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200904376
作者:[法]卡特琳·梅耶尔
页数:664页

内容概要

卡特琳·梅耶尔(Catherine Meyer),法国著名编辑,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作者简介

本书是2005年度法国第八大畅销书。本书是由欧美10个国家的40位专家学者所撰写的,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全面评价的批判文集。本书作者根据当代科学哲学的观点和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精神分析不是科学的理论,也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有伪造资料以欺世盗名,贻误患者而不正当牟利之嫌。当然,本书作者也充分肯定了弗洛伊德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此外,本书还认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之后所发生的当代神经科学的革命、精神药物的发展和诸多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日期:2008-04-04 作者:江晓原,刘 兵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看到这本《弗洛伊德批判》,我一下想到好几个问题。首先是“社会科学”这个习惯说法。以前我曾经发表过关于此事的看法,认为这个说法甚至可以废除,还是用“人文学术”这样的表达更好,结果还遭到某些科学主义人士的批判,因为他们希望将科学方法应用到一切方面。当人们带着这种期望来看待人文学术时,当然愿意将人世间所有学科都以“科学”名之,所以人文学术就叫“社会科学”,人文学术研究的项目也叫“科研项目”,而“什么什么是一门科学”的说法也就可以加到几乎一切学问之上。按照这样的思路,“弗洛伊德学说是一门科学”的说法似也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弗洛伊德学说了——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施蛰存等人就开始创作反映弗洛伊德思想的历史小说了。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所有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都已引进中国,我们甚至开始习惯于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相提并论,视之为对20世纪人类社会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国内出版物中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批判是相当少见的。我惟一注意到有人从波普尔的学说出发,指出由于弗洛伊德学说是不可证伪的,所以它没有资格进入科学的殿堂。这样看来,这本全面批判弗洛伊德学说的《弗洛伊德批判》,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就很有点“大开眼界”的作用了。弗洛伊德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有一本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书,恰恰也是对弗洛伊德理论以及主要以其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史学进行“科学主义”批判的著作,即美国人斯坦纳德所著的《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那本书早在1989年就出版了,但当时在国内似乎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当然,当时读到那本批判弗洛伊德理论的书,一方面好像被其有关弗氏理论不“科学”的论证说服,而另一方面,又因为对心理史学颇感兴趣,又不能那么轻易地放弃弗洛伊德的全部理论,因而似乎处于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其实,说到这里,有许多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如:我们如何定义科学,科学的定义是否有宽有窄,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究竟如何,人类在认识自然以及人类自身时,需要用到什么知识?这些认识是否一定限定于惟一一种类型?这样的认识是否可以是多元化的?在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中,才可能对弗洛伊德的学说给出定位。随着对“科学”定义的宽窄不同,弗洛伊德学说的“科学”资格也就可能得到或失去,但这归根结底只是定义问题。而这本书中对弗洛伊德学说的批判,则是试图从根本上质疑和否定弗洛伊德学说。例如,本书第一部分就对弗洛伊德学说当初形成的某些基础性案例,诸如著名的安娜•O小姐的病例等等,进行质疑和否定。这一部分给我的感觉是:关于这些问题的争论,本来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只是后来弗洛伊德学说大行其道之后,这些争论就渐渐被人们遗忘了。如今本书作者们重提旧案,再次对这些争论进行考察。当然,仅仅否定安娜•O小姐的病例等等是不够的。要批判弗洛伊德,就不可避免地要对弗洛伊德学说后来为何能够如此盛行作出解释。而这就是本书第二部分试图完成的任务了。我想,多年之后,这种探索基础性案例真实性的困难会很大,而且,也许更属于心理学史家们的工作了。但正如你说的,要对为何弗洛伊德学说后来如此盛行做出解释,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在科学界,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即一种理论的提出,在其初始阶段,也许建立于其上的出发点和相关依据,后来人们会发现是有问题的。