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道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533648114
作者:丁以寿
页数:265页

章节摘录

  (三)茶艺概念  茶艺即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是饮茶生活艺术化。中华茶艺是指中华民族发明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艺术,主要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技艺和程式。  明代许次纾《茶疏》云:“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汤成于火。”茶、水、器、火是构成茶艺的四项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艺的主体--人和茶艺活动的场所--境,则构成茶艺的六要素。茶艺便是茶人在一定的环境下所进行的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活动。  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建筑等相结合构成茶艺文化。茶艺属于人文艺术科学,是茶文化的基础,茶艺及茶艺文化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茶艺与茶道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区别二者,不能使二者混同。  2.茶艺与茶俗  所谓茶俗,是指用茶的风俗,诸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茶风俗、饮茶习俗等。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茶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不同的民族往往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同一民族却因居住在不同的省份或地区而有不同的饮茶习俗。如四川的盖碗茶,江西修水的菊花茶、婺源的农家茶,浙江杭嘉湖地区和江苏太湖流域的薰豆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拉枯族的烤茶等。茶俗是中华茶文化的构成方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内容概要

  丁以寿,现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副教授,茶文化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安徽省茶业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参编《中华茶文化》(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茶文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茶谱》等书,发表茶文化学术论文30多篇。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第一节 中华茶道的地位和功用第二节 中华茶道课程性质、内容体系和学习方法第一章 饮茶略说第一节 饮茶史略第二节 饮法源流第二章 道之可道第一节 道的本义和引申第二节 道家之道第三节 道教之道第四节 儒家之道第五节 佛教之道第三章 中华茶道义解第一节 见仁见智的茶道观第二节 茶道的概念第三节 茶道的构成第四节 茶道的形式第四章 中华茶道与文学第一节 茶道与诗第二节 茶道与词、曲、联第三节 茶道与散文、小说第五章 中华茶道与艺术第一节 茶道与花艺第二节 茶道与陶艺、瓷艺第三节 茶道与琴棋书画第六章 中华茶道与哲学及宗教第一节 茶道与道家及道教第二节 茶道与儒家第三节 茶道与佛教第七章 中华茶道精神和美学第一节 中华茶道精神和美学概论第二节 中华茶道精神第三节 中华茶道美学第八章 中华茶道历史第一节 煎茶道简史第二节 点茶道简史第三节 泡茶道简史第九章 中华茶道的传播第一节 日本茶道第二节 韩国茶道附录 中华茶艺实践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中华茶道》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国饮茶的起源、发展及历代饮茶方式的演变;道的起源、演变及儒、道、佛的道思想;中华茶道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形式;中华茶道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的关系;中华茶道的精神和美学;中华茶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华茶道向韩国、日本传播的情况。

图书封面


 中华茶道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日式茶道其实就是起源于中华茶道…… 与兴旺的日本茶道相比,中华茶道已失去原有的精髓。这是一种悲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