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启事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13315485
作者:(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页数:266页

内容概要

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名为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米勒,一八九○年九月十五日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尔德宅邸。她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酷爱阅读,尤其痴迷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加莎•克里斯蒂成了一名志愿者。战争结束后,她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侦探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几经周折,作品于一九二○正式出 版,由此开启了克里斯蒂辉煌的创作生涯。一九二六年,《罗杰疑案》由哈珀柯林斯出版公司出版。这部作品一举奠定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侦探文学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东方快车谋杀案》、《ABC 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无人生还》、《阳光下的罪恶》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时至今日,这些作品依然是世界侦探文学宝库里最宝贵的财富。根据她的小 说改编而成的舞台剧《捕鼠器》,已经成为世界上公演场次最多的剧目;而在影视改编方面,《东方快车谋杀案》为英格丽•褒曼斩获奥斯卡大奖,《尼罗河上的惨 案》更是成为了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生涯持续了五十余年,总共创作了八十部侦探小说。她的作品畅销全世界一 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二十亿册。她创造的小胡子侦探波洛和老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为读者津津乐道。阿加莎•克里斯蒂是柯南•道尔之后最伟大的 侦探小说作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一九七一年,英国女王授予克里斯蒂爵士称号,以表彰其不朽的贡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谋杀启事
第二章 早餐疑云
第三章 六时过半
第四章 饭店觅踪
第五章 两位小姐
第六章 三份证词
第七章 到场诸君
第八章 名探登场
第九章 门之奥秘
第十章 同胞兄妹
第十一章 茶间闲话
第十二章 小镇清晨
第十三章 小镇清晨(续)
第十四章 回首往事
第十五章 美味之死
第十六章 警督归来
第十七章 昔日遗影
第十八章 鸿雁传书
第十九章 再现案情
第二十章 名探失踪
第二十一章 三个女人
第二十二章 真相大白
第二十三章 牧师公馆
尾 声

作者简介

在一个平凡的小村镇,生活着一群普通的英国人。
这个周五,百无聊赖的小镇居民纷纷被报上的一则谋杀启事吸引。它预告今天晚上,在老小姐莱蒂西亚家将有一场神秘的谋杀。傍晚时分,好奇的人们聚在女主人家。六点半的钟声响起,灯忽然熄灭。 “砰”、“砰”——“砰”,枪声响了。游戏结束,谋杀开始――


 谋杀启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马普尔小姐粉墨登场!✨(PS:以前看的都是波洛系列,那位有着蛋形脑袋,独一无二的胡子的胖胖小老头儿。这一版本的阿加莎作品,蓝色是波洛系列的,红色是马普尔小姐系列的,黄色是单行本)不过凶手还是在我的怀疑范围之外,看了这么多本阿婆的侦探推理小说,总觉得智商一直在被阿婆碾压啊,从来没猜对过凶手!
