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7024010
作者:林语堂
页数:24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语译】 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也不是经常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处于无,以明白无的道理,为的是观察宇宙间变化莫测的境界;常处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为了是观察天地间事物纷纭的迹象。它们的名字,一个叫作无,一个叫作有,出处虽同,其名却异,若是追寻上去,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一)道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 泰清问无穷说:“你懂得道吗?” 无穷说:“不知道。” 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 泰清说:“你所知的道,有具体的说明吗?” 无为回答说:“有。” 泰清又问:“是什么?” 无为说:“我所知的道,贵可以为帝王,贱可以为仆役,可以聚合为生,可以分散为死。” 泰清把这番话告诉无始说:“无穷说他不知道,无为却说他知道,那么到底谁对谁不对呢?” 无始说:“不知道才是深邃的,知道的就粗浅了。前者是属于内涵的,后者只是表面的。” 于是泰清抬头叹息道:“不知就是知,知反为不知,那么究竟谁才懂得不知的知呢?” 无始回答说:“道不是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称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其道?你可知道主宰形体的本身并不是形体吗?道是不应当有名称的。” 继而无始又说:“有人问道,立刻回答的,是不知道的人,甚至连那问道的人,也是没有听过道的。因为道是不能问的,即使问了,也无法回答。不能问而一定要问,这种问是空洞乏味的,无法回答又一定要回答,这个答案岂会有内容?用没有内容的话去回答空洞的问题,这种人外不能观察宇宙万物,内不知‘道’的起源,当然也就不能攀登昆仑,遨游太虚的境地。”(《庄子》外篇第二十二章《知北游》) 有关道不可名的观念,请参看第二十五章。 (二)区别 古人的智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是怎样的登峰造极呢?他们原以为宇宙开始是无物存在的,便认为那是最好的情况,增加一分就破坏了它的完美。慢慢地,他们知道有物的存在,却认为它们彼此没什么异处。后来,他们晓得万物有了区别,却又不知道有是非的存在。

前言

绪论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叫古中国人感到十分满足呢?答复是: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假使已经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复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孔子学说之中流社会的道德教训,神妙地适合于一般人民,它适合于服官的阶级,也适合于向他们叩头的庶民阶级。但是也有人一不愿服官,二不愿叩头。他具有较深邃的天性,孔子学说未能深入感动他。孔子学说依其严格的意义,是太投机,太近人情,又太正确。人具有隐藏的情愫,愿得披发而行吟,可是这样的行为非孔子学说所容许。于是那些喜欢蓬头跣足的人走而归于道教。如前所述,孔子学说的人生观是积极的。而道家的人生观则是消极的。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而孔子学说则为一大“肯定”。孔子以义为礼教,以顺俗为旨,辩护人类之教育与礼法。而道家呐喊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孔子设教,以仁义为基本德行。老子却轻蔑地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孔子学说的本质是都市哲学,而道家学说的本质为田野哲学。一个摩登的孔教徒大概将取饮城市供给的A字消毒牛奶,而道教徒则将自农夫乳桶内取饮乡村牛奶。因为老子对于城市照会、消毒、A字甲级等,必然将一例深致怀疑,而这种城市牛奶的气味将不复存在天然的乳酪香味,反而氤氲着重大铜臭气。谁尝了农家的鲜牛奶,谁会不首肯老子的意见或许是对的呢?因为你的卫生官员可以防护你的牛奶免除伤寒菌,却不能免除文明的蛊虫。孔子学说中还有其他缺点,他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中国人民是稚气地富有想象力,有几许早期的幻异奇迹,吾人称之为妖术及迷信者,及后代仍存留于中国人胸中。孔子的学说是所谓敬鬼神而远之;他承认山川之有神祇,更象征性地承认人类祖考的鬼灵之存在。但孔子学说中没有天堂地狱,没有天神的秩位等级,也没有创世的神话。他的纯理论,绝无掺杂巫术之意,亦无长生不老之药。其实虽笼罩于现实氛围的中国人,除掉纯理论的学者,常怀有长生不老之秘密愿望。孔子学说没有神仙之说,而道教则有之。总之,道教代表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这个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则付之阙如。故道家哲学之所以说明中国民族性中孔子所不能满足之一面。一个民族常有一种天然的浪漫思想,与天然的经典风尚;个人亦然。道家哲学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确实,道教是自始至终罗曼司的:第一,他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反抗狡夺自然之性而负重累的孔教文化;其次,他主张田野风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拜原始的淳朴;第三,他代表奇异幻象的世界,加缀之以稚气的质朴的“天地开辟”之神话。中国人曾被称为实事求是的人民,但也有他特性的罗曼司的一面;这一面或许比现实的一面还要深刻,且随处流露于他们热烈的个性,他们的爱好自由,和他们的随遇而安的生活。这一点常使外国旁观者为之迷惑而不解。照我想来,这是中国人民之不可限量的重要特性。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常隐藏有内心的浮浪特性和爱好浮浪生活的癖性。生活于孔子礼教之下倘无此感情上的救济,将是不能忍受的痛苦。所以道教是中国人民的游戏姿态,而孔教为工作姿态。这使你明白每一个中国人当他成功发达而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失败的时候是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副镇痛剂,用以抚慰创伤了的中国人之灵魂者。那是很有兴味的,你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你再看他怎样经由民族心理的响应而与解释鬼神世界者结合同盟。老子本身与“长生不老”之药毫无关系,也不涉于后世道教的种种符箓巫术。他的学识是政治的放任主义与论理的自然主义的哲学。他的理想政府是清静无为的政府,因为人民所需要的乃自由自在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老子把人类文明看作退化的起源,而孔子式的圣贤,被视为人民之最坏的腐化分子。宛似尼采把苏格拉底看作欧洲最大的坏蛋,故老子俏皮地讥讽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继承老子思想,不愧后起之秀者,当推庄子。庄子运其莲花妙舌,对孔教之假道学与不中用备极讥诮。讽刺孔子哲学,固非难事,他的崇礼仪、厚葬久丧并鼓励其弟子钻营官职,以期救世,均足供为讽刺文章的材料。道家哲学派之憎恶孔教哲学,即为浪漫主义者憎恶经典派的天然本性。或可以说这不是憎恶,乃是不可抗的嘲笑。从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出发,真只与浪漫的逃世而重返自然相距一步。据史传说:老子本为周守藏室史,一日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一去不复返。又据《庄子》上的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从此以后,道家哲学常与遁世绝俗,幽隐山林,陶性养生之思想不可分离。

