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最后的小孩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17701479
作者:理查德·洛夫 (Richard Louv)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理查德·洛夫(Richard Louv)是 2008 年奥杜邦奖章的获得者——这个奖章之前的获得者包括《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森、《马语者》导演罗伯特·雷德福、美国总统卡特、博物学家爱德华·O·威尔逊。洛夫已经写了七本书,现担任“儿童与自然网络”(www.cnaturenet.org) 的主席,也是“儿童和自然全国论坛”名誉联合主席。他为《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及众多的报纸杂志撰稿。他接受过诸如“早间秀”“早安美国”“今天”“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全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早间播报”“新鲜空气”“国家谈话”等众多电视、广播媒体的采访。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Part 1 儿童与自然的新型关系
1.自然的礼物
“有插座的地方”
2.第三边疆
旧边疆消失,新边疆出现 / 第三边疆的特征
3.自然游戏非法化
里克先生的社区引发的思考 / 测量去自然化的童年 / 自然缺失症
Part 2 为什么儿童(以及我们自己)需要自然
4.爬上健康之树
费伊大道延长线上的“灵魂” / 亲生物性和心理健康 / 恢复自然化健康童年
05.感觉生命:大自然VS无所不知的脑袋
森林里的少年 / 丧失感觉 / 文化自我中心主义的兴起 / 无限大的宝库
06.第八智能
自然智能:注意力 / 回归感觉 / 树上的教室
07.孩提时代的天赋:自然如何培养创造力
大自然和著名的创始者 / 自然、创造力和令人着迷的地方 / 诗人的游乐场
08.自然缺失症和恢复性环境
恢复性环境 / 自然的“利他林” / 用棍子去触天
Part 3 好心的结果:为什么约翰尼和珍妮不再出去玩了
09.时间和恐惧
在自然中度过时光不是闲着
10.恐惧症候群归来
吓傻了 / 当自然变成妖怪
11.贫乏的博物学知识:教育阻碍孩子亲近自然
解释生态恐惧症 / 硅信仰 / 博物学之死
12.未来的自然守护者从何而来
欢迎光临虚拟国家公园 / 濒危的环保主义者 / 未来的童子军 / 依恋理论
Part 4 自然与儿童的重逢
13.把自然带回家
把热情当礼物 / 无聊小传 / 后花园里的自然与林中漫步 / 挤出时间
14.应对恐惧的智慧
自然中的超觉:加强自信的本能 / 家长们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 探察冰,发现美
15.乌龟的故事:把自然当做品德老师
钓鱼和打猎 / 野外采集及从拿到看的转变 / 不是互联网,而是海洋
Part 5 丛林黑板
16.自然学校改革
在真实世界里的学习 / 詹姆斯和大萝卜 / 生态学校 / 高等教育、生态素养以及博物学的复兴
17.野营复兴
为什么投入有意义 / 儿童生活保护区
Part 6 仙境:开辟第四边疆
18.撒切尔法官的教育:自然游戏合法化
自然侵权行为改革,及其他修正错失 / 不要放弃
19.城市野生化
“动物园城市”运动兴起 / 绿色城市主义:西欧案例 / 回归绿色美洲 / 荒地的彻底改造:为孩子着想的绿色城市设计 / 为了儿童及其他生物对城市进行健康规划 / 想象一座新城
20.野性在哪里:新回归土地运动
更好的生活方式 / 美好的新草原 / 生态之出埃及记 / 乡村地区的绿色城镇 / 公元2050年
Part 7 感受惊奇
21.儿童灵性需要自然的滋养
证据 / 以信仰为基础的环境主义、科学,以及我们的下一代 / 上帝和自然母亲
22.浴火重生:发起一场运动
播种时代 / 乐观的理由
23.一切仍在继续
阅读指南
田野笔记:一场运动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如何参与
我们能够采取的100个行动
写给孩子和家庭的自然行动 / 对转化我们社区的一些建议 / 给企业家、律师和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建议 / 教育工作者、父母-教师团体、学生能够推动自然学校改革做的事 / 政府的目标 / 掀起运动
讨论要点:写给阅读小组、教室及社区讨论的问题
成年人 / 孩子和青少年 / 社区群体
参考文献
人物索引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图书推荐】
“老爸,为什么你小时候比起我们现在要有趣得多?”
洛夫的孩子向他发出这个疑问。这也是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常常会感慨的变化,我们常常追想小时候的自然游戏和生活环境,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社会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对于这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还不明白,对它的影响所知更少。
我们将孩子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自己构建的安全世界中,竭尽心力地为孩子们提供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优渥条件,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似乎比以往的我们更加艰难。
洛夫在这个时候为我们带来这本书,让我们明白自然对孩子的重大意义,告诉我们如何在滚滚而来的城市化大潮中把我们的孩子带出门外,让他们遵从天性的呼唤,追求同自然的和谐相处。
【内容介绍】
《林间最后的小孩》是一本里程碑式的著作,它第一个指出儿童与大自然关系的断裂问题,并命名了“自然缺失症”。在这本增订新版中,作者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并更新了大量的证据,表明儿童与自然的断裂和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之间的关系。
作者并未止于担忧和警示,而同时为救治“自然缺失症”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主张。他对如何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联结、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提出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包括种植、园艺之类的传统方式,也包括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钓鱼和野外动物观赏,等等。
而修复儿童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更具根本性的方式是改变将城市与自然对立、隔绝的空间规划。本书就此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疆域,它关于建设“野生化城市”的主张,使它超越了对父母和教师的指导,而同时成为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的绿色指南。
儿童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尤其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互联网时代已几乎使我们成为与自然彻底决裂的新物种,再加上凶猛的城镇化浪潮、危机重重的环境污染,我们的孩子们,会成为“林间最后的小孩”,经历“自然的终结”吗?


