的经验教训,找到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增加校庆的学术性和精神性探索,为我们当前的办学之路提供借鉴,这才是校庆的核心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所制作的这个戏剧我觉得正好实现了这一诉求。这个戏从精神的角度挖掘了我们校史上的一些细节,有很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带给我们启发。该戏名为《蒋公的面子》,将1943年蒋介石在中央大学任校长这一历史事实作为题材。关于这段历史,过去我们无论从左还是从右的角度,都不太敢碰。但这个戏的作者却勇敢地对此予以了处理,并且处理得非常好。    从对待历史这一点看,这个戏写得比较真实。首先,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辱骂蒋介石。文革时我们出于政治原因完全地否定了蒋,正如戏中所写的,叫他“蒋该死”。但从历史看,中央大学在蒋介石当校长的情况下仍是有发展,有成绩的,因此不能简单否定。其次,她比较真实地描绘了当时三位中央大学教授不同的政治倾向和思想状态。时任道是一个带有左翼倾向,对国民党政治有很强批判性的知识分子。蒋介石曾下令打死过他的学生,他对蒋的专制统治非常愤怒,不能接受。夏小山则是另外一种典型,埋头做独立学问,好美食,对蒋介石既不反对也没有兴趣。在我们南大中文系的教授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原型。夏小山尽管承认蒋是整个国家的领袖,但从学术而言,他认为蒋没有做校长的资格。在戏中,他仍想去赴宴,原因是他想吃宴会上的一道菜。这个人物的性格被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卞从周则是一个比较官方化的教授,他拥护政府,希望能够去赴宴。但他也并非那种昧着良心不顾事实的官方走狗,基本上仍可以认为是知识分子中偏右的类型。作者描写了这三个教授对蒋介石当校长的不同态度,通过是否去赴宴,是否给蒋公这个面子将各自的形象刻画出来。    更为可贵的是,戏剧作者对于一种真实存在的知识分子精神的把握。无论这三位教授有着怎样的差别,是拥护蒋还是反对蒋,总体上看,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价值,那就是知识分子人格的独立。他们并不把蒋介石请吃饭当作是皇帝的赐宴。即使是官方化的教授卞从周也没有这种倾向。这点恰恰是我们校史中最重要的精神传统,可惜多年来被我们所忽视了。在1949年后,知识分子经过了历次运动,大学中的精神传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举一个例子,在1950年代,南大生物系有一个教授,某个项目很有成就,正好毛泽东来南京接见知识分子,他就去了。回来之后,他激动地说:“我的手不能洗,你们赶快来握一握我的手,这是毛主席握过的手。”他的这种感受是真诚的。前不久,我读到一些知识分子回忆自己五十年代时的思想状态,那种如坐春风的幸福感。这些感受既是真实的,但又显得多么可笑和可悲。可是我们在1943年的中央大学的教授中看不出这种人身的依附,即便从和蒋介石关系不错的卞从周身上也很难看出来。作者把握住了这一点,写出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失去了的东西,写出了大学知识分子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这非常难得。同时,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她并不是通过抽象的说教,而是选择一系列的细节,充满了生活味道。尤其是对夏小山教授的塑造,写他既想吃火腿烧豆腐这道菜,因而准备去赴宴,又不赞成蒋当校长,因此要求蒋改掉请帖中的身份,显得非常生动。    在这三位教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教授,他们拥有自己的人格,他们看重自己的岗位,在统治者面前,他们能够保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坚持自由与独立的精神。用这样一个戏来回忆南大校史,我觉得确实做到了史中有戏,戏中有史。    二、才华与自由精神    该剧的作者温方伊,只有二十一岁,是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的本科生。现在正读三年级,能够写出这个戏,确实是不容易。在演出当天,吕效平教授引用了我的话说了关于才华的问题。我的确讲过这方面内容。我认为,就戏剧专业而言,研究和创作都离不开才华。但研究和创作需要才华的比重并不一样。做研究,恐怕有八分的努力,两分才华即可出成绩,但剧本创作和舞台实践所需要的才华比重则要大得多。    那么才华是什么呢?这很难说清楚,才华并不仅仅是指聪明,尽管它包含了聪明。有智慧的人并不一定有才华。我觉得,才华很可能是这样的东西:一个聪明的人,从对生活的感受中,发现了一种天然的合乎规律的价值观。有一些聪明人,知道编剧的技术,会写戏,但他却找不到这种价值观,或者说找到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效果就截然不同了。戏与别的艺术门类不一样,戏说到底是一种自由精神在公众面前的公开地、集体地亮相。这种自由精神,天生不会顺从现存的文化道德规范。简单地说,戏剧就是要在精神领域“倒点乱子”。规规矩矩的东西根本不配称做戏。