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66804532
作者:茅于轼,岑科
页数:20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办理一笔企业贷款的款额,约相当于办理100次小额贷款的款额,小额贷款的成本当然很高。高成本只能从高利息率中回收。即使是20%的高利息率,大银行也很少愿意开展小额贷款的业务,因为利润太薄、太麻烦。只有专门扶贫的机构才会坚持这种业务。从全球的经验看,如果小额贷款公司能够吸收存款,在管理良好时,他们的资金回报率能够达到20%~30%。所以近年来大银行也在试探做小额贷款。 没有抵押的高利贷和有抵押或担保的借贷,利息率可以相差10倍。按照择优分配原理,任何一种稀缺资源在最优配置时,应该有统一的边际产出率。对资金而言就是资金的回报率。所以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应该有统一的边际资金回报率,它必定低于平均的资金回报率。这是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起作用。但是在市场上实际发生的借贷利息率可能相差10倍之多,利息率并没有趋于一致。其原因是借贷的风险不同。高风险的借贷利息率一定很高,有抵押或担保的利息率就很低。 但是除了风险考虑之外,由于对金融业的管制、行业的垄断,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利息率有很大的波动。在一个不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同样条件的借贷利息率有高有低,说明资金配置缺乏效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利息率的市场化。要求利息率市场化,就是要有信息的流通和公平竞争。但是在金融业上,公平竞争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由于资金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公平竞争很容易转变为恶性竞争。 以存款业务为例。吸收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如果用存款利息率作为竞争目标,必定走向恶性竞争。因为利息率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同。资金几乎没有运输费用,利息率的信息非常透明,而且极容易获得,大家都会把钱存到利息率最高的地方去。利息率次高的地方就完全得不到存款。结果必定是在存款利息率上发生恶性竞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国家往往规定存款的利息率不得高于某个数。我国的金融业就有这种管制。在这种条件下,银行为了竞争存款,往往用其他手段竞争,比如给客户送礼品,给客户利息率较高的理财服务(买债券或基金)。 贷款的利息率也类似。如果银行在贷款服务上展开利息率的竞争,各家银行都会竞相降低利息率以吸引客户。同样由于资金没有运输费用,信息的极度透明和传播的迅速,所有的借款人会集中到利息率最低的银行去借款。利息率次低的银行会没有客户。结果就是利息率的恶性竞争。所以金融业的管制往往对贷款利息率有低限限制。既要有利息率的公平竞争,又要防止恶性竞争,这是很困难的。因此利息率的市场化进展迟缓。更由于借贷的风险大小随具体条件而变,利息率的高低与风险直接相关,即使做到真正的市场化。利息率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金融业永远和风险有关。高利润一定和高风险相伴。

内容概要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注册顾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能源工作组中方专家、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能源组国际顾问组成员、LEAD国际培训项目中国国家理事会成员。现任国内外十二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2012年获“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奖”。著有《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择优分配原理》、《生活中的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十讲》等书,均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书籍目录

前言 导言从数理经济学到人文经济学 1.什么是财富 2.实物经济与虚拟经济 3.交换创造价值(上) 4.交换创造价值(下) 5.生产要素 6.投资和投机 7.利息和贴现率 8.价格为什么重要(上) 9.价格为什么重要(下) 10.拍卖、招标和供需均衡 11.用路收费 12.市场还是计划配置资源 13.神秘的货币 14.GDP计算 15.宏观经济视角:总需求和总供给 16.凯恩斯学说 17.税收和补贴(上) 18.税收和补贴(下) 19.国际贸易与经济全球化 20.汇率 21.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22.囚犯难题到市场道德

编辑推荐

《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不同于20世纪发展起来的数理经济学,它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传统,关心人在市场中的行为、追求、限制和人际关系,进而讨论人生、社会,涉及更广泛的领域。阅读《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不需要高深的数学基础,只需要有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通过《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来学习经济学,能够容易进入真正的经济学领域。《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讨论的问题都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所以是最容易学的,也是最结合生活的经济学。书中对问题的讨论,假定读者熟悉市场的各种现象,关心物价的升降、银行利息率的高低,寻找赚钱的机会,有过讨价还价的经验等等。我们假定读者是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

