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第4部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39974257
作者:若虚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若虚,原名王祺,贵州大学新闻学讲师。自小痴迷于三国史与诸葛亮,十六岁时立志为诸葛亮作传。为了书写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王祺用十年的资料搜集时间穷尽关于诸葛亮的点点滴滴,继之以两年半的笔耕不辍,其间三易其稿,终于著成这部近一百三十万字的最全诸葛亮传。

书籍目录

卷一  痛失荆州
卷首
第一章
关云长中计调兵,诸葛亮忧心荆州
第二章
失荆州将星陨落,拒救援刘封挟私
第三章
再失三郡,隆中大谋遭重挫
第四章
吴蜀结深仇,刘备矢志东征
第五章
谋后世,说服主公杀义子
第六章
曹丕篡汉,刘备称帝
卷尾
卷二 白帝托孤
卷首
第一章
简拔才俊兴文教,缄默以对伐吴事
第二章
尚书台贤相理乱政,嘉德殿君臣议时局
第三章
英雄暮年壮心未已,刘备忍悲征吴
第四章
孙权隐忍陆逊佯败,东吴诱敌深入
第五章
览地图诸葛亮心惊,铸大错昭烈帝丧师
第六章
诸葛亮独力撑危局,刘玄德病中会吴使
第七章
说太子论马谡,诸葛亮谒君永安宫
第八章
托孤兼托国,君臣永诀忆往昔
卷尾
卷三 独掌军政
卷首
第一章
为稳政局,扶刘禅提前登基
第二章
丞相府贤妻议纳妾,学士宅宰臣请大贤
第三章
为谋大局牺牲忠良,不拘小节甄拔人才
第四章
居心叵测,迎旧臣李严暗挑拨
第五章
权倾朝野惹非议,一心为公负家人
卷尾
卷四 南中平乱
卷首
第一章
结盟江东内外安稳,把握时机亲征南中
第二章
心战为上,南征用兵定方略
第三章
守株待兔汉军一战摧锋,坐观成败蛮夷联盟瓦解
第四章
兵临泸水孔明思良策,种落大会孟获杀不服
第五章
问津人蛮乡遇故知,南征军月夜渡泸水
第六章
粮草遭劫陷困境,赶制大鼓出奇策
第七章
诸葛亮生擒蛮夷王,龙佑那受俘汉家兵
第八章
感化人心胜攻战,大鼓传音赛杀伐
第九章
良将殉国三军激愤,蛮王不服再纵仇雠
第十章
假旗号蛮兵袭军营,真归附人心向王化
第十一章
不甘束手孟获再燃战火,略施小计丞相弭消兵祸
第十二章
平战乱功臣班师返朝,谏后主丞相老成谋国
卷尾

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
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6岁时,诸葛亮失去父母。14岁时,他领全家南迁,一路谋划躲过兵乱和仇杀。20岁时,他被公认为“卧龙”,却安于耕读不谋仕途。26岁时,对三次来访的刘备,诸葛亮微笑着讲了356个字,天下大势便如拨云见日。刘备集团此后三十年的发展战略,就此奠定。
出山后便逢曹军压境,危难中诸葛亮孤身渡江,巧妙激将孙权抗曹,这才有了赤壁大胜。当东吴还在庆功,诸葛亮已定计拿下了最大战果——荆州四郡。得诸葛亮后不到一年,刘备便从绝境中崛起。
43岁后,诸葛亮独掌军政大权,从此开启了蜀汉十年的强盛期:内用法家富国强兵,外领大军南征北伐,打得曹丕一度考虑迁都。直到54岁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还将军政和人事,一一嘱咐妥当,并定下退敌之策。死后留下千古名篇《诫子书》和《出师表》。
正当蜀汉成两路进击中原之势,隆中对蓝图即将成为现实之际,关羽大意失荆州让刘备集团多年累积的对曹战略主动权付诸东流。为夺回失去的疆土,刘备执意东征,却遭夷陵大败,不得已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留下“君可自取”的千古争议。至此时外有强敌,内生叛乱,朝政不稳,民心分离,新生的蜀汉政权面临着最艰难的局面。危难之际,诸葛亮内定政局,外联盟友,扶大厦于将倾,将夷陵之战后跌入谷底的形势一步步扭转过来,待得国家内外局面稳定,又亲率大军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乱。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家形势蒸蒸日上,为出师北伐做好了全面准备。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 第4部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诸葛亮不忠于名存实亡的汉氏政权。 