俄罗斯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所讲的“狂欢化”恐怕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他强调的正是这种民间对官方的否定,一种造反的精神。人们很喜欢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士兵”,但人们不记得拿破仑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没有自由精神的士兵打不好仗”。实际上没有自由精神的人,一样编不好剧本。从这个二十一岁的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自由精神。    戏中,她所写的是两段生活,无论是1943年的那段,还是文革中的那段,离她本人都比较远,但她通过对一些资料的阅读,根据一些老师的回忆,比较真实地把握了这两段历史。更为可贵的是,除了表现历史的真实外,温方伊还能够用今天对生活的感受来观照那两段历史,使之与今天的现实发生碰撞。这一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我们看到的是历史,想到的却是今天的现实。演出中,我注意到现场观众的反应,他们用笑声表达对戏中内容的接受和赞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那句台词:中国政府腐败已是国际闻名的了。全场为之欢呼。这句话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事实上体现的是观众对当下现实的一种感受。观众对今天腐败的感受与戏中的历史呼应了。所以我觉得,才华就是指一个作者能够在把握历史的同时,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成功地表现出来。这一点可以说温方伊做到了。    从技术层面看,能够编写剧本的学生在很多学校可能都能找到。但是,并不是每个大学都能找到这样有才华的学生。有些人很聪明,能够写出一个干干净净有戏剧性的戏,但未必能够拥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南大为她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南大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和当前的状态,为她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如果这样的题材让北大的新左派教授来写,恐怕会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南大的传统。在20世纪初,南大与北大相比是比较保守的,当时的学衡派与新青年有过多次的论战,以至于人们或许以为南大缺乏自由的精神。事实上,有一点必须澄清,尽管在一些激进的口号上,学衡派的确与北大知识分子有分歧,但在对待现代化这一总体的要求上却是一致的。学衡派精通古文,熟悉外国,主张开放,尤其在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这一点上,和北大是一致的。我在校庆一百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立人为大学之本》,谈了南大的传统。尽管我们没有出现李大钊和陈独秀这些共产党的创办人,但在自由精神这一点上,在中国的现代化与启蒙这些方面,我们与北大从来都没有区别。    从1949年以来,中国大学的这种独立、自由精神一共经历了五次破坏。第一次是1952年的院系调整,南大的损伤可以说是最厉害,法学、社会学等等被认为是危险的学科都被砍掉,工科被分出去,整个被肢解了;第二次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凡是坚持大学精神的人,一旦公开地表露这样的观点,都被打成了右派;第三次是文革,全国性的大灾难,南大也不能幸免;第四次是在1989年后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前,这是我亲自经历的,感触极深,这几年推行极左的一套,对南大的科研教学的基本精神作了根本性的破坏;第五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今天仍然持续的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高校开始搞产业化,从一个教育机构变成了圈钱的工具。很多学校经过这些破坏后,大学精神便荡然无存了。但南京大学却依然保持着这个线索不断,仍能够不绝如缕地坚持着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时隐时现、时强时弱地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    在《怀念高华》的文章中,我提到了五次南大独立研究的立场与有关当局的矛盾:第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人尽皆知,这里不谈了;第二次是1980年代应学梨(蒋广学)对于农业合作化的批判,当时遭到“查处”,但现在看来,对的’是南大;第三次是许志英发文论述1919年为新旧民主主义分界线不准确,也遭到严厉批判,并有不少学界同仁迫于压力而来“围剿”许志英,而现在许的观点已成为学界公认的常识了;第四次是哲学系学生马丁(宋龙祥)谈市场经济的文章,受到指责和批判,现在马丁之说也已成了常识;第五次是1990至1992年,南京大学坚决抵制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发动的“清理文科”的政治运动。