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121227290
作者:项建标,蔡华,柳荣军
页数:243页

内容概要

项建标,网名大象
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书籍目录

上篇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第1 章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 2
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身经百战,光环无数,一样在历史面前输得体无完肤。可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1.1 那些陨落的巨星 ......................................................................................... 3
1.2 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 5
1.3 疯狂比特币 ................................................................................................. 8
第2 章消费者重获主权 ............................................................................................ 10
在被互联网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门店依然是门店,衬衫依然是衬衫,也不会有一瓶互联网的矿泉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沟通方式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原本每一个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连接了起来,能够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1 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 ............................................................................... 12
2.2 “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 13
2.3 难以维系的垄断 ....................................................................................... 14
2.3.1 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 14
2.3.2 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 15
2.4 连接的惊人力量 ....................................................................................... 18
2.4.1 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 18
2.4.2 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 20
2.5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 24
第3 章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 28
余额宝被称为“屌丝”理财神器,它从一开始切入的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客户。在余额宝1000 亿元的规模中,平均每个客户的认购额才3000 多元,这个人群是传统的金融行业根本就没法服务好的。也不是他们不愿意服务,是服务的成本太高了。
3.1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用户特征 ................................................................... 29
3.1.1 得“屌丝”者得天下 .................................................................. 29
3.1.2 无粉丝,不品牌 ..................................................................... 32
3.2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产品 ................................................................... 38
3.2.1 “爽”:体验超出心理预期 ....................................................... 38
3.2.2 把复杂做到简单,把简单做到极致。 ..................................... 40
3.2.3 爱是衡量产品体验的一道“金线” ......................................... 40
3.3 消费者主权时代的理想创业 ................................................................... 42
3.3.1 “以用户为中心” .................................................................... 44
3.3.2 重视感性思维 ......................................................................... 45
3.3.3 “纯粹,也是可以成功的” ..................................................... 49
3.3.4 从超级产品经理到系统架构师 ................................................ 50
中篇你以为的都是错的
第4 章是体验,不只是产品 .................................................................................... 58
用户体验不能只局限功能,而要着眼于产品的使用全过程。从用户第一次接触产品信息、到购买、到使用以及结束使用整个完整的过程,凡是和用户发生关系的所有环节都是体验的一部分。
4.1 一场10 亿元人民币的赌局 ..................................................................... 59
