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
ISBN:9787532340309
作者:甄志亚 编
页数:195页

章节摘录

插图:《本草纲目》全书52卷,是我国古代文化科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成就。(1)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本草纲目》对药物广泛收载,多达1800余种,较《证类本草》所载药物1500余种,增加了300余种。书中附有药图1000余幅,药方1万余个。它对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进行了相当全面的总结,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如把实为两药而被混为一物的葳蕤与女萎分清;把同是一物而被误为两药的南星与虎掌更正;把被误为兰草的兰花、被误为百合的卷丹区分开;把被误列为草类的生姜、薯蓣归为菜类等等。(3)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对药物的分类,李时珍按照“从贱至贵”的原则,即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上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因而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他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4)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本草纲目》对每种药物的记述,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如三七的功效,李时珍总结为“止血、散血、定痛”,这是很符合实际的高度概括。又如延胡索止痛、大风子治麻风等功效,李时珍都给以明确的肯定。(5)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李时珍通过科学的总结,批判了以往记载服食水银、雄黄可以成仙的说法,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例如水银,李时珍指出“大明言其无毒,本经言其久服神仙,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土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又如“草子可以变鱼”等一些反科学见解,李时珍给予说明更正。(6)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本草纲目》不仅对药物学作了详细记载,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作了不少正确的叙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在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以及天文、气象等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论述,因而对上述各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7)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本草纲目》所引载的16世纪以前的文献资料,有些原书后来佚失,但由于《本草纲目》摘录记载,使某些佚书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总之,《本草纲目》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限于历史条件,作者也存在错误之处。例如,他相信“烂灰为蝇”、“腐草为萤”及妊妇食兔肉“令子缺唇”等不科学的说法;赞成“古镜如古剑,若有神明,故能避邪魅忤恶”的无稽之谈;宣扬“寡妇床头尘土”治“耳上月割疮”的封建迷信之说等。然而,总的来说,李时珍的成就是主要的。

前言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本套教材计有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讲义、伤寒论讲义、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经络学、俞穴学、刺灸学、针灸治疗学、针灸医籍选、各家针灸学说、推拿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三十二门。其中除少数教材是初次编写之外,多数是在原教材,特别是在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修改而编写成的。所以这套新教材也包含着前几版教材编写者的劳动成果在内。教材是培养社会主义专门人才和传授知识的重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要提高教材的质量,必须不断地予以锤炼和修改。本套教材不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外,因而殷切地希望各地中医药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中进行检验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作准备,使之成为科学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的高等中医药教学用书,以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

书籍目录

导论
1. 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
1.1 卫生保健
1.1.1 居处
1.1.2 衣着
1.1.3 用火
1.1.4 导引
1.1.5 婚姻
1.2 医药知识
1.2.1 药物
1.2.2 针灸
1.2.2.1 针法
1.2.2.2 灸法
1.2.3 外治法
1.3 其他几种医药起源论
1.3.1 “医源于圣人”
1.3.2 “医源于巫”
1.3.3 “医源于动物本能”
1.4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
2.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春秋)
2.1 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2.1.1 对疾病的认识
2.1.1.1 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
2.1.1.2 固定病名的出现
2.1.1.3 对自然条件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
2.1.2 对疾病的诊治
2.2 医学理论的萌芽
2.2.1 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
2.2.1.1 气、精、神
2.2.1.2 阴阳、五行
2.2.1.3 天人相应
2.2.2 病因学
2.2.3 预防医学思想
2.3 药物知识
2.3.1 药物知识的积累
2.3.2 酒的应用及其意义
2.3.3 汤液的制作
2.3.3.1 汤剂说
2.3.3.2 “五谷之液”说
2.4 卫生保健与医事制度
2.4.1 卫生保健
2.4.2 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2.5 医与巫的斗争
2.6 古代医家
3.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公元前475-公元265年(战国-三国)
3.1 诸汉墓出土的医书
3.1.1 马王堆汉墓医书
3.1.1.1 脉灸经
3.1.1.2 《五十二病方》
3.1.1.3 帛画《导引图》
3.1.1.4 竹木简医书
3.1.2 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医书
3.1.2.1 《脉书》
3.1.2.2 《引书》
3.1.3 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医用文物
3.1.4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
3.2 早期的医学理论著作
3.2.1 《黄帝内经》
3.2.1.1 《内经》的产生
3.2.1.2 《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
3.2.1.3 《内经》的影响
3.2.2 《难经》
3.3 药物学的发展
3.3.1 战国以来药物学的发展概况
3.3.2 《神农本草经》
3.3.2.1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及其流传
3.3.2.2 《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和成就
3.4 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
3.4.1 战国以来临证医学的发展概况
3.4.2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3.4.2 张仲景的生平
3.4.2.2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3.4.2.3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3.4.2.4 《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3.5 主要医家及其成就
3.5.1 扁鹊
3.5.2 淳于意及其“诊籍”
3.5.3 涪翁与再传弟子郭玉
3.5.4 华佗
4.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公元265-960年(西晋-五代)
4.1 医学理论的提高
4.1.1 古医籍的整理和注释
4.1.1.1 (内经》
4.1.1.2 《伤寒杂病论》
4.1.2 脉学的总结与普及
4.1.2.1 《脉经》
4.1.2.2 《脉诀》
4.1.3 病因证候学的探索
4.1.4 医德规范的树立
4.2 药物学的进步
4.2.1 国家药典的诞生
4.2.2 药物品种的丰富
4.2.3 分类方法的进步
4.2.4 药物图谱的创制
4.2.5 药物炮制的规范
4.2.6 制药化学的先声
4.3 临证医学的显著进展
4.3.1 针灸科
4.3.1.1 《针灸甲乙经》
4.3.1.2 其他
4.3.2 内科
4.3.3 妇产科
4.3.4 小儿科
4.3.5 外科
4.3.6 按摩科
4.3.7 骨伤科
4.3.8 五官科
4.4 综合性医著
4.4.1 《肘后救卒方》
4.4.2 《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
4.4.3 《外台秘要》
4.4.4 藏医与<四部医典》
4.5 医学教育
4.6 中外医药交流
4.6.1 中朝医药交流
4.6.2 中日医药交流
4.6.3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4.6.4 中国与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5.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的创新公元960-1368年(宋-元)
5.1 医政设施的进步
5.1.1 改进医事管理
5.1.2 开设国家药局
5.1.3 发展医学教育
5.2 古医籍的整理与研究
5.2.1 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5.2.2 方书的编著和发展
5.3 药物学的发展
5.4 临证各科的突出成就
5.4.1 病因病机学
5.4.2 诊断学
5.4.3 解剖学
5.4.4 针灸学
5.4.5 内科
5.4.6 外伤科
5.4.7 妇产科
5.4.8 儿科
5.4.9 法医学
5.5 金元医家的创新
5.5.1 刘完素——火热论
5.5.2 张元素——脏腑辨证论
5.5.3 张从正——攻邪论
5.5.4 李杲——脾胃论
5.5.5 王好古——阴证论
5.5.6 朱震亨——相火论
5.6 中外医药交流
5.6.1 中朝医药交流
5.6.2 户日医药交流
5.6.3 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的医药交流
5.6.4 中国与印度、阿拉伯诸国的医药交流
6. 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6.1 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
6.1.1 药物学
6.1.1.1 《本草发挥》
6.1.1.2 《救荒本草》
6.1.1.3 《滇南本草》
6.1.1.4 《本草集要》
6.1.1.5 (本草纲目》
6.1.1.6 《本草述》
6.1.1.7 《本草备要》
6.1.1.8 《本草从新》
6.1.1.9 《得配本草》
6.1.1.10《本草纲目拾遗》
6.1.1.11《植物名实图考》
6.1.2 方剂学
6.1.2.1 《普济方》
6.1.2.2 《医方考》
6.1.2.3 《祖剂》
6.1.2.4 《医方集解》
6.1.2.5 《成方切用》
6.1.2.6 《炮炙大法》
6.2 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6.2.1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6.2.1.1 明以前有关温病论述之梗概

