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协商与谈判》书评

出版社: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4-9-15
ISBN:9789575129873
作者:邵宗海
页数:466页

《两岸协商与谈判》

话说台湾学者在两岸关系领域著述颇多,且观点各有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说了很多大实话,就算大陆这边不一定认可,但总归有了观点和依据,可以提供讨论,总比千篇一律来的有价值。邵宗海教授是台湾两岸关系研究领域的大家之一,他的著作相对来说比较中立,既承认两岸双方各自的主张及其合理性,也能够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当然,苛求他一点儿都不向着台湾也不现实,可在岛内政治生态日趋偏独的情况下,邵教授的立场已经难能可贵了。作者首先对两岸协商与谈判的历史做了一番回顾,鉴于1949年之后两岸两党长期敌对且互不往来,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所谓“两岸协商与谈判”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直到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之后两岸人员开始往来并产生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两岸才真正开始实质接触,于是两岸协商应始于1986年。之后两岸开启事务性的协商与谈判,为了避免官方的接触,在经历了华航和中国民航就劫机之事达成协议之后,台湾和大陆先后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作为两岸协商谈判的主要组织,但两会的协商也仅限于事务性,但大陆方面始终希望加入政治议题,可一旦涉及到政治问题时,海基会就采回避态度。尽管两会的协商谈判波折不断,但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除了多次会谈之外,还签订了文书查证、挂号信函查询等事项的协议,并展开关于偷渡犯、劫机犯的遣返等事项的协商,而最有意义的事件无疑是1993年新加坡举行的“汪辜会谈”,同时,1992年两会在事务性协商的过程还达成了各自口头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尽管随后两岸解释不同,台湾认为的一中各表,大陆认为是一中原则,但无论如何,这一模糊性的策略排除了两岸协商谈判中的重大障碍,为以后的两岸协商谈判打开了方便之门。而此后,特别是陈水扁上台后,因为不承认这一共识,遂导致两会交流互动的中断,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之后才得以恢复。当然,除了上述事务性协商以外,两岸并非完全回避政治议题,但大部分时间仍然停留在“喊话”阶段,一方面是大陆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则是台湾的政治主张,但在1996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前后,上述喊话实际上并无交集。香港回归后,一方面台湾面临台港关系的新形势,另一方面大陆也逐渐将重心转移到与台湾的统一问题,这就使得大陆热衷于政治谈判的号召,而台湾方面也要求恢复协商,可悬在二者中间的“一中原则”仍然是两岸互信的障碍,使得两岸仍然话不投机,无法实现关系的根本好转。在此基础上,作者讨论了台湾学界就两岸谈判问题所应用的理论,包括整合理论、分裂国家模式、博弈论、大小政治实体、智猪论等,并认为博弈论对两岸谈判问题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相应的,作者探讨了两岸在政治谈判上的攻防策略,他认为从智猪论的角度,无论如何安排,体量巨大的大陆都是受益者,这也使得台湾方面不愿意接受一中前提,也不想采取主动措施,因为这样自己就很难获益,体现在政策层面,就是大陆多次主动性的提出两岸谈判,并承诺只要坚持一中原则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但台湾恰恰是在这一前提上始终无法做出承诺,并采取回避措施,还希望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达到牵制大陆的目的。进而,这就涉及到两岸谈判的障碍问题,作者将其归纳为三点,即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一中原则,和台湾本土意识。首先,早期两岸经历了先是死亡政权与叛乱团体的对峙时期,又改为地方政府与叛乱政权的和缓时期,但都是采敌对立场。后来李登辉上台以后,台湾主动承认大陆为中共政权,是一个政治实体,并要求对方也承认自己亦是如此,但并未得到大陆的响应。这样,两岸在政治定位问题上的立场越发南辕北辙,直到李提出两国论,更将两岸关系搞得不可收拾,后来陈水扁提出“一边一国论”,尽管民进党辩解说是对现实的描述,但仍然无法得到大陆的谅解,毕竟大陆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将其视为地方政府。但是,大陆的立场也开始有所松动,除了回应台湾的“对等”要求以“平等谈判”视之,还改变旧三段论为新三段论(前者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后者则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主权领土不容分割),可以看到,后者刻意回避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持,但这也被学者指出大陆在这方面是内外有别,在国际社会仍然坚持旧三段论。