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红(上)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304064447
作者:海旻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海旻,媒体从业者,电视编导、剧作人,主要作品:电影剧本《寂寞的夏天》《落花时节》。

作者简介

《曼荼罗﹒红(上)》讲述了方序和黄绮大学毕业之后,一直过着早九晚五、节衣缩食的日子。黄绮想借助有钱的男人实现自己的翻身梦想,却舍不得离开方序;方序珍爱黄绮,却又对自己的同事,昔日的校友黎碧芸心存爱慕……在一次次残酷的失业现实面前,两个人彼此的怨恨与日剧增,最后,方序沦落到上工地打短工的境地,黄绮对他近乎绝望!于是,她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决定暂时委身于富有的商人刘峥,为她和方序两个人换取一个现实的未来……然而,一次突如其来的偶遇,让所有生活中的秘密都被揭开了,方序在冰冷和愤恨中强奸了黄绮,黄绮有口难言,心碎而去。方序去找黎碧芸,发现她正在为去法国留学做准备,方序困厄交加,心灰意冷,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在荒野上,险些死于非命……方序流落到一个西部山区的小县城,找到一份在职校教书的差使,勉强度日。两年过去了,方序始终很想念黄绮,渴望回到过去的生活,然而当他再次鼓去勇气,回到故地的时候才发现:黄绮已经嫁给了商人刘峥,并且生了一个女儿;而他始终爱慕的“才女”黎碧芸,由于梦想破灭,早在前一年就自杀了!方序和黄绮在宾馆里见面,在仇恨、痛苦,指责、伤害中一夕缱绻,之后,黯然离去……