4.2 不要再换厨师了 ....................................................................................... 60
4.3 不是产品做了什么,而是用户体验了什么 ........................................... 61
4.4 产品体验的3+3 法则 ............................................................................... 65
4.4.1 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 .............................................................. 66
4.4.2 从三个角度说产品 .................................................................. 76
4.5 产品是一个有机生命体 ........................................................................... 84
4.5.1 专注:找到产品发芽的种子 ................................................... 86
4.5.2 快速验证,不断试错 .............................................................. 90
4.5.3 唯快不破:从瀑布模型到迭代进化模型 ................................. 99
4.6 极致体验:做重你的模式 ..................................................................... 100
4.6.1 爱康国宾的创业故事 ............................................................ 100
4.6.2 创业本身已经很“轻”:我们都喜欢四两拨千斤 ................... 102
4.6.3 做重模式的本质是提升产品体验 .......................................... 104
4.6.4 “人”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 106
第5 章是用户,不是客户 ..................................................................................... 109
传统的客户思维是一种告知的思维。通过大量的广告、促销来告诉客户,快来购买我的产品吧。
而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相比于淡漠的客户思维模式,用户思维是把每个消费者都当作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货币选民”,他们之间是朋友的关系。
5.1 “客户是上帝” ....................................................................................... 110
5.1.1 “客户是上帝”是怎么来的? ................................................ 110
5.1.2 客户真的是上帝吗? ............................................................ 111
5.1.3 客户是货币持有者,而不是“货币选民” .............................. 113
5.2 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 ............................................................................. 114
5.2.1 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 ................................... 114
5.2.2 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 ............................... 119
5.2.3 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 ................................... 124
5.3 用户帮你跨越鸿沟 ................................................................................. 129
5.3.1 创新路上的鸿沟 ................................................................... 129
5.3.2 用户成就小米:100 个梦想的赞助商 .................................... 132
5.3.3 从众筹出发 ........................................................................... 136
5.3.4 品牌是用户赋予的 ................................................................ 141
5.4 给用户持久体验来挖掘深层次需求 ..................................................... 144
5.4.1 他们都是你的用户 ................................................................ 144
5.4.2 用户需求的冰山 ................................................................... 146
5.4.3 获得用户并找到冰山下的“内在” ....................................... 147
第6 章是传播,不是营销 ..................................................................................... 150
让企业说人话,说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但真做起来很多企业做不好。很多时候,企业放不下自己的身段,潜意识里面仍然觉得自己是个企业,以一个企业的身份与消费者交谈是永远说不出人话的。
6.1 Surface RT:巨资营销难挽败局 ........................................................... 152
6.2 新营销的三个机制 ................................................................................. 155
