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时期/话说中华文明

出版社:李默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13-01出版)
ISBN:9787807664451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朱元璋称帝建明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设官分职,封赏文武百官,开始了明王朝的统治。 同年闰七月,徐达率大军沿运河北上,下长芦,克青州,通州,元将也先自海口逃跑,二十八日,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由居庸关北逃上都。八月二日,徐达师人大都。从1271年元世祖建国号以来统治中国98年之久的元朝,至此结束。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即着手肃清政治,整顿吏治,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举措。于洪武元年(1368)八月,中书省奏定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部设尚书(正三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员外郎(正六品),主事(正七品)。并在奉天殿召见六部官,规定国家之事,总之者中书,分理者六部。积极劝课农桑,招贤纳士,明帝国初步建立并逐渐发展起来。 朱元璋一方面整饬吏治,发展恢复经济,一方面继续完成全国的统一。元朝灭亡后,各地割据政权还继续散存,朱元璋虽然握有河南、江浙和闽广,但统一全国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秦晋尚待平定,四川有夏明异盘踞,云南为元梁王控制,东北有元丞相纳哈出拥兵驻金山,逃奔上都的元顺帝仍然保存着系统的政治机构和相当的军事力量。朱元璋采取了先西北,再西南,后东北的作战策略。 洪武元年(1368)八月西征山西,败元将扩廓帖木儿,次年二月,攻打陕西,建西安府。洪武四年(1371)正月,兵分两路进取四川,败夏明舁。洪武十五年(1382坪定云南。二十年(1387)进军东北,征服纳哈出,二十一年(1388)四月,蓝玉袭破元嗣君脱古思帖木儿的精兵十多万人,从此,东北全境也纳入了明朝的版图。朱元璋称帝后,费时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大业。 大明帝国的建立,‘是朱元璋统一战争的结果,是统一战胜割据与分裂的产物,也是华夏文明的重建与发展。 马氏受封皇后 洪武元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建明,立妃马氏为皇后。 马氏(1332~1382),宿州(安徽宿县)人。父母早亡,寄郭子兴为养女。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部下为兵,子兴奇其才能,即以马氏许配元璋。从此,马氏竭尽妇道,以元璋喜忧为喜忧,且常率将士妻妾随夫出征,受尽了坎坷急迫之苦。 册封后,尽管贵为皇后,仍以常人处之,谦虚谨慎。暇时常令女史讲求古训,习前朝贤后家法;厚待妃嫔宫人。对入朝命妇,亦以家人礼相见。因为与元璋共过患难,深知其易怒的脾性,每当元璋前殿决事震怒而还,便不失时机地予以规劝。马氏出身贫贱,平时生活俭朴,常教诸王、公主知蚕桑之艰难。她关心民间疾苦,每遇旱灾、水灾,马氏都要率宫人蔬食祈祷,设麦饭野羹,且劝朱元璋及时赈济。还关心监生家室痛痒,建议朝廷给监生家发放粮食等等。洪武十五年,马氏的病情日渐严重,担心医生因治不好病而被开罪,连药也不肯吃。在临终前,她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同年八月十日死,年五十一岁。朱元璋为之痛心疾首,决心不再另立皇后。九月葬孝陵,谥孝慈皇后。 自幼失去父母寄为养女的马氏,从夫人到皇后,宽厚仁慈、爱国爱民,随着朱元璋地位的变化,日渐荣耀,终于成为明代女流第一人。 朱元璋建立卫所制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太祖采纳刘基“立军卫法”的建议,正式创立卫所制。 卫所的设置,根据地理形势和军事冲缓而定。一般来说,系一郡的设所,连郡的设卫。一卫统十千户,一户统十百户,百户领二总旗,总旗领五小旗,小旗领军十人。从洪武三年起,又设杭州、江西、燕山、青州、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八都卫及西安行都卫等。洪武七年(1374)八月,重定兵卫之政,大率以5600人为一卫,而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小旗所领军士数额相同(千户所1120人,百户所112人)。在若干卫所之上设都指挥使司(初称为都卫,洪武八年改称都司),长官是都指挥使。从卫指挥使到百户等军官,都是世袭的,称“世官”。其死亡,老病或年龄达60岁的,均以后代亲属继承代替;没有后代,以其旁系亲属继承。都司、卫所皆隶属于大都府。洪武十三年(1380),分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京师及各地的都司、卫所,分隶其下,而上12卫亲军归朝廷掌管。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全国有军队约120万人。二十六年(1393)定天下卫所,计有17个都司,1个留守司,329个卫,65个守卫千户所。全国共有180余万军队。兵士的来源一是“从征”,即原来朱元璋所指挥的部队;二是“归附”,即元朝和各割据势力降附的军士;三是“谪发”,即因犯罪被罚当兵的军士;四是“垛集”,即按人口比例从平民中征集的军士。凡充作军士的,其家称军户,世袭军籍。 屯田是明朝军队的重要职能。明代军屯规模巨大,制度完备,完全按照卫所编制单位进行。军屯成绩的好坏,也是考核卫所官军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明代的军屯,其规模制度、实施等方面都达到中国军屯史上的高峰。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国各地共有军屯田89-3万多顷,占全国耕地数的十分之一以上。朱元璋曾说他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兵制以及相应制定的军户世袭制和军士屯田制,三位一体,对明前期“寓兵于农,强兵足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明后期军丁、屯地、屯粮比例的严重失调,卫所制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