作者简介

《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内容简介:不用数学的经济学,让不善于数学的人也能读懂经济学。书中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来说明经济学的道理,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素材来解释经济规律。将人文经济学回归到普通的日常生活,并结合一些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史学等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经济学。全书按照经济学的系统分成22章,以过去经济学的书所从未有过的独特、新颖的视角来解释财富创造和使用的种种问题。


 人文经济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趁着十一假期,在家里看完了《人文经济学》这本书。买这本书是冲着作者茅于轼去的。因为他的名气在“官方”很“臭”。我对经济可不懂,不敢对内容说对错,只是说说自己的感觉吧。不知道是他跟我们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还是经济学的理论真的更新了。总之,读完书后,和高一学的那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出入很大,有的是完全相反。不过,抛开对与错不论,不得不说,他的说法还有很有道理的。  他推崇市场,完全的市场化。他说健康的市场必定是平等、公开的,市场搞得好的国家也是民主的,尊重人权的。一个健康的市场会形成一个正常的价格体系,然而一切的税收和补贴都是对市场价格的扭曲。因此国家会利用征税来引导产业的发展。他反对一切形式的补贴,比如对公交的补贴、家电下乡、高速免费。  他拿家电下乡举例,农民的钱是一定的,用来买家电的话必定在别的方面的消费就减少了,而对于家电的消费不见得就是农民最紧缺的需要,这样反而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浪费。使资源(包括钱)没有得到最有效率地使用。他建议直接给农民发钱,让农民把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由此,他建议把(几乎)所有的补贴都变成直接给钱。  记得中学时学到的剥削包括资本家利用剪刀差,赚取差价。该书并不这样认为,他说,人们在对物品进行交换的时候,实际上是为资源找到了效率最大化的途径,这期间实际上是产生了财富,并未剥削。他说贪污受贿、公款吃喝旅游、公费报销个人消费、各种疏通关系的馈赠等不属于从要素市场得到的收入,而这种收入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将别人创造的财富拿过来而形成的。严格来讲,这就是剥削。多么精彩的论述啊(我的转述就差了点)!  还有颠覆性的,对于我来说。房价高,大家多认为是地价高。而作者却说,是房价决定了地价,而不是地价决定房价。他说土地本无成本,它的价格完全是由竞争决定的。开发商买一块地,他要先估计这块地上所建的房能卖出什么价。减去成本,如果房价能够定得很高,就不怕地价高,在拍卖土地时他就敢叫出高价。说得也对。还有一些话,是我不懂所以也不同意的。比如,“如果车主付不起这笔成本(高速费),说明他对用路的迫切性不高,不应该用高速路。”我想迫切不迫切跟付得起付不起成本是两回事吧?  也有不大明白的,如下面一段。  消费者剩余虽然不能用货币表现,但它其实非常重要。人类能够享受科学文明都是由于消费者剩余在发挥作用。慈禧太后没有坐过飞机,当她从北京逃难去西安时只能坐马车。如果那时候有飞机可坐,她一定愿意用一大堆金银财宝来换取坐飞机的机会。这就是消费者剩余。现在我们花几百元钱就能坐上飞机,享受慈禧太后没有享受到的方便,都是消费者剩余给我们提供的。  从文字来说,论述稍有啰。还有的论述不明,比如书中一再提到的财富,到底是什么,没有确切的定义。财富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好像都有不同的含义,而此处的含义好像又跟彼处的含义有相悖之处。  总体来说,我认为还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能读到一些新的东西。
  •     《人文经济学:不用数学的经济学》是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先生写给普通大众的通俗经济学读物,它不同于以往的数理经济学,它的读者不需要掌握复杂的高等数学,也不需要任何的预备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逻辑判断力。它打破了经济学教材和专著的严肃性、学术性,以简明通俗的语言,结合中国经济现时状况,解释了微观和宏观的经济学原理,如财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货币、GDP、税收和补贴、汇率等,引导读者通过思考琢磨经济问题而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进而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如茅老先生在书中所说的:“我们相信,再复杂的数理关系也能通过语言把它说明白。而且经济规律未必一定要用数学才能证明,我们的生活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说明经济规律。”