当时南京大学压力很大,但南大文科受到了保护,事后看来,这抵制是完全正确的,连教育部的人也不好意思再谈当年的“清理文科”之事了。这五次冲突正是南大精神传统的体现。即便在目前大学精神普遍萎靡的情况下,南大还能有这样的学生,写这样的戏,并且制作演出,为大家所接受,这也正好说明了南大自由精神仍然存在。    三、关于两个时段的对比    这个戏通过暗转的方法不断表现两个时段所发生的事。一个时段是讨论是否给蒋公面子去赴宴,另一个时段是表现1967年文革中知识分子的状态。从分量上看,文革的这段处理显得不够充分。    作者温方伊来见我的时候,我曾建议,描写这段历史最好应与当前知识分子的精神失落做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知识分子精神已经退化到怎样的程度,别说是一把手,就算是一个部级干部接见都会感到无限的光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判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过去我一直有花瓶情结,觉得给政府当花瓶很光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很喜欢领导重视”。记得在文革后期,我开始被重新使用。江苏省委的刊物《群众》约我写稿。我就按照当初“评水评红”的精神写了一篇文章。杂志编辑部告诉我说,这是省委书记许家屯亲自审阅定稿的,并且说我的文章写得很好。当时我感到受宠若惊。建国后,领导的欣赏、表扬、重视,对知识分子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动力,我当时就是这样的状态。    建国后知识分子从原先的独立精神,蜕变到对“领导”的崇拜,这是一个渐渐演变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知识分子的这种依附性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特产,在今天的西方社会很难看到。我曾读到一个报道,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一个会议,想要主动与一个青年握手,结果被那个青年断然拒绝。在我们中国,这种文人的依附性有着很长的文化传统,过去皇帝要召见,不管是怎样坏的皇帝,对于知识分子来说,都是极大的恩宠。但在1943年,情况已经所有不同,蒋介石请吃饭,教授们却开始讨论是否给他这个面子,这是带有极大主动性的行为。这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经过了20世纪初几十年的现代化发展,知识分子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所以我就想,能否将1943年的这段戏与今天知识分子的面貌做一个对比。这样的要求从编剧技巧上看恐怕有一些困难。1943年的教授到现在都已经去世了。现在的这个本子将时间选择在文革,我觉得对比性还是不够,处理得过于简单和表面。如果能把这一点改的更好一些,将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来发扬我们的大学精神。    2005年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说为什么我们在建国后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觉得钱学森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潜台词,他没有明说,但意思却已经很明确。建国后在我们的制度下,教育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独立、自由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培养不出人才。我想,这个戏也应当想办法将这点意思融入进去。

后记

南京大学也许是中国唯一一所有过90年戏剧艺术教育历史的大学。自1922年秋,曲学大师吴梅先生应国立东南大学’之聘,南归授曲,至上世纪40年代的陈瘦竹先生、70年代末的陈白尘先生先后来此教授外国戏剧和中国现代戏剧,薪火传递,至今不绝。南大的戏剧专业是全国最早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艺术学专业之一,陈白尘教授的三位高足弟子李龙云、姚远、赵耀民都是卓有成就的当代剧作家,国内的第一位戏剧学博士也诞生于此。但是直至2004年,南京大学才招收了第一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当时所以决定招收本科生,一是如我的导师董健教授(时任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所言,我们感觉到“一个没有本科的专业是会枯萎的”,二是我们希望从戏剧的学术研究更明确地同时进入戏剧的艺术教育,尝试使中国大陆的戏剧高等教育获得大学背景。    2006年南京大学在文学院内设立了戏剧影视艺术系,同年开始招收艺术硕士生(MFA)。由于我们每年只招收30名戏文专业的本科生,而硕士生的招生人数远多于本科生,这就使得我们有可能把本科生教学与硕士生教学衔接起来:一名在此合格毕业的本科生,如果他愿意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他是被“默认”具有攻读本专业硕士学位学力的。我们特别强调,本科生要以培养创作思维、掌握创作技能、开展创作实践为主,在课程设置上确保足够的创作类课时。