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10804868X
作者:薛爱华
页数:580页

内容概要

薛爱华(Edward Hetzel Schafer,1913—1991,旧译爱德华•谢弗),美国著名汉学家和语言学家,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唐代研究乃至整个西方唐代研究的领军人物。1938年获柏克莱加州大学学士学位,攻读人类学;1947年获哈佛大学东方语言学博士学位。之后一直任教于柏克莱加州大学,直至1984年退休。曾出任美国东方学会会长,并长期主编《美国东方学会会刊》(JAOS)。
薛爱华深受传统欧洲汉学影响,重视历史语言文献的研究(精通十几种古今语言),加之他在民族学、民俗学和人类学方面的丰厚学养,使他的中国中古研究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多视角融合的特点。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在中外史学界均享有盛誉,如:唐代的社会文化史,尤其是物质文化(名物)研究、唐代的外来文明、中原汉文化与周边民族文化的融合、道教与文学的关系,尤其是唐诗与道教在唐代文化中的作用等等。
专著十数种,代表作有:《闽帝国》(1954),《杜绾<云林石谱>简释》(1961),《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1963),《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1967),《古代中国》(1967),《珠崖:早期的海南岛》(1970),《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1973),《步虚:唐代对星空的探讨》(1977),《唐代的茅山》(1980),《时间之海上的幻景:曹唐的道教诗歌》(1985)等。

书籍目录

代译序
四裔、名物、宗教与历史想象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及其唐研究
程章灿绪论
中古汉语的拼写-江南-南越-岭南和安南-
蛮人和华人-仙-灵-克里奥人第一章
南越:前景与背景
现代民族-古代民族-古代占婆与高棉第二章
华人
重新征服-道路与城市-士兵-官员-迁客逐臣-克里奥人第三章
蛮人
獠人及其他-暴乱-背叛者-占婆人-其他外国人第四章
女人第五章
神灵与信神者
道教徒-佛教徒-鬼神-妖怪第六章
世界
造物者-地气-自然观第七章
天与气
星辰-季节-风暴-赤天-瘴气第八章
陆地与海洋
陆地-海洋-山与洞穴-河与泉-描述与欣赏第九章
矿物质第十章
植物
热带森林-神奇植物与有毒植物-有用植物-
食用植物-芳香植物-观赏植物第十一章
动物
无脊椎动物-鱼与蛙-爬行动物-龙及同类-哺乳动物-鸟类第十二章
朱雀
南方的气味-南方的滋味-南方的声音-南方的色彩-朱雀附录一
本书出现的州名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译后记

作者简介

(薛爱华是)以往四十年美国中古中国研究的同义词。
——柯睿(Paul W. Kroll),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
本书是关于中古中国的热带地区,它以朱雀为其象征。……我要考察其对于中古中国人的知识构成有何贡献,同时考察其对于中国人的感觉、情感以及想象力的影响——或者反过来说,考察中国精神这个大熔炉如何改变了这一片土地。
本书的目的不是让过去“观念化”,而是以一种生动活泼而且感性的方式,去了解过去,而且不必牺牲其精确性。这意味着要尝试将唐代人的中世纪世界,既看作是一个实有的境界,又看作是一种想象的诠释。
——薛爱华
内容简介:
今天富饶的岭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岛)和毗邻的安南(大部分北越及红河三角洲)地区,在唐代还是一片边远地区的“蛮荒化外”之地,旧称“南越”。本书即是关于这片神秘而燠热之地的历史文化研究,作者“遵循了上帝造物及从诺亚方舟登岸时的顺序”,逐一描述了中古南越引人注目的自然风物与山川地貌:从天空到海洋、岩石、河流、植物、野兽与鸟类,当然还有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人种、宗教、气候等等。
作者卓越的历史语言文献的功底与人类学、民族学与民俗学的广阔视野,使得本书集历史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与名物研究于一体;而唐代诗文与笔记史料中所呈现的中原唐人对南方土著的人文、宗教、风土、名物的认知与想象,使得本书不是在展示“博物馆抽屉中的一些标本”,也不是把历史“观念化”,而是要真正地“复苏”并“认识”那段历史,在千变万化的气、味、音、色中,试图探究这种南方的气味和感觉——以朱雀为象征——如何激发了在南越的唐人的想象力。


