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出版社:马丽娜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8-09出版)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62032908
作者:马丽娜 编
页数:439页

章节摘录

二、粮食供求平衡的支持政策选择实现粮食供求平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粮食生产、加工和流通政策,又牵涉国际贸易政策;既要考虑农业部门,又要照顾非农部门。(一)利用国际市场,平衡国内粮食供需首先,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掌握大量粮食进口配额的优势,控制我国粮食的进口节奏,从而提高粮食进出口的运作效率,防止粮食进出口方向与国内供需实际严重脱节,减少“逆向调节”。其次,在进口品种选择上,多进口那些用于加工的粮食,少进口那些不加工而直接投放市场的粮食品种。近年来,我国粮食能源化和用途非粮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为进口粮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最后,进口粮食主要投放在主销区,少投放在主产区,从而保证主产区的利益。(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继续对农业生产者进行直接收入补贴,并积极探索其他的补贴方式。由于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实行不同的粮食补贴标准具有合理性。但差异过大,不仅会违背比较优势原则,增加国家粮食安全成本,而且还会阻碍全国统一粮食流通市场的建立,进一步扩大地区间农民的收入差距。所以应该将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直接补贴标准的差异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防止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直接补贴标准差异过大化。二是继续走以最低收购价政策为核心的宏观调控下的粮食市场化道路。在较长时期内,中国需要认真制定最低收购价格,以使粮食产销维持“农民可接受、市民能承受”的“紧平衡”状态。(三)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通过复垦增加耕地资源,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加大水利设施投资力度,增强粮食生产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这样将会产生两方面效应:一方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粮食竞争力。值得考虑的具体做法有:调整现行财政和国债投入结构,要努力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数量和比重,使农村能够获得较多财政资金,集中用于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方面。

前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这一伟大著作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矛盾和历史趋势,用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资本论》所阐明的原理、规律,特别是它的方法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的确立,不但不应弱化,而是应该强化这种指导作用。掌握科.学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前提,《资本论》充分体现和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资本论》虽然没有专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篇章,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所做的预见和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资本论》对于未来社会一些基本特征所做的探讨和论述,其科学性已经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实。《资本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资本论》系统和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处理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关系,大胆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同时警惕和防范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关键,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需要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各位老师的集体成果《{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这个探索过程的组成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是一个以学习、研究和传播《资本论》为己任、充满活力的集体。早在2001年9月,他们便撰写和出版了《(资本论>与当代》一书。该书想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创出一条《资本论》学习与研究的新路子: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从现实出发,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向马克思请教,以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将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将系统和重点结合起来,不求全,而求真、求新、求学以致用。此后,他们根据自己探索出的研究道路,根据发展的经济建设实践,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就《资本论》中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了本论文集一一《{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该论文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作者针对这些年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股份制问题、企业家问题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既继承已有研究的科学成果,又坚持独立思考,使研究能紧跟当前经济学的理论前沿。 第二,贯彻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论文集的许多研究内容,直接来自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或来自于理论界一些争论的焦点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作者以向《资本论》请教的态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借鉴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时代特点,提出自己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在结构安排上,很多论文遵循了提出问题,挖掘和概括马克思的理论,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或对策的基本结构。 第三,坚持了理论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该论文集的作者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对《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论文集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责任感,力求准确、完整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作者又认为,理论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永葆青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可为我国所取的营养,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当然,作为探索性的成果,论文集难免有不足之处。尽管作者也并不追求对于《资本论》研究的全面性,但关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仍不应缺少,如《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期待看到作者在《资本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诸多方面进一步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作者的某些观点也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在学术界庆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之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学者,尤其是一些青年学者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的阵地上。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将会发扬光大。我们也祝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的老师们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书籍目录

