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020110061
作者:王树增

书籍目录

第三  十章    剥开表皮露出红瓤
第三十一章 杜利特尔轰炸
第三十二章 把我等的血肉英名涂写在岩石上
第三十三章 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继续打下去
第三十四章 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第三十五章 挫师失地,罪戾难辞
第三十六章 血腥之月
第三十七章 我们是否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
第三十八章 我愿意追随他们到任何地方
第三十九章 山川震眩,声折江河
第四 十章 “一号作战”到此停止
第四十一章 退后一步不是中国好男儿
第四十二章 漫山遍野杀鬼子
第四十三章 中华民族的胜利

作者简介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这部作品以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向最广大的读者解读中日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持久的战争。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山河破碎、艰难困苦、牺牲巨大的历史现实下如何同仇敌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对于这场残酷的战争所揭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广大读者认识战争的本质在实践民族复兴伟业的今日中国,都有着巨大的认知意义和价值。
全面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是历史的需要,也是现实的可能。随着社会日益开放,对外交流通畅,两岸对历史的态度日趋一致,尘封已久的秘密文书档案也纷纷解密。有太多读者希望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有太多他们的父辈曾亲身经历的战争需要重新讲述。
此时回首上世纪的抗日战争,创作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巨著,便既是应当的,也是可能的了。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一直在努力达到这一目标,这也是他的“战争写作”的价值所在。正是基于此,王树增完成了他“战争系列”最为宏阔的一部作品——《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不幸阵亡。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将领之一。在他亲自策动的宁都起义成功后,出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政委,在率部进行反围剿作战中屡立奇功。红军长征前,在毛泽东的建议下,他出任红一军团参谋长,作为长征的前驱部队,始终战斗在最前线,知道长征的最后一战直罗镇战役,显示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抗战爆发后,作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他受到八路军官兵的敬重。在八路军发动的一系列对敌作战中,由于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身在重庆,左权在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可谓殚精竭虑。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政治、军事和生活的三重严峻考验,自1941年起,共产党开展的生产自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被成为大生产运动,解决了当时的生存问题。杜利特尔飞机轰炸了东京。日军发动浙赣会战的目的在于毁灭江浙机场,使美军失去空军基地。国民党军未全力反击,且战且退,最后因美援华力度不大而放弃决战,保存力量。国际上中途岛海战成为了二战转折点。1943年,宋美龄回国,带回了美国政府的大批军援项目以及美国人民为中国抗战捐献的数以千万计的美元。鄂西会战历时月余,中国第六战区以十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五个师的进攻,凭借长江和山地的有利地形,守住了最后的石牌要塞阵地,并在转为追击时给予日军一定的打击。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的军火工业达到举世罕见的生产能力。在美国本土的工厂中,平均每个月就有三艘航母下水。开罗会议,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之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德黑兰会议。美国人最大愿望是保持中中国的抗日战场,要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人继续打下去。要中国和盟国捆绑在一起,必须有一个巨大利益给予中国,只能是让日本把过去侵吞中国的所有东西都吐出来交还中国,并把日本人再次抢劫中国的可能性完全杜绝。中国军队第57师死守的常德小城,后来被中国国内舆论普遍成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实事勒守住了而常德没守住。但是,常德守城战又是淞沪会战以来中国军队最为顽强的一次城池防御战,奉命守城的第57师官兵几乎全部战死,其不屈的精神与惨烈的牺牲令日军肝胆俱寒。豫中会战,日军达到了作战目的。国军溃不成军。战后,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均被撤职。两人罅隙极深,完全没有协同,并且横征暴敛,贪污腐败。河南百姓趁机攻击汤恩伯的部队。国民政府实行的战时经济体制,本是为了首先确保战争的需求,但这一体制很快便成为官僚资本中饱私囊的机遇。1943年,缅北反攻。1944年,中国远征军入缅。蒋介石和史迪威不可调和的矛盾,反射出来的军事、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在兵权问题、民主问题和共产党问题。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西南国际交通线完全打通,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苏美英首脑聚集在一起,实际上是为战后利益的分配,进行一次讨价还价的事先约定,中国没有被邀请参加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时,中国之所以被列入世界四大国之一,因为那时需要中国广袤的国土和众多的生命来支撑对日作战,现在赢得战争的胜利已无悬念,当讨论战后利益分配时中国就被排除在外了。会议首秀按认同美英法苏中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面积只有美国纽约曼哈顿三分之一的硫磺岛,硫磺岛战役是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最大的一次作战,美军罕见的勇敢成了常见的美德。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到来的和平反而激化了东西方之间的对立情绪,美国总统已经从罗斯福变为杜鲁门。苏联和英美都互相之责对方违反了雅尔塔协定的某些条款,即将召开的旨在调整和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美国、德国、日本都在研制原子弹,开始时间赛跑。德国人研制原子弹失败主要原因是站在纳粹反面的德国人从中作梗。日本研制速度十分惊人,但致命瓶颈是资源匮乏的本土没有铀。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广岛和长崎的两枚原子弹彻底将日本的心理击垮。在中国的沦陷区,日本人应当向谁投降?国民政府与苏联达成了一份协定,即中苏友好同盟协定。以让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独立为代价,换取苏联尊重中国东北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中国新疆的内部事务,同时不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结束,离不开国民政府军正面战场的拼杀和共产党武装的敌后抗战。
