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544311458
作者:凌志军
页数:337页

内容概要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著名记者和畅销书作家。在过去六年里出版了六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其中《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一书,曾在大学校园里引起巨大反响。近年新作还有:《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与马立诚合作),《呼唤: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

书籍目录

代序
前言
第一章 “起跑线”
“E学生”
如果回到5岁以前
自由的天地
回忆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
流放地
新“开复定理”
我也有一种恐惧感
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
新发现
第二章 相信你自己最聪明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
灾难发生之后
不要小看自己
亚勤话题
一句话影响一生
历史性的时刻
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像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
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什么
新发现
第三章 我到底要什么
第四章 爸爸和妈妈
第五章 大脑的成长
第六章 学习是一种态度
第七章 情商时代
第八章 大师在哪里
结束语 救救我们的孩子
附录(一)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被浪费了,真可惜
附录(二)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


序跋

作者简介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吗? 也许有。但是本书要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成长为天才。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曾经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 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天才们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成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其实应该说是适合家长和准家长来读的书。像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我也经历着传统呆板的中国式应试教育,更是从那一条独木桥上挤过去的。但当我回忆起我的学生生涯时,我很难用一些好的值得回味的形容词来定义。很多时候学习和做某些事情完全是没有目的的,完全是为了父母,或者干脆不知道是为了谁。期待着能够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天空,我相信是所有正在接受中国式教育学生共同的心愿。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尽管,在目前的这种精英教育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出口,但毕竟还是一种可能。
  •     记得几年前读这本书时,给自己一种叛逆的眼光,现在有了些经历,重读这本书,启发很大,这些家伙的成长,让我反思自己的过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大的收获我就是让现在的明白了这样的一种信念“也许我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最优秀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都有其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很聪明,都是天才,只是很多人都没有去寻找自己天才的地方,从而虚度一生。我想贝多芬的数学或是语文什么的一定不如我,但是他却是天才!”乔布斯在斯坦福送给学生们一句话那句话:Keep looking,don't settle!去找寻自己的生活,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找到属于你的东西,找到能够每天把你从床上拽起来去做一件你喜欢事情的力量!
  •     我希望此书能过时,那时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离死板无趣扼杀才华远去了。我觉得挺适合我们80后,不知道90后现在境况怎样。我读过才发现,那些我以为我喜欢做却不应该做,我认为不对但隐隐的期盼的东西其实没什么错,错的是教育和家长。我看过许多同类型的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特立独行的性格。这样的书,看一看有助于你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跟随自己的直觉行事,帮助你变得对自己更加的忠诚,而不是对那些所谓的规矩忠诚。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李开复的几句中肯的告诫:
      1、“自知之明”,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做人谦虚,勇于认错,虚心学习。
      2、“自律能力”,集中注意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3、“理解别人”,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别人讲话的时候,很用心的去听,重视且尊敬,而不是想着抢着去讲话。他人不同意自己看法的时候,要用平和的方法,赢得人家的信任;要把感情和逻辑分清楚,不是说因为生气就和别人吵起来。
      4、“积极乐观”,非常有热情,做事情很有感染力。快乐的享受生活。
      5、“社交能力”,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建立关系和取得别人的信任,能够影响他人。
      6、“自信向上”,要确信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个。
  •     大家彼此彼此
  •     因为李开复的推荐,而注意到这本书。看到同专业领域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对我启发很大。
  •      时间久远,日后抽空补上读后感
  •     很早以前不小心在书店买下的,这本书正适合当时的我,并且恰当的激励了当时的我
  •     就是这本书带我走向了抵制素质教育的不归路 并且挨批
  •     我的启蒙之书
  •     粗粗浏览了一下
  •     勤奋永远是第一位的
  •     偶尔打一下鸡血
  •     另一种空间
  •        书里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里,N多被成为天才的人的成长经历,无论出生如何,经历如何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是勤奋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成长成为大众公认的牛人,是勤奋让他们获得相当的自信心去冲击生活中的高峰,从此获得别人不曾有的成就。成就催生自信,再由自信获得更高的成就。
       最喜欢的一段是“深蓝是怎样炼成”,徐雄峰用自制的计算机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他的奋斗过程每一次读都让我很入迷,很向往。话说也巧,鬼使神差我也踏上了计算机的不归路……于是写代码的幸福与苦逼,我都懂了~~
       最好是中学生读比较适合,个人观点……
  •     “中国黑客”刘蝶雨那一段初中的时候读到过,现在看到都感觉印象很深,那时超级崇拜这样的技术牛人
  •     小时候读完立马就有了写作业的无限动力!
  •     Read bunch years before, and it made where I am.
  •       对于这本书,我的意见还是很有保留的
      这本书里面见解独到
      也很有激励作用
      但是,我还是那样一句话
      我不仅需要例子,更需要解读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腔热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用在好的地方,会有什么效果?
      