6.2.1 驱动力不同 ........................................................................... 155
6.2.2 路径不同 .............................................................................. 157
6.2.3 信任机制 .............................................................................. 161
6.3 产品即媒体 ............................................................................................. 164
6.3.1 极致产品的媒体属性 ............................................................ 165
6.3.2 情感体验的媒体属性 ............................................................ 168
6.4 市场即对话 ............................................................................................. 173
6.4.1 说人话 .................................................................................. 175
6.4.2 参与感 .................................................................................. 181
第7 章不一样的赢利模式 ..................................................................................... 1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商业的赢利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赚钱不再只局限于通过功能卖产品,还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体验,从服务和平台赚钱。
7.1 不止从功能赚钱 ..................................................................................... 185
7.1.1 从功能赚钱 ........................................................................... 185
7.1.2 从服务赚钱 ........................................................................... 187
7.1.3 从平台赚钱 ........................................................................... 188
7.2 免费模式 ................................................................................................. 190
7.2.1 免费不是伎俩,而是新经济范式的基础 ............................... 190
7.2.2 免费的背后 ........................................................................... 193
7.3 按用户估值 ............................................................................................. 199
7.4 寻找赚钱的通道 ..................................................................................... 201
第8 章是管理,更是协同 ..................................................................................... 204
但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冲击,恰恰是快速和变化。
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成本和绩效,而是创新;管理学的使命也不再是控制和稳定,而是培养组织应对变化的能力。
8.1 管理创新是最高层级的创新 ................................................................. 206
8.2 “失控”的管理 ....................................................................................... 208
8.2.1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 210
8.2.2 帝王心术 .............................................................................. 213
8.3 从野蛮创业、精益创业到协同创业 ..................................................... 215
8.4 协同的五个原则 ..................................................................................... 217
8.4.1 使命是企业的终极承诺 ......................................................... 217
8.4.2 企业是一个社区 ................................................................... 220
8.4.3 让信息自由流转 ................................................................... 221
8.4.4 善用协同工具 ....................................................................... 223
8.4.5 告别大象,化身蜂群 ............................................................ 225
下篇分享一个本书作者的互联网思维案例
第9 章 B 座12 楼,一个自媒体的创新实践 ....................................................... 232
一个互联网化的企业必然要有自己的铁杆粉丝,有没有铁杆粉丝,基本上可以作为衡量你所做的事情靠不靠谱的标准。有客户而没用户,有流量而没粉丝,有粉丝而无协同,都是非常危险的。
