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清到民国

出版日期:2015-6-1
ISBN:9787503462256
作者:唐德刚
页数:400页

内容概要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论帝国主义与晚清外患
第二章太平天国
一、论晚清周期性内乱与洪杨悲剧
二、太平开国故事再检讨
三、预言书中的洪、杨
四、“四不像”的洪杨割据
五、两次“长征”,两番“寸磔”
第三章 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百年祭
二、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三、为黄海血战平反
四、一百年后回看戊戌变法
五、解剖康有为
六、“新学伪经”和“托古改制”
七、公车上书和保国保种
八、那变不了法、改不了制的一百天
第四章 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一、传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议
二、 列强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窃政•群运出轨
三、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宣战始末
四、不堪一击的拳民与七国杂牌军
五、“门户开放”取代“列国瓜分”
第五章 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
一、从中原世族到朝鲜监国
二、乱世抓枪杆,有枪便有权
三、卷入三大危机、一项运动
四、细说辛亥革命
五、同盟会是个革命大拼盘
六、 鞑虏易驱,民国难建

作者简介

长江三峡的曲折动荡,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自然史上的潮信地带。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的序幕。在史学大家唐德刚的慧眼中,“人文史观”一如“自然史观”,1840年的一场战役不仅掀起了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大变革,也使历史潮流中的长河,尤需历时百年的诡谲动荡,方能进入壮阔的太平洋。唐德刚交融三峡史观与人文探索于本书,成就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书。


 从晚清到民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最近读了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原来叫《晚清70年》,因在大陆出版,删除了不少内容,书名也改了,但很多内容还是让人耳目一新,都是以前历史书上没有的,或者内容不一样的,写一些到这里,供大家开开眼。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是洪秀全生病梦到的话说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原是一个参加科举考试,屡次连秀才都考不上的教师。在秀全又一次考试不中后,回到家中心情极差,一病就是40余日,在昏迷中产生了幻觉,梦到他拜见上帝,上帝认他为二儿子,并把他介绍给大哥耶稣,并嘱咐秀全下凡除妖,于是秀全病好后就创办了拜上帝教。洪秀全的宫廷护卫全是女兵为啥全是女兵呢,因为太平天国当时成立后找不到太监。有朋友可就问了,太监不就是很简单的一刀嘛?!还真没这么简单呢,我国的太监阉割之术,可是包括了高度消毒防毒、去腐生肌、蜡条通便、温(蚕)室护理等尖端医学,而且还要长短大小分厘不爽,手快眼明、钢刀锋利等高级手术和器材。为避免被阉者精神异化、发疯寻死,它还需要有诸种“复身”“娶妻”“纳妾”等阿Q制度来加以慰藉。这都是极高深的心理学。当时太平天国到南京建都后,就去抓了一些小孩,把他们的“小鸡”割掉,结果造成无数小孩死亡,却没造出一个太监来,诺大的宫廷只能靠女兵来服务了。甲午战争是光绪皇帝要打的当时李鸿章等人主和,并极力奔走,希望各国调停,但光绪皇帝认为我大清国海军何惧小小东洋日本,坚决要求打。其实纵观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那次)、甲午战争,这三次战争的皇帝分别是:道光、咸丰、光绪,这三位万岁爷都是:一开始都意气风发,坚决要求打,对劝说不要打的大臣严惩不贷,等到了战争一开打,清兵被洋人打得一败涂地的时候,马上又惊慌失措,抱怨当时主战要打的欺君罔上、误国误民,要他们提头来见。最后对侵略者的要求又百依百顺,不惜答应一切丧权辱国的条件,但求帝国主义者高抬贵手、刀下留情。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义犬1894年9月17日,中日两国在黄海大东沟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被日军围攻时誓与敌舰同归于尽,在坠海后有同僚推给邓世昌一根救生木,邓世昌推开不要,后来邓世昌养的狗咬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沉没,邓先将狗推开,狗又游回来试图搭救,后来邓抱着爱犬一同沉入大海,为国壮烈捐躯。康有为拒绝李鸿章捐款康有为主导戊戌变法,发起“强学会”,李鸿章听了后很是敬慕,捐款白银2000元,申请成为会员或者赞助人,结果这一申请被康有为给拒绝了!后来康有为到上海,受到张之洞的热烈欢迎,这位晚清名臣对康有为非常的欣赏,包括《上海强学会序》都是由康有为执笔,用张之洞的名义发表的。但后来两人关系破裂,最终分道扬镳。没有争取或直接拒绝了李鸿章、张之洞这些革新派大臣的支持,何谈变法成功呢?戊戌变法失败怪袁世凯告密吗?其实当时谭嗣同深夜找袁世凯密谋要杀慈禧老太后的时候,荣禄和老太后已经知道,并已经采取行动了。