名人推荐

读完他的文章令我想跑到唐人街,遇见中国人便向他深鞠躬。——《纽约时报》书评家 Peter Prescott20世纪的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只有林语堂一人。——台湾著名作家 林海音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
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书籍目录

绪论001 序019 第一篇道之德001 002第一章论常道 006第二章相对论 014第三章无为而治 019第四章道之德 021第五章天地 024第六章谷神 第二篇道之训027 028第七章无私 031第八章水 034第九章自满的危险 037第十章抱一 040第十一章“无”的用处 043第十二章感官 045第十三章荣辱 第三篇道之体051 052第十四章太初之道 056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 059第十六章知常道 063第十七章太上 067第十八章道废 069第十九章知所属 074第二十章天与我 077第二十一章道的显现 079第二十二章争之无益 084第二十三章同于道 086第二十四章余食赘形 089第二十五章四大法 第四篇力量之源093 094第二十六章轻与重 096第二十七章袭明 099第二十八章守其雌 102第二十九章戒干涉 104第三十章戒用兵 106第三十一章不祥之器 110第三十二章道似海 113第三十三章自知 121第三十四章大道泛滥 123第三十五章道之平 125第三十六章生命的步骤 128第三十七章天下自正 131第三十八章堕落 135第三十九章全道 138第四十章反的原则 第五篇生活的准则141 142第四十一章道家的特性 145第四十二章强梁者 147第四十三章至柔 149第四十四章知足 153第四十五章清正 155第四十六章走马 157第四十七章求知 159第四十八章以无为取天下 160第四十九章民心 162第五十章养生 169第五十一章玄德 171第五十二章袭常道 173第五十三章盗夸 176第五十四章身与邦 178第五十五章赤子之德 182第五十六章无荣辱 第六篇政治论187 188第五十七章治术 192第五十八章政闷 194第五十九章如啬 199第六十章治大国 201第六十一章大国和小国 203第六十二章善人之宝 205第六十三章难易 207第六十四章终始 209第六十五章大顺 213第六十六章百谷王 215第六十七章三宝 217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 218第六十九章掩饰 221第七十章不我知 222第七十一章病 223第七十二章论罚(一) 224第七十三章论罚(二) 225第七十四章论罚(三) 227第七十五章论罚(四) 第七篇箴言229 230第七十六章强弱 231第七十七章张弓 233第七十八章莫柔于水 234第七十九章平治 236第八十章理想国 238第八十一章天之道 想象的孔老会谈240

编辑推荐

《老子的智慧》编辑推荐:林语堂的文字灵魂脱胎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他的文字无不体现着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品质的孜孜守护;林语堂的文字灵魂又得到了西方文化的浇灌,所以他的文字又处处是觉醒与自由。用文字写灵魂,剖析中国人最为睿智的一面。畅销60余年,最新修订典藏译本。四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魅力文字。奥巴马、卡梅伦了解中国文化的枕边书。