编辑推荐

《中国医学史(第2版教材)(修订版)》是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的一册,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

作者简介

《中国医学史(第2版教材)(修订版)》的主要内容包括:医药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卫生保健、居处、衣着、用火、导引、婚姻、医药知识、药物、针灸、针法、灸法、外治法、其他几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传说中的医学人物、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春秋)、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对疾病的认识、甲骨文关于疾病的记载、固定病名的出现、对自然条件与人体发病关系的认识等等。

图书封面


 中国医学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非常好的书。适合所有人看
  •     了解中医发展脉络
  •     很好的书,简明扼要!
  •     上学时这门课没学好,所以时过20多年,再慢慢读医学史,算是补课吧。
  •     看错了,想买习题集的买成课本了。但书不错
  •     该书内容上用了过时的唯物史观,历史观上还透露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观点,用中医的发展历史硬塞进外国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上,没有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不适合我。
  •     西方医学发祥于进几百年,而咱们国粹--岐黄之术,源远流长,上始炎黄,滥觞中华。中国医学史这本书系统具体的描述了中医的起始、成长、发展、成熟等过程。学中医的学子,必当先了解中医的源流、过程以及将来的发展。为自己的发展、为中国今后的医学发展能够做出个定位。从中可以知道我们的责任。有意发展自己中医技术能力的医生,也是应当配备有这样的一本书,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医学新理念,中医之所以能够一直保存下来,是我们中华有不断的新人去换旧人,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各个时代的医学体会,知道那些医学知识我们能够去获取。学医必先自己充实自己,这本薄薄的几百页纸,承载着中医的奇葩。
  •     书的内容全面,价格便宜,还不错。
  •     挺好的,不错的书籍,五分
  •     这一版的教材都不错。没有太多堆积的内容,学起来轻松一些。
  •     这本书虽然是教材,但是可读性很强.书中内容丰富,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最近时期的中医药学的发展状况,可谓面面俱到,同时又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修订版还增加了许多最近的发现,同时增加了建国以后的内容,是对中医药感兴趣的读者十分有益的图书.建议大家好好读读.早就想买该书了,终于从当当买到了,十分高兴.
  •     体例不规范,分类叙述中医各科的发展史,多人分工撰写,各科在各章节之间穿插,时见重复,十分凌乱,不具史学的严肃性。1994年在五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导言的开篇“医学的起源”第一段就有错字,如“冶病”,个别地方句子重排。建议买六版或七版。另外,五版教材还有几种出现排字错误。
  •     书是好,就是收到书时,打开一看书皮破损了
  •     简洁易懂 比较正统。。。
  •     知识性的东西
  •     在中华文明朝代更替的大背景下讲中医个方面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纲领作用。无论学什么,是不可不读史的。
  •     慕名而买 版本不错 尚在阅读中
  •     还以为是以前任老的那个本子,全改啦
  •     这本书讲了中意的发展史,是一个爱好中医的人应该去看的书,讲的很系统,很能够增加知识!
  •     这是是以前学习的教材
  •     像看历史书一样,详尽又有启发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