9.1 “B 座12 楼”的缘起 ............................................................................. 233
9.2 顺势而为 ................................................................................................. 234
9.3 “死磕”和极致 ....................................................................................... 235
9.3 快速和迭代 ............................................................................................. 236
9.4 跨界和创新 ............................................................................................. 238
9.5 组织与协同 ............................................................................................. 239
9.6 粉丝与口碑 ............................................................................................. 241
9.7 社群,商业的未来 ................................................................................. 242

作者简介

在信息相对封闭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工业时代,机器思维(工业思维)下的“成功学”与“科学管理”大行其道。然而一夜之间,底特律宣告破产,诺基亚被收购……一批批巨头轰然倒下,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正式下了战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商业的进化,是一场思维的革命。2014 年恰恰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元年。
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雾散了。多年以前,你扮演的是颠覆传统的角色;如今,你功成名就,却发现自己俨然成了被颠覆的对象。★:社群过去,才华和个性如果不能进入大众传播的范畴,就只能寂寂无名。这个问题在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就几乎不存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社交网络,拥有了传播的工具,只要有料、有货,你就可以塑造起自己专属的魅力人格,就自然会受到关注,得到传播。人是这样,产品也同样如此,卓越的性能、超出预期的体验,就会让产品形成独特的魅力品格。★:无粉丝,不品牌品牌的价值取决于粉丝的多寡,品牌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能力也成为企业经营能力的一种,几乎到了无粉丝则无品牌的地步。品牌不是企业通过营销主动捕获消费者而形成的,相反,品牌是一群有共同偏好的消费者对某一产品形成的口碑传播。品牌是产品与口碑的合谋,是相同偏好的消费者的品位的聚合和个性的投影。★:是体验,不只是产品没有商品这样的东西。顾客不是买什么东西,而是买解决问题的办法。产品体验的三个层面功能层面:只需要提供一杯咖啡。现在满街的奶茶屋都在提供,一杯咖啡的味道基本就是你体验的全部。服务层面:提供喝咖啡的环境和享受喝咖啡的过程。每个城市都有一些我们喜欢去的咖啡厅,在这里你体验的除了咖啡,还有服务和环境。在这里,咖啡的味道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平台层面:在星巴克你得到的不止是咖啡、服务、环境。这里除了咖啡,你还能感受星巴克的文化,还能购买到可口的糕点,咖啡豆以及各式各样的咖啡用具。★:是用户,不是客户我们的社会日益富足,这使我们有条件从一个精打细算的品牌商品购物者转变为一个小小的鉴赏家,用数千种与与众不同的爱好尽情展示自己的独特品位。用户是产品的最终使用者,客户不一定是;用户关心的是使用价值,客户关心的是价格;客户与你的关系基于交易,用户并不一定是产品的买单者;以客户为导向,营销是有效的;以用户为导向,体验才是关键的。用户思维的三大特征特征一:用户思维是一种打动的思维我们之间是朋友的关系。产品是我们产生关系的唯一介质。没有推销,只有告知;没有劝说,只有打动。特征二:用户思维是信任与认同的思维打动用户只是开始,还要带给用户信任以及认同才能算是真正的用户思维。我认为要获得用户信任,就要让产品体验超出用户的预期。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外,能有极致的产品体验和身份认同。特征三:用户思维是社群运营的思维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依附与各种组织。一群要形成社群,只需要两个条件:共同兴趣和沟通方式。人们期待着关联、发展和新事物,期待着变化,人之本性就是要有归属感。商业社群发于产品,深化于体验,成型于产品的魅力人格。产品有多极致,体验有多完美,产品的魅力人格就有多大的辐射力,由此形成的社群也就有多大的感召力。社群运营的核心是“两动”,一是打动,二是互动。★:是传播,不是营销互联网的特点是,你无法通过单线路强迫别人,因此权力不起作用了,唯一起作用的就是纯粹的技艺和在同行中的声望。传播驱动力更多地是来自于用户的感受。产品身上所承载的那种极致体验和爱的情感很容易打动用户,并引起用户情不自禁地传播。传统营销路径:告知→购买→忠实传播路径是:忠实→扩散→更多忠实如果说产品的极致更多地反映在产品的功能上,那么产品给人的情感体验更多地依靠产品的人文内涵。一个产品,一旦在功能之外还能获得消费者在情感上的认同,就有了自传播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就是它的媒体属性简单的说,产品上承载的两大内容:功能和情感,无论哪个用心做下去,都会激发出耀眼的媒体属性。★:不一样的赢利模式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的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不止从功能赚钱前面讲过产品的体验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功能层面、服务层面和平台层面。同样,企业的赢利模式也建立在三个层面上。从功能赚钱功能层面最容易理解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为功能付钱。比如我们买洗衣粉,是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洗衣服。