  •     读的第一本“马普尔小姐(其实是位老太太)系列”。新星这套阿加莎系列的封面色彩是种分类方式,一目了然:蓝色封面是波洛系列,红色封面是马普尔小姐系列,黄色封面是其他系列及非系列。阿加莎的外孙在“致中国读者”的序言里推荐了这本,他说他最喜欢这本书里的诡计。几个看法:1、马普尔小姐存在感太薄弱了。书都读一半了才出场,参与两三次后就结局再见了。2、没有核心人物导致前半段情节零散。我读到65%的进度才开始收束情节,之前一直有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感觉,整个故事的连贯感不及波洛系列。3、人名太不好记了。人物太多,人名太长,几乎是一个没记住!几个特别之处:1、最大胆的凶手。案发后继续在警察眼皮下连环杀人。2、欲望的深渊,金钱的魔力。3、妇人。从头至尾,一群主妇叽叽喳喳,看得我都快受不袅了!4、尾声。很搞笑。还是更加喜欢波洛系列一些,有趣的小胡子。封面插图依旧是关键线索,新星好腹黑。
  •     提示:如果没看过本书最好不要往下看,趣味尽失,且我讨论的本就是看过该书的读者。我的评论针对新星这个版,因为各译本名字不同,附上英文,以便明确我说的是哪一个角色。引号摘录也是这版中的译文。书中关于一份遗嘱,兰德尔·戈德勒(Randall Goedler)即戈德勒先生设定的,先传给他太太贝拉(Belle )。贝拉过世,遗产留给莱蒂希亚·布莱克洛克(Letitia Blacklock)。如果莱蒂希亚先过世,遗产留给戈德勒先生的妹妹索妮亚(Sonia)的双胞胎孩子皮普、艾玛(Pip,Emma)。因为兰德尔和索妮亚两兄妹之前不和,然后索妮亚执意要嫁给迪米特里·斯坦福蒂斯( Dmitri Stamfordis),兰德尔不同意这门婚事,非常反感妹夫迪米特里,“兰德尔一直认为他是个骗子”,为此断绝与索妮亚的关系,“他们多年前吵过架,然后从此一刀两断了”。所以遗产不给索妮亚,而给索妮亚的孩子。这里一个挺感人的爱情,索妮亚与迪米特里。书中贝拉评价他们,“索妮亚疯狂地爱着他,而且一门心思要嫁给他。”“他是个骗子,我敢说——我的意思是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我相信他有犯罪记录——兰德尔总怀疑他当时用的名字不是他的真名。这一切索妮亚都清楚。”看见了吧,女方明知是个渣男,还是跳进去婚姻中,为了爱情。再看贝拉对迪米特里的评论,“迪米特里实在是个极为招女人喜爱的男人,而且他爱索妮亚就跟索妮亚爱他一样深。兰德尔坚持说他娶她是为了钱——但这不是事实。”招女人喜爱且不为钱而爱一个女人,还爱得深,这样长的般配且相爱的不在一起说不过去呀。所以这段爱情纯洁得熠熠生辉。渣男与白富美的爱情,笑。另:把遗产传给索妮亚的孩子是贝拉建议的,如果没有贝拉,这笔遗产就完全没有索妮亚这边什么事,而同时代与迪米特里有接触的人,兰德尔、莱蒂希亚都对他评价不高,只有贝拉对此人评价不错,还对遗产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莫非贝拉也爱上了迪米特里?毕竟“是个极为招女人喜爱的男人”,这点算恶意揣测吧。再次提醒,下面有关键情节透露,如果没看过本书的最好打住。我留点空白给退出,笑书中还展示了另一段爱情,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夏洛特(Charlotte)为了继承遗产假冒姐姐莱蒂希亚,远离老熟人能识破的家乡,与相识的故人都不怎么来往,但知道姐姐的同学多拉·邦纳(Dora Bunner)生活颠簸流离,就去把多拉捞出来并一起相伴并留给多拉一笔年金及所有的家具。这位多拉大嘴巴性格,还知道妹妹假冒,且经常说漏嘴。与这种定时炸弹相伴相随,太不合常规了呀。我们再细看,“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两位布莱克洛克小姐的印象完全一样——上了年纪、很有教养的英国妇人,穿戴几乎相同,血缘造成的相貌极其相似。”“莱蒂希亚是用夏洛特的名字下葬的。‘夏洛特’死了,‘莱蒂希亚’回到了英格兰。大自然所赋予的创造性和精力,原已蛰伏了多少年,现在终于升腾起来。做夏洛特的时候,她只是个配角。如今她换上了一副支配别人的面孔——那种属于莱蒂希亚的支配感。