袁世凯是9月20号“告密”的,但19日慈禧太后就从颐和园回宫了,宣布正式临朝“训政”,这是其一。其二袁世凯当时有7000人的军队,驻扎在位于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他如接受谭嗣同的建议起兵,他首先要在天津搞个政变,把顶头上司荣禄杀掉,这一点就很难。然后带兵打向北京,守卫北京的是聂士成(后来在抗击八国联军中身中7弹战死)和董福祥,都是悍将,北京也很难打。在这过程中,还要保证光绪皇帝在北京不会被老太后杀掉,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只能说袁世凯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不是一个热血冲动的人。戊戌六君子中最冤枉的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斩于菜市,史称“戊戌六君子”,这里面最冤枉的是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他没有做官,也没有在变法中担任重要职位,所以朝廷抓人的时候他也没想跑,结果只因为他是康的弟弟,就悲剧了,他在被杀之前,在狱中以头撞墙,十分的可怜。慈禧太后为何向十一国同时宣战同时向十一个国家宣战,慈禧太后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女人疯狂起来真可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其实内心很怕洋人的老太后做出如此疯狂举动呢,主要是因为一条假情报,说是十一国列强要勒令太后归政,拥戴光绪复出。这不是要了她的老命吗?于是老太后就撒泼要与洋人拼命了。袁世凯在晚清的主要成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朝鲜抗击日本,第二阶段是当北洋大臣引领国家革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当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小日本经常在朝鲜搞动作,李鸿章就派袁世凯去朝鲜。袁在朝鲜12年,帮助朝鲜政权两次平息由日本挑起的朝鲜兵变,将日本势力赶出朝鲜。除此之外,还为朝鲜练出了一支4000人规模的现代化新军。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怕袁世凯的,对袁世凯是恨之入骨。袁世凯在荣禄之后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实际就是当时的宰相,引领了当时晚期清朝的革新:军事上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后来的各大北洋军阀都是当时的国防陆军,可惜老袁死了后军阀们就各自为战了;为大清帝国练出一批现代化的警察,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批现代化的警察。民国初年北京、天津两市的警政是享誉世界的。1927年蒋介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为着新首都内的安全、秩序和门面,还向北平、天津两市借调了数批警察;用巧妙的方式废掉科举:通过办新式学校,并派学生到国外留学,后面的人才录用全部来自新学校和留学归来的,如此一来科举不废自废,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在1906年寿终正寝。袁的另一种建树便是发展科技、路矿和各种现代企业了。矿路之外,袁对邮政、无线电报、招商轮船局、新式币制……亦多有创建与改革。
  •     关于未来,唐德刚先生做乐观估计:“至少还要40年,不生意外,到2040年,我们历史上‘第二次文化大转型’,大致就要完成了。”这是原话,见337页。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辈也算是幸运……
  •     (一)看了些评论,均说这是阉割版的<晚清七十年>,可能是删除了一些敏感的评论,因为这七十年,在作者看来,实在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进行政治现代化转型的开始时期,而辛亥革命结束了268年的满清统治,也是这一开始时期的结束,其后政治现代化将进入新的阶段。而之后,又经历七八十年的时间,台湾的政治现代化终于开花结果,蒋经国解禁以后,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也就势不可挡,算是穿越了作者书中反复提到的历史三峡期,冲入广阔海洋之中。而大陆的政治现代化何时能穿出这一迂回曲折、暗礁遍布的三峡,让人期待又担忧。作者作为史学大家,自身与民国时期的当事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本书一直以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审视整个晚清到民国的过渡阶段,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确实非一般的历史作家可比肩。(二)看到很多评论都说这本书是阉割版的《晚清七十年》,因为作者论述的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进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三峡期,现代化,尤其是政治现代化,将决定中华民族能否继续在现代社会占据一席之地。而政治的现代化和民主化,在大陆的语境中,始终是个敏感的话题,阉割可能也是在所难免。但是作者写作的大格局和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辛亥革命之前的晚清70年,是中华社会进入历史转型期的开始,而辛亥革命是这一开局阶段的一个句点。之后,转型的历史三峡期正式开始。