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名文集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506013086
作者:废名
页数:315页

内容概要

废名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的代表作家,其小说以"散文化"闻名,对沈从文、汪曾祺、李健吾、何其芳、李广田等作家均产生过影响,堪称"作家的作家"。其诗论、佛论也有很大影响。解放后主要从事研究工作,涉及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美学、语言学等,其中杜甫研究、鲁迅研究在"文革"前就产生重大影响。

书籍目录

《竹林的故事》序
五祖寺
黄梅初级中学同学录序三篇
响应“打开一条生路”
树与柴火
关于“夜半钟声到客船”
教训
打锣的故事
放猖
小时读书
黄梅初级中学二四区毕业同学所办怀友录序
《花炮》前记
孟子的性善和程子的格物
佛教有宗说因果
《佛教有宗说因果》书后
体与用
立志
谈用典故
散文
再谈用典故
我怎样读《论语》
读朱注
从牙齿念到胡须
附录一 《William Shakespeare》的卷首
Balzac的一页
附录二 废名佚文考
废名佚文续考
忙里写几句
“偏见”
作战
“公理”
《小诗》补记
给陈通伯先生的一封信
狗记者

俄款与国立九校
共产党的光荣
给岂明先生的信
《无题》前记
就算是搭题
《无题之二》前记和附记
《无题之四》附记
《无题之五》附记
《无题之六》附记
《是小说》前记
凡例
忘记了的日记
《追悼会》附记
《无题之十一》前记和附记
说梦
《无题之十二》前记
《无题之十三》前记
死者马良材
《未完》附记
关于校对
《天井》前记
《现代日本小说集》
《骆驼草》发刊词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
《一日内的几首诗》附记
闲话
邮筒
补白
闲话
死之 heauty
闲话
闲话
寄友人J.T.
随笔
《桥》附记
阿左林的话
草话
国庆日之朝
随笔
《春在堂所藏苦雨斋尺牍》跋
《桥》序
悼秋心(梁遇春君)
《周作人散文钞》序
《呐喊》
今年的暑假
《莫须有先生传》序
《泪与笑》序
《纺纸记》前记
跋《落叶树》
读《论语》
知堂先生
诗及信
新诗问答
关于派别
《竹林的故事》赘语
《古槐梦遇》小引
北平通信

莫字
志学
三竿两竿
《水浒》第十三回
无题
孔子说《诗》
陶渊明爱树
《火神庙的和尚》附记
陈亢
如切如磋
钓鱼
中国文章
孔门之文
女子故事
神仙故事(一)
永远是黑暗和林庚
神仙故事(二)
赋得鸡
通讯
偶感
金圣叹的恋爱观
贬金圣叹
诗与词
二十五年我的爱读书
《小园集》序
《琴》序
罗袜生尘
随笔
《天马》诗集