 林间最后的小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知道这本书是在伊萨的《儿童早期教育导论》(第六版)这本美国学前教育专业教材里。书中介绍了本书——译作《失去山林的孩子(应该译得有误)》——“自然缺失症”这个概念以及其对孩子带来的注意力下降等方面的问题。这跟我的教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很吻合。于是我顺藤摸瓜,找到了这本书。这个概念并不是医学诊断(P30),只是一种尚未被证实的疏远自然与各种生理及心理疾病之间的联系(这是我总结的)。这本书的亮点仅止于这个概念的提出。它的思辩性不强,实证性更弱。在思辩性方面,每一个章节之前的内在联系不强,我常常找不到之前看到哪里。我总认为,思想到了最高点,就不再是艰深的语言,而会像高山上的湖泊一样,陡然转化为可吟咏的诗篇。(例子不胜枚举,譬如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让人登高望远,一马平川。然而,我发现这本书我划出来美好的句子,偏偏都是作者的引用——如“她想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培养一种魔力”P148;“大城市中的生存直觉”P159。这只能遗憾地说明,作者擅于左引右捻,却没能顾及思辩的深度。另一方面,在自然缺失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真正可称道的、纵向的实证研究。作者提到另一个有意思的假设是“亲生物性”,相对于“亲社会性”,然而它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很多有趣的概念都只是蜻蜓点水。例如P43和P158两个相关性研究,似乎中间变量太多,使这个研究结果有太多可质疑之处。另外,它更容易受“自然之友”这类环境至上主义者的认可,我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心悦诚服地频频点头的样子。这本书如鸡汤般的喋喋不休正好迎合了他们不需要被警醒,而需要被逢迎的品味。但这本书所否定的,没准也是“自然之友”的里面的一些人。P259“即使是‘自然值得保护’这一观点也是人提出来的,不是自然自己。……我们可以过理智的生活,……也可以过非理智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母亲就会填充人类留下的空白。”但是,如果问这本书是否值得被推荐,我仍是肯定的。它的很多联想性的暗示,能给予我们启发。
  •     走在每天经过的藤本园路上,我会遇到什么颜色呢?芒果黄,落日橙,九里香白,马兜铃紫,菠萝蜜黄就跟一只猫一样,上面趴着松鼠灰,正一口一口的啃早餐。这是林间最后的小孩里,一个妈妈和女儿在野外散步时玩的游戏,就叫给颜色取个名字,颜色可以这样玩,声音也可以,比如在狂风暴雨之中小小的喷泉声,或者11点的夜里,蛙声之中汩汩的增氧水的声音,蓝喉拟啄木低落时嘟~嘟~嘟~的叫声,以及,一片树叶掉下来,轻飘飘的听不见的声音。气味也可以,每天夜晚回去的时候,路过照夜白迷幻蘑菇的香气,菠萝蜜熟透的酒香,素馨清冷的香,路程虽短,回想起来总是很丰富。这本书讲了很多东西,但是最触动我的部分,还是这样不经意间提到的小游戏。妈妈和小孩,走在野地里,也许在夕阳下,也许在阴天,你一句我一句的给颜色取名字,这是非常美的体验。之所以觉得美,是因为这个情景很从容,没有观光旅游的那种紧迫感和太多的新鲜感,只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这本书所讲的,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失去了这样从容而美的体验,和怎样回到这样的体验中去,并把这样的体验传递给我们的后代。但是这个题目太大了,所以显得杂而乱。整本书有一个以边疆概念为核心的框架,但是我对这个概念很陌生,所以看了好几遍才勉强理清大概结构。但是瑕不掩瑜,整本书里随处都是掉落的珍珠,很多关于自然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疑问,在书里有让人会心的见解。还一个遗憾是参考资料没有在书里具体的把相关的地方标出,因此遇到有疑问的地方想要查证很要费一些工夫,或者遇到感兴趣的想要扩展阅读下也有些麻烦。这本书应该会重读一遍原版,内容太多了,一时消化不完,待有时间,再细细的整理一个读书报告吧。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理论和情怀性太强,涉及法律部分,及时性,社会环境,均同国情有分别。有症无医。
  •     描述了现象,分析了原因,给出了建议。但是三者的逻辑链条并不是很严密。还是偏于文学和理想,少了一些理性和务实。
  •     一個四年級的孩子說:我還是呆在屋子裏,有插座。
  •     很有名的书,但是有些偏于理想,不够务实
  •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小村庄里,有山有水,还有很多小朋友。
  •     理想且宏观的一部探讨儿童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书。关于自然教育的理论著作,值得阅读和参考。。。
  •     想到马斯洛曾经研究过矮脚印第安人,发现他们更接近自我实现的人,这其中是不是也有自然的因素在里边?比较疑惑的是,研究人与自然的连结,焦点都是从生理病理方面去研究,心理层面的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