历史三峡中曲折蜿蜒、暗礁遍布,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草莽,共同在这历史的三峡中摸索前行。经过七八十年的探索,在蒋经国解禁以后,台湾的政治现代化转型终于冲出历史的三峡,奔向广阔的大海。而大陆自49年以后,迄今也近70年,不知目前的现代化进程能否让唐老满意?作为史学大家,同时与民国时期的诸多当事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唐老先生的文章写的高屋建瓴,引经据典而又深刻剖析,尽量以写史者的客观视角描写晚清七十年来的世道多舛,世态人情,让我们对这一段由“君主”向“民主”过渡的历史转型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晚清到民国,叙述当时国际形势,中国政治形势,文化转型阶段,太平天国,洪秀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康有为,义和拳,八国联军,到辛亥革命,孙中山袁世凯等史实,夹叙夹议,重在分析当时的国际形势政治形势,以及处在历史之中的个人的选择及其原因分析,不仅有历史,更是分析了历史之中影响走向的或大或小的原因和心理,丰富多彩,受益匪浅。
  •     终于系统性的了解了这一百多年的中国,明白了他是如何发生巨变从一个封建大国陨灭破败了的。同时也改变了我多很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看法,比如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历史的车轮,是无法改变的,一切是偶然也是必然。
  •     许多观点很有价值。
  •     对历史的重新解读,课本上被遗漏的细节
  •     读懂洪秀全,慈禧,康梁,中兴四大名臣,孙文,大致就知道了晚清和民国。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对李中堂的正名
  •     阅读时长10小时+,最后一部分是在候车室读完的。作者旁征博引,论述有理有据,观点令人信服,更让我对康有为,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之前总觉这段历史残忍屈辱,不愿直视,但开卷有益,读完此书却想了解更多了。
  •     所谓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它的残酷之处在于:无论你哀嚎、悲伤、痛苦、流泪、落寞、后悔,都无法改变。近代史便是一部鲜血淋漓的屈辱史。清代历经乾隆康熙雍正三代之后,逐渐衰落,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国家机器已经腐坏,亟待改革。而英国经历了文艺复兴,资本主义社会趋于稳定,他们艳羡大清帝国物资丰饶,于是引入鸦片将进出口差额转亏为盈。各国瞧见这只东亚病夫,也纷纷起了心思。鸦片战争之后,又是太平天国之乱。此时清醒之人如李鸿章,认为必有一战,便积极展开洋务运动,也曾让海军跃居世界第八,但终被甲午战争打回了原形。之后便是匪兵不分的义和团要和洋人决一生死,刀枪不入的气功终究保护不了这些肉体凡胎,北京血流成河人头乱滚不说,最终还得赔款了事。之后袁世凯、孙文也登上历史舞,终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但改革阵痛在继续。
  •     通俗尚可
  •     原来是晚清七十年的残本。
  •     大气磅礴,读史就服唐老
  •     激进
  •     新年第一本睡前读物。作者笔下的晚清到民国这段历史要远比从小到大历史书上有趣的多!看完之后回过头来想想中学课本上的历史,感觉就像一个phd看新闻上的科普。当然,这不是全部的历史,但至少让人明白了真实的历史大概是个什么样子了。可怕的是,书评里说它相比原版删了2/3,好想看看原版。ps: 好喜欢看作者介绍近代名人们的关系网,感觉就像在听八卦,好像自己认识他们一样
  •     有很多与大陆主流历史观不同的见解,观点很新颖
  •     可惜看的是阉割版……
  •     睡前和旅行途中陆续看完,非常不错的半专业延展读物,其中,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部分,读来很有趣。
  •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大变革,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转型。在晚清7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中,我们为何如此之艰?民国30年,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从晚清到民国》讲述每一次关键转折点上的历史事件,带动的社会变革,记录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辉煌。一百年,怎样的一部中国近代史?
  •     唐德刚的文字,总是这么富有文人的儒雅。唐德刚的历史,总是这么富有治史者的严谨
  •     晚清各种乱局到民国初定,历史三峡的激荡艰险,百折前行。唐公自有一家之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与学校传统的历史教育颇多相异,有别开生面之处。身处历史三峡之中,回首不远处的五千年最大变局,借古鉴今,价值所在。
  •     从晚清到那个癫狂的时代,是一路败坏的历史,人心丧乱始终于此。唐德刚先生的书,可以细细品
  •     对其中关于太平天国,北洋水师,戊戌变法比较有兴趣,后面义和团八国联军实在读不下去了,我果然不适合这种正经读物
  •     很客观的角度写历史,让我想重新认识了两个人—李鸿章和袁世凯
  •     历史的走向往往只决定于那几个人,而这些人没有好坏之分
  •     睁眼看世界,这五个字耗费了多少时间生命金钱才换来,上下五千年是光荣传统也是沉重负担。读史并不能使人明智,不然哪来那么多的重蹈覆辙?