经济学说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价值,功能是产品体验三个层面中的基础层面,一个不可用的产品自然毫无体验可言,赚钱也就无从谈起。功能层面作为产品体验的最基础层面,直指用户痛点,除了直指用户通点之外,你要争取将产品做到极致。从服务赚钱好的服务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产品的口碑,从而促进公司的发展,比如你和你的竞争对手都在卖笛子,笛子的质量也大致相当,这时你可以用好的服务完胜对方。产品要有好的体验,需要你懂客户。别把你的客户当成上帝,而应该把他们当成你的女朋友,理解他们每句话背后的心思,满足他们,才能真正掳获芳心。从平台赚钱功能可以被超越,服务可以被模仿,而平台则很难被打造。一旦打造成功,就是一片基业。百度以搜索引擎为入口构建了大平台,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为契机构建了大平台,腾讯以QQ为工具构建了大平台,他们之后,是360和小米。是管理,更是协同我们需要管理者做的不是为车轮提供零件,而是保证所有的轮子都能协同运转。面对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发展的时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不再是成本和绩效,而是创新;管理学的使命也不再是控制和稳定,而是培养组织应对变化的能力。协同理论并不是新鲜的东西,一个社会的良序运转都离不开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协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协同能力就变成当下创业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总结从产品到体验,从客户到用户,从营销到转播,从管理到协同,以及免费的大规模出现,商业世界的逻辑因互联网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客户,是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行动的力量,使货币成为商业世界的“选票”,让消费者成为商业世界唯一的中心。从以生产者为中心,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看上去像是一场巨大的进化,其实是一场回归,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商业本质,因为商业原本就应该为人的需求而服务的,商业原本是可以有温情的。
  •     文/阿细可以说,对于《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本书,我也算是见证了它的“基因重组”。夜幕中,作为作者的三个男人的烟头一点一点,冥思苦想的画面仍然在眼前。冬去春来,一个包扎结实的快递送到我面前,这本书终于面世了。在接触到他们之前我确实不在乎什么“互联网思维”,而且因为我是学媒体出身,身边朋友同学占了媒体大半江山,所以,尽管我不能清楚地知道“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我却很清楚媒体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纠结、暧昧、揶揄、无知者无畏的复杂态度。而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会接触一批作为创业者的采访对象。对于“互联网思维”,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使我震惊——因为他们真的相信。一位在深圳跟某T公司合作互联网产品的创业者,非常简练利落地跟我说,“要知道,最终改变世界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我该相信谁?我是80后,可能还算不上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我也不是领风气之先的“意见领袖”,我甚至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果粉、米粉。所以,我似乎可以撕下装着、端着的虚伪面具,抛出一个很多人耻于抛出的问题:“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作为《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的见证者,我觉得作者做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情——对质疑者来说,那就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真的知道它是什么吗?表给我写一个等式叫做:互联网思维=吹牛逼=谁都不知道它在说什么。我们讲求科学的质疑精神,所以至少要知道我们在谈论的是什么。而对信奉者、膜拜者来说,这却是另起炉灶、另立旗帜的一件大事。那就是:谁都别想吃互联网的大锅饭,等到你知其所以然,才更有底气把“互联网思维”这个标签敲在自己脑门上吧。做学术的人都知道,一个成型的理论,往往是围绕一个概念建立起来的。B座12楼是有野心的,但是又真的沉下心来,拿出诚意,做了这样一件功莫大焉的事情。其实任何的理论可能有一天都会不再适用于新的社会,甚至包括黑洞理论可能有一天无法解释我们的宇宙大爆炸,但不代表曾经的建构没有意义。因为人类文明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前进的。新事物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往往将它作为一个旧事物的新媒介、替代品,例如摄影是绘画的补充,电影是戏剧的延伸,而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在网上看电视、浏览滚动新闻。不少钟情于旧事物的人总要经历一个阶段,认清这些新事物的本质,才能够痛苦地承认,好吧,它是不同的。在这里,“意见领袖”的意义就在于,更早地确认了一件新事物,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上层建筑——他们就这样站在了浪潮之巅。我并不是一个创业者,我却知道很多人在用实干的双足,驱赶着这个时代往前走。而创业者最应该知道的,是背后有什么样的力量在驱赶着自己往前走。移动互联网以排山倒海之势将旧的东西扑倒,这汹涌的力量实在太可怕了。在书中,“从底层开始的断裂”让我想到冰山,想到溃于蚁穴的千里之堤——旧的世界坍塌很快,如果你早点看到温度的一点点升高、小蚂蚁的一口口咬啮,你自然就会明白前行的动力与方向何在。要耸人听闻地说一句“现在还不知道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你就被时代彻底甩在背后了” 吗?作为半拉子“知识分子”和半调子记者,我自己倒是很温和的,我只是觉得B座12楼开了一个特别好的头,让我们这些已经处于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的万物之灵,较真地面对、一砖一瓦地建设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翻着这本书,当中饱满的一字一句让我觉得,“还好,我还来得及赶上一个这样的时代。”大象在送给我的书上签了尼采的一句:“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所以,是不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可以说理解了尼采的这句话?
