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雲回憶

出版社:傳記文學社
出版日期:民国57年(1968)
ISBN:9787001543507
作者:沈亦雲
页数:682页

内容概要

蒋介石的把兄、曾任北洋内阁总理的黄郛的夫人黄沈亦云。
(以下为转)
民国史上,宋氏三姐妹广为人知,相比之下,知道沈氏三姐妹的人就不多了。沈氏三姐妹是沈性真、沈性仁、沈性元,浙江嘉兴人,都受过新式教育,大姐以字“亦云”为人所知,嫁给当年颇有争议的风云人物黄郛,留下一部很有史料价值的《亦云回忆》,受到胡适等人的肯定;二姐性仁嫁给社会学家陶孟和;小妹性元嫁给长期主持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钱昌照。
沈性真是三姐妹中的老大,字亦云,出生于1894年。1906年7月考取北洋女师范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和葛敬诚等人在上海组织女子北伐敢死队。1911年11月18日,她们在《申报》上发表《女子军事团警告》,号召妇女参军参战。文后附军事团《简章》:“本团以驱攘残恶,救助同胞为宗旨。组织:分二大部,甲、战斗部,乙、军医部(疗救战地之民军)。……资格:年在16岁以上,40岁以下,身体健全,能耐劳苦者。” 1911年11月29日沪军都督陈其美在《申报》曾载文称赞她们:“女子之身,有慷慨兴师之志。军歌齐唱,居然巾帼从戎;敌忾同仇,足使裙钗生色。”
经过短期训练后,1912年1月24日,上海北伐女子敢死队“驰赴金陵助战。闻此队女子勇猛异常,一洗柔弱之习。又闻该队以攻取金陵为目的,故又称为荡宁队。”期间,她认识了沪军都督府参谋长的黄郛,结为伉俪。辛亥革命时,黄担任沪军第三师师长,与都督陈其美、团长蒋介石结为拜把子兄弟。无怪乎蒋介石尊敬地称她“二嫂”。而这个“二嫂”比蒋介石还小七岁!
1928年后,她和黄郛隐居莫干山,自筑“白云山馆”,过起了神仙眷侣的生活。一到春天,莫干山上到处都是杜鹃花,沈亦云知道妹妹性仁爱花也爱昆曲,就用《牡丹亭》中的曲语请她上山看花:“此地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一派温馨恬静,令人心驰神往。
1935年,黄郛受命出山,与日本人谈判签定《塘沽协定》。沈亦云相随左右,当时社会舆论对黄的压力甚大,责难纷纭,连妹妹、妹夫也不能理解,认为“大姐平日颇能规过,此次甚偏袒姐丈”。次年,郁郁寡欢的黄郛惨淡地告别了他心爱的妻儿,赍志而没。夫君的离去,家国的沦陷,让独居“白云山馆”的沈亦云悲愤交集,她恨不得重提刀枪,跃马沙场。
后来,沈亦云离开大陆,定居美国。晚年,她在《亦云回忆》的自序中说:“有人以为记着历史是自沉于过去,我不敢。有人以为表彰身后,我亦不尽然。历史并非仅英雄豪杰之事,是成此历史的民族生活记录。亡国不能有历史,草昧难有记录,贡献一点事实,即贡献一点历史;历史的尺度,可能为人道的尺度。”
白云苍狗,葛裘数易。从曾经的巾帼英雄到颐养天年的垂垂老人,并不如烟的往事每每撩起她的记忆。这这肺腑之言,何尝不是她一生命运的写照。这是超脱之后的大智慧,是历练之后的大境界!
二姐沈性仁曾在日本长崎活水女学求学,后入北京女高师。1917年和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结婚。早在“五四”时期,沈性仁就有翻译作品在《新青年》发表。1925年她翻译的房龙的《人类的故事》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房龙热”。曹聚仁曾回忆说:“20年代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我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观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这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虽未道其名,但其才华可见一斑。