  •     还算可以 但还是喜欢黄仁宇的笔风
  •     当个小说看不错,很多地方写的很幽默,作为史书缺了些证据多了点脑补。尤其是定远舰主炮晾衣服完全是东乡八平郎小日本的意淫。
  •     真像说书的 不少民族气节 亦不少史家的洞察力 也不少大胆假设自圆其说 读史可以明智 虽仅一家之言 但成败得失之缘由 变迁之进退 皆可从中窥知一二 作者感情充沛 文笔肆意洒脱 对人性洞若观火 正气长存
  •     1、丰富,严谨,有力,有据。 2、有说书的劲道,但如第五章涉及军、政(或第六章涉及历史个体身世)的探究就落入学术论文的窠臼中乏味生硬就无趣了……不仅不便读,还影响整本书的调性。加之本就是阉割版,“修正”过的残害还是有痕迹的…… 3、多重小标题明显是“做”出来的,本身长篇论文体常被分割成小块,于是出现了诸如以“再者”“上述”等开头的不独立文章。 4、为讨论问题之需,有些观点或结论一提再提(此重复现象存在,尚可接受)。 5、唐先生读书甚多,但写出来并不通俗易懂,有时也确实絮叨太多以为佐证。
  •     课本上被遗漏的细节
  •     “三峡史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观点?
  •     澄清了很多误区,还是很有价值的。
  •     原来这就是删节版的《晚清七十年》,印象深刻的评论,有皇帝们的青衣就酒,对李鸿章、袁世凯的高度评价,洋人/帝国主义/扩张主义面目如何,革命可以分七八十个阶段,而我们还正在走出这段危险的历史三峡的旅程之中。
  •     开篇挺文人式谦虚的,后来发现唐老是个真性情,有些读来很是顺畅。算是客观的史家,该平反的也平反了,肯定的也肯定了。 但为啥我没有怒打五星呢......我也在思考到底哪里还不能满足我
  •     值得一读
  •     删了太多。。。果然还是历史八卦集大成者受欢迎-_-||喜欢唐老的文风,毕竟史料充足。。总之看看也无妨,如果当真就不好了~
  •     看完之后,印象最深的反倒是作者对太平天国的解读,觉得说的很有道理。 对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还是值得一翻。
  •     《从晚清到民国》,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作者关于太平天国、李鸿章、康有为、袁世凯以及孙文的大量史料和故事都让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看。
  •     讲到清朝贪官迂腐的那几章看得触目惊心。
  •     有趣亦颇有见地
  •     太平天国,李鸿章,义和团……都不是历史课本上所说的那样,印证了“历史是胜利者的”。不禁想起了TVB的那部把慈禧的形象描述成忍辱负重的神剧,史实到底是怎样的只有天知道,鬼知道了。虽然作者的观点未必全对,但作者“无疑处有疑”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学习的。题外话,孙中山在建立民国之初,指出过“非反炒地皮不可”,并主张炒地皮的“无劳增值”应“涨价归公”,真是有先见之明。
  •     对晚清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相近阐述,对于理解近代宪政历程有所帮助。对于洋务运动及其失败的分析有启发意义,有述有评。
  •     读史使人明智。从晚清到民国,重新认识了洪秀全,李鸿章,慈禧,袁世凯,孙中山等一行。
  •     作为一本记录近代史的书,作者以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那几十年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写道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几十年中发生的各大事件,均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无疑,那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阵痛的时期,实在让人唏嘘落泪。
  •     虽有不少删节,其中还是有不少亮点和历史细节,大国的乱世起伏都由不得人。说说不足:一是老先生当时的表达习惯,想哪説哪,与当下有点不同,看着并不顺畅;二是引用的例子多没有来处,虽然有趣,但不够严谨;三是个人主观的态度比较明显,这也是历史书籍比较忌讳的吧。
  •     对李鸿章和袁世凯的评价较为中肯
  •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真实的历史才是我们以史为鉴,用于今朝的基础。 作者基本客观描述,基本观点:历史的演化,社会政治的进步需要时间和时机。
  •     到底客不客观我不知道,会谨记然后验证,但通篇都是闻所未闻,受教了,五星送上
  •     厚重的中华民族,鸦片战争后一时多少人杰粉墨登场,希望能够带领中华民族繁荣复兴,体制现代化五个字却需要用几百年的时间来磨砺,承上启下的伟大时代,看着历史在眼前发生,却看不清漫漫长路!
  •     重温历史,开拓未来
  •     2017.3.5-13.参加有书共读团体,而有序阅读。。。。台湾人写的历史是比较别开生面的也比较客观的,可读性比较强,当然历史也是可以有个人的不同观点与角度的。
  •     粗读如正史,然作者于细枝末节之主观论述又像是野史,也罢也罢,哪怕是一手资料也未必可信,何况百年后的追忆。后人对历史人物的论断本就很难客观,要想全方位的了解还需多读不同史家的著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