在进入硕士生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才华类型确定或者创作,或者学术的不同发展方向,安排创作与学术投入的不同比例。    从2004级到2009级,我在本科生中讲授为时一学年,共计6个学分的“舞台剧写作”课,他们另外还有6个学分的“影视剧写作”课程。本书选编的剧本,都是我在课堂上收到的学生作业。《长生》的作者朱宜为04级,这是她的本科毕业创作。朱宜去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已经走上了职业编剧的道路。她在哥大的毕业作品是舞台剧剧本”I’m Moon”。我非常喜欢她的这部作品,组织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排练了这个戏,在南京演出20场,并参加了爱丁堡戏剧节。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生张慧在北京也制作了这个戏,在演出几场后被要求修改,不幸夭折,并由此影响到我们的《我是月亮》作为“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目进入上海演出。我相信,要不了太久,朱宜这部出色的剧作一定会被北京和上海接受。我的导师董健教授很欣赏本书选入的《长生》,他说该剧同时透出了“易卜生和契诃夫的气息”。《微观世界》作者赵秉昊为06级,我课堂上那些传统的说教永远跟不上他在《微观世界》里所展现的这种恣肆的“现代性”戏剧思维,他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攻读艺术硕士学位,我期待读到他的毕业作品。《纸桃》的作者何薇为07级,她也在北美学习创作,我不记得是哪一所大学了。《纸桃》改编自莫言小说《食草家族》里的部分章节。何薇同学做改编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食草家族》的作者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那时选择了莫言作品完全是出于狂热的喜爱。《纸桃》是一个相当传统的剧本,不前卫但是很美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充分考虑到剧场要求,把人的灵魂放到火上去烤的剧本,相对于小说母本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改编。这个剧本并没有提供新的思想、新的结构或者别的什么“当代”元素,但它提供了塑造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很大空间,如果有极“媚”、极“刁”、极“楞”的好演员,做出来一定动人!莫言已然“洛阳纸贵”,演出他作品的权益谈判大概很复杂了。本书唯一的戏曲剧本《歌尽桃花扇底风》的作者任淼也是07级,她现在留校读研,似乎正一天天走向学术,看戏的热情随未变,写戏却不大听她说起了。我听说越剧《玉卿嫂》最初并不是方亚芬主演,因为她的老师袁雪芬觉得越剧还是要重伦理,女子偷养小男人以至于凶杀的故事应该不属于越剧,后来为了救场,老艺术家才网开一面,放出了方亚芬。实际上袁雪芬的这个看法,不单特别地符合越剧传统,也一般地符合所有戏曲的传统。传统戏曲与伦理同步,不逾伦理边界,敢演同性恋,能演同性恋本身就需要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任淼剧本的立意就有创新,何况她写得也较美。但这个剧本还缺乏说服力,必须在情节和情境上做得更强烈它才有可能被接受。它需要高潮!《人间童话》的作者杨小雪为08级,她去了法国,也是学编剧。我一直想自己做她的这个戏,甚至有了许多舞台构思,例如,我想用三四岁的幼童来扮演夹竹桃和金鱼,把让孩子琅琅地说出他们显然完全不懂的话当作艺术的“陌生化”手段,再例如……《无题》的作者上官琦悦、《三国小戏二枚》的作者田晨、《婚礼》的作者张明珊、《谋杀歌谣》的作者刘天涯和《蒋公的面子》的作者温方伊都是2009年作为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类”考生入学的。《谋杀歌谣》由我指导的博士生、韩国导演张姬宰执导,今年五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黑匣子剧场上演。这部非现实主义的戏剧不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只知模仿生活的演员能够胜任表演的,剧本和导演的意图都未能从这次演出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我希望这个戏有一天能够被一群能歌善舞、超越“模仿”的现代演员“狂野”地表现在剧场。喜剧《蒋公的面子》是献给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的作品,今年5月校庆期间由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演出五场,随后报名参加中国剧协在上海操办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遭拒,自10月23日至12月16日在南京演出30场,大约10场演出后,竟然逐渐地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甚至有远自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的观众慕名专程来南京看戏。