作者简介

《老子的智慧》内容简介: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突破桎梏,以庄释老,智慧之言流于字间。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比什么《老子解诂》还实在,比王弼注还透彻”。《老子的智慧》能帮助读者在品读老子智慧的同时,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老子的智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朱红色的大门最近才漆过一层。那镀金的手扣环在门上闪闪发光。这座大门高约十二尺,宽约十尺。炫耀着建这幢大宅的大官气派。地砖泛着深红色,似乎不是现在铺的,每块是一尺半见方。门厅两侧的门房屋子特别宽敞。令人忆起几十年前,房子是房子,空地是空地的时代。正门上的隔板和边门都漆成黑色。杜范林很留意大门的外观,他要保持这股古典的高贵气派,他指派门房老王保持门环的光泽。虽然有人揶揄说:“那幢房子连那对石狮子都令人唾弃。”可是看到门上的朱红色和金黄色,都会不由自主地羡慕这家人富裕。除了正式场合以外,这大门从不开放,可见它的装饰价值远超过实用价值,但是它确实博得了来访者的敬仰,被认为是这家人社会地位的显著象征。第一个院子,铺着硕大精致的石板,走上三级台阶就是第一厅堂,这儿是接待客人用的。中央的镶板上挂着一张爷爷的水彩画像。细致的格子窗略泛金黄色和桃红色,可以进而瞥见第二个院子。家具都是雅朴的檀香木打造的,带有圆圆的角和大理石的面。墙上挂着几轴字体不凡的书法。西墙上挂的是柔安的父亲仔细临摹的“翰林”字体。东墙上挂的是光绪年间最后的忠臣之一——也是杜忠的好友——翁同龢题的对联,这副对联约有一尺余高。对联的旁边是一幅马远的巨幅山水画,这可是稀世珍宝呢!不过,整个古典庄严的气氛被廉价的油画复制品“巴黎之抉择”破坏无遗。画里是三个站在不同角度的裸体女神,前市长的儿子祖仁买回来当摆饰用的。他搬出去住在东城的住宅区。一座椭圆镀金的穿衣镜框斜立在角落上,是十八世纪闺房里摆的那种。这件进口艺术品叫做西洋镜,被人看成一种时髦高雅的玩意儿。据说平常看不见的妖魔鬼怪,一到镜子前就会现形,所以具有照妖驱妖的双重功用,又能让杜范林在出门办公之前,顾影自怜一番。他习惯在出门前站在镜子前面,撚撚胡须,研究一下他那圆肿、易发胖的脸孔。世上的事真虚伪。表面上,这家人都活在那位大政治家老祖宗的庇荫下。老祖宗那幅天庭饱满、和颜悦色、蓄留白须的画像正由墙上对子孙微笑呢!然而整个大厅的布置就像它目前的主人一样,刺眼、不调和以及充满了粗俗的自信。与其说这是大政治家、大学者后裔的房子,倒不如说是做咸鱼富商买卖——她叔叔就是——的房子更恰当。很不错的一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老庄思想,博大深邃,是中华智慧的根基之一;林语堂幽默睿智,文若流水;这两者的结合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子的智慧》。林语堂突破桎梏,以庄释老,智慧之言流于字间。作者认为,这部作品“比什么《老子解诂》还实在,比王弼注还透彻”。可以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经常不变的道;可以叫得出来的名,也不是经常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所以常处于无,以明白无的道理,为的是观察宇宙间变化莫测的境界;常处于有,以明白有的起源,为了是观察天地间事物纷纭的迹象。它们的名字,一个叫作无,一个叫作有,出处虽同,其名却异,若是追寻上去,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再往上推,幽微深远到极点,就正是所有的道理及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     Lin Yutang was, in my mind, the best literati to interpret Laotse's and Chuangtse's works into English and introduce Taoism to the western world. As he once commented on himself, he was more keen on Taoism than any other belief.   Everyone must perceive and interpret the same words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is book contains LYT's understanding of Taoism.   Whatever you name it, the Tao is there, observable and also invisible,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feel, to find and to comform to the Tao within ourselves.   Tao manifests inside and also in the external world.   Once awakened from the dream of life, we could accquire the mystical unitity and harmony--the one.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阅读林语堂”是一种时尚,但更是一种励志。
  •     书好看,纸质也不错。
  •     林叔这个人,有趣。用庄子阐释老子,好看。 书读得少,看到得太晚,应该在十六七岁时读第一遍。
  •     叙说了和传统儒家思想之外的一种观点,小国寡民,世外桃源,顺从天道,逍遥物外的思想充斥其间
  •     按说读书时代,爸爸是买了一套林语堂全集,喜欢,看完。后来还是会买单行本,为什么呢,家里烫金的那套算爸爸藏书,这本算我的藏书。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林语堂先生融合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将道家精髓无一遗漏地展现给了我们,这是林语堂用自己的人生阅历再给我们将生活之道,这是林语堂用自己的智慧给我们剖析中国传统精神的内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