1943年1月,年仅48岁的性仁因肺炎突发在兰州逝世,费正清说“她是我们朋友中最早去世的一个”。大姐性真以她们共同尊敬的文天祥《别弟诗》中二句挽妹:“亲丧君自尽,犹子是吾儿。”沈性仁大约是三个姐妹中最漂亮的。就连一向不苟言谈的朱自清在1933年1月22日的日记中也这样写道:旋陶孟和夫妇来,陶夫人余已不见数载,而少年似昔,境遇与人生关系真巨哉”。在朱自清眼里,三十八岁的沈氏依然“少年似昔”,足见其美貌和风姿。
对于沈性仁高雅的仪态与沉鱼落雁的容貌,金岳霖倾慕已久。深深爱着林徽因但并不常作诗的老金,与沈性仁相识后,也一反常态地作起爱情诗来,他在题赠沈性仁的一首藏头诗中写道:“性如竹影疏中日,仁是兰香静处风”。
小妹沈性元说:“回忆到金老(岳霖)对我二姐性仁的尊重理解。金老认为,性仁二姐的性格是内向型的。她文静、深思、内涵比较充实……金老称之为‘雅’。性仁二姐待人诚挚,处事有方,这些我们父母所留给她的品格,也许由于她爱好文艺所获取的哲理而更深化了些。”又说:“二姐处在多难的旧中国,身居在知识分子经济不宽裕的家庭,家务之外,有不少朋友的社交活动,还能抽出时间勤于译著,她翻译了房龙的名著《人类的故事》,此外也译有英文中篇小说。这些也是金老所钦佩的一方面吧。”
大约是惺惺相惜的缘故吧,沈性仁对老金也极为敬佩。性元说:“我从二姐偶然的话语里,得知金老搞逻辑学,写作有个少有的特点:常常费了不少功夫写成厚厚的一叠稿了,当发现其中有不满意处,他会把全部稿子毁弃,决不‘敝帚自珍’,更不会以为‘文章是自己的好’。他会重新开始,有疑义就再作废而不惜,决不把自己所不满意的东西问世飨人。金老,当年的‘老金’就是这般著作治学的,他得到二姐的衷心钦佩。”
金岳霖在《悼沈性仁》中对沈性仁的性格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她是“以佛家的居心过儒家的生活”,一方面“入山惟恐不深,离市惟恐不远”,另一方面又“陷入于朋友的喜怒哀乐、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她是非常单纯之人,不过她也许在人丛中住,却不必在人丛中活而已”;“她不崇拜物质,也不鄙夷物质。她并不那么特别地注重精神;她不入世,也不出世,她并不见得特别地要求超脱。她只是对于大部分的事体站在旁观的立场”;“单就事说,性仁能做的事非常之多;就她的性格说,她能做的事体也许就不那么多了。”
透过金岳霖细腻的文字,我们读出了一个优雅、从容的沈性仁。 她轻弹浮云,怡然世相;她人淡如菊,清丽悠远。婷婷玉立于乱世之中的沈性仁,以她的博学和个性,演绎了一段凄美的故事。
远在昆明西南联大的金岳霖接到沈性仁去世的电报后,“当时就像坐很快的电梯下很高的楼般一下子昏天黑地”。等稳下来时,“又看见性仁站在面前”。沈性仁在去世的八天前,还亲笔给远在昆明的老金写过一封信,“那封条理分明,字句之间充满着一种淡味,一种中国人和英国人所最欣赏的不过火的幽默”的信,让老金无法相信“八天的工夫就人天阔别”的残酷现实。
生命就是这样的无常,生离死别往往就在转瞬之间。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纷繁芜杂的琐事不能自拔。仰望朗朗青天,总有震撼我们生命的感动,总有萦绕于我们心灵的震撼。义无反顾地前行,就是我们对生命的最崇高敬礼!
比起两位姐姐跌宕坎坷的命运,小妹沈性元要幸运的多。她早年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爱昆曲,擅书法,热心教育。1927年春天,由黄伯樵、顾树森介绍,钱昌照与嘉兴沈性元订婚于上海。由于黄郛的举荐和拂照,钱昌照平步青云,不断攀升。解放后,钱昌照积极加入新政权的建设,性元的生活也算安定祥和。两人热心教育,襄助后学,留下了一段佳话。
凝重的家族史镌刻着历史的沧桑印记,个人的际遇跃动着社会变迁的斑驳影像。或壮怀激烈或恬淡柔美,或风轻云淡翻卷起伏,“沈氏三姐妹”都以磊落的心怀挥洒着她们生命的光华。一城绿水,满目灵秀的嘉兴,因了“沈氏三姐妹”的粲然笑容而更加娇