目前这个戏已经接到西安、上海等地的商演邀请。    我在《蒋公的面子》演出谢幕时说:“中国剧协拒绝这部戏并不是由于它的疏漏,而是根据它的逻辑。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中国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是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它所以在剧场受到欢迎,不过是因为它接受了普世的戏剧观,使戏剧回归了戏剧。”我在这里所说的《蒋公的面子》的高度,并不是说的它作为成熟的艺术品的价值高度,而是说的它在当代中国所表现的精神自由的高度。戏剧是精神的产品,虽然不能说精神自由必然地产生成熟的戏剧作品,但是真正的戏剧作品肯定只能是自由精神的产物。精神的自由,是戏剧生产绝对必要的条件!    本书所选的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未满22岁,因此它们都是很不成熟的习作,比起专业技巧上的幼稚来说,它们的作者在生活上缺乏起码的历练和积累是更致命的弱点;第二,非常可能也正是因为作者们年轻,他们的艺术想象大胆地进入了当代中国主流戏剧视为“雷池”的精神空间。    我在教学中,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应该侧重于要求同学们模仿戏剧史上的优秀范文,把戏剧写作的传统规范和技能传授给他们,还是应该侧重于激发他们审视自己的内心,鼓励他们的自由想象,要求他们表达深藏于心的真实焦虑?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的是前者,但我在香港和美国留学的学生们告诉我说,他们的洋人老师教他们的方式是后者。    我的教学基本上是一件给我自己和我的学生同时带来痛苦的工作。我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编剧老师,我不知道,如果我有能力改换一种方式,能否把我的学生教得再好一点?    本书是我六年“舞台剧写作”本科课程教学的一点记录,检点这些课程作业,我心中的不安大于欣慰,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更胜任我的教学工作啊!不知在我已经所剩无多的教学岁月里,会不会有一天可以对自己说,“现在我能够驾驭这门课了”?    吕效平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戏剧影视艺术系系主任)    2012年12月20日

内容概要

后记(节选)
吕效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博导)
……本书选编的剧本,都是我在课堂上收到的学生作业。
《长生》的作者朱宜为04级,这是她的本科毕业创作。朱宜去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已经走上了职业编剧的道路。她在哥大的毕业作品是舞台剧剧本“I’ m Moon”。我非常喜欢她的这部作品,组织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排练了这个戏,在南京演出20场,并参加了爱丁堡戏剧节。中央戏剧学院的博士生张慧在北京也制作了这个戏,在演出几场后被要求修改,不幸夭折,并由此影响到我们的《我是月亮》作为“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目进入上海演出。我相信,要不了太久,朱宜这部出色的剧作一定会被北京和上海接受。我的导师董健教授很欣赏本书选入的《长生》,他说该剧同时透出了“易卜生和契柯夫的气息”。
《微观世界》作者赵秉昊为06级,我课堂上那些传统的说教永远跟不上他在《微观世界》里所展现的那种恣肆的“现代性”戏剧思维,他正在哥伦比亚大学戏剧系攻读艺术硕士学位,我期待读到他的毕业作品。
《纸桃》的作者何薇为07级,她也在北美学习创作,我不记得是哪一所大学了。《纸桃》改编自莫言的小说《食草家族》里的部分章节。何薇同学做改编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食草家族》的作者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那时选择了莫言作品完全是出于狂热的喜爱。《纸桃》是一个相当传统的剧本,不前卫但是很美好。我认为这是一个充分考虑到剧场要求,把人的灵魂放到火上去烤的剧本,相对于小说母本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剧改编。这个剧本没有提供新的思想、新的结构或者别的什么“当代”元素,但它提供了塑造男女主人公性格的很大空间,如果有极“媚”、极“刁”、极“楞”的好演员,做出来一定动人!莫言已然“洛阳纸贵”,演出他的作品的权益谈判大概很复杂了。
本书唯一的戏曲剧本《歌尽桃花扇底风》的作者任淼也是07级,她现在留校读研,似乎正一天天走向学术,看戏的热情虽未变,写戏却不大听她说起了。我听说越剧《玉卿嫂》最初并不是方亚芬主演,因为她的老师袁雪芬觉得越剧还是要重伦理,女子偷养小男人以至于凶杀的故事应该不属于越剧,后来为了救场,老艺术家才网开一面,放出了方亚芬。实际上袁雪芬的这个看法,不单特别地符合越剧传统,也一般地符合所有戏曲的传统。传统戏曲与伦理同步,不逾伦理边界,敢演同性恋,能演同性恋本身就需要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讲,任淼剧本的立意就有创新,何况她写得也较美。但这个剧本还缺乏说服力,必须在情节和情境上做得更强烈它才有可能被接受。它需要高潮!