  •     随着互联网对传统生活的革命性颠覆,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喜欢挂着“互联网+”等词语,到处标榜着“互联网思维”。似乎这“互联网思维”是一剂猛药,能祛沉疴,回死生,具备上天入地,号令江湖的神效。那么,究竟“互联网思维”是怎么样的思维呢?在书中,作者之一项建标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一种让商业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观念。他在书中认为,在商业活动中,消费者应当正名为“用户”,企业要一切以用户为中心,重视用户的体验,注重与用户之间真诚、友好的互动;产品要打动用户,要么是让用户体验“爽”的物理性能超群,要么就是产品承载的故事(文化)从情感上打动用户;产品传播的最主要方式是用户之间的病毒式传播,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无定向性广告宣传;产品要重视粉丝的力量,有流量才有品牌;互联网时代,生存之道,唯快不破。看完此书,才发觉书中并没有像其他学术工具书一样,开宗明义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多样化的定义,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以及作者自己的感受与体会,间接地给出了一些观点与看法,倒让我沉思良久。一、互联网思维的根本:包容。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声音与诉求,信息量如此之大,诉求如此之多,怎么破?互联网思维应运而生。一物降一物。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我看来,互联网思维的根本是包容,包容了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才会发现大家的痛点,才有机会颠覆创新。乔帮主说了这样的话,足以概括互联网思维的根本: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对这个世界怀着一颗纯净的心,接纳一切,学习一切,取其精华吸收,取其有用加工。吸收转化之后,这提炼出来的信息便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为己所用,或改良,或解决,从而成就自己。二、互联网思维的具体表象:温情、参与、协同成长。温情。这是相对于传统商业模式而言的。就如作者提出的一样,传统商业模式上,虽然标榜着“客户是上帝”,但往往企业想的是“上帝的钱”,并没有真正关心“上帝”是否满意。如我们购买前在选车子时,销售人员往往围着你,或者时不时电话关心、推荐:“这个好,空间大,性能好,动力强,才XX万,过了今天就没有这么优惠了……”、“最近忙吗?新款到了,您有空过来看看啊,挺合适你的,预算当然超一点点,一分钱一分货呀……”多热情,他们一面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上帝”,一边想着让“上帝”多掏钱,快快掏钱购买。购买了以后,电话立马安静了……而互联网思维中提出的“用户”,则强调了平等,关心与温情。“你觉得怎么样?用得顺手吗?”面对“用户”这样的词语时,我们想象到的画面通常都是:满脸期待地看着用户在尝试产品,然后小心翼翼地问TA“则么样?”在这样的场景下,消费者有了发言权,而且万一他们不满意,我们肯定立马拿去修改、完善、提升,然后再拿回来满脸期待地等消费者使用后给予评价。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似乎更加像人与人在交流、沟通,更加关注了消费者的体验与评价。想想淘宝上卖家回复买家的速度与频率,便是这个词语内涵的充分彰显。参与。就如上文提的一样,生产者满怀期待地等着消费者的评价,如果消费者评价不好,或者有功能要求提出,生产者便会继续完善产品与服务,直至消费者体验感觉良好,评价不俗。这是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参与;如果用户用了产品之后,发现用得特别顺,特别好用,便会自觉推荐给周围的亲戚朋友(我还清楚地记得,N年前,我的一位朋友推荐我使用微信时说的话“有一个工具,打电话发短信都不要钱,你快安装!”)这是用户在产品传播过程中的参与;有了用户,有了用户之间的相互推荐,有了庞大的流量——产品不就成了吗?!当然,如果一个产品,使用的人越来越少,被用户抛弃——产品便要退出市场。这是用户在产品退出时的参与。协同成长。这指的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断提出意见、建议,让产品日臻完善,从而实现产品变强,公司增值,用户得益的双赢。三、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回归“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本源。商业活动的出发点与着力点都应当是消费者。关注消费者需要什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痛点开发产品,完善产品,个性化产品、订制产品均成为常态;给用户超出期待的产品使用体验,用产品打动用户,让用户满意。通过产品让消费者更加舒心,如意,便是产品的成功,用户数量庞大便是产品的伟大之处。网络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在线”时间变成(从2.8小时/天变为16小时/天),注意力大量集中在网络上,因此,要重视互联网产品与网络营销。“互联网+”不是一个将传统企业搬到网络上的简单复制,而是全面的生产——销售——管理观念与渠道重塑,传统行为的全面颠覆,应当用与时俱进的思维看待、解释以及处理新世界的一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一群同时具备投资人、自媒体和创业者三重身份的家伙写的书,连我这个互联网的门外汉也有了模糊的认识。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创业大爆发的一年,B座12楼在其中功不可没。而这本书正是基于这三位作者一年多的实践和思考,不仅对互联网思维有集中的概括与归纳,更有独立的思考与满满诚意。也感谢他们对互联网思维的普及,由浅入深,改变了很多人的想法。赚点钱不难,创个业不难,难的是改变世界,改变人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做到了。
  •     总体上还可以。但书里举了许多在某个时期较为突出和成功的新型互联网企业的例子,并根据他们当时的表现总结了它们的“成功经验”。可惜那些企业不争气,其中一些“成功案例“的企业已经被市场淘汰,原来”成功经验“到头来只是运气而已。还有词藻堆起过多了,垃圾语句其实可以省掉大半的
  •     科普,科普......