直接理由是孙权称帝诸葛亮表示支持。诸葛亮忠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季汉政权。理由是诸葛亮没有培养家族势力。虽然忠,但不是愚忠。理由是诸葛亮大权独揽,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不是一味顺从。综上,诸葛亮是一个又忠诚,又智慧,又真性情的近乎完美的人臣典范。(而不是傻乎乎的愚忠,这才是我想说的!)以下是详细回答。首先要说”忠“是忠什么?是汉氏政权,是刘备,还是阿斗?如果说是那个名存实亡的”汉室政权“,我认为诸葛亮非但不愚忠,而且根本不忠。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孙权称帝的时候诸葛亮非但没有起兵讨伐,还派人去东吴向孙权祝贺,默认了二帝并立。因为诸葛亮在做事上很实际主意,不会为了“汉室正统”的空名号放弃实际利益。诸葛亮忠于季汉吗?刘备生前肯定没问题,问题是忠不忠于阿斗。诸葛亮是忠的,为他没有家族势力。这是和司马懿,曹操最明显的不同。当然一方面他也没条件,养子死得早,儿子太小了。有一个弟弟在蜀国只做到长水校尉,无论从哪里看都没有培养势力的意图。所以百分百忠诚。但他是不是愚忠呢?看你题目的意思,暂且把“愚忠”定义为““有能力者”完全听从“没有能力之人”的指挥,而导致其不能正常发挥之人。”要判断诸葛亮是不是愚忠阿斗,就看他是给自己活,还是听阿斗的话干愚蠢的活。这样想的话,其实答案很简单。邓芝出使东吴,对孙权说:“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把孙权和诸葛亮并提,直接无视阿斗。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劝他收九锡,诸葛亮回答,等我灭了曹贼,九锡算个屁,十锡都不在话下!诸葛亮是蜀汉的大boss,有权有兵,想平南就平南,想北伐就北伐,想提拔谁就提拔谁,阿斗只有听话的份。所以“愚”这个字怎么也算不到他头上。东汉朝廷对诸葛亮又没有什么恩情,只是一个名号罢了,诸葛亮不效忠汉室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刘备对诸葛亮有恩,所以应该效忠。效忠刘禅是因为刘禅很听话,居相位行君事,一样实现抱负。(如果阿斗是孙权那样的,我一百个支持诸葛亮废了他)所以我觉得,诸葛亮的忠诚,一半是因为他的重情重义(刘备的三顾茅庐,白帝托孤);一半是因为他的政治抱负(自比管仲乐毅,大权独揽,名流后世)对于这样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真性情的真英雄,名利权位对他来讲是不屑一顾的。我说诸葛亮是个真性情的人,是因为每次看出师表,不时的提到“先帝”如何如何,那种带着思念又无奈的语气,实在太戳人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我本来啊就是个村夫,混混日子,从来也没想过发达。是你爹啊,一次次地来看我,这么欣赏我,了解我。好吧,那我就答应你爹了。多少金戈铁马,多少刀光剑影,水里来,火里去。不知不觉,呀,原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娓娓道来,朴实无华。不知道某些专家叫兽是怎么理解的,我看到的,就是一个乱世人最质朴的真性情。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态度,与其说“忠”,不如说“情”。因为知遇之情,所以辅佐刘备;因为托孤之情,所以辅佐阿斗。从隆中到白帝,刘备给了诸葛亮最完整的信任和欣赏;这份恩情,使得诸葛亮多年来念念不忘,值得他一生回报。
  •     当然没有。蜀汉人口不过三国十分之一,在诸葛亮时期基本是压着北魏在打,曹魏在秦岭前线堆了十二万人,还不停从中原调兵调粮。内政方面,诸葛亮不在首都,身后秩序井然,曹魏东吴这个时期都是政变此起彼伏,曹操没死几年,大权就不在自己家族手里。评价一个人,要看他手里有多少张牌,也要看他能打出什么组合。要看同时期他的对手是谁。司马懿说诸葛亮天下奇才,当时和后世有几个人能有这种评价?看问题不全面和急躁,是误解历史的主要原因。当然高估是一个相对的词,每个人心中的诸葛亮都不一样,如何知道高估还是低估?赞成说高估的,基本上就是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回头说如何评价:诸葛亮在名臣武将都已消亡的情况下,以天下十分之一的资源,打得当时最强的魏国只敢坚守,对手还是见谁灭谁的司马懿。