《人间童话》的作者杨小雪为08级,她去了法国,也是学编剧。我一直想自己做她的这个戏,甚至有了许多舞台构思,例如,我想用三四岁的幼童来扮演夹竹桃和金鱼,把让孩子琅琅地说出他们显然完全不懂的话当作艺术的“陌生化”手段,再例如……
《无题》的作者上官琦悦、《三国小戏两枚》的作者田晨、《婚礼》的作者张玥珊、《谋杀歌谣》的作者刘天涯和《蒋公的面子》的作者温方伊都是2009年作为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类”考生入学的。
《谋杀歌谣》由我指导的博士生、韩国导演张姬宰执导,今年五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黑匣子剧场上演。这部非现实主义的戏剧不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只知模仿生活的演员能够胜任表演的,剧本和导演的意图都未能从这次表演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我希望这个戏有一天能够被一群能歌善舞,超越“模仿”的现代演员“狂野”地表现在剧场。
喜剧《蒋公的面子》是献给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的作品,今年5月校庆期间由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演出五场,随后报名参加中国剧协在上海操办的“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遭拒,自10月23日至12月16日在南京演出30场,大约10场演出后,逐渐地竟然也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甚至有远自上海、北京、成都、深圳的观众慕名专程来南京看戏。目前这个戏已经接到西安、上海等地的商演邀请。
我在《蒋公的面子》演出谢幕时说:“中国剧协拒绝这部戏并不是由于它的疏漏,而是根据它的逻辑。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是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它所以在剧场受到欢迎,不过是因为它接受了普世的戏剧观,使戏剧回归了戏剧。”我在这里所说的《蒋公的面子》的高度,并不是说的它作为成熟的艺术品的价值高度,而是说的它在当代中国所表现的精神自由的高度。戏剧是精神的产品,虽然不能说精神自由必然地产生成熟的戏剧作品,但是真正的戏剧作品肯定只能是精神自由的产物。精神的自由,是戏剧生产绝对必要的条件!
这本书所选的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的作者没有一位在创作它们时年龄超过了22岁,因此它们都是很不成熟的习作,比起专业技巧上的幼稚来说,它们的作者在生活上缺乏起码的历练和积累是更致命的弱点;第二,非常可能也是因为作者们年轻,他们的艺术想象大胆地进入了当代中国主流戏剧视为“雷池”的精神空间。

书籍目录

代序:献给校庆的精神美餐——看话剧《蒋公的面子》有感 /董健
长生 / 朱宜
微观世界 / 赵秉皓
纸桃 / 何薇
歌尽桃花扇底风 / 任淼
人间童话 / 杨小雪
无题 / 上官琦悦
三国小戏两枚 / 田晨
婚礼 / 张玥珊
谋杀歌谣 / 刘天涯
蒋公的面子 / 温方伊
后记 / 吕效平

编辑推荐

《青春戏剧档案》收录的十部经典创作剧目,有选取历史题材的《歌尽桃花扇底风》、《三国小戏二枚》、《纸桃》、《蒋公的面子》,有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长生》、《人间童话》,也有探究生命、价值、死亡的《婚礼》、《谋杀歌谣》、《微观世界》等。其中《蒋公的面子》更是作为南京大学110周年的校庆大剧引人注目,目前更是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巡演。 对照著名导演孟京辉的《先锋戏剧档案》,《青春戏剧档案》或显稚嫩,但是其中展现出的新一代戏剧新势力的思考和才华,熠熠发光、不容小觑。

作者简介

头发乱了的年代,无处安放的青春。南京大学戏剧专业的学生,用他们的激情与想象,在戏剧舞台上书写着他们的青春。本次收录的十部经典创作剧目,有选取历史题材的《歌尽桃花扇底风》、《三国小戏二枚》、《纸桃》、《蒋公的面子》,有以现代生活为背景的《长生》、《人间童话》,也有探究生命、价值、死亡的《婚礼》、《谋杀歌谣》、《微观世界》等。其中《蒋公的面子》更是作为南京大学110周年的校庆大剧引人注目,目前更是在全国多个城市展开巡演。
对照著名导演孟京辉的《先锋戏剧档案》,这部《青春戏剧档案》或显稚嫩,但是其中展现出的新一代戏剧新势力的思考和才华,熠熠发光、不容小觑。


 青春戏剧档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其实比起大名鼎鼎的《蒋公的面子》我更喜欢赵秉皓的《微观世界》我会到处说?
