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08644751
作者:导读 关瑞至,译注 梁满仓 关瑞至

内容概要

导读
关瑞至
伦敦大学学士(主修哲学),香港科技大学哲学硕士及博士(分析哲学)。曾于香港公开大学任教中国哲学。现任明爱白英齐专业学校讲师,并在香港理工大学教授伦理学。

书籍目录

《人物志》导读
原序
上卷
九征第一
体别第二
流业第三
材理第四
中卷
材能第五
利害第六
接识第七
英雄第八
八观第九
下卷
七缪第十
效难第十一
释争第十二
名句索引

作者简介

《人物志》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是此书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
此书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是此书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关瑞至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新《条例》要求: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加强对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科学发展实绩、作风表现、廉洁自律情况的考察,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干部。 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 ……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古代是如何选拔和考察领导干部(官员)的呢?或许有人会回答: 谁都知道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谁八股文做得好,谁就当大官吧啦吧啦……那好,问题是,在隋唐科举制兴起以前,我们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呢? 中学历史学得好的朋友可能还记得魏晋时期有个九品中正制,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完全有士族高门把持着官员阶层的任免考察。而语文好的朋友,如果当年让背的课文还没有完全忘光的话,或许能模模糊糊记得汉朝乐府诗中有段脍炙人口的诗歌: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是在讽刺汉朝的选拔官员制度——察举制,在东汉末年变味以后的景象。难道,我们古代人才选拔的时候都这么黑暗,要么是靠表(zhuang)演(bi)的举察,要么是靠品(guan)行(xi)的九品中正制,再不就是完全脱离实际,一考定终身的科举吗?难道就没有真正看重人才的时代吗? 答案是有的,就是这本《人物志》成书的时代,东汉末年,曹操曾因痛感人才难得,于是颁布三份惊世骇俗的求才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武三诏令”,在这三份诏令中,曹操指出“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并且公开询问天下有没有“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有没有“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之人,他要一并笼络,而成其霸业。这个时候,刘劭和他的《人物志》脱颖而出,一直历经千年,依然有着它的珍贵价值。人物志是一本什么书《人物志》是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 )。算是我国第一本人才鉴定宝典,不仅解答了什么是人才,为什么要区分人才,都有哪些不同种类的人才等问题,还根据作者的自身经验,回答了如何去考察鉴定和发现人才的程序性问题。作者从人的外在特征,判断内在的天赋才能,除了最高境界的“圣人”外,其他人物因自身气质对于中庸有所偏离,有过和不及两种,具体细分成六大类,细数其优缺点。依照不同的才性,刘劭将人物分为”兼德”、”兼才”、”偏才”等三类。透过德、法、术等三个层面,依其偏向,又可分为”十二才”,即:清节家 法家 术家 国体 器能 臧否 伎俩 智意 文章 儒学 口辩 雄杰依其才能不同,适合担任的官职也不同。这一点弥足珍贵,比起当下某些段子手说过的玩笑话:当下的领导干部,不出事的时候都是孔繁森,出了事全是王宝森!看似玩笑话,其实,在提拔干部考察材料里面,哪个不是溢美之辞满篇,缺点轻描淡写或细枝末节?这种求全责备式的好干部选拔标准,甚至不如1700年前的刘劭来的明白!《人物志》如何考察分析干部说起“唯才是举”,这句话并不符合我们当下的主流观点,现在我们选人用人基本原则,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条中就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这个原则在2002年的时候叫做“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而早在1700多年前,刘劭在他的《人物志》中就已经将才、德并列标举,作为拔选人才的标准。在《人物志》中,最高等级的人是圣人,中和而平澹无味,因为已经超出一般的境界,反而可遇不可求。所谓中和,在于兼具「平澹」与「聪明」两种层次,聪明为才,而平澹则是生命所展现的境界,包括但不单纯是道德修养的层次,更是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综合考量下的那种豁达。除中和外,其馀为偏至之材。这种人才观和当下一脉相承。《人物志》中对于人才观察更是别具一格。先是在“九征”篇以外表、言行、举止去观察人格(大致印象),又在八观中着眼于具体场景,全面观察人才深层次的人格、才能、情感、意志、气质、个性、动机等内容。八观者: 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 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 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 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 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 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 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 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这种全面分析干部的方式,即便是间隔1700年的时空,依然不感觉落后过时!《人物志》对我的感受。这本《人物志》好几年前公务员局的阿钊推荐我看的,我最近才刚刚看完实在有些惭愧,同时对政府机关竟然有这样勤奋好学的公务员朋友感到钦佩!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层次都不高,所以看这本书比较的肤浅,只能从自己的视野和角度去消化和理解。这本书介绍的人才考察理论和方法让我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对当下的人才选拔机制有了更高维度的认识。比如我们当下国家机关公务员队伍,以综合管理类公务员为主体,至少对于大多数省、市、县职能机关公务员来说,更多的是一些事务性工作的岗位要求,用《人物志》上的概念,应该是:本于事能,其道辨而且速。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异;已达也,为官司之所任。其功足以理烦紏邪。这是伎俩之业的需求,而我们的选拔任用机制,即便是选拔郡县长官、乃至方面大员、封疆大吏,也都是从这个群体中选拔,因此在人职业发展的前期和后期,要求和标准大相迳庭,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对人才的选拔工作中将会造成干扰和矛盾。这可能是今后公务员人员分类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优秀的古代领导干部任用考察条例
  •     这个版本让人看着通透!2016-3-13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