她们的脑力实际上并无很大差异,我认为,只是在道德上大相径庭。”以上是描述妹妹夏洛特与姐姐莱蒂希亚的,我们可以感受这两姐妹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远超她们自己能知道的。我们假定这姐妹两性取向都相似,好吧,这点也许牵强。再来看对莱蒂希亚的描述“实际上有着一个男人的头脑。她没有任何女人的情感和柔弱。我相信她从未爱上过任何男人。她不算特别美貌,衣着也不讲究。她略施粉黛,以尊时尚,但目的不是为了打扮得更漂亮。”“她具有同样的冒险精神和同样的决断。可怜的宝贝儿,她从来没有体会过那些平凡的乐趣——坠入爱河,牵着男人的鼻子转,考验他们——建立家庭,生儿育女,享受生活真正的乐趣。”本书完成于1950年,也许阿婆隐晦的告诉了我们莱蒂希亚其实是位“拉拉”,或者像拉拉,至少“兰德尔主要是把布莱奇(莱蒂希亚)看作一个弟弟。他依赖她的判断,而她的判断总是那么出色。您知道,她曾不止一次帮他摆脱困境。”而如果夏洛特与姐姐莱蒂希亚都是对同性感兴趣,那么夏洛特冒着极大的风险把能辨别出姐妹两的多拉捞出困境以及在多拉死后那么伤心欲绝就说得过去了。在周围的人都对多拉败事有余只有夏洛特对多拉是真正的爱护。多拉死去,马普尔小姐与夏洛特见面“布莱克洛克小姐(夏洛特)走进来。马普尔小姐觉得她看上去老了好几岁,一切生命的活力与精力在她身上已不复存在。”“牧师是个非常体谅别人的人,”她(夏洛特)平静地说,“他并不为别人奉献愚蠢的安慰……请转告他这个安排非常合适。她——她(多拉)最喜欢的赞美诗是《照亮仁慈之光》。”她(夏洛特)的声音突然哽咽起来。”“莱蒂希亚·布莱克洛克小姐(夏洛特)终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这是令人同情的强烈的悲切,其中还夹杂着某种绝望。”“最后,布莱克洛克小姐(夏洛特)终于坐直了身子。她哭肿了脸,泪痕满面。“我很抱歉,”她说道,“我——我实在抑制不住。我的损失太太了。您瞧,她——她(多拉)是我与过去的唯一联系。她是唯一记得往事的人。现在她走了,孤零零地撇下我一个人。””最后真相大白的时候“你不该那样做,”她(夏洛特)说道,“不该学多拉的声音。我爱多拉。我真心实意地爱着多拉。”“我并不想杀她。我并不想杀任何人——我是迫不得已,可是我在乎的是多拉。多拉死后,我变得孤苦伶仃,自从她死了以后,我便孑然一身了。哦,多拉,多拉——”我想,读者是能感受夏洛特对多拉那种深深的爱,也只有爱情能遏制自己身份被揭露的风险,而事实上也真是多拉揭穿夏洛特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段爱情穿越了性别,可惜多拉与夏洛特没有在一起,或者最多只在半年,一声叹息。结过多次婚的阿婆居然不能容忍这种爱,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繁琐,看了好久
  •     看封面猜凶手,对弱者的描绘很棒
  •     感觉比不上经典的那三个作品
  •     good old england
  •     一曲关于孤独的人性悲歌 阿加莎式的犯罪 和结尾的温情 内心软弱善良的人一旦真的害怕起来 大概会因恐惧变得残忍我毫无自制之力
  •     有点意思 发现全豆瓣就我没猜到凶手啦
  •     20161031 @微信读书 自导自演一场戏
  •     好久不看阿婆了偶尔看看还是挺精彩的嘛
  •     这种风格让我想起《水车馆事件》
  •     bravo
  •     最喜欢的阿加莎之一。推理超级精彩
  •     马普尔小姐粉墨登场!✨(PS:以前看的都是波洛系列,那位有着蛋形脑袋,独一无二的胡子的胖胖小老头儿。)不过凶手还是在我的怀疑范围之外,看了这么多本阿婆的侦探推理小说,总觉得智商一直在被阿婆碾压啊,从来没猜对过凶手!
  •     太无聊了
  •     故事开始就猜到了凶手,好像推理小说中一般那种设定的角色都是最终的大Boss。阅读过程中一遍遍推翻自己的猜测又一次次印证,这种体验很棒。唯一遗憾的是剧情好像还是缺了点波澜。
  •     可爱的马普尔小姐,李代桃僵的案情,这部的警察比较出彩,不是那种僵硬的官僚
  •     [死者做大死]人物复杂栩栩如生,看马普尔小姐如何教你八卦。
  •     天呐我居然猜对了凶手!天呐在繁杂的人名都没有分清楚的情况下我居然猜对了凶手!哎这本也太难读了...