  •     算不上好,但作为本科生已经相当难得
  •     才看了第一章 第一次看戏剧 喜欢上了这种形式
  •     谋杀歌谣很重口,简直是恐怖片子。其余大多是悲剧,长生和蒋面是最初读的两篇,极好。
  •     虽然稚嫩,但作为大学生的作品毕竟已算是不错的了。除《蒋公的面子》外,对《歌尽桃花扇底风》和《三国小戏两枚》的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
  •     喜欢这本书,挺好的。
  •     赶不上巡演就只好读了剧本,《蒋公的面子》确实写的有趣,而且脚注里的剖析太准了,温同学真是心细且做足功课。本书收录的其他几个本子也不错!
  •     沒全看完。除了《蔣公的面子》,《長生》《謀殺歌謠》《微觀世界》幾篇也寫得都不錯啊。以及偶然發現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Staging like teen spirit..............
  •     吕老师假期里推荐之啊。推荐里面的《人间童话》。
  •     《蒋公的面子》好吗?
  •     吕公的面子吧。「微观世界」与「谋杀歌谣」证明书没白买。不过没有一个既美又走心的戏。
  •     《纸桃》改编自莫言的《食草家族》,莫言写的作品官方永远不会认可的,他写的故事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或者历史本来就是这样,只是我们不敢不愿相信?
  •     刚刚读了@Dreamingkitty 贵校戏文专业的学生作品集,好几次忍不住在自己房间里大呼好看!朱宜真的是天才啊,<长生>竟然只是本科作品,灵气浸透纸背!想看<我是月亮>想的茶饭不思抓耳挠腮!<蒋公的面子>单读起来能闻到"灵魂在火上烤"的肉香,可惜一直没有缘分看现场,不知道出来的效果如何了。
  •     天赋这种东西,有没有一目了然。真可怕。
  •     逛博雅堂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w 意外从书堆里翻出这本书后,今天也不想再逛了,急急忙忙买下来。回来时傻笑了一路,说好的要学习要写作业呢?头一次读《蒋公的面子》全本,开心w
  •     教学作品集结出版见过,也做过,做的这么精致的第一次见。
  •     很带感
  •     一本很文艺小清新的书,很喜欢
  •     温方伊的才气确实是独特的。
  •     吕效平在《蒋公的面子》演出谢幕时说:“中国剧协拒绝这部戏并不是由于它的疏漏,而是根据它的逻辑。如果你知道中国当代戏剧的现状,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在当代戏剧中的少有高度;但是如果你知道世界戏剧的状况,你就知道《蒋公的面子》到底还是三年级本科生的习作。它所以在剧场受到欢迎,不过是因为它接受了普世的戏剧观,使戏剧回归了戏剧。”我在这里所说的《蒋公的面子》的高度,并不是说的它作为成熟的艺术品的价值高度,而是说的它在当代中国所表现的精神自由的高度。戏剧是精神的产品,虽然不能说精神自由必然地产生成熟的戏剧作品,但是真正的戏剧作品肯定只能是精神自由的产物。精神的自由,是戏剧生产绝对必要的条件!这本书所选的作品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的作者没有一位在创作它们时年龄超过了22岁,因此它们都是很不成熟的习作,比起专业技巧上的幼稚来说,它们的作者在生活上缺乏起码的历练和积累是更致命的弱点;第二,非常可能也是因为作者们年轻,他们的艺术想象大胆地进入了当代中国主流戏剧视为“雷池”的精神空间。
  •     冲着《蒋公的面子》来的。确实是部好戏,尽管仍有待完善之处。也很喜欢《长生》、《人间童话》。
  •     喜欢长生,人间童话和蒋公的面子。
  •     喜欢《纸桃》《人间通话》《蒋公的面子》
  •     跟其他三个宝贝一起到的,快递速度很给力在广州,前一天傍晚下订单,第二天中午就到了包装很严实,箱子里还有两个充气防撞袋书拿出来跟在书店买回来的一点没差,但价钱划算多了果然爱藏书就是要上亚马逊。至于书是还没有看,但相信不会让我失望总而言之:满意!