作者简介

首先声明,这本书我还没有看,网上也没找到简介。所以以下全凭我个人所掌握的材料所写,以及我得一些看法。(另:本书的ISBN条码为我自己瞎编——由于豆瓣上传书籍必须有ISBN号,而该书无ISBN)
书名由胡适题写。卷首依次收有墨迹影印件蒋中正的《为黄膺白先生家传作序》、张群的《亦云回忆序》、胡适的《函代序》、张公权的《函代序》。
很多人之所以推崇和喜欢这本书,固然和蒋、胡、2张等人所做序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在书中所述的历史,插入大大量当时的函电加以佐证,非某些信口开河的所谓史书可比。
上世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推出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口述传记。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沈亦云也在此行列。不料沈亦云已经自己完成了一部回忆录,于是哥大派唐德刚协助沈亦云整理回忆录,这就是目前我们见到的《亦云回忆》一书。
其他内容改日再补充。


 亦雲回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二妹夫陶孟和说大姐是“一位能干且有文采”的人,读此书,确实证明了这一论断。关于黄郛夫妇的事情,本人曾经专门写过,全文1.5万字,太长了,这里只把黄郛弥留之际的片段节选一下吧,这一情节相当感人。===================1936年5月,在内攻外逼中,黄郛铩羽南归,绝望已极、衰弱已极的他决心此生终老莫干山,再也不出山过问政事了。可是,油尽灯枯的黄郛也终于撑不住了,经过德国医生的仔细诊断,确诊黄郛所患系肝癌。癌症在如今都属于不治之症,何况是当时,虽然多方延医问药,黄郛的身体还是一天病比一天。10月10 日,蒋介石从南京赴杭州,途经上海时,特至宏恩医院探视并致以慰问。蒋告诉二哥:抗战准备已过半程,再一二年可全就绪,以前种种委曲,未曾枉做。蒋走后,病榻上的膺白对夫人说道:“果能如此,死且无憾,何况于病!”亦云“忍泪而笑”。可惜后来抗战突然爆发了,国民党在大陆也失败了,黄郛的名誉随之全毁……此时的黄郛还被隐瞒着病情,他只觉一日重比一日,开始怀疑起来。亲友多次劝说亦云以实情相告丈夫,然而她终是不肯,担心加重病情。为了弄清楚,膺白便找机会与亦云作了一次长谈,让其彻悟佛家生老病死之理,使其告以真相。这天晚上,膺白早早打发了护士,亦云看出丈夫是有话要单独说与自己,便一人坐在榻上。膺白言道:“今日勿念佛了,你看我的病如何?”“医谓甚复杂,须再经手术,虑君不支,故试以中药”,亦云答道,她紧接着又道:“君知我近来茹素念佛何为?半为君祝福,半为自己求解脱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自君入院,故旧之遭变故者已几人矣。段芝老数日前在此照X光,今已谢世,畅卿兄正介绍四川名医为君治病,而忽被刺身故。”段祺瑞已年过七十,生死不算什么,但杨永泰大有为之年,突遭抗日激烈分子暗杀,实为可惜可叹。膺白闻此噩耗,几动感情,亦云紧接道:“人事无常,于兹益信。我曾有一念,君此番病愈,我将出家。”膺白插言:“此何可者!”亦云回言:“生老病死,无人可免,亦无人能代,若可以代者,君之病我必一力任之矣!然君此次病愈,必更有最后一次病。我不忍见君之病,亦不忍君见我病,故欲出家,恩怨一齐解脱。”至此,膺白目闪闪有光,神气活泼道:“生死事曷相谈谈?”“待君小愈。”膺白言:“照现在情形,我必先去。”亦云言:“我虽无病,然忽然先死,未尝不可能。”膺白言:“尔若先去,有何嘱我?”亦云言:“君须留待我做之事,我去,盼君急急自做。”膺白言:“我去,尔将若何?”亦云言:“请一人为我管家,埋头急急料理笔墨事。”膺白言:“何故?”亦云言:“不忆二十五年前在焦山,他日尔为我传之约耶?萦于怀者久矣。”原来他们初识时,膺白曾约请亦云为自己做传。经亦云提及,膺白记起了此事,于是他从容述所拟写稿之章目内容,大概取材,及每个问题拟就商之人名。膺白静听亦云所言,偶加可否,有时言:“此事太小,不足挂齿。”亦云之所以不惮繁琐,是要一一探明膺白的意思,看看他有何嘱咐之语。言毕,膺白不反对,但也不热心,默然良久道:“无论如何达观,半年内绝难动笔。”“约需两年完工。”亦云接言。“两年后如何?”亦云踌躇未应。膺白忧虑道:“归心如箭耳?小的苦矣。”小的是指他们尚未成年的女儿黄熙治。膺白恐自己去后亦云悲观厌世,故以儿女情动她。亦云言道:“对儿女如种花,尽灌溉之责,彼自有福,然我亦有我自己,绝不暴弃。”闻听此表态,膺白忽从被中伸出手来,紧紧握住爱人的手,道:“我幸福,我安慰,得此伴侣。”膺白又问道:“尔何时养此勇气?”“不忆授我《军人之妻之心得》一书时耶?二十余年来时时作此准备也。”此时膺白喜极,二人如在另一世界。亦云结束发言道:“君常诵纳尔逊最后语,感谢上苍,我已尽我责任矣!请亦作如此观,国家自有后来的人。自今以后,将健康托之医药,生死付之天命,静之待其至如何?”膺白连呼曰:“善”。自次日起,绝不复道医药病苦事,相见彼此一微笑【2】。只有真正的爱情,建立在完全的理解包容、灵犀相通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笑对风雨乃至超越生死。【2】以上对话录自《亦云回忆》,未做改动,以存其真。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重点看了1927-1928年的部分。人和人一比,差距太大。同样是外交部长的媳妇,黄惠兰就一扔货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