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书评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08122644
作者:马幼垣,杨国强,姜鸣,艾尔曼,《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编辑部 编
页数:172页

閒來翻書(八十五):馬幼垣、楊國強等《甲午一百二十年祭》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週年,從年初以來,對於甲午的反思就未曾停止,至最近——剛過了海戰爆發的日子——而達到高潮。各種聲音此起彼伏,除了少數討論具體的歷史過程,更多的在爭論中國何以失敗,今天又該吸取何種教訓。於是,大談反腐者有之,高唱“亮劍”者有之,力主變革者有之,加強裝備者有之……眾聲喧嘩之下,何去何從?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段歷史?本書都是上海書評匯集的文章,著眼點各有不同,後面三篇講西方眼中的甲午和韓國、日本如何看待這段歷史,雖然是中國人寫的,關注的卻是外國人的視角,可窺見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同一事件的不同反應與態度。我個人最欣賞的則是艾爾曼與楊國強教授的兩篇。楊國強看似並沒有直接討論甲午戰爭,而是在談甲午乙未之際的朝局,但二者實在密不可分,而且,甲午戰爭也正處在那樣一種歷史場景之中,不能孤立地去看戰爭本身。這便是歷史感。他也指出,對於翁同龢這樣的人物,並不能簡單地以“帝黨”來劃分。儘管非此即彼、截然對立的黨爭在歷代都不乏典型的排斥性身份認同,但置身於當時當地,具體到每一個人,實際情形便沒有那麼簡單。二元化看似是歷史認識與研究的方便之門,卻並不一定符合歷史實相,甚至離歷史越走越遠。艾爾曼的訪談並沒有談論什麼具體的問題,而更多地在指出,不能根據清廷戰敗的後見之明去看待歷史。身處後世的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已經固態化的過去,儘管歷史的細節很多並不清晰,但大的結果卻鮮明地作爲既成事實擺在眼前。於是,對於甲午的反思,都是在日勝清敗的結果之上去分析勝敗之因,之影響。但是,身處當時的人們,卻並不會有現在我們那麼“明確”的認識,反倒是在歷史的迷霧中摸索前進,誰都不知道會走到哪裡。回到歷史場景,便也可發現歷史有多種可能性,也就是說在甲午,清廷並不必然會戰敗,中國文化也並不一定就是落後於西方的。從結果上去找原因,很可能造成時空與邏輯的錯置。換句話說,認識歷史,要從前至後地順著看,才能看到我們如何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所謂反思甲午,還涉及我們如何以及爲何要知道歷史的問題。既然第一次是喜劇,第二次是鬧劇的現象在歷史上不斷重演,而湯因比也說,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沒有在歷史中得到任何教訓。那麼,以史爲鑒豈不成爲一句無意義的空話?即使我們認清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就真的能夠避免再次發生悲劇麼?如果不能,我們努力地分析歷史的成敗得失,又是爲了什麼?歷史真的是“有用”的麼?個人以爲,有用無用,並不是今天實用之用。看歷史,其實是在領悟一套思考方式,了解一種認知時空的途徑。正如科學以分解的、邏輯的方式理解世界一樣,歷史也提供給人們各種認知方式。被動地接受他人的一套確定無疑的結論,是很多人喜歡或追求的,但卻並不是歷史的任務。歷史在於提出問題,讓人思考,去認識我們自己的過往。分析甲午的種種歷史過程與細節,各種觀點彼此衝突、爭辯,甚至最終都不會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歷史就是要告訴人們這種複雜性、多樣性。而努力探究歷史本身,便已是目的,已是意義。總有一些價值,是高於現實的功利主義的。2014年7月30-31


 甲午一百二十年祭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