  •     《蒋公的面子》,《人民文学》2013年6月 | 已上传,http://t.cn/zQS54dO
  •     这算是南大戏文专业学生的作品集,和《蒋公的面子》水平相当的也有几篇。唯独《蒋公的面子》如此轰动,可见抓住潜藏在时代中的精神需求是一种宝贵的天赋。
  •     学生笔下,毕竟精选,所以都是能看出点味道的文字,但多少让人想到某一部读过的本子。《蒋公的面子》放在其中,好处就在有自己的风格——不仅仅是思考、技巧、语言、结构。
  •     序言很好,把戏剧上升到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真正大学精神的弘扬
  •     郁闷了好久,我知道我是多没有才华
  •     《蒋公的面子》百场庆的时候见过吕效平老师本人,气质超好。这本书全是吕的学生的作品,《蒋公》自不用说,此外我最喜欢的是《长生》和《人间童话》,特别是后者,简直哲学啊。
  •     一头一尾的《长生》和《蒋公的面子》很好,都涉及到了文人独立性问题,深刻。中间的剧本风格迥异,水平也明显有高低
  •     里面的《蒋公的面子》不错,最近央视新闻播了很多次这个介绍。
  •     除了蒋公,里面还有几篇也很棒啊
  •     很满意!就是有点慢。
  •     除了《蒋公》不敢评之外,只剩《人间童话》有点意思。有的太做作,有的太莎士比亚,佳构剧真的好玩吗?
  •     通过长生能感觉到朱宜的天赋盎然;人间童话很有诗意真美,谋杀歌谣可以看出刘天涯的个性偏好;纸桃整体上成熟,蒋公的面子有名气;歌尽和三国古风出众,无题和婚礼各有特色。《微观世界》那三人对话的片段令我印象比较深刻…
  •     书里收录了《蒋公的面子》剧本,上次去剧院看了这部戏,好想要这个剧本的说。
  •     读了蒋公的面子,十分有意思的剧
  •     后生可畏
  •     董建先生的序和吕效平先生的后记都值得认真一读。
  •     作为一帮在校的学生能写出像周郎顾和蒋公的面子这样的戏实属不易
  •     除了书的一角被折。其他还是蛮不错的,值了!
  •     本来只想给三星 为了后记加一星 个人认为其他几个本根本无法和蒋公的面子相提并论
  •     其实只是为了《蒋公的面子》
  •     读了《长生》、《歌尽桃花扇低风》、《三国小戏两枚》、《蒋公的面子》四个剧本。《长生》属于渐入佳境型的,董健前言里提到北京排演该剧本被强制修改而夭折,大概是受到老而不死寿则多辱的“默林”原型家属的抗议了吧。《歌尽》只是形式感强,故事不过是《霸王别姬》的女性版,不算有新意,而且遣词使字仍欠文雅,显示了一个才学不足以驾驭剧本的作者形象。《蒋公的面子》很有意思,改天也许会专门为火腿烧豆腐写篇东西吧。我离家太久,也不记得本乡那足与金华火腿媲美的滋味了。
  •     都是很好的剧本,而且都是比较新的。特别喜欢第一篇的《长生》,看起来特别有感觉,有很多可以借鉴学习的东西,棒!
  •     《蒋公的面子》,最赞语言的时代感。
  •     噗哈哈,虽然买的书2周都还没有送到,但是亚马逊上价格已经从35飙升到50了,这本书是有多抢手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