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囚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300188003
作者:[美]丽莎·A·琳赛

书籍目录

绪 论
奴隶贸易与西方世界 1
奴隶贸易的研究路径 2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鸟瞰 4
联系 11
新大陆奴隶制度的旧世界根源 12
航海革命及欧洲与非洲的贸易 18
第一章 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奴隶?
起源:经济利益还是种族主义? 30
早期美洲的劳力需求 33
北美洲和奴隶贸易的扩张 41
奴隶贸易在 18世纪达到顶峰 47
奴隶制度和种族主义 58
结论 66
原始资料 67
第二章 非洲人为何出售奴隶?
流行的神话 75
通常的解释 76
非洲的奴隶贩卖、财富与权力 80
跨大西洋奴隶出口的最初两世纪 84
贸易扩张 91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103
结论 108
原始资料 109
第三章 奴隶如何抗争?
汉丽塔特·玛丽号 117
陆上时期 119
海上时期 124
美洲的非洲文化 134
结论 148
原始资料 149
第四章 奴隶贸易如何终结?
一个疑问 158
利润与奴隶贸易 159
观念与革命 161
英国的废奴运动 168
圣多明各革命 176
最终废除奴隶贸易 183
英国为何反对奴隶制度? 190
结论 193
原始资料 195
结语:联系——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遗产
现代记忆中的奴隶贸易 204
非洲 208
英国 211
美洲 215
西印度群岛 215
美国 218
古巴 223
巴西 226
美洲种族主义 231
当代世界的奴隶制度 233
重要结论 235
译名对照表 238
译后记 256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非洲史研究专家丽莎·A·琳赛的一部专著。本书为国内首部译介的全面披露黑奴贸易的历史著作,囊括了政治史、经济史、交通史等丰富内容,并附有相关的图片、地图以及摘录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西方历史中最为悲惨、最为恐怖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贩卖黑奴史,即西方人把非洲人当商品贩卖的历史。涉及如下内容:为何欧洲人要购买非洲黑人为奴隶?为何非洲人自己要出售非洲人为奴隶?被俘的奴隶是如何抗争的?跨洋奴隶贸易是如何结束的?黑奴贸易对整个现代世界的深远影响。


 海上囚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其实更类似于一本关于黑奴的学术论文。看到小一半的时候来写点东西,省得这么严谨的书,看着看着前面的东西都忘记了。第一章从数据上给了欧洲人买卖黑奴的具体数字,不知道记得准不准,大概是1200万人被欧洲人运往殖民地和欧洲。也有大概十年间在那里劳作的死亡人数是运往人数的一半的情况,可见欧洲人的残忍,可是看到第二章,就多少有了细微上的转变,比如其实非洲的各国间也会有奴隶贸易,在战争中的百姓军人,战败的一方都会成为奴隶,都是可以被买卖的。大概是因为种族的不同,和被买卖的距离的远近,还有死亡率的太过大,欧洲人不拿非洲人当人,甚至于连畜生都不如的那种环境的压抑,是绝对不同于在自己的国土上被奴役的程度的。也得说欧洲人真的是当好渔翁这个角色了,他并没有在中间有太大的作为,他们更多的在非洲并没有像亚洲那样成为一个侵略者,因为非洲王朝的殊死抵抗,大概也因为从1600-1900这个阶段欧洲人的不团结,军事能力不发达吧。他们努力的做好一个商人的角色,无论是最开始的葡萄牙西班牙,还是后来的英国法国。他们钻了一个空子,那就是非洲的大小部落,王朝的争端,还有非洲对于丝织品,贝壳(即非洲货币)军火等的需要,奴隶对于他们来说有时有些多的离谱。可是也因为起初这种掉以轻心,非洲人逐渐的逃离不开这种奴隶贸易了,欧洲人与非洲人的地位调换了一个个儿。因为各个部落都有那个能力卖奴隶,只要卖奴隶就能增加军事能力,这样大国没办法稳定内部,小国不断的强大,甘于现状的只能落后挨打,所以就造成了供过于求的一种隐形的现象,这种现象太过可怕,欧洲简直可以毫不费力的瓦解各个王国,索性他们没有想当非洲统治者的想法,而只是想着利益。这中间苦的可就是老百姓了,平民成了最无辜的牺牲者,成了有权利有地位人的牺牲品,和交换的货物,得庆幸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在中国吗,毕竟这可是比八国联军还可怕得事情。