  •     剧情不错!中间大段的村民叨逼逼一如既往orz 看阿婆的书对记不住名字的我实在太有挑战了,隔两天没看连人物名字也记不得了_(:з」∠)_
  •     第一本马普尔小姐
  •     翻译得很好读,流畅简洁。阿婆笔下处处都是细节提示,别因为主观认准凶手就沾沾自得
  •     “生性懦弱而又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被信弃义 一旦他们对生活抱有怨恨,他们原有的一点儿道德力量便会被怨恨消耗殆尽。”
  •     22.Jun.2017-25Jun.2017。阿婆这本事实上用了三段完整的时间,除了开头三章铺垫,后面的部分都是今儿一口气读完的,很过瘾~
  •     刚开始我就直觉猜到了凶手,不过这本是挺啰嗦的,阿婆总喜欢大团圆结局,刚好,我也喜欢
  •     阿婆的故事路子都差不多啊
  •     太墨迹了,阿婆的小说总是开头结尾好看,看中间的部分太累了。
  •     阿婆笔下每一个凶手都有着扑朔迷离的身世。
  •     看了这么多。没有看第一本罗杰疑案那样的惊喜了。看到中间就猜到凶手。
  •     呃,我还是想不起来,但是马普尔系列印象里都不如波洛
  •     又一部大作,凶手总是看起来最不像凶手的人,我一直是怀疑那对双胞胎,但没想到凶手居然是受害者,这也是让人万万没想到,所以,阿婆的书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能放过一丝细节。不过有时候人名好长,让人头疼。
  •     戳心戳肺,嚎啕大哭
  •     弱者的残忍。(ps.外国人的名字实在是阅读的大障碍)
  •     太棒了 前面一些看上去啰哩啰嗦毫无用处的话最终引出凶手 翻译的不太好 人名有些记不住
  •     翻译实在是让人有点难受……
  •     人名没有目录,前半部看的昏昏欲睡,节奏太慢了,180多页就看出凶手是谁…
  •     又回到了我喜欢的正统本格推理。身份替换的诡计虽然被用过多次,但这次在量和质上都有提升,使得每次推进和反转都犹如智力角力,充满阅读快感。凶手的设定值得肯定,是一个有人性的弱者,因为软弱又容易变得残忍。《消息报》的设定也很有意思,村民们把犄角旮旯里的启事都翻看议论一番,不知不觉流露出最普遍的人性。
  •     读的第一本“马普尔小姐系列”。 在事件发生好一阵之后,马普尔太太才缓缓登场,朴实无华,完全不走智商碾压、掌控一切那种bling bling的路线,反而就像身边一个有点爱多管闲事、话多唠叨的老太太,一边打着毛线、喝着下午茶跟你闲聊,一边观察分析、抽丝剥茧。很多时候她并不起眼,出场次数也不多,只是在关键时候轻轻出手点拨,让凶手渐渐浮出水面。 最后揭秘案情同时,更吸引的是,她以宽容仁慈的态度探讨着人性。 “人们往往忘记了杀人犯也是很有人性的。” “生性懦弱而又心地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背信弃义。一旦他们对生活抱有怨恨,他们原有的一点儿道德力量便会被怨恨消耗殆尽。” 说实在,书并不是说精彩得令人拍案叫绝,但这厢刚合上书卷,立马就会不自觉地想:接下来又看阿加莎婆婆的哪本呢? 想继续读,就是酱。
  •     感觉这本相对来说有点弱
  •     这是我目前看过最不好看的阿婆小说,跟悬崖山庄的套路太像了
  •     阿婆的书看多了确实还挺容易找出凶手的,几乎第一次案件发生的时候就知道凶手了,感觉不如波洛系列给人的感觉震撼,各个方面都是。
  •     人名记不住啊。啊啊啊啊啊。
  •     一直在猜测谁是凶手,但是最后的大反转还是挺意外的,阿婆说故事好棒!
  •     总算是一本我记得情节的马普尔系列了!“她不在那里。”论断句和重读的重要性。
  •     读的第一本马普尔小姐的,不出意外也是最后一本了,最无趣也是第一回猜中了凶手,差点没坚持看完,最后解说也很……牵强吧,就这样,还是喜欢波洛,自大又了不起的波洛
  •     好像看过啊,内容都忘记了。。。。
  •     看到邦妮的死,真的很难过了,夏洛特爱她,也更爱自己。
  •     难过。
  •     圆圆在“蓝蝶”咖啡厅中所说的对于生命追求的那番话很精彩
  •     构思很精巧。虽然这种套路一旦看多了在开始就能猜出来
  •     说实话,这一册没咋看懂
  •     浪漫的推理一直是阿婆的特点。值得一看的小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