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政府自然有其立场,中共做出这种主张也无可厚非,而面对台湾时做出让步也是可以理解的。作者进一步指出,在定位问题上,台湾要对等之实,而北京要一中之名,看来,两岸还需要继续加强沟通,方能真正的理解对方的需求。接着上面的讨论,“一个中国原则”与定位问题紧密相关,并且大陆也相应的实行内外有别的策略,并且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刻意将其模糊化,而台湾在一中原则的态度上则经历了变化,从过去承认到后来的刻意回避,显见这一问题已在岛内出现争议,并且成为牵制大陆要求的筹码,也就成为两岸谈判的重大障碍。相应的,台湾岛内对统独问题和国家认同的态度也不断变化,本土意识不断发展,也成为一大障碍。至于谈判议题,也经历了变化的过程,但无非包括了签订和平协议、三通、互访之类,但共识最多的是就两岸和平问题达成协议。但世事难料,最先实现的还是三通问题,可见经济议题最容易实现,而军事互信和结束敌对状态还需要两岸更多的凝聚共识才行。至于谈判机制,两岸经历了密使机制、民间机制、民间对官方机制和两会协商机制的演变过程,而两岸先后加入WTO之后,本来双方都认为可以促进两岸的交流交往,特别是台湾希望借此机会使两岸协商放在这个国际平台上,但被大陆以内政为由拒绝,使得WTO没能成为改善两岸经贸往来的有效平台。最后作者讨论了两岸谈判的发展趋向问题。面对政治谈判短期内无法实现的问题,1998年辜汪会谈后两岸以政治对话取代政治谈判,但在2000年以后陈水扁上台,却提出政治性谈判的主张,大陆亦有类似的表示,但因为立场差异巨大,始终停留在喊话阶段,但这不意味着相互间没有丝毫的影响。对此,作者总结说,两岸在政治谈判问题上采取了各自的攻防策略,大陆采取“以战逼谈”和“以外逼内”策略,一方面不放弃使用武力,使得台湾不敢过分往台独道路上走,另一方面也在国际上施加压力,使得美国对台独的倾向施加警告,而台湾方面则采取“以闪应逼”的策略,面对大陆的谈判呼吁,始终要求“从哪里中断从哪里回复”,在明知道大陆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推脱自己破坏谈判的责任,可以看到,除了形势上的不确定以及议题差异以外,两岸最大的分歧就在于政治分歧,即大陆主张设置一中前提,而台湾则要求不武作为前提,并否定一中作为前提,这就无法展开有效的两岸对话与谈判。刚刚也提到,美国在两岸谈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美国不愿充当调停人,但因为其对台湾的有力影响,美国仍然充当了限制台独行动的角色。但美国的利益始终还是在于维持现状,两岸不统一但也不出现战争最有利于美国,所以美国既不会帮助大陆实现统一,面对台独的挑衅,又需要加以限制,从而充当了维持两岸和平的平衡者角色。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寄希望于美国实现统一是不可能的,但也需要发挥美国的作用来防止台独引发两岸的军事冲突。可以看到,发展两岸关系,特别是实现两岸的协商与谈判,面临着许多的障碍,并且形势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不能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也不能顽固的坚持原有的立场,需要作出灵活的调整,大陆是这样,台湾亦是如此,这才是推动两岸良性互动的真诚态度。可惜的是,台湾方面尽管多次表达自己的委屈,但实际上,其真实的行动也往往无法让大陆信任,使其无法对此作出满足台湾要求的承诺。而大陆方面,由于底线的坚持,虽然在枝节问题上做了许多让步,但也无法让台湾满意。说起来,两岸的对峙都无益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大陆不能只是坚持立场,也应该思考如何在不影响根本利益的情况下,作出合理的安排,既能照顾到台湾的需求,又能防止台湾背弃承诺时导致的恶果。显然,一味的指责没有多少实际价值,想想应对之道方是正途。《两岸协商与谈判》作者:邵宗海目录:绪论第一篇 历史回顾第一章 两岸事务性协商与谈判(1986-1995)第二章 两岸重塑事务协商与初探政治谈判(1996-1997)第二篇 谈判策略第三章 两岸谈判理论的运用分析第四章 两岸对政治谈判攻防策略之事先运作第三篇 谈判障碍第五章 两岸谈判中“两岸政治定位问题”之探讨第六章 两岸谈判中“一个中国原则”之探讨第七章 两岸谈判中“台湾本土意识”之探讨第四篇 谈判议题第八章 两岸政治性谈判的议题之分析第五篇 谈判机制第九章 两岸谈判的机制与管道第十章 WTO可否提供两岸谈判僵局突破的沟通管道第六篇 谈判趋向第十一章 两岸政治谈判的可能性第十二章 美国在海峡两岸政治谈判中可能扮演的角色附录:附录一 2000年陈水扁总统520就职演说附录二 陈水扁总统跨世纪谈话附录三 陈水扁总统518电视录影谈话附录四 陈水扁总统大担讲话附录五 民国92年开过典礼暨元旦团拜附录六 2004年陈水扁总统520就职演说附录七 “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附录八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八点)附录九 中共十五大江泽民政治报告: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部分附录十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附录十一 中共十六大江泽民政治报告有关两岸关系的部分谈话附录十二 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517声明)新文京开发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9月第一版 2011-06-27 16:25:43


 两岸协商与谈判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