但这样的理论却并非因提出时依赖基础的不恰当而被抛弃,甚至会在后来流行起来,被后来的研究者重新给予新的基础。因而,当弗洛伊德理论在后来如此流行时,当它被众多的心理分析医生所用作理论基础时,到底它是否起到过有效的作用?因为确实很难设想,当一个从根基上有问题或者根本就不成立的理论,会在如此长的时间中一直蒙蔽如此众多的医疗实践者和被实践者(也即患者)。不过这又会涉及到何为一个理论的有效性的检验标准的问题。而当说到检验标准的问题时,就无法回避何谓科学,以及按照哪种科学的标准进行检验了。比如说,我觉得,许多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批判的人,采取的标准正是那种当代精密的实证科学的标准。而问题又在于,偏偏弗洛伊德本人最先用科学来指称其学说(见该书256页)。于是,也就有了将其学说作为伪科学的批判。这就是我以前常说的“伪科学皆自成其伪”了。弗洛伊德自己说过“精神分析是一门科学”这样的话,当然变成授人以柄。其实在今天看来,世间不是只有科学才具有存在的价值,承认精神分析不是一门科学,并不妨碍它仍然是一门学问。不过,这本书给我的印象,颇有些像是弗洛伊德敌人的一面之辞。作者们将弗洛伊德描绘成经常撒谎、嫌贫爱富、趋炎附势、自我包装的伪学者。而他的学说又都是建立在虚假病例和谎言上的胡说八道,既不能治愈病人,也不能在分析小说电影时带来什么积极作用。如果真是这样,弗洛伊德学说怎么可能在全世界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难道全世界的学者都是弱智?随着我对本书的阅读接近尾声,我对弗洛伊德的同情反而滋生。我觉得本书基本上是“主题先行”的产物——已预先定好弗洛伊德的罪,然后去寻找罪证。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对于本书提出的“没有精神分析,人们可以更好地思考、生活和发展”,我想你肯定不会同意,弗洛伊德的学说之所以在全世界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并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自然也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价值所致,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对于这样的学说,是有其需求的,而它也恰恰满足这些人类需求。回到我们的主题,那么,结论显然就是:如果没有弗洛伊德,人类恐怕未必能生活得更好。如果用肯定句来讲,那就是,因为有了弗洛伊德,人类会生活得更好些。
  •     这本书看的速度很快,因为前半本书基本上就是在说弗洛伊德的案例不对,后半本书则是一些人在发表自己对自己精神分析师的不满。看过的收获是知道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反对佛洛依德,不过身为中国人对他们的批判方式感觉异常诧异。就算佛洛依德的所有案例都是错的,并不代表他的结论就是错的,换个说法,神偶尔也会从他信徒的嘴巴里透露出一点儿天机...就算佛洛依德只是一个作家,但是他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如果佛洛依德说的都是假的,那么就是弗洛伊德的书出了之后,很多人都被书改变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暂且不说,这种批判异常的..为了批判而批判....至于后半的对精神分析师不满的...那是精神分析师个人的操守,职业道德等等有问题...干佛洛依德毛事..难道王阳明还要对心学发展出狂禅负责么,什么逻辑!
  •     那些不懂分析的人看与不看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却别。那些理解精神分析、正在进行着分析的朋友,我到是推荐翻翻。至少可以从反面印证一些自己正在探索的东西,如果存在一种精神分析的科学性,那就正在这里发生吧。想起电影《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在接受审判时,无论舆论和正义倒向哪一边,最后程蝶衣只淡淡地说了句:“要是青木还在的话,京戏已经传到日本国去了。”因为,青木是懂京戏的。对于,真正懂得精神分析真谛的人来说,我想那些简单的证明和反驳是可笑的,那就一如既往地沉默吧,当然还有一个无限精彩的生活。如果有一个回应,那就是:喝咖啡去!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粗粗看了一下,是在没兴趣看下去了
  •     这本书很像是弗洛伊德的反对者支持的观点,将弗洛伊德变成一个伪学者。而他们的学说又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能够治愈病人的伤口,却不能治愈伤痛。
  •     书店,看了大意和感兴趣的章节。
  •     08:人身攻击好玩么= =
  •     just don't like...
  •     想起前段时间看《对伪心理学说不》以及《高明的心理助人者》,那两本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精神分析,但这一本,好像目的不是否定精分,而是否定弗洛伊德这个人,从这一点讲,不值一看。因为一个理论,尤其是经过了漫长发展与变革已经大不相同的理论,不因其创始人的人品而价值贬低吧。
  •     读到一半时突然想到,刻意花时间来批判精神分析,和供奉精神分析没有区别,一个人的财富在哪里,他的心就在哪里。人的财富,就是时间。所以掷下这本书,后面的部分都没有打印。
  •     佛洛伊德
  •     很棒~尤其是“精神分析如何避免批评”这一部分 粉转黑的杀伤力果然不是一般的强啊!!
  •     走下神坛的弗洛伊德,别人丢下的国人视之如获至宝,我觉得写得很好,收罗了很多博士论文,既然是批判,那就得从逻辑上到形式上逐一梳理。
  •     这便是辩证的过程,但谁也无法否认弗洛伊德的影响
  •     ...纠结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