      我不能接受书中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大部分否定
      虽然我也很清楚目前中国的教育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但也不能否认它给我们的积极意义
      
      总是有人不断的抨击现行的高考制度
      可是,谁能提出一个更合适更公平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呢
      难道要回到以前的九品中正制
      用家世和声誉来选拔人才,这就是我们要的吗
      后果怕是更不公平吧
      经常会听到身边的山东同学和河南同学抱怨高考制度不公平
      我虽不说话
      但心中不免不平
      
      不公平吗,什么是公平
      就拿山东的一些高考移民,高考成绩来说
      山东高考成绩高,这确实是事实
      山东也算是一个经济富裕的省份
      对教育十分重视
      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也是全中国算的一流的
      难道这是不公平吗?当然不是
      他们当然不会觉得这对他们不公平
      可是想想那些在贫困省份的学生,他们受不到这些教育,他们没有高分,他们是不努力吗?他们是不聪明吗?
      但是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们无法受到和山东学生一样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资源,不是一项刑罚
      你们享受了这样的资源,却要和那些本来就无法和你们相抗衡的学生争取他们本来就不多教育机会,这公平吗?
      我看到很多高分考生抱怨省里分数高,却没有见过那个考生愿意去那些高考分数低的省份从小学念到高考。
      况且,分数就能说明一切吗
      你分数高就理所当然的让那些偏远地区的学生让出自己的名额
      然后,你们的孩子继续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而落后的地区永远没有机会,太自私了。公平是相对的,我们至少在一个环境里竞争,还是会有一定比例的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
      
      
      同样的想法,成长这本书很励志
      很推崇美国的教育方式
      但让我们先看一看美国,看一看这个全球最发达的国家
      作为一个英语专业,学习过美国历史和社会的人
      我想美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国家
      美国的教育制度也并没有真正的那么完美
      如果你没有钱,你进不了美国的好大学,那里的学费不是你和你全家能够负担得起的,说是天文数字也不为过。
      美国没有等级制度吗?笑话,美国怕是种族歧视等级家族制度严重的国家之一吧,如果你想活着,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想好好的活着,也可以但是你要付出的怕是你难以想象的艰辛,进一步,如果你想有尊严的进入美国的上层社会,而你恰好是黄皮肤,那可能要等你下辈子,当然,凡事也有例外,如果你是历史命运的选择,你也可以是幸运儿。而且美国孩子的负担绝不小,如果你想成才,在哪里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
      在这本书中,微软小子们大多讲述了他们国外教育的对他们的意义,然后大谈特谈中国教育的悲哀,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他们没有接受一点点的中式教育,而是从出生就接受了美国教育,他们是否还会成才?这个问题可是考虑。
      牢骚就这么多,我想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至少应该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权利,无论你同不同意,至少都应该尊重彼此。
      
      我对这本书,看下来有所启发,但也有不满
      难道中国教育制度下的优等生都是毫无思想的傀儡吗
      我看恐怕不是吧,如此评价学生怕也不是一件很合适的事情
      而且,每个学生的性格不一样,一味的把学生分为ABCDE,这也只不过是一种分类,也不免武断,会给一些达不到E等的学生空添烦恼。
      有何意义
      如果真的以快乐教育为主,何不随心而为,至少,先别给学生划分标准档次。
      
      但是,看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所以,这本书还是很有感染力的,有很多的启发和例子,很多引人深思的言论,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一些事情,但是过于渲染,如果过于渲染一些事物,不免有失偏颇,这个社会收到打击压抑的人很多,不免心生愤懑,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要思考天上的东西,但也要脚踏实地的踩在自己的生活中。包容很重要
      
      
      
      对于这本书,我给3颗星,给的是里面的一些深刻的思想,和不一样的感受
  •     高一很喜欢看的一本书
  •     小~初。”微软小子的教育。“
  •     1、兴趣、多元的评价标准很重要。2、不要只是随大流,硕士、博士后面的是什么?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吗。3、努力不可或缺。
  •     03年秋天的记忆。。。
  •     E类学生?一直觉得只要成功了所有你之前的经历都会被看做成功的原因之一,这类书其实不看也罢
  •        脱颖而出的就那么一批人,用了微软的大帽子盖在了一批人的头上,也许他们自己合适吧。却不能代表大部分,洗碗的时候,水流过指尖,忽然觉得那些个人的成功,很容易被个人盖过团队的风头。
       当初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后的谷歌中国 有一个人在这大浪淘沙中发现人才,再加上成熟的管理制度,达到了另一个高度。似乎让人望尘莫及。
      