  •     大约六年前就买过作者的战争系列中的《长征》、《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作者的文风和感人的史实让人印象深刻。毕业后,无奈送给了同学。在新的城市安定下来后,抽空补齐了这三本书,还补充了《1901》和《1911》,但一直都很期待的《抗日战争》却没有踪影。后来偶然看到这本书,心里真是欣喜了一下,虽然书里的历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欣喜去描述的。原价购买了书的第一卷,回家边看,边上网补充了第二卷和第三卷。抗战及其之前的历史对中国人民来说充满了辛酸的记忆,以至于我们的国家后来选出来的国歌都是那么的悲怆。抗日战争中的南京又是怎么样的悲怆!多少次阅读其他相关书的时候,都不忍卒读南京一段,这一次也是下了决心才忍住没有跳过。书中引用的当时人物的遭遇,让人读起来伤心,“画面感”让人太难受。忘记意味着背叛,当年牺牲的人如今也只剩下我们的“记住”罢了。不团结,几危亡,不认真,会丢命。蒋介石对于国军中存在问题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奈何始终无法整合国民党。国军组织的大型会战每每让人惋惜,虽然难称完美,但将士们还是留下了很多闪光点,在平型关,台儿庄,在万家岭,昆仑关,在长沙,常德,衡阳,五原,腾冲,松山,芷江等等地方,我看到的是勇气,胆气,是根植在我们灵魂深处的不屈意志。我们输过,我们赢过,但我们重来没有怕过!国产党的篇幅适中,作者有自己的立场,觉得已经相当公正了。毕竟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也不是日本人白送的,共产党人也是在敌后战场和敌人斗智斗勇拼过来的,更何况中后期要面对的同时来自国民党和日本的压迫。至于解放战争共产党最后赢了,国民党输了,那也是成王败寇,能力所致,夫复何言!。不顾一切的把所有力量用于同敌人进行决战不过是小日本的美梦,国民党是不能用这点去苛责八路的,我们更不能了。感动于“大风起兮,壮士出征”的豪迈于悲壮,主席和蒋公的宣言并列于文末,也算一次书里的国共合作了。
  •     《抗日战争》应该是王树增战争系列的最后一部,我想之所以搁在最后除了抗日战争的持续时间和战争规模远非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所能相比之外,我想还是这段历史在于至今对这段历史争议颇多,出于不同的立场产生了大量的不同解读观点。好在大量的引用注释说明这并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非虚构的作品,对于“梳理那段历史的每一寸时光,梳理中华民族的心灵史”都能产生积极而又正面的意义。严格说来作者还是基于大量的史实资料忠实的回顾了那段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寻求民族自信的历史(尽管出于资料来源的不同,不同学者产生不同的观点)。书中既用大量的事实对比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抗战精神上的中流砥柱,敌后抗日战场是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用足量的笔墨详细记录了国民党政府组织的三十余次大规模正面会战,大量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官兵的被我们所铭记,他们英勇奋战、前赴后继的作战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尊重与敬仰。作者不断的强调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缺一不可,任何偏废都是对历史的亵渎,也是对已经倒在战场上的前辈的亵渎,要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这两个战场。真正的抗日是艰难的,远非那些抗日雷剧中所展现的如此潇洒与轻松。装备的劣质,体制的落后以及地方派系的影响,导致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远逊于侵华日军。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从来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指挥,协同作战,缺乏现代化的战争指挥理念造成中国面对侵华日军产生了巨大的牺牲。战争的惨烈程度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我们的前辈所做的努力和牺牲也是我们今天中国人很难想象的,阅读全书充满了沉重感。尽管面临种种困难,数次面临民族存亡的危险境地,中华民族依然没有被征服,而是在持久战的战略指导下拖垮了侵略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战的胜利在于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有这样的韧性与忍耐力,至少从1931年到1940年是中国独自在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段中国人最苦难的时候中国是孤立无援的。即使没有原子弹,即使没有苏联对东北出兵,战争也许会持续多年,但是中国永远不会灭亡,中华民族也不会屈服。就像作者在接收记者采访时所说:“实际上,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我们这么多年来,对于这场战争的档案整理、留存,口述历史的留存等等这些做得都不够。我甚至有时候心里很不好过,我们遗忘得太多,对在战争当中为这个民族而倒下的那些人不公平,对于历史也不公平。”为什么官方大规模的纪念抗日胜利70周年,我想除了国际政治大环境的因素以外,还是因为距离那段历史过去了太久的时间,随着那段历史的见证者逐步远离我们而去,对于那段历史的记忆逐步模糊。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而是相对客观的回溯了那段历史,对于我们认识那段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成熟历程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官方大规模的组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量的纪念设施得到修缮并向公众开放,诸多的活动也在不断开展,希望大家能够有机会多去参观学习,那段历史永远值得尊敬。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山河破碎,家国飘零,杀敌御寇,以慰先灵
  •     这套书看下来写的中规中矩,材料倒是也丰富,可惜选择性太强。
  •     算是画上了一个全景式的句号
  •     全书下来,可以想想,中国赢了么?