就好比是打星际,地图共有10个矿,上一手被人占了先机,你只有1个矿,而且刚和旁边那家占2矿的干过一架狠的,兵都快打没了,而另一家占了7个矿的还是连赢过好几把的高手,结果接手后没被灭掉,反而一路进攻,地方只多没少,最后因为断网输了。此人能力如何呢?等看录像的时候,是否会有一帮家伙在旁边喊,都怪他一有兵就拉去打,如果呆在家里狠暴一波兵,早就赢了——说得好像对手都是菜鸟,乖乖等你来似的。其实演义当中的诸葛亮和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差不多(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料,所以只能假设《三国志》中的形象接近于正史的诸葛亮),既然是从《三国志》中了解到的正史中的诸葛亮,那么可以假定《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是史实中的真实人物,而我认为罗贯中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真实人物来刻画的人物形象,那么所以没什么高估低估之分。三顾茅庐,隆中对,游说孙权抗曹,白帝托孤、平定南中(裴松之注的是降服其心,七擒七纵也是攻心),错用马谡失街亭,以及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这些大事件基本上都是对得上号的,只是演义因为是小说,因此加了一些支线情节,便人物刻画更丰满,比如说草船借箭和七星坛祭风(草船借箭是为了表明诸葛亮识天时,而七星坛祭风则是诸葛亮在识破天机时的一个脱身之计,可以想象一下,要是他给周瑜说,我观察到那天晚上必然起风,我要是周瑜肯定直接把他杀了,还会让他搭台祭风?),还有火烧博望新野之类的支线剧情的加入,使诸葛亮的形象更加的活泼。
  •     孟获是南蛮的头人(少数民族),地位和魏国君主类似,魏将和他还是有区别的,诸葛亮讨伐南蛮的目的是为了稳定蜀汉的后方,如果杀了孟获,南蛮还可能推举出新的首领,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如果杀了孟获还有可能激化民族矛盾。降服孟获有几大好处:1.树立蜀汉在南方的代言人。擒贼擒王,孟获还是有很大威信的,降服了他,南方就可以轻松平定了,管理起来就类似自治州一样,不太消耗精力。否则他们时不时闹一闹,不利于国家稳定。2.减少蜀军消耗。杀死孟获会引起南蛮人的大规模反扑。南蛮军适合丛林战,对当地的瘴气,毒物比较熟悉。和少数民族在丛林中作战,蜀军要吃大亏的(从渡泸时的惨剧就能看出来)。马谡也建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以小规模的战役打服孟获,可以减少南蛮军鱼死网破的死战带来的巨大损失。让其心服口服可以减少反叛之心,一绝后患。3.提防魏国的威胁。蜀国当时最大的敌人是魏国,如果与南蛮军陷入胶着,就会如同美国的越战一样(南蛮还就是越南那块地方!),牵制大部分的国力,外敌入侵之时就会无力抵御。至于魏将么,姜维、夏侯霸其实是魏国的将领,之后投降了蜀国的......诸葛亮处死魏将么,毕竟当时的北伐经不起任何风险,一旦失败,蜀国国力就会大损,所以诸葛亮不敢拿北伐来赌魏将的忠心。况且,如果轻易投降的魏将,保不准下次兵败是就会再次投降对方,顺便带走一点军事机密,墙头草谁也不想要。宁死不降的,只好成全他了咯......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到这个时候真的是看着这一大堆各种烂摊子都替丞相愁得慌.....忙到这个份上能活到53岁实属高寿....拿起最后最厚的那本,先少见的多愁善感了一顿才翻开....从白帝城托孤之后,丞相的日子就过得,只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唉
  •     平南中写得好
  •     我见过的写诸葛亮最好的作品,继续!
  •     2015年第8本书
  •     有些地方还是很戳泪点的
  •     历史终将铭记
  •     改天重读的时候,再写
  •     第五部kindle有,而豆瓣电子版没有上线哟
  •     失荆州、走麦城;火烧连营、白帝托孤;七擒孟获平南蛮
  •     这是小说,不是历史!
  •     当写到刘备去世那段的时候真的很感人,十八年转瞬即逝了,丞相真的好累,大写的心疼!
  •     人才凋零独木难支
  •     鸡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