       中国很多企业很多人 平凡的 坐着今天要为生存而苦恼的事情。 有参考价值,却不适合大众。 虽然短短几十年,却恍如隔世般的 窥探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人的成长经历。
  •       畅销书作家凌志军的写作风格向来都是很有煽动力的,《成长》也不例外,而后来者吴晓波也是承接了这个这一点。虽然书的后面应该还有精彩的论点,但是却提不起兴致再看下去了,大致知道书后面的思路。
      大凡成功学的书于我来说都有这样浓重的痕迹,就是拿出一个观点用大量的事实反复强调,直至种入脑中为止,至于是否牢固,是否能结出果实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或者拿出当今社会认同的成功人士的经历与诸位共勉。
      不过何谓定义成功呢?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相,但真相却在旁边偷偷地笑。
      
  •     G522-49/1
  •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具备这项能力,为一个人去读一本书,背着自己的喜好。
  •     04年读的一本书,很不错,港大也给入学新生推荐了这本。
  •     华裔“微软小子”成才记
  •     有些思想还是不错的。非文学类书籍。(广图)
  •        我希望此书能过时,那时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已经离死板无趣扼杀才华远去了。我觉得挺适合我们80后,不知道90后现在境况怎样。我读过才发现,那些我以为我喜欢做却不应该做,我认为不对但隐隐的期盼的东西其实没什么错,错的是教育和家长。我看过许多同类型的书,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特立独行的性格。这样的书,看一看有助于你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跟随自己的直觉行事,帮助你变得对自己更加的忠诚,而不是对那些所谓的规矩忠诚。
  •     教育不是别人要求你做什么,而是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追求,一步一步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
  •     笔记,翻阅。(EQ,Enjoy,Excellence),"3E",新概念:"E学生"。1很高的情商。2快乐,享受学习,而不仅仅是完成学习。3优秀,杰出。真正知道"我到底要什么"的学生,通常快乐。 "热情的驱动力"特别重要。
  •     小学四年级。第一次听说各种微软的神童们。
  •     读的时候年纪很小 但在当时就已非常痛苦
  •     关于天才的成长故事吧
  •     有道理,当这类书过时的时候,就意味着,普遍的教育制度已经变了。“另类”的教育也就不再另类了
  •     很有教育意义啊。
  •     慈父严母,儿时严格,初中后放松甚至出国读书是比较好的选择。
  •     这是一本描述一群中国才子学霸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是一本描述了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区别的书。告诉了我们大师的普通,甚至我们可以学会成长为大师。它引导了我们思考,带给了我们成长…
  •     這是一本最後被勾勾畫畫失去了本來面目、卻又永遠記得本來面目的書。
  •     我好慢 还好总有人有耐心 ^_^
  •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很幸运我读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里各个人物"成功"的范例绝对值得我借鉴.我不想做什么E学生,因为那只是一个概念.
      
