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发声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3847209584
作者:颜峻,(英)路易斯·格雷
页数:203页

作者简介

“都市发声”是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于2005至2006年间在中国构思并执行的多面向声音艺术项目。他们与北京的艺术家、批评家颜峻合作,邀请七位重要的英国声音艺术家前往英国使领事馆在中国的四个驻地城市,利用当地的城市声音环境进行创作。这四个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本书收录的是由中英双方的文化批评家撰写的关于该计划的文章。
“都市发声”的重点活动包括一系列的装置展览、讲座以及音乐会,在中国截然不同的城市中进行。该计划邀请七位艺术家参加创作,同时,也邀请四个城市的居民用文字描述他们最喜爱的城市声响。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精确记录“都市发声”项目,而是希望引起公众对于该项目所呈现的问题与声音的关注。


 都市发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历史不只是时间的叙述,它还是空间的。声音是记录这种空间性的一种维度,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声音的消亡。流传乡野的自然声响湮灭了,因为一夜之间城市就扩张到了山脚下。手艺、吆喝、玩意儿都被现代化的飓风卷走了,生活本身的各种发声退化、衰弱,直至“蒸发”。人们不那么在意,因为科技无所不能,也许在你想要的时候可以模拟,模拟并不能取代。更糟的是,我们的听觉已经麻痹,如同我们的味蕾,我们的视力,一再被“美好”轰炸。我的偏执,可能是不妥的。却还是相信和坚持,对声音的种种敏感会有意义。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无论身处何处,张开你的耳朵,看究竟能捕获多少细致的声音。人应该是丰富的。感觉应该是灵敏的。可我们的感官一样样失灵,可怕的亚健康,可怕的贫弱。这个月初,我知道了彼得·科萨克。他令我兴奋。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远远的走在前面,像精神路标一样,感召有心的后来者。他的项目《你最喜欢的伦敦的声音》在这个夏天延续为“都市发声”系列《你最喜欢的北京的声音》。他捕捉着城市变迁的符号,那些正在消失的声音让我们熟悉并且错愕。我对声音创作的理性和感性推敲不已,过程充满困惑。从替换实验以测试声音的记忆效果所感受到的最初亮光,到视频创作中不同音乐类型与色块之间通过切换和节奏产生变化,使得视觉和听觉彼此打通;从声音方案征集到现场采录声音素材及实验创作,我逐渐认识到声音的价值和魅力。声音充满想象,它们的表现力超乎我的预期,让人抑制不住的激动,语言真的乏力,只有倾听者能够明白那些声音的神奇。我想“偏执”的继续可能是回应彼得·科萨克(们)孤独前行的最佳方式。——2005年12月28日如果我们都能自觉地关注现实生活的声态和音景,那么我们对城市发展所做的“发声”必定更有批判性和建设性。读完《都市发声》,我这么想。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买到了,58
  •     图书馆借的,遗憾是没有光盘。依旧好喜欢颜峻的文章,张安定扯到福柯但我觉得没说出什么东西。整个项目特别有趣,sound and the city:北京水书法,驯鸽,胡同里的自行车和吆喝。我要想想吸引我的声音又是什么〜
  •       历史不只是时间的叙述,它还是空间的。
      声音是记录这种空间性的一种维度,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声音的消亡。
      
      流传乡野的自然声响湮灭了,因为一夜之间城市就扩张到了山脚下。
      手艺、吆喝、玩意儿都被现代化的飓风卷走了,生活本身的各种发声退化、衰弱,直至“蒸发”。
      人们不那么在意,因为科技无所不能,也许在你想要的时候可以模拟,模拟并不能取代。
      更糟的是,我们的听觉已经麻痹,如同我们的味蕾,我们的视力,一再被“美好”轰炸。
      
      我的偏执,可能是不妥的。却还是相信和坚持,对声音的种种敏感会有意义。
      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闭上眼睛,无论身处何处,张开你的耳朵,看究竟能捕获多少细致的声音。
      人应该是丰富的。感觉应该是灵敏的。可我们的感官一样样失灵,可怕的亚健康,可怕的贫弱。
      
      这个月初,我知道了彼得·科萨克。
      他令我兴奋。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人远远的走在前面,像精神路标一样,感召有心的后来者。
      他的项目《你最喜欢的伦敦的声音》在这个夏天延续为“都市发声”系列《你最喜欢的北京的声音》。他捕捉着城市变迁的符号,那些正在消失的声音让我们熟悉并且错愕。
      
      我对声音创作的理性和感性推敲不已,过程充满困惑。
      从替换实验以测试声音的记忆效果所感受到的最初亮光,到视频创作中不同音乐类型与色块之间通过切换和节奏产生变化,使得视觉和听觉彼此打通;从声音方案征集到现场采录声音素材及实验创作,我逐渐认识到声音的价值和魅力。
      声音充满想象,它们的表现力超乎我的预期,让人抑制不住的激动,语言真的乏力,只有倾听者能够明白那些声音的神奇。
      
      我想“偏执”的继续可能是回应彼得·科萨克(们)孤独前行的最佳方式。
      
       ——2005年12月28日
      
      如果我们都能自觉地关注现实生活的声态和音景,
      那么我们对城市发展所做的“发声”必定更有批判性和建设性。
      读完《都市发声》,我这么想。
      
      
  •     是啊,无法不敏感,耳朵没开关:)
  •     还不错
  •     耳目一新
  •     回国买的好东西之一。
  •     在图书馆站着看了会儿~~当时觉得还不错~~现在早就忘了是些啥了
  •     去年颜峻的MINI midi 办的有声有色~今年怕是去不了北京
  •     声音,是耳朵的记忆
  •     耳朵竖起来倾听时,那种感觉特别的好:))
  •     好
  •     在虾米上在听,这种形式好
  •     有念想的时候就不觉得做作了。
  •     读eng更有意思,大爱晓舟同志```
  •     对中国北京 上海 广州 重庆等城市的印象式声音描绘
  •     与其说是艺术范,感觉更像文艺范。初衷值得肯定,声音比图像更不易留存,声音在记忆中的感动更不易描述。
  •     喜欢eno与颜峻部分
  •     书.未.多半看不懂.
  •     “众声平等”的理念对谁值58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问题
  •     用声音书写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
  •     非常有意义。外国人第一次触摸当代中国社会状态的一刹那所记录的感受。
  •     一种聆听习惯的培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