前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书籍目录

朱元璋称帝建明 马氏受封皇后 朱元璋建立卫所制 明行户口制 朱元璋诏令全国建立学校 徐达远征沙漠 宋濂善折衷主义 朱元璋制定科举 朱元璋大封功臣 刘基作《郁离子》 分封诸子屏藩王室 开国功臣常遇春病死 农耕技术持续进步 明农业工商立法 梵琦为“国初第一禅师” 高明所作《琵琶记》上演 大规模移民屯田 平定四川 朱元璋制作铁榜申诫功臣 宋濂主编的《元史》成书 制作符牌 明完善政治体制 设立粮长制·掌赋税征收 全国冶炼铁850余万斤 颁行大明宝钞 徐达北征失败 蓬莱水城建成 废除市舶提举司 开国功臣刘基病卒 胡惟庸案发·罢丞相 改立都指挥使司 空印案爆发 三宋书法承元人 《洪武正韵》编成 中国火器进一步发展 火药理论提出 持续诏修《明会典》 明代继承回回天文学 中国宗法祭祀体系基本完成 蒙医形成 中国方志兴盛 方孝孺维护朱学 宋濂绝食而死 赋役黄册制度形成 明设后湖黄册库管理档案 平云南 置殿阁大学士 朱元璋宠信僧道 《华夷译语》编成 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成立 锦衣卫建立 郭桓贪污案发作 开国功臣徐达去世 三法司决狱制形成 开始以进士为翰林 制定鱼鳞图册核实田亩 解缙进呈《大庖西室封事》 沐英征讨思伦发 设置兀良哈三卫 列侯还乡 王履作《重为华山图序》 施耐庵作《水浒传》 明营建南京 内阁体制形成 中国君主极权政治完成 明宫好道 清理佛道二教 太子巡视陕西 詹事府建立 颁行《醒贪简要录》 蓝玉案爆发 《寰宇通衢》编成 胭脂河通漕运 万虎尝试火箭飞行 土司儒学逐渐设立 颁行《皇明祖训》 朱元璋赏赐笼络致仕武官 诸寺设立 刘三吾科举案发作 朱元璋去世 明孝陵成 《大明律》、《明大诰》成 建文帝议削藩 海塘工程引起重视 罗贯中作《三国志通俗演义》 设立翰林院 燕王起兵靖难 明官服体系集汉官官仪大成 燕军攻入京师·建文帝下落不明 燕王大捕大杀建文遗臣 朱棣即帝位·创内阁制 《文华宝鉴》成书 平定安南 任命宦官出镇军队 建立奴儿干卫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使用牵星术 《郑和航海图》印行 《永乐大典》修成 《火龙神器阵法》著成 《救荒本草》成 朱棣北征·大破鞑靼 诏建北京宫殿 《普济方》编成 造船业兴衰 明代商业资本兴起 商业市镇兴起 宗喀巴改革西藏佛教 曹端出“理驭气”说 台阁体书法形成 开会通河 立永宁寺碑 成祖二征蒙古 直臣周新被诬杀 诏修《五经四书大全》、《性理大全》 封黄教大弟子 前翰林学士解缙死于狱中 开凿清江浦 三修《太祖实录》 决定迁都北京 罢海运 苏禄国王来朝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伏诛 姚广孝去世 大破倭寇于辽东 东厂设立 唐赛儿起义 定都北京

编辑推荐

《话说中华文明:洪武大帝时期》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


 洪武大帝时期/话说中华文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