  •     《海上囚徒——奴隶贸易四百年》是一部有趣的学术著作。如题所示,这本书的主题有关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若干页之一的大西洋奴隶贸易。全书分为四章,分别讨论欧洲人为何购买非洲奴隶、非洲为何出售奴隶、奴隶如何抗争及奴隶贸易如何终结,每章末均附有原始资料摘录数条,另有绪论一章,交待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结论一章,分析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遗产。尽管严守学术规范,但这本书总体上还算是平易近人。本书所叙述的四百年历史是人类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始的时候,亦即奴隶贸易肇兴之时,奴隶制度,无论是欧洲还是非洲,甚至美洲,都是合情合理的,并没有人对它提出质疑。而在这一时期结束时,亦即奴隶贸易终结之际,奴隶制度与奴隶贸易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为是残酷的、卑鄙的、不合法的。而促成了这一转变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由雇佣劳动的产生、人权思想是普及,以及无数志愿者的奔走呼号。历史诚然不是童话。奴隶贸易这一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始财富的行为之所以会终结,绝不可能仅仅出于道德上的理由。相应地,奴隶自我解放的历程也绝不仅仅是颂歌中崇高的对自由的追求。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北方军会送回逃出的黑奴,直到他们发现黑奴可以提供价值客观的军事情报,更进一步,直到他们意识到逃奴可以作为补充兵源。海地的独立运动引起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死亡,兵燹焚毁了几乎整个国家,甚至导致海地几乎从世界贸易地图上完全消失。诸如此类,是不可不正视的事实。事实上,人类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伴随着血火纷飞。当然,这些灰暗的细节并无损于废奴运动对整个人类的辉煌贡献。历史长河一路奔流,浩浩荡荡,地势崎岖和山石阻挡都只会使它更加汹涌澎湃,惊心动魄。大概也是因为如此,作者在最终得出的“重要结论”中,作者不吝抒情的笔调:如果你认为我们的世界始终如此,充满不公、偏见和暴力,那么,你能从杜桑、比阿特丽斯·狄巴·维塔和19世纪成千上万名通过反抗的解放自身的奴隶哪里学到什么?格朗维尔·夏普、奥兰达·厄奎亚诺、数万名请愿者和抵制食糖者帮助结束了跨大西洋奴隶贸易,理当教给我们个人行动和集体行动的价值。有人说,人们从历史中能学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从历史从学不到任何东西。事情也许确实如此。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对历史孜孜以求呢?也许就是因为,人们可以在历史中照见现实的影子,同时也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应对现实的挑战吧。历史照进现实,行动改变世界。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多丽丝·莱辛曾经在非洲生活过很长时间,她说:“我觉得,非洲赠予作家们—无论他们是黑人还是白人—最大的礼物,就是这块大陆本身。”但对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史学博士、资深非洲史专家丽莎·A·琳赛而言,则远不止如此。贪婪+体质,造就对黑人的奴役持续四百年之久的关于“人”的贸易,让人不禁要问:为何发展出较高水准现代文明的欧洲人,热衷于这种极度落后的奴役制度?琳赛在第一章就给出了答案:这一庞大的贸易体系背后,是欧洲人日益强盛的航海、探险、贸易和殖民能力,及其所带来的对人力资源的强烈需求。在大部分学者看来,当欧洲人无法获得更廉价和更充足的其他劳力、且利润高于成本的时候,他们通常就会购买非洲奴隶。这一贸易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欧洲人在对美洲的“开发”中获利丰厚。这些财富,绝大多数都来自非洲黑人奴隶的艰苦劳作。既然是在美洲,为何不征用当地土著?答案令人悲哀:那些种植园主们也曾试过雇佣当地的白人,或者奴役美洲土著,但长期实践证明:美洲土著在鞭打和奴役下比较容易死,还是黑人奴隶相对结实、力气大并且温驯,可以使种植园主们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抓卖黑人的,主要是黑人自己这些结论不可避免地将整个奴隶贸易悲剧的矛头指向欧洲白人。可是,令人意外的是,琳赛在《海上囚徒》中道出这样一个重要事实:在非洲海岸参与奴隶贸易、将黑人同胞们送入这一悲惨、恐怖命运的,不但有着我们普遍了解的欧洲白人,更多的“推手”竟是非洲黑人自己。后世的研究者们发现,当白人进行奴隶贸易的时候,根本不用到非洲岸上用大网掳掠精壮的黑人,他们几乎都是从沿岸的非洲黑人卖主那里购买奴隶,双方都出于自愿。非洲人为何会出售“自己人”为奴隶?琳赛告诉我们:首先,非洲大陆太广阔,语言、民族众多,每个种族和部族眼中的“自己人”,范围极其狭窄。并且他们本就广泛接受奴隶制度,因此,出售奴隶是首领损害对手、增强自身以及追随者实力的低成本途径。在非洲的很多地区,出售奴隶是被当地统治者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允许和认可的。事实上,大多数被贩卖的奴隶都不是来自于原有奴隶群体,而是在因为政治、经济和个人原因发动战争时,俘获的战俘或绑匪。奴隶主或者说贩卖奴隶的黑人,在和欧洲商人的交易中获得枪支弹药、贝壳(充当货币)、纺织品、酒、烟草等。这些东西又被拿来当做奖励分发到权力者的代理人那里,用以巩固恩贡关系。反抗比不过醒悟后的救赎从斯巴达克斯时代起,就有反抗奴隶制度的暴动,但一直以来反抗的效果是微弱的。18世纪70年代,菲利普·利奥特,一位法国奴隶运输船上的二副承认,自己多次强奸黑人妇女,其中两名女奴之一企图反抗,被他打落牙齿;另一名10岁的女孩则被他连续强奸三晚。这致使她们最后被低价出售,两周后,其中的一名受害者死掉了,由此产生了经济损失,船长对利奥特进行了控告—通常而言,水手认为强奸女奴是不值一提的附带权利,但造成奴隶价值的经济损失则是糟糕的后果。然而也正是在同一时期,新的时代潮流引导人们开始质疑奴隶制度存在的合法性。福音派教会传遍大不列颠王国及其北美殖民地,提供了一种人人平等的神,不怎么在意人类的所谓等级。美国独立战争受到这些新思想的复杂影响,同时也挑战了奴隶制度的思想和活动。1787年,伦敦废奴协会设计了一个至今都广为人知的被枷锁的黑人形象,英国陶瓷制造业之父约西亚·韦奇伍德复制了这一形象,并加上了一句简单动人的告白:“难道我不是一个人、一个兄弟吗?(见左图)”从此,这句话成为废奴主义者和反奴隶制度者的宣言之一。此后,随着法国大革命、海地革命、英国改革的爆发和推进,跨大西洋贸易日渐结束。废奴运动曾经是不可想象的,终于成为现实。同黑人贩卖黑人一样令人感慨的是,在解放黑奴的长期斗争中,也存在着诸多白人的努力。诚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说:“永远不要怀疑小部分有思想和有行动力的公民可以改变全世界。”直到今天,非洲还有奴隶这四百年悲惨、恐怖且重要的奴隶贸易,彻底改变了非洲和美洲的人口格局、政治格局,也为西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等国而言,促进了他们的工业化。但对于非洲而言,损害已无法估量。2006年12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废除奴隶制度国际纪念日上致辞说:“2007年3月25日,全世界都应该纪念英国殖民地废除奴隶贸易200周年,这个里程碑是强有力的标志,促使我们回忆数百年来与奴隶制度的斗争和进步—但也提醒我们注意,我们尚未完全消灭奴隶制度。”四年前,笔者曾经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和当地黑人一起工作过约一年时间。亲身耳闻目睹的,是不曾受过教育的黑人,到今天依旧依附于白人生活,做他们的佣人或花工,接受远低于市场水平的微薄报偿。在奴隶贸易鼎盛的18、19世纪,津巴布韦所遭受的灾难并不如西非及中非那么严重,但此后的殖民历史带来的创伤在其独立20年后,依然难以愈合。诚然,在今天,非洲奴隶后裔在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很多如文学、艺术、体育、政治、诗歌、音乐等遗产。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奴隶制度和新形式的强制劳动、贩卖人口仍然存在于当今世界的部分地区:像位于西部非洲的尼日尔、毛里塔尼亚等世界上的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尽管在法理上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颁布过相关法规废除奴隶制,然而其推行的力度及结果并不彻底。彻底消灭奴隶制度,依旧是这些国家未竟的事业,也是所有自由的人们应该予以关心和帮助的现状。(本文刊发于2014.3.16《成都商报》)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大部分是史料的平铺直叙,趣味性是不强。不过本书是研究黑奴贸易史领域简汉出版物里填空白之作,而且单纯冲着消除中国人因为电视剧《根》而对黑奴贸易产生的种种误解这点,我认为就足够给四星了。
  •     有长评。
  •     写得比较牛逼
  •     之前不太见过对非洲统治阶级贩卖别的非洲人,以及国际上为何会兴起废奴运动的探讨。本书虽浅尝辄止却也别开生面。
  •     国内难得的一本关于奴隶贸易史的书,某些地方略显枯燥
  •     与以往介绍奴隶贸易的书不同的是,本书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细致地叙说历史。Margaret Mead说:永远不要怀疑小部分有思想和有行动力的公民,他们可以改变全世界。
  •     借着冬日的阳光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这本书重新认识了奴隶贸易的本质以及书中提到的新型的“现代奴隶制度”,血汗工厂、贩卖人口、强迫卖淫。人类最悲惨的遭遇莫过于被沦为奴隶,看完之后回想起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又有另一层体会。引用玛格丽特米德所说的话“永远不要怀疑小部分有思想和行动力的公民可以改变全世界。
  •     默默猜测是不是通选课材料整理=。=数据和材料感觉很靠谱,很好支撑了作者的论点,内容通俗,逻辑清晰
  •     4/5,主要是通过数据与资料厘清事实,并从国际背景变迁的角度论述贸易涉及各方的相互作用,最后补充一些奴隶贸易的后续影响,更像是概论教材,可以细究的点并没有深入,虽然提了不少可供切入的问题。第二章受益最多,不仅仅在于澄清了一些习惯性误解,我第一次如此鲜明的体认到奴隶贸易对非洲历史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甚至超乎我之前的想象。
  •     渴望着,渴望着,奴隶与奴役他人者如同疤痕,永无法褪去于历史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