精彩短评 (总计41条)

  •     非常通俗的经济学读物
  •     茅才是真正的左。
  •     亚马逊寄来的时候发现该书的封面边缘不整齐,随意折叠,装订有问题,纸质差~!但是关于本书的内容方面还是不错的。
  •     读了几年大学,活了这么久,才第一次知道社会是什么,自由,平等,这些常识,这些道理,感谢茅于轼先生。启蒙师。
  •     茅老的这本书很好的普及了经济学的知识!很喜欢!
  •     真不咋样,觉得就一般,没有以前写的几本好
  •     太浅显了- -
  •     颠覆了我的某些观点,非常值得一看。
  •     这本书非常好,而且包含着人生的哲理!!
  •     文字简练易懂,是一本经济学的好的科普书。
  •     文科生不喜欢数学,这本书让不懂数学的人基本上能看懂,你懂数学看的更懂。
  •     很好的一本经济学著作,深入浅出介绍了一些经济学常识。很快浏览了一遍。
  •     虽然我是数学专业,但我对于作者的视角还是很欣赏。我没学过任何经济学课程,很多见识还停留在考研政治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尽管当时背的时候就觉得很扯,但现在才发现,有时候谎言重复千遍真就成了真理……我们的人文教育弊端太多了,很多知识都需要重构
  •     不错的经济入门书。文浅理不浅。
  •     书上讲的并不新鲜,但是常识常讲常新。茅老一直在做经济科普,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官方不认可,很多民众似乎也不买账——从这个逻辑推导出比较有趣的结论:官方并不希望大众明白常识,很多民众似乎也不愿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常识,二者达成了惊人的统一,只能感叹洗脑有方。因此更加敬佩茅老。非常棒!
  •     茅于轼先生所著的一本关于经济学的普及读物,语言浅显易懂,但道理深刻,很好!
  •     作为外行,感觉茅老先生对经济学理论的解读,是不是也有些主观和偏执的地方?
  •     书的内容不错。值得学习。
  •     茅老分析社会问题多于经济问题,和原来的好多提法也是重复的,没有新观点和新思考。
  •     茅老师多年思考的结果,从数理出发,回归人文,绝非偶然
  •     很多以前想知道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     简单明了,不懂经济学的入门好书。
  •     小有收獲。通過陳述的方式,很多經濟學的問題還是看不懂。不如《王二的經濟學故事》來的通俗易懂。
  •     用现实例子,用自然语言,讲述基本的经济学,可作为理性思考很多社会问题的起点。不能说写得非常好,但咱们的社会需要这种书。很多人不学习基本知识和理性思维就去讨论,不了解历史沿革就去争议。
  •     是冲着作者买的,内容暂时还没看,书还不错。
  •     很好的一本经济学常识类读物。真心觉得茅老爷子能出版这样一本书普及这些常识太了不得了,毕竟书里面举的例子到处都是计划经济的各种不好还有天朝如何如何→_→
  •     比较简明易懂~~
  •     人人需要经济学。
  •     通俗易懂,特别喜欢茅老师的文章,真实、简单、实在
  •     茅老讲的还是很深入浅出的
  •     很有意思的一本小册子,读起来不累。茅于轼作为右派知识分子还是很敢说话的
  •     弄懂一些概念
  •     有意思并且很简晰的一本。戒戾气,戒傲慢,戒偏见,自勉。
  •     仔细阅读中……,质量好,内容好
  •     此书为茅老的又一力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到经济学殿堂。
  •     能把複雜的道理用最簡單的話講清楚纔是真正的功力,儘管不夠所謂的嚴謹,卻是我讀過的最好的經濟學入門著作
  •     对于我完全不懂经济的人来说,脑子里剩余的唯一印象,就是两只羊换一把斧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以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政治课背来背去的理论。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很多事情的解读都需要颠覆。
  •     恩,作为入门读物感觉不错。好多地方没读懂呢,待重读。
  •     很平易近人 不过真的是很科普性质 感觉像是在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
  •     微博关注了茅于轼,尼玛天天自己发状态然后让公共主页“人文经济学”转发,真是看不下去了
  •     写的还行,有些内容让人有启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