从《资本论》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体系与结构的创新 l 马克思理论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科学界定和范围的拓展/邬名扬 马丽娜 12 创新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思考/马丽娜 28 试论《资本论》结构的形成/邰丽华 36 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的几点思考/侯廷智 48 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影响力不容置疑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经济理论影响力的肯定评价/侯廷智 54 一部理论经济学的创新之作 ——马庆泉博士的《新资本论纲要》简评/邰丽华 劳动价值论及其发展 57 劳动价值论的发现、辉煌与未来/邬名扬 64 浅谈对商品使用价值属性的理解 ——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札记/侯廷智 69 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二重性 ——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札记/侯廷智 74 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审视服务劳动的生产性质/支小青 82 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邰丽华 9l 对劳动价值论“三个暗含前提”的质疑 ——兼与晏智杰教授商榷/邰丽华 99 劳动价值论是“左”祸之源吗? ——再与晏智杰教授商榷/邰丽华 107 知识价值的形成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王一民 115 对“知识经济”概念的理论思考/侯廷智 125 论斯拉法学说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邰丽华 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与当代赋予的新内涵 132 剩余价值论的来源、要点和若干重新思考/邬名扬 139 提高劳动强度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吗?/侯廷智 144 对资本本性及其历史使命的再认识/邬名扬 152 也论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难题 ——兼与简新华、马迪军先生商榷/侯廷智 160 资本存在于商品经济始终/王一民 170 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趋势的再思考 ——兼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侯廷智 再生产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80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理论/邓达 187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邓达 194 试分析我国制度创新中的经济结构演进/马丽娜 20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乡统筹发展/陈明生 215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供求平衡与支持政策研究/刘志雄 219 再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刘志雄 226 现代失业理论与马克思对就业问题的分析/邓达 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37 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历史的理论反思/侯廷智 25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创新与发展/岳清唐 261 市场机制与资本运营之于资源配置的机理/支小青 268 市场激励与科技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支小青 275 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主体/侯廷智 281 企业最佳规模的理论辨析/李超 289 企业家才能及其分析框架/陈明生 所有制结构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97 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理论/马丽娜 307 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之谜/支小青 316 广义所有制和狭义所有制 ——兼论所有制概念的残缺/邬名扬 327所有制改革任重道远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宏观调整和微观重构》序/邬名扬 335 所有制结构的宏观调整的立论基础和方向/马丽娜 351 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和公平与效率/马丽娜 36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方向性与国企改革的反思 ——对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理论的重温/侯廷智 373 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马丽娜 377 中国家族制私有资本制度创新的思考/马丽娜 392 马克思股份制理论的新探/马丽娜 402 论员工持股与剩余索取权/邰丽华 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412 《资本论》与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齐勇 420 试论公平、效率的制度保障/马丽娜 432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若干理论误区分析/邰丽华

编辑推荐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解读了《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资本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它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与社会主义经济相结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资本论》中所阐明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作者简介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是一个以学习、研究和传播《资本论》为己任、充满活力的集体。早在2001年9月,他们便撰写和出版了《(资本论>与当代》一书。该书想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创出一条《资本论》学习与研究的新路子: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从现实出发,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向马克思请教,以独立思考和批判的精神,将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将系统和重点结合起来,不求全,而求真、求新、求学以致用。此后,他们根据自己探索出的研究道路,根据发展的经济建设实践,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就《资本论》中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了本论文集一一《{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该论文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作者针对这些年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包括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股份制问题、企业家问题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既继承已有研究的科学成果,又坚持独立思考,使研究能紧跟当前经济学的理论前沿。
第二,贯彻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论文集的许多研究内容,直接来自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或来自于理论界一些争论的焦点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作者以向《资本论》请教的态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借鉴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时代特点,提出自己学习、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见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在结构安排上,很多论文遵循了提出问题,挖掘和概括马克思的理论,利用理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或对策的基本结构。
第三,坚持了理论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该论文集的作者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对《资本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论文集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责任感,力求准确、完整把握和理解马克思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作者又认为,理论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永葆青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经济学中可为我国所取的营养,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则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当然,作为探索性的成果,论文集难免有不足之处。尽管作者也并不追求对于《资本论》研究的全面性,但关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仍不应缺少,如《资本论》中的方法论,值得深入研究。我们期待看到作者在《资本论》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诸多方面进一步提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作者的某些观点也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在学术界庆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之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很多学者,尤其是一些青年学者坚持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的阵地上。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将会发扬光大。我们也祝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的老师们能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多的新成果。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