 朱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1中国古称“越”的地域,一直都是长江下游那片因为西施而出名的传奇国度,故事里两国有用不完的权谋和打不完的战争,越女新妆出镜心,一曲菱歌敌万金。而《朱雀》将越赋予了南方的意向,在刚硬,正统,干燥的黄河流域以南,或者更南,还有中原人甚少了解,或者不愿主动了解的文化,他将其命名为“南越”,以便跟原有的越国疆域区分,但保留了“越”中所固有的混杂着异域色彩的情调。中原文化影响的疆域不断向南推移,而代表南方的四灵朱雀,也随之南退,至少在唐代,扎根在南越之地。作者以博物志的方式,绘制了一份风土地理人文长卷,而文中更是旁征博引了各种文献资料,诗词歌赋,地理方志,历史记述乃至充满着怪力乱神的传奇故事,一方面我们用今天的科学分类手段认识彼时南越的万象,另一方面我们回到了7世纪到9世纪的唐代,和柳宗元、韩愈、张九龄们一道感受南越的山岚瘴气,鬼怪精灵。书中对待一切有关南方的资料都非常郑重,特别是关于神灵鬼怪的部分,书中并未扣之以简单的迷信,哪怕再荒诞不经,也被作为南越的一种存在方式表现出来。2进入南越的文人们(事实上是这部书的大部分资料来源),大部分都是政治斗争失败而被流放的失意者们,他们有着帝国赋予的高贵的汉人气质,却来到了这片陌生遥远的南国,薛爱华说:“乡愁是整个南越官场流行的瘟疫”,所以我们其实看不到什么特别有南越气质的作品。他们用老套的南方意象怀念自己的故乡,南方的美好、热烈、活泼的异域生气,却都是为了勾起对北方的乡愁而存在的。比如这篇书评(读后感)的题目:“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除了《南乡子》这样的由热爱南越的少数文人所写的小曲,严谨规整的五七格律诗中,都没有作者期待的能激起人们想象的南方意象出现。然而南乡子这种自由奔放的小曲,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解禁了许多北方的风气: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鬟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温柔多情的南越,就在这些旁逸斜出的枝叶中蔓延。3在着重描写神仙鬼怪的第五章,作者详细的描写了南越的神灵祭祀、巫术蛊毒。南方的神灵不在中原的正统神谱中占据什么地位,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虽然也大(惠能就是南越人,也是作者眼中和张九龄齐名的唐代几位少数出众的克里奥人),然而被中原人所不齿的土著宗教才带着丛林的气息。南越的鬼怪就像它的瘴气,或者说瘴气就是鬼怪妖术的化身。南越的祭祀传统迥异于中原、南越的神仙鬼怪更像是引入了西方传说(因为总能找到对应的、自由不受拘束的西方神的特征)。妖怪的章节中,大概是地理的缘故,北方的文人眼中,树林当作一个难以捉摸的环境,所以在这里,旧有的、正统的神灵都不见了,只有飘荡的、看不清的幽灵回荡,既回荡在森林中,也回荡在书籍里。历史、现实和神话总是交织在一起:南越最有名的国王赵佗、伏波将军马援,大概是因为他们远离中原,又在自己任内极大的改变了当地的环境,即使用今天的后历史元理论去阐释,也会发现刚好能满足理论的要求,因为神话、传说、历史、现实以各自的方式肆意生长,却又统统指向了一个意象。4在以百科全书的姿态介绍完南方的世界之后,书的最后一章回到了朱雀身上。正如前文所言,朱雀代表的星象从来都不是固定在某种鸟类身上,但我们知道它是南方的象征,它是唐代存在于本土的异域,是北方人眼中不存在的他者,然而保存下来的蛛丝马迹被人们感知到,陈词滥调之外,直到南越被重新定义,这种本土的异国情调很快就被后世的人们所接受,然而朱雀本身所蕴含的内涵,却一直都让后人着迷。他们想象着过往存在于瘴气和森林之间的被神化的气息:恐惧、刺激、神秘;或者是被别具慧眼的诗人们挖掘出来的:烈火一般红袖飞扬的南越女子,妖娆浓艳。其中蕴含着中原人不懂的风情,然而却无比迷人。“一种开红花的南方灌木(朱槿),怎么会被人们当作遥不可及的东方神树?但当我们想起最初的扶桑树是红日升起和落下之地,其中凝结着南方的红色之精,这一疑惑便迎刃而解。”“这只东方的火鸟,是柳宗元心中理想的景象,它静静地筑巢于张九龄的心中,精确而亮丽地呈现于李珣新浪漫的词作中,它只能广泛而抽象地存活于唐代以后的语言和文学作品里。”
  •     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外国人研究中国历史的视角和中国人很不一样。出于两千年正史的影响,中国人有些过于中规中矩了啊。看起来太多史书中有待发现的宝藏还是数不胜数滴。。。。。。。。。哼!要多少字才可以啊?
  •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感觉混乱,不明所以
  •     讲了很多意象,朱雀是后面提到的。因是海南人,书中提到岭南尤其是海南时,颇为亲切。译文平实,甚好。
  •     在方所站着翻完了。很美的中国文字和文化
  •     换个角度看稀松平常
  •     真的好好看!朱雀是南方之火的精华,把唐代的南越文化以一个全视角的方式写出来了……前几天约会的时候都在想这本书,之前以为500页太长了但是发现完全不够读……
  •     对于在南越出生成长的人来说,书中所载物事绝不是躺在纸上的死去的知识、或木乃伊般的百科全书,而是仍在这片赤炎的大地上生动地活着,像潜伏于地下的树根一样,虽不可见,却持续地为地表上可见的枝叶提供养分。那只朱雀仍然在南越的天空飞翔。
