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33046234
作者:万新华
页数:326页

内容概要

万新华(1974.8- )江苏海门人,1998年6月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史系,同年人南京博物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2000—2003年间曾任《东南文化》杂志执行编辑,现任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历年来在《美术观察》《美术与设计》、《美苑》、《中国书画》、《史物论坛》、《艺术研究学报》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余篇,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美术馆》、《朵云》等全文转载或检索多篇,出版有论文集《中国美术探微》。近年来,应上海书画出版社《朵云》杂志社之邀特约编辑《倪瓒研究》、《王蒙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陈洪绶研究》等专集,得到了中国美术史学界的肯定。出版著作《元代四大家——文人画的重要里程碑》、《艺术中的传播》(合著)、《柯九思》、《舍形悦影》、《傅拖石艺术研究》、《江山如此多娇——一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之创作》、《圣地韶光——20世纪中期中国画之韶山图像》、《王原祁》等,并出版论文集《中国美术探微》、《图像、风格、观念——中国现代绘画史研究丛稿》。

书籍目录

序言
从傅抱石的美术史研究想到的 蔡星仪
真感情与真学问 张长虹
绪论一个不应被淡忘的美术史家
第一章传统美术史向现代美术史学的转型
传统美术史的古典形态
新史学的催生
文学革命与美术革命的助长
新式美术教育的促兴
美术期刊的推进
余论
第二章观念先行的发轫之作:《中国绘画变迁史纲》
——兼论民族主义对中国绘画史书写的影响
求学·治学启蒙
历史书写·系统意识
民族主义·历史书写
第三章留学日本与译介日本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
东洋美术史学
金原省吾治学·师生情
美术观念之转变
译介日本的中国美术史学成果
第四章文献整理与学术训练
——以《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为例
文献整理·创作视野
史料梳理·学术训练
第五章从课程讲义到学术著作
——以《中国美术史》(上古至六朝)、《中国古代绘画概论》为例
《中国美术史》(上古至六朝)·通史架构
讲义·课堂
《中国古代绘画概论》·专题
美术史分期
第六章石涛研究
问题·过程
方法·考据
第七章以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研究
缘起:驳斥伊势专一郎
句读、解释《画云台山记》
文献与诠释
构建中国古代山水画史
得否?失否?
第八章抗战时期的爱国主义美术史学
——以中国画精神诠释为中心
抗战·宣传
人品·精神性
爱国主义·民族性
中国画精神
第九章古代绘画史的现实主义阐释
——以《中国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中心
精神性·政治性
现实主义·人物画史
新思维·山水画史
政治先验·学术尴尬
第十章篆刻学研究
结语
附录
傅抱石学术著述年表
关于傅抱石早年经历的若干细节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作者简介

1930年,年轻的傅抱石在撰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时提出了“研究中国绘画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问、天才,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提纲挈领地引出中国绘画的体系。“人品”与“学问”是决定“我”的存在的根本,“欲希冀画面境界之高超,画面价值之增进,画面精神之永续,非先办讫‘我’的高超、增进、紧张、永续不可。‘我’之重要可想!我,是先决问题。”在傅抱石看来,文人画有主观性、思想性、表现性等基本特性。他强调绘画对现实世界保持距离,追求对描绘对象的纯粹的形象观赏和审美塑造,即所谓“中国的绘画是‘超然’的制作”。
抗战时期,傅抱石首先认为全面抗战是中华民族和所谓“大和民族”的精神战。“数年艰苦的经过当中,更使我们坚信此种认识,认识中华民族精神之伟大,决不是七零八落的敌国精神所能动摇的。”所以,他更加相信中国绘画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中国绘画的精神,乃源于广大的国土和民族的思想,它最重要也是最特殊为世界各国所没有的一点,便是对作者‘人品’的极端重视,这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已发挥了鉴戒的力量,再由此出发,逐渐把画面的道德意识溶化了作者个人,把画面所表现的看作作者人格的再现。”傅抱石直接确认“人品、学问、天才”三原则的实现是由明末诸贤的努力才确定的,因此,他倾倒于明末诸贤的人格魅力,从他们的绘画中看到了永恒的民族精神,也看到了“兴奋”、“前进”的力量:
对于一个画家的最低要求,是有“人品”(着重节义)、有“学问”(读万卷书,多读书),还要有“聪明”(负上慧)。这三原则的实现,我想是经过明末诸贤的努力才确定的。中国画史甚至为世界艺坛所推崇的画家,也多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如萧尺木、石溪、石涛的谨严幽邃,张大风、八大山人的兀傲峭拔,渐江、龚半千的淋漓冲远乃至陈老莲钢铁般线条所构成的上古衣冠,无一不充沛着民族的精神,足垂后世以大法。


 傅抱石美术史学论稿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