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青山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10805373X
作者:(美) 黄仁宇
页数:499页

内容概要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编者说明
本书和作者
第一部 自己的浴室
中国内陆
印度与缅甸
上海
第二部 我所付出的代价
普林斯顿,新泽西
安亚堡,密西根
密西根:更多的回忆
没有特定地点:只不过是历史学家的反省
剑桥,麻省
剑桥,英国
寻找对历史的技术辩证
新港,康涅狄格
纽约,纽约
译后记

作者简介

黄仁宇还是青少年时,梦想成为拿破仑。数年后他发现自己在蒋介石的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他的士兵每月薪饷十二元,但如果携带一挺轻机关枪投奔附近山头的土匪,每人却能领到七千元。情势如此,黄仁宇无法成为军事英雄也不足为奇了。
他之后去过印度及缅甸。在《黄仁宇作品系列·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中,西方世界的读者将有第一手机会了解,史迪威将军的美国幕僚群及中国野战部队之间如何进行恶意竞争,而且是站在后者的角度观察。我们的作者就在现场。


 黄河青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意外的好,学术生涯的部分比《斯通纳》更精彩,戎马生涯的部分也不赖。总而言之,即使不谈学术观点的对错,黄仁宇先生的执着、专注、真诚也配得上我们这些个凡夫俗子的尊敬。
  •     到了今天,可算是读完了。前面读的飞快,最近几天完全没有读书的心情,于是这本书用了21天才读完。这本书必须是五星好评,书中不仅包括了黄仁宇的生平细节,在这些细节中夹杂了大量的议论,让我可以真正地去领略他的大历史观,其中让我最为震撼的两点,一是他非常客观地评价了蒋和毛两位,都是改造中国的两位伟人。二是在最后,他写道:“目前东西方的冲突不是极权主义和自由世界的对立。本质上来说,这两方都是不完美的体系。……也许最后的摊牌可以避免,前提是双方都决定不再宣称自己的一方具备道德上的优越,而是以坦诚和互助来解决实际问题。”那时候才是80年代初,就有这样的眼光,实在了不起。
  •     少年投笔从戎,抗战结束继续求学,入美帝刷盘子,游走在哈佛剑桥,谈笑鸿儒。
  •     有点翻译的味道 不过算是比较真实的回忆录啦 普通人的抗战经历 融入美国生活 进入欧美学术圈子 -----大概人上了年纪对很多事情就没有那么纠结 虽然很接近真实不过作者文笔极为随意 看事情有点任性 似乎总有一股得意或者不平之类的气息在字里行间
  •     第三本黄仁宇的书。觉得这本最好。个人命运与20世纪中国交织在一起。改变了我对毛蒋的认识。看到Ray晚年被解聘,突然觉得好悲凉。文人艺术家,在现世的社会还是弱的,但他们身后总是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不管在哪儿的学术圈都差不离
  •     认识中国必读。
  •     活在宇宙的螺旋中 信念无法主宰人类前进的方向
  •     黄先生的大历史的观点形成演进有了一些了解,非常敬佩黄先生笔耕不辍,勤奋向上的精神。
  •     和《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对照着读
  •     黄仁宇老先生的回忆录,记录了在重庆在缅印在东北在日本在美国在英国的历程,写了和故友和长官和师长的故事,还有其大历史观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本了解黄仁宇的不二选择,书中也有作者在美任教出版的不愉快经历。重点在于看到其对中共对林彪对土改的独到见解。
  •     拖拖拉拉, 扭扭捏捏,满纸的流水账。给两星是因为书中有些观点还是非常不错的。
  •     黄仁宇南开大学退学,投笔从戎十年,流亡美国刷盘子,34岁再入大学,学术上也是坎坷不平,最后终于在历史领域获得不小成就,与现代中国史交织不断,真是传奇的一生啊
  •     书本的内容不错,然而中译本的翻译糟糕得让人要吐了,想问问译者的英文有没有过四级?
  •     读起来颇有趣味性,可能我也想写回忆录的缘故,但是更多的是关于自己的书籍创作,在万历十五年走红之前遭受的冷眼,看出来对蒋还是比较公正,无失偏颇。
  •     与其说是回忆录更像是一部私人化了的历史著作。黄先生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带有传奇性。
  •     从退学从军到万历十五年的出版。他对国共双方的评价还是蛮客观的。似乎本书被审查的不多,希望这种开放也能越来越多。
  •     学术吐槽录。大历史观分析方法有问题,被美国史学界不接受程度较严重。槛外人读完一方面觉得好像他自我太强烈一方面他在很多问题上又表现得非常有胸怀和眼界。同时强烈感到历史总在重复,人类没有长进似的。哎。
  •     历史学家的抱怨和牢骚都这么有趣可读。真正的将个人史与大历史结合在一起,得知了大历史概念的形成背景。
  •     跳着看的,主要看的是对国共历史的经历和评价部分。作者算是比较客观的了,对双方都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     看作者的一生,青年从军,历经抗战和国共内战,壮年留学他乡,生活清贫,学术上颇不得志。也看作者的思考,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相适应的文化和治理方式;历史不断前进,历史人物置身其中不过是在扮演历史赋予他们的角色;片面教条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取,各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发展路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不同国家都应形成数字上的可管理……以及,我猜测翻译工作是通过百度翻译之类的先英译中,然后再修改语言,甚至可能连修改润色这个环节都没有,太多太多的地方不合中文用语习惯,整部书最后的译后记简直讽刺,这个译本是彻彻底底地对不起黄仁宇先生的在天之灵。
  •     书很好,翻译不行
  •     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有些观点确实不错,就是有些太过啰嗦,且是东拉西扯。毕竟是回忆录。
  •     这几年一直在寻思,为什么中国走不出朝代更替的怪圈?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总是在受苦?为什么中国在19世纪面对世界的挑战时会一败涂地?为什么我们的法治社会建立的这么艰难?我知道这一切不能归之于道德,但到底是为什么呢?找不到答案。《黄河青山》给了我一个答案,即使这是一家之言,但其能做到自洽,是我见到的最好的解答。又:现在想来,答案其实早在我看过的《五历十五年》中,可对于鲁钝的我来说,不看《黄河青山》根本无法了解《万历十五年》的深意。————||———— 如果将西方现代社会发展分成两个阶段,那可以说中国正在跨过第一个阶段——底层的货币管理,而第二个阶段——法治社会的建立——确是任重道远,现在看来是远未开始。————||————不,其实已经艰难的开始了。但法治社会不是指法律条文的制定,更多的是法律意识。
  •     2017.1.28-2.24 只能用啃来形容,能力不够,学识不够,没办法打分,最后10%没有认真读,一向喜欢善始善终,终究不想难为自己了,也许以后会懂,也许一辈子都不会懂。
  •     历史学家应是可以预见未来的格局,把自己融入历史,他看到的更远,从后面往前看,往往有中上天注定的味道……
  •     至今读过最厚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