  •     向那个年代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致敬!
  •     在走向胜利的最后几年中,抗战的形态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振奋人心。敌后战场激昂却堪堪配角,而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面对必将到来的胜利却越发的腐败和怯懦,那种根深蒂固的自私、卑鄙、狭隘几乎充斥于各个战区,以至于那些轰轰烈烈卫国赴死的壮士倒显得愚蠢和不合时宜。八年抗战所持续的屈辱感并没有因为胜利的到来而减弱,中国的变革不是因抗战而结束,恰恰只是个开始。王树增详尽的记录甚至让我找到了父亲名字的来历,那个在衡阳保卫战中被击落的飞行员的名字——陈祥荣,大概那个年代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会以这些勇士的名字为自己孩子命名,那些在长沙、常德、衡阳;在胡康河谷、龙陵、松山;在桂柳、芷江曾经为中华名族流尽最后一喋血的名字必将流传千古。
  •     读完最后一个字感觉很沉重,一寸山河一寸血,伟大的抗日先烈永垂不朽。然而,中日战争几乎是两个不同时代军队间的战争,抗战胜利只是战略与大势的胜利,十四年间战役胜绩屈指可数,每次会战都至少要十比一的比例方可一战,45年国民政府尚且险些被赶出四川,4月雪峰山一战才开始正式反攻,没有美国抗战不知还要打几年,不怪冈村宁次不服气。“以空间换时间”实在是惨痛的正确选择,国力之衰微怎不叫人屈辱万分!而国军抗战,军队派系相互掣肘,上层腐化堕落,指挥常常朝令夕改,代价则是人心丧失和士兵的无谓牺牲,内战溃败之因可见一斑。国共内战是几十年历史轨迹的必然道路,但因此丧失的国土、设备、荣誉和发展机会却是由百姓来承受的,读史读多了就会感觉冥冥中自有天数。国与国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强权即公理,只叹老蒋的仁义道德未免天真
  •     整整八年,国军竟没有打出一场完美战役,每次的伤亡比例都是十比一左右(驻印军除外),难怪日本人一直不服气。
  •     
  •     全书最爽的是驻印军的反攻,孙立人的38师、廖耀湘的22师,可谓猛虎出山。“支那军归心如箭,锐不可当”
  •     一寸江山一寸血,果不其然,人民军队在前线浴血奋战,百姓在战场饥寒交迫,国民党官僚在重庆吃香的喝辣的,买官卖官,官商勾结,哄抬物价,简直无耻至极,1942,河南有300万人民受灾,而间接受灾人数远远大于此数,大量灾民在日本鬼子的驱赶下,忍饥挨饿,四处流浪,亡百姓苦。黄、旱、蝗、汤,这四大祸害让百姓受够了苦痛,暂不说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故意放弃郑州等军事重地,他对权利金钱的贪婪让人发指,河南受灾,百姓民不聊生,他非但不开仓放粮,反倒提高税收,强买强卖,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放弃人民等于放弃中国,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股新生力量已经茁壮成长,他们将是新中国的未来!
  •     没有欧洲战场的结束,没有美国的原子弹,很难想象持久战要持久的什么时候,光靠国民党消极抗日,一寸一寸的领土都丢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军队完全是自顾自,战斗意志薄弱,没有配合,军官克扣军饷,欺压百姓,民心已失,打仗必败。三册书中唯一可圈可点的就是薛岳。作者不单单描述了战争,还反应了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国际关系,战后还会分析战争成败的原因,对于了解历史真的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原来只觉得日本人可恶,抗日战争艰难,战士们浴血奋战,读后才真正对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真的是一本很好的爱国教育经典。
  •     最后一卷终于看完了……感觉要比解放战争那本书粗一点,没有那么多细节和分析,主要是材料引述得到比较周全,大赞。
  •     对于这场战争,已无需多言...
  •     从1942年10月至抗战结束,漫漫的坚持中终于熬到了胜利的那一刻。整整三卷,近一千八百页的篇幅,回顾了那段沉重的历史,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内容基本符合客观事实,内容厚实,资料丰富。只是相较于开篇大段篇幅分析日本侵略的动机与准备,结尾的总结和思考显得略微浅浮,深度不足。
  •     可惜华南游击队的叙述基本没有。全书写华南游击队和琼崖纵队不足200字。
  •     读之前的内容总想赶快结束,因为我们民族受到了太多的摧残,但真正到了第三卷最后又想不要结束,好好教训一下日本鬼子才好,灭了他们也不为过。
  •     看得热泪盈眶的震撼之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