  •     如果哪天真的无聊到等死的地步了就去生个娃吧
  •     1,2,3,5 要好好揣摩。 4做不到。6看不懂。
  •     一本差点让我初中休学了的书。工作三年了,不知道再看一遍是什么感觉
  •       2004年2月6日 凌志军《 成长》海南出版社 价18元,八五折。
       是去年12月前后买的,当时一气读完,深受启发,现在没事也放在手边翻翻。
       本书的副题是“微软小子的教育”封面是一前一后两个脚印。我们曾经年轻,曾受教育的重压,现在是否把当年的重压转移到自己的下一代身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或成凤,至少希望他比自己过的好,成龙成凤的标准不一,父母爱子的心是一样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外界都称他们为天才,虽然他们自己认为不是,他们认为自己很普通,在学校很少考第一名。这本书就是讲述他们-----一般父母眼中的龙凤的成长故事。
       凌志军,人民日报报社主任编辑,法学硕士。多本畅销书的作者。最近的几种书是:《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追随智慧-------中国人在微软》《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与人合作)《呼喊:当今中国的五种声音》(与人合作)《历史不再徘徊: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兴起和失败》。不过这几本我都没读过。以前有偏见,对畅销书轻视,认为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玩意,经不起推敲,不屑一顾。嘿,偏见,偏见。这本书有我崇拜的李开复博士的成长历程,(未完待续)
      继续,知道李博士是在央视2套的《对话》中(我原很喜欢这个栏目,王利芬的制作,主持人是张蔚 沈冰 陈伟鸿,特别是张蔚很敏捷犀利,很过瘾,很好看;也曾出书的,带VCD,因为几次碰到都卖相不佳,未买)就是那期李开复和陈章良的对话,原来很崇拜陈章良,年少英雄,自从那次之后,陈不再是我的偶像,也许从。。。。到北大副校长的这些年的官僚生活已磨去了他原有的聪明和锐气以及。。。而李博士的人格魅力却感染了我,所以见到有说他的书一定要买。
       李博士,现为微软副总裁,12岁离开台湾赴美读书,在卡梅隆学院遇到他终身受益的教授,教授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支持你去做。就是这样广大的胸襟,使李博士一步步走的更好。回望我们的教育,不说也罢。李博士一直将德放在第一位,“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是他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他的追求。
       书中讲到10来个在微软的科学家的成材之路有现任院长张亚勤,沈向洋、等等,每个曾经普通的学生的成长,张亚勤12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他的中小学教育可能只此一户,别无分店,他是混上的,不分年级随便学,妈妈再指点一下。
       这不是浅薄的畅销书,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真诚的书,虽然有点乱,但自有一份真诚在。希望天底地下的父母亲都来读读这本书。
       小孩子不需要成为最好,只需要成为最好的他自己。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评价体系中。
       已经长大的人也不妨来读一读,因为身体的成长并不代表心智的成长,成长无处不在
      
  •     兴趣是热情之母。这段时间都沉浸这种励志氛围当中。
  •     希望从众多人才能成长经历中找到规律
  •     初一看的,伴随反叛,对李和张也有了个初认识
  •     我觉得自己应该早几年看这本书,或许现在会不一样。但现在也会有收获,家长应该看一看。
  •     中考结束的暑假读的。是我兴趣从天文转向计算机的启蒙书,也让我认识了开复,亚勤等一批很优秀的人
  •     某些时候是这样吧,但凡经典都是从山寨开始~~
  •       其实应该说是适合家长和准家长来读的书。像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我也经历着传统呆板的中国式应试教育,更是从那一条独木桥上挤过去的。但当我回忆起我的学生生涯时,我很难用一些好的值得回味的形容词来定义。很多时候学习和做某些事情完全是没有目的的,完全是为了父母,或者干脆不知道是为了谁。
      
      期待着能够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天空,我相信是所有正在接受中国式教育学生共同的心愿。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尽管,在目前的这种精英教育下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出口,但毕竟还是一种可能。
  •     nb的人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     给父母们读读吧。。。。。。。
  •     个人感觉这本书适合给那些孩子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的父母看,不适合我这种快大学毕业的人看,整本书介绍的都是那些微软小子如何成功的事,通过几个事例来证明作者自己的观点,说服力不够啊;
  •     读书简评要在当下写,如果是事隔多年,可能看法就不一样了,这本书应该是大三的时候看的,那年头我看了大量的励志书,这是其中的一本;人生没有可比性没有可复制性,弄清楚这些,一切就释然了
  •     自信,发现自己,态度最重要。 (或许哪一天当妈了再看看,能提醒自己更多)
  •     挺一般的励志书
  •       记得几年前读这本书时,给自己一种叛逆的眼光,现在有了些经历,重读这本书,启发很大,这些家伙的成长,让我反思自己的过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最大的收获我就是让现在的明白了这样的一种信念“也许我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最优秀的!”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都有其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很聪明,都是天才,只是很多人都没有去寻找自己天才的地方,从而虚度一生。我想贝多芬的数学或是语文什么的一定不如我,但是他却是天才!”
      乔布斯在斯坦福送给学生们一句话那句话:Keep looking,don't settle!去找寻自己的生活,不要停下你的脚步,找到属于你的东西,找到能够每天把你从床上拽起来去做一件你喜欢事情的力量!
  •     然而也许模仿是独创的必经之路也说不定
  •     微软的那些陪我成长的背影已经远去。
  •     确实不错
  •     写得非常好,第一本有建设意义的书,给我很大的冲击力。在初中看的。后来,老师给全班看,后来,集体大讨论。喜欢那张氛围。有时候,只是因为老师,所以,我们团结在一起。我爱你们
  •     微软小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