作者简介

止庵 编


 废名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由小说转为杂文,大惊,风格迥然不同。一改桃花源诗化散文小说的文风,对时局冷嘲热讽,对世态嬉笑怒骂,辛辣诙谐,令人疑是鲁迅翻版——文锋或许没有鲁迅老辣,然而却另具幽默,自成一家,直让人拍案叫绝。而且,他署冯文炳,不是废名。忍不住且先抄来:《狗记者》……我从狗群中抓出一头来——渊泉!他在今天的《晨报》上做一篇鸟社论,充分表现狗伎俩。大家不要以为我接着同他有什么辩驳,不,决不!我只痛恨我们当时没有“携带手枪”,——不然此刻还容狗来插嘴吗?“先除奸人,再言运动”,狗也会这样说。《女子故事》中国的事情都是该女子倒霉。一方面非女子不行,从秀才人情纸半张算起,以至于国家大事,好像都如此。到得事情弄糟了的时候,这些女子又自然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了。只有孔夫子算是懂得平等道理的,他虽然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话确是显老实了一点,然而我想也可以博得现在摩登太太们的同情,她们自己屈尊到媒人店里去找老妈子,也只好默认孔夫子的话有真理。孔夫子另外一句话则应该令古今一切男子们害羞,“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真的,你们为什么不好德呢?你们也就不当好色。 ……《〈小诗〉补记》久不作诗,五分钟内吟成两首,所以催眠也。十二月十九日晨起补记《二十五年我的爱读书》一、《三百篇》二、《左传》三、《周易》《立志》我从前写了一些小说,最初写的集成为《竹林的故事》,自己后来简直不再看它,是可以见小说之如何写得不好了。它原是我当学生时的试作,写得不好是当然的。不但自己“试作”如此,即是说写得不好,我看一些作家的杰作也是写得不好的,是可以见写文章之难了。而古人的文章(包括诗在内)每每有到现在(这是说我现在的标准甚高)令我不厌读的,是可见古人如何写得好了。本来人生短而艺术长,文章是应该写,令它在人生当中不朽,古人能令我们现在人喜欢,我们现在人也应该令后来人喜欢,无奈现代排印容易出版,而出版可以卖钱又更要出版,结果作家忘记自己的幼稚(这是说你的年龄幼稚!),也忘记出版的意义(古人出版不是卖钱的而是自己花钱刻的是为得不朽的),大家都是著作家了。我自己也是现代的著作家之一,我却是惭愧于我自己的著作了。我是责己重而待人轻的人,我决没有要别人惭愧的意思,我倒是爱惜任何人的任何作品,只是自己不大有工夫去看它罢了。这是我的是在心情,不大有功夫看今人的著作。说来实话,我不急急乎要看的著作,则此著作必速朽矣,古人为之灾梨祸枣。那么我本着立己立人的意思,还是劝人不要急急乎做著作家。我有一个侄子,他常写文章,从前本来是我教他作文的,那是学生作文功课,是另一件事,现在他写文章是想“印出来”了,想做作家了,我虽然十分同情于他,因为我从前做学生时正是如此,但我心里甚不赞成他作文章,赞成他学孔夫子“志于学”。这话我同他谈过,把我自己对于从前的惭愧告诉他了,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他还是喜欢写文章。做大人的总是拿自己的经验教孩子,而孩子总喜欢他的一套,故陶渊明亦曰“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了。我敢说一句绝对不错的话,少年人贪写文章,是不立志。原因是落在习气之中。《志学》孔子说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直说到七十岁的进步。十年以来,我好读《论语》,懂得的我就说我懂得,不懂得的我就觉得我不能懂得,前后的了解也有所不同,到得现在大致我总可以说我了解《论语》了。有趣的最是“志学”这一章。前几年我对于孔夫子所作他自己六十岁七十岁的报告,即“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能懂得,似乎也不想去求懂得,尝自己同自己说笑话,我们没有到六十七十,应该是不能懂得的。那时我大约是“三十”,那么四十五十岂非局之不疑吗?当真懂得了吗?这些都是过去了的话,现在也不必去挑剔了。大约是在一二年前,我觉得我能了解孔子耳顺与从心的意思,自己很是喜悦,谁知此一喜悦乃终身之忧,我觉得我学不了孔夫子了,颇有儿女子他生未卜此生休的感慨。去年夏见我曾将这点意思同吾乡熊十力先生谈,当时我大约是有所触发,自己对自己不满意。熊先生听了我的话,沉吟半晌,慢慢说他的意思,大意是说,我们的毛病还不在六十七十,我们乃是十五而志于学没有懂得,我们所志何学,我们又何曾志学,我们从小都是失学之人。此言我真是得益不少。去年“重九”之后,在我三十五岁生日的时候,我戏言,我现在大约才可以说四十岁的事情了,这个距离总很不远。是的,今日我可以说“不惑”。回转头来,对于十五志学,又很觉有趣。自己的好学,应自即日开学,自即日起也无妨做一个蒙师,首先我想教读自己的孩子。金圣叹为儿子批《水浒》的意思是很可敬重的,孔子问伯鱼学没有学过《周南》《召南》,我自己还想从头读《周南》《召南》也。后他作《阿赖耶识论》(此“第八识”曾听得梁漱溟谆谆教诲,仍旧一头雾水),皈依佛教,为汪氏所不解。他作《金圣叹的恋爱观》,自谓写这个题目与写陶渊明与托尔斯泰的比较是一样的八股。之后又作《贬金圣叹》,引经据典。他读的书要比汪曾祺多。他谓之“中国的坏文章,没有文章只有典故;中国的好文章,要有典故才有文章”。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写罗素了。并且他懂英语~废名的老辣不及鲁迅,他实应该另辟蹊径。汪曾祺说得很对,现代小说的特征就是:短。这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废名“流觞曲水”、“见叶抚摸”的意识流很美,但恐今日少有能食其口味者。废名的美。我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用流水来形容女子的笑脸。还有他总结道:“中国女人只可以哭不可以笑,所杞梁之妻善哭,哭得敌人的城崩,笑则倾自己的城,亡自己之国了。”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还不错的
  •     回忆回忆。
  •     文论一本,鉴定完毕。(虐死我了)
  •     本是冲着他读《论语》去的,不期讲诗词亦易懂。夫复何求。
  •     文章读来有味
  •     读废名解诗文忆往昔,方知自己这榆木脑袋远诗之甚、远赤子心之甚
  •     渐入佳境
  •     最近好喜欢废名,居然还看起了散文,打算接下来看《桥》。然后是周作人、汪曾祺、张承志、格拉斯、陈梦家。还有井上靖的《楼兰》《敦煌》三岛由纪夫《骚雪》…
  •     只读过一点
  •     嘛,看论语的时候,也会有占了便宜的感觉
  •     喜欢竹林的故事⊙▽⊙
  •     诗化小说代表人物,但远不如周作人、沈从文。
  •     废名这个人有些搞笑,他说有次见到鲁迅坐在黄包车上,想去拉鲁迅的手,真是诡异,民国的这些文人真的有些西化过头,他还直呼爱自己的哥哥,即使放在现在在有些人看来也是不太舒服,毕竟中国人稍含蓄些。废名作为湖北人,跟湖南的沈从文一样,也去北漂了,来到话语生产中心的首都实现人生理想。连同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废名生活在一个正在蹒跚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站在古与今的路口,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苦苦追求“民国范”、“大师”等都有些搞笑,因为甚至那个时代的人们也大多过得苦闷,也并没有超脱体制、话语的潇洒人士存在,当今也没有。
  •     他的志学发人深省。他的犀利与鲁迅不同,实应另辟蹊径。
  •     眼前一切,又在近前,又在朦胧里的某处,行文若水
  •     相见恨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