  •     大笔如椽,气度恢弘,有一种罕见的动态感,实非一般学者能及。
  •     好书, 真的是一本博物志. 不简简单单有历史和政治, 更有自然, 神灵和各种世界观. 书的出发点也是有意思, 不只是指出古代北方与南方之间的差别, 而是通过北方人的行为/诗歌/记述来探究两地之间的微妙关系. 文字也很大气优雅. 对于北方人来讲, 所谓的南越区域是永远的谜, 既迷人又可怕. 越来越觉得中国是个很有趣的国家, 自己对其所覆盖的广大区域的了解非常少.
  •     竟然在一周里啃完了厚厚一本…浩然大观,有很深厚的语言学、人类学、博物学背景的历史文化著作,看得深得我心。不过,整理大量文献可贵,遗憾结论来得浅薄了些,而且一些错误也显出文化间的隔膜。作为南国的孩子,为岭南这片热土感到自豪啊!
  •     本人还是非常喜欢这种叙述方式的,很平铺,可能我本人也是这样的行文手法的原因,难得的一本隋唐史的好书,向来比较喜欢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态度!
  •     文字不错
  •     中古时期旅行手册,来自帝国文人对于南部殖民地的文学想象。
  •     中古时期南越的居民、风物与信仰,视野和方法上都有过人之处。并不觉得后半部分博物志式的写法像记流水账,反倒有创世般的恢弘气度。几个章节之前征引的英语诗歌激发出一种奇异的效果。
  •     唐人对岭南这片炎热大地的想象和虚构,是瘴疠恐怖的蛮荒地,贬谪流放的客居处,蛮夷土著的异质世界,物产斑斓的边疆……ps.译注好评,纠正不少误读。“考古学家若要在这里寻找十世纪的遗迹,将会大有作为”,诚如预言,南汉宫殿基址亦重见天日,揭露的十六狮柱础石和花纹地砖等,似可想象当时“悉聚南海珍宝,以为玉堂珠殿”的万千气象。
  •     译注比书本身更好看,译者的超强纠错功能太厉害了233333
  •     一个光怪陆离的岭南世界。
  •     很久以前就听闻过薛爱华的大名,家里有一本他著的书讲玄鸟雨女。高中做作业无聊了就翻一下,特别奇妙。是那种看异闻录的奇妙。外国人研究汉学都很抽离。我作为外行看热闹,哈哈
  •     惊叹于作者的学识和文笔,从不同方面勾勒出唐代南越的混合意象。它是现实也是想象,是幽暗森林中蒸腾的雾气,也是耀眼阳光下泛舟的越女,它的异域特质让它变得陌生,也让人难忘。看完好想走一走岭南的山水,去看看那只遥远的火鸟。
  •     作为北方的方法的南方。PS,也就仔细看了最后一章《朱雀》。
  •     充满浓厚的博物趣味,内容基本是知识性的描述,思路和行文都很散漫。
  •     热带的黎明
  •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将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深入细致又趣味盎然得探讨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区域分布、语言、人种、宗教、自然气候、山川地貌、矿产、动植物等等······
  •     翻译好!
  •     写得不错,可是那种西方学术对中国的偏见也显而易见
  •     书名迷人,内容浅泛,外国学者关于中国的书总有这种感觉:讨巧却不扎实。
  •     8.6
  •     作为一本博物志来看,里面的涉猎范围很广,让人不得不感慨作者的博文强识!
  •     The Vermilion Bird: Tang Images of the South, the encyclopedia of Medieval South China. #2015緩緩讀#058
  •     看完剑桥中国隋唐史,又接着看薛爱华,西方人眼中的大唐,有趣。而且,唐时的南方,作为一历史文化的转折期,由此方方面面铺展开来,可算做一博物志。
  •     博物学 四管 罗浮山 獠人
  •     功力尚浅,咂摸不出深意
  •     书里有不少硬伤,让人不能忍
  •     海外汉学,对付隋唐史。维基了一下老爷子一生,真的很有中国士大夫之风
  •     以博物学的眼光看历史
  •     薛爱华总是能从唐朝的繁花似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切入点,看到许多细枝末节却生动的片段与事物,本书立足于鲜少人问津,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南越,分析了诸多或虚或实的人情风物,读来甚为有趣,可配合《北户录》《岭表录异》等书,打开一卷生动的南越画卷。
  •     也许可以借鉴写作的方式
  •     比思想愿望史考察与名物结合了起来,效果并不是很好
  •     这本书,适合睡前读一读。。。
  •     文胜于质。
  •     博物志的书 都是知识性的东西
  •     有趣
  •     好看
  •     丫的读书笔记要用的时候找不到了……
  •     译文一般,结构略松散,没有预期的精彩
  •     前面的还好,动物篇开始又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了。。
  •     视角很有趣。
  •     外国学者的治学精神很好,但对于中国文化而言怎么都好像还是缺了点什么。
  •     了解南方。
  •     不像美国人写的,反而像日本人写的,太细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