 曼荼罗﹒红(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从本书的序言和后记都想象不出到底是写什么的,只是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大谈特谈哲学,宗教,天地,宇宙,等等。不过翻过之后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在一种普鲁斯特式的繁冗和琐碎的心理剖析中,折射着一个人格分裂者的精神呓语。全书充斥着连绵而密集的关于性、爱欲的描写和剖析,中间又穿插着长篇大论的哲学思辨和精神感悟,更奇怪的是,关于爱欲和哲学,肉体与灵魂,感觉与理性的冲突,背谬地结合在男主的精神冲突之中:此人沉沦苦海又贪恋肉欲,厌弃尘世又渴求美色,幻想成仙成佛又放不下娇妻爱侣,盲目自大又自卑自贱,妄想成为超人、圣哲又自怨自艾,顾影自怜,总之,两种完全对立的冲突性格在撕裂着人性,这显然是一种轻度的精神分裂症状,就比如虐待狂和受虐狂这种两种极端的性心理往往却能同时集中于一个人身上。看看男主对性的厌恶又渴求的矛盾心态:“性欲实在是个令人讨厌的东西,人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升华在很大程度上都消耗在克制性欲的身心活动中了。据说,列夫•托尔斯泰被性欲折磨了一辈子,因之,列宁以不乏嘲弄的口气说,老托尔斯泰一面吃着菜饼子、穿着树皮鞋,下田劳动,过着清教徒的生活,一面拍打着胸脯忏悔自己的罪过:“啊!我下流,我好色。”人在被炽烈的性欲灼烧的过程中,就是在经受精神上的炼狱!……无疑,在一切束缚于人的东西之中,性欲就像个可怕的痼疾一样难以治愈。”这男人自己被性欲煎熬,还要把托尔斯泰也绕上,呵,给自己开脱!很可笑,当然,人有欲望,这也非未必就是罪恶,关键是只要符合一定的伦理规范就行,可是这个男主偏偏又害了妄想症和自大狂,一心想成仙成佛,这样,他的欲望对他来说就成为自我折磨:“在无数次仰望星空的静思默想中,总感到尘世的一切是何其地卑微与荒谬……这世界上的种种成败利钝,相对于浩淼、悠远的宇宙时空,又何足挂齿呢?于是,我决心要成为宗教领袖,成为耶稣、佛陀一样的精神导师,成为世世代代、亿万群氓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这就很可笑,可悲了,一个人陷溺在欲望的泥淖里仰望星空,渴望成仙成佛,如此极端的人格必然就是精神分裂者的精神状态,因此上说,这书其实是剖析了一个精神分裂者的幻想和呓语。轻度的人格分裂人人都有,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作为社会成员光鲜、华丽的一面,但也有作为私密个体真实、阴暗的一面,这是人性的辩证法,任何圣贤、导师都不可避免,龙树菩萨、奥古斯丁这样的大圣哲年轻的时候都曾经荒淫放荡,萨特私通自己的女学生,如此等等。但是一个完整的人始终能保持人格的统一性,如果人格分裂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精神分裂症。情况往往是,一个人越是过分的压抑自己,他的欲望往往会以另一种扭曲的形式爆发出来。能够洞悉这种人性的深度分裂的天才,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老陀塑造的那些角色,几乎都充斥着善恶矛盾冲突的人格分裂者,而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性格分裂和极端化的倾向在印度宗教文化中更为突出:“从社会的观点来看,印度斯坦却不是东方的意大利,而是东方的爱尔兰。意大利和爱尔兰——一个淫乐世界和一个悲苦世界——的这种奇怪的结合,早在印度斯坦宗教的古老传统里已经显示出来了。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崇拜林伽的宗教,又是崇拜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僧侣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这个批评是很尖锐的,体现出哲人的深刻洞察力,印度宗教文化中正是充斥着这两种极端化的倾向,极端的禁欲苦行与放纵淫乐的诡异结合。为什么会这样呢?物极必反,因为这两种行为都过于极端,必然会走向自身的反面,最后形成这种极端分裂而又统一的宗教文化。其实,这也正是人性中欲望和理性,肉体和灵魂的终极性冲突,他构成了人性中根本性的心理张力,敏锐、深刻的天才对之挖掘越深刻,越透彻,就越能成就伟大的艺术,原因就是如此。因此,初读《曼荼罗•红》这类精神分析式的心理小说,惊讶于人性的扭曲与分裂,不过仔细考虑,这正是人性的诡异与幽暗之处。文学是人性的精神秘史,始终透射着人性的底色和基质,原因就是如此。
  •     这本书从文章本身而言,虽然只读第一章,但是不得不说作者掌握着很好的写作技巧,人物的描写深入人心,一个个平凡普通,世俗功利,亦或是难以自我救赎的悲剧形象跃然纸上!场景的刻画方面也是极尽能力的生动,使人身临其境,甚至对于每一个细节的把握,刻画都细致入微。对于人性的揭露,生命的思考,青春的悼念方面也是十分的娴熟,而且可以说是青年人所接触的生活的一副画卷,虽然说画风不太明朗,但是不得不说,对于不甚了解社会的人而言,或者是那种自傲,没有经过挫折的青年人而言,也许是一剂药也说不定,但是,那个是建立在读者愿意读的基础上。这个作品真的可以算作是我们平常人广义上的那种作品,但是说实话,个人认为属于小众读物。如果编辑想要这本书有所畅销的话,个人觉得不靠谱。我个人的文学水平有限,所以只能站在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希望建议能够有所帮助。这样说吧,虽说这本书逼格很高,但是,就光从故事情节而言,就是一个大学毕业后各种不顺心的一个苦逼青年的人生自白,然后就感觉主人公各种看破世俗,看什么都带着有色眼镜,世界一片黑暗,人性的反面根本压抑不住,随时爆发的猛兽,而且人的自制力薄弱的要命的一段历程,而且整个大纲的基调阴暗,说实话,真的不太适合很大一部分人看。如果是编辑的话,你可以自己切身体会一下,你去看这本书是带着怎样的初衷去看的,你希望从中获得什么。你希望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大学毕业生来读,或许和主人公有所联系,关联,可是如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本就没有什么乐趣,就业压力也是巨大,看完这书是想颠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美梦破灭,务实与现实,然后迅速成长吗?可是对于那些待业青年而言,或者是应届毕业生而言,需要的难道不是正能量吗?或许那个所谓的正能量是精神鸦片,但是,对于初生牛犊而言,刚出来的人对未来充满幻想瑜希望,并且是冲劲十足的,对于一本给他们上眼药的书,你说他们是否愿意看。对于待业青年而言,这个书感觉无疑是雪上加霜的,而且书中是以第一人称的方法自述的,人物的各种心理确实是许多人心中的真实反映。可是,也许就是太真实,才使得人们不愿意接触这一类书,人是虚伪的动物,太真实的描述会暴露人性的丑陋之处,然后对生活失去希望啊。其实说实话,那个主人公“我”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的生活,或者正在经历,或者已经经历,对于这些人而言,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深渊,地狱,教训,还是一段可以救赎的回忆,不知道,也不得而知。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对这样的书却是敬而远之的。你希望中年人来读,那你是想让他们来回忆自己当初那段放荡不羁的无法回首的青春吗?还是想让他们来思索人性,思索生活思索未来,思索死亡。当然说笑了,这本书的标签就是青春,这本来就是无稽之谈。还有就是,现在的读书很大程度上属于快餐文化,而且是那种读者需要什么就写什么的时代,十分的功利世俗,想要读者去深层次的思索人性,思索关于自我救赎的问题显然有点强人所难,关于作品的价值所在应该是很少人去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许多名著都束之高阁的原因。而且,就是层次问题。我想都喜欢悲剧的人,不会少,为什么,有它的价值。这本书里面有他自称的那些关于生命,理性,各种思索,纠结,甚至救赎,可是,那要针对什么人了。感觉一味地强调了艺术性,个人的价值体现完成不了,那么就只是个阳春白雪。不过说实在的,应该会有人喜欢这本书,偏好不同,而且存在即合理,可能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书的存在,毕竟这本书确实有独到之处。
  •     与其说是一部小说,还不如说是一部哲理散文。作为小说,情节已经完全蜕化成次要的东西,围绕平凡而琐碎的人生,是繁复的精神思索和感悟。整个文字中间,氤氲着一种潮湿的、忧郁的,似乎是南方冬天里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湿气一样的、淡漠而冰冷的忧伤,恰如一个独自伫立在大洋孤岛上仰望星空的人抒发的那种清冷与孤寂的心灵呓语。全书大约五、六十万字,基本都是由这种散文式心灵独白构成的,很适合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时候读,也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一边喝茶、喝咖啡一边读,不过说实话,这故事情节还是比较沉闷、苦逼的,读起来让人心情沉重,呵呵!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在看完本书后真心希望这辈子千万不要遇到像方序这样的人,真是渣男的代表。希望广大女性以后在择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     是个可读的文学作品,偏向现实主义,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心理。
  •     基本不读虚构文学作品,机缘巧合读了此书,我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新的认识
  •     确实够阴暗的 负能量满满的 但这就是现实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