  •     虽说是大老板安排买给公司中层看的,但是真的是一直在捧小米和微信这些货,三两下就看完了,并没有太多实质的得益。
  •     和我想象中差不多。没惊喜。
  •     这书应该是给不懂互联网思维的人看的。当然我也不懂,书中案例较新。有收获,重叠案例多,后期稍无聊。
  •     互联网思维的入门级读本
  •     屌丝才是互联网的原住民。
  •     粉丝 情感
  •     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运作。
  •     精彩点在于谈及经济发展历程的衍进理论
  •     能给行业人一些启发和参考吧。路呢,还是要自己走的,可以看看别人是如何摔倒的,避免让自己重蹈他们的覆辙,但不可按别人走过的路去走。
  •     三星半,可以看看
  •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被念叨烂了
  •     笔记 魔力产品 = 卓越的性能 *强大的情感诉求 1技术和竞争唤醒消费者主权 2屌丝用户无忠诚度 随时换阵营 因此产品做到极致 重视情感体验 和 感性思维 最重资产有助于提升体验 并最终建立竞争壁垒 3 体验就是 打动用户 信任和认同 社群和归属
  •     还不错,了解型的,熏一熏
  •     如果你要在互联网行业创业,这本书会令你受益匪浅。围绕体验、用户、传播,互联网行业生存的核心哲学思想。
  •     还是挺受教的
  •     作者同志,我帮你买了25本你造么
  •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     Very Good
  •     2015-2-13 从产品到体验,从客户到用户,从营销到转播,从管理到协同,以及免费的大规模出现,商业世界的逻辑因互联网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的:摧毁巨人的不是技术,而是变化的客户,是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行动的力量,使货币成为商业世界的“选票”,让消费者成为商业世界唯一的中心。http://www.douban.com/note/484747935/
  •     其实很赞的一本书… 每个人对于互联网思维可能看法都不太一样。但本质都是以用户为导向,抓住用户的痛脚,让客户转化为用户成为忠实粉丝。 互联网是以一个更为开阔的胸怀去接受世界。
  •     虽然上半年出版的国内作者们关于“互联网思维”主题的书,内容基本都大同小异,但从逻辑、总结、案例的运用上,特别是叙述的文字上来说,以此本为优。
  •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雾散了。
  •     1
  •     出版社太不靠谱了,挺靠谱的书,内页排版好难看。
  •     能看懂而且能看进去的口语化接地气的互联网好书
  •     总结的很系统 但究竟是什么 还得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     这是一本很好的知识普及及百科书。通过很多个案,有些是作者亲自投资的公司,有些事网上的著名经典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一个个互联网产品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一个个互联网思想独具匠心。那些关键词:产品体验、唯快不破、“用户”代替“客户”、用户口碑代替传统营销、免费模式等等,深入人心。请阅读本书,值得推荐!
  •     没看的建议不用看了,题目是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但你看完你会发现它写完了都没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只能对明天、后天的事情有计划,而没有办法对一个月以后的变化有规划,你能做的就是随时做好应对的准备,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响应。
  •     关键词:体验用户传播盈利和管理模式。浅显易懂,条理清晰,事例不错,可惜互联网时代变化太快,可以规划明天思考后天可是一个月以后呢,以至于一年后有些提到的正面例子已经被市场淘汰。
  •     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反复论证能让人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     抓屎秀秀
  •     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每个人心里的答案可能不同。作者从众多发生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案例中抽丝拔云,让我一个身处互联网却迷迷糊糊的人看到一丝模糊的光线。书给了我们很多做产品和企业运营的启示,无论是精致创业还是极致思维,到底怎么用,还是要靠个人的理解的深度。就像书中所说,对于一个手中只有锤子的人,看到的任何问题都像钉子。
  •     太浅,其中的一些例子倒是可以具体琢磨
  •     少数国内专家写的不错的战略类书籍。
  •     有点浅,倒是很全面
  •     只要风够大,猪也能飞,但你怎么飞,也是头猪。
  •     朋友推荐特好的书,再看
  •     这本书读得很流畅,三位作者对互联网思维的认识深刻,值得一读!
  •     非常浅,枯燥难啃。
  •     还行,可以读一读
  •     非常感谢大象的亲笔签名,希望这辈子可以去围观一次纳斯达克敲钟
  •     快消书。
  •     讲了256页还是没搞清楚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     2015(18)可以读很快的书,还算全面而范范谈,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转换思维。
  •     最近这种书看多了,发现书越来越薄,每本书大概有那么几句话可以触动。。
  •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以人为本“而展开,通过激发用户参与感,增加用户归属感,通过不断测试和更新,让用户用到爽以积聚人气、增加黏性,以粉丝作为传播的主体,跨越鸿沟,以少带多,将对品牌的认知传播出去,实现口碑传播,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至深至广,最终赚钱是顺势而为的结果。时势造英雄,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而要成为英雄,一定得是灵敏、专注、没架子、没有太多欲望且懂自嘲的聪明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