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学者文集:禅史与禅思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802549116
作者:张云江 著; 朗宇法师,清修法师 编
页数:437页

内容概要

张云江,男,祖籍山东聊城。宗教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佛教哲学与宗教文化,著作有《法眼文益禅师》、《诸佛的游戏》,译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希腊诸神传》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书籍目录

总序
鸠摩罗什法师论“菩萨法身”义
慧思禅师《大乘止观论》的返妄归真历程论
弘忍禅师《最上乘论》蠡测四题
百丈禅师“野狐禅公案”探析
雪峰义存禅师的禅宗教学方法
法眼文益禅师《赋牡丹诗》之真伪考辨
全真宗慧禅师与全州湘山寺
五代宋初法眼宗成立之原因
北宋初年灵隐清耸禅师与福建宁德支提山寺
宋初古塔主承嗣云门文偃禅师之“公案”探析
《碧岩录》毁版“公案”评议
南宋禅史上的默照禅“公案”探究
宏智正觉禅师《净乐室铭》之禅学思想释论
应庵昙华禅师对南宋时期丛林“禅病”的批评
南宋瞎堂慧远禅师生平与禅学思想评述
南宋痴绝道冲禅师生平与禅学思想初探
元初华北地区佛道论争事迹考辨
明初呆庵普庄禅师事迹考辨
从《五灯严统》之争看明末禅宗传承之新情况
钱伊庵居士论禅宗与天台、华严、唯识诸宗
思想的会通
虚云禅师对唐宋禅风的继承
寄禅诗歌中的佛学思想
弘一法师对《心经》的解读
慈航法师的“整体佛教观”
论禅宗师资养成之道
中国佛教教育危机的历史性嬗变
论古代僧伽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种——听讲经论
禅修促进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原理与机制初探
现代性语境下的佛教经典诠释
后记
《宝庆讲寺丛书——中国佛教学者文集》
已出书目

作者简介

佛教自身非常强调信仰的重要性。如《胜鬘经》中分列三种可以正确理解大乘道之义理的人,一是“自成就甚深法智”,二是“成就随顺法智”,三是“于诸深法不自了知,仰惟世尊,非我境界,唯佛所知”。没有成就智慧同时又不“仰惟世尊”,那么必然会“于诸甚深法坚着、妄说,违背正法”。
佛教中的“甚深法”,如《妙法莲花经》中的“一乘道”、“唯一实相”等,二乘之人都很难相信,佛陀只好强调“信”的重要——信佛已经“自证无上道”、信佛“不欺诳”等,只有这样,佛才能对其说“实相印”。再如,“如来藏”也是一种“甚深法”,《央掘魔罗经》说:“肉眼愚夫声闻缘觉,信佛经说有如来藏,云何能见佛境界性。声闻缘觉尚由他信,云何生盲凡夫而能自知不从他?”
盲目相信依靠自身力量可以掌握佛陀所有教法与思想的狂妄,其实是忽略人的生存有限性的一种幻觉。我们应该注意到,慈航法师强调对于佛陀智慧与教法的坚定信仰,以此为基准,相信佛教是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一些理论看似矛盾或有冲突,但相信这是佛陀为不同根基众生所设不同法门,一些理论极其深奥,那么“仰惟世尊”,不敢私心臆测。应该说,这不仅合乎佛教义理自身认知的规律,同时也是追求佛教真实智慧所必须要具有的一种态度。
(2)慈航法师“整体佛教观”中蕴含有对于隋唐佛教优良传统的忠实继承。
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学者基本完成了对于外来佛教思想的吸收、容纳、创造工作。这一时期为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其兴盛状况空前绝后。隋唐佛教,一方面是翻译佛典的最高潮,又是自创佛学系统的最盛期。汤用彤将这一时期的佛教概括为四个特点:统一性、国际性、系统性、自主性。谈及“系统性”,汤用彤认为,印度佛教理论,本来有派别的不同,而其传到中国的经典,到唐代已甚多。其中理论亦复各异。为着要整理这些复杂不同的理论,唐代的佛学大师乃用判教的方法。这种办法使佛教不同的派别、互异的经典,得到系统的组织,各给一个相当地位。①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国佛教形成了“整体”观念,即将印度传来的理论各异、派别不同的经典、理论组织成为条理清晰、系统完整、层次分明的一个整体。这应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优良传统。
慈航法师“整体佛教观”中蕴含有对于隋唐佛教这一优良传统的忠实继承。在一些具体思想上,例如慈航法师判般若、瑜伽二宗相成而非相离,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也曾说过:
后代论师为时浇慧薄,闻空谓断因果,闻有谓隔真空,是以清辩破违空之有,令荡尽归空,方显即空之有,因果不失;护法等破灭有之空,令因果确立,方显即有之空,真性不隐。此二士各破一边共显中道,此乃相成非相破也。②